琴键深浅对钢琴触键及音色的影响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15659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演奏是音乐的主要表达形式之一。钢琴演奏不仅能将乐曲特点展现出来,还能实现与听众情感上的共鸣。而在钢琴演奏中,琴键深浅变化对演奏音色的变化有着直接影响,为增强演奏效果,对琴键深浅展开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对琴键深浅及其对触键和音色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钢琴演奏 琴键深浅 钢琴触键 音色
  在钢琴演奏中,除曲谱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外,音色变化也会对音乐风格产生影响,带给听众不一样的视听感受。而音色变化与触键方式、踏板运用等有直接关系,所以应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准确掌握钢琴演奏中琴键深浅的变化,进而有效控制音色,提升演奏的质感。
  一、钢琴触键技术的意义
  对于钢琴演奏来说,演奏者的触键技术熟练程度与流畅程度决定了钢琴的音色。钢琴演奏者对触键力度的控制,也可以理解为对钢琴音色的控制。钢琴演奏者对触键力度的控制能力,既是衡量钢琴演奏者技艺水平的关键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演奏者表达音乐形象的完整性、立体性与生动性。毋庸置疑,觸键技术是钢琴演奏者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艺,也是钢琴演奏者专业训练的重要内容。
  触键技术决定了钢琴演奏者弹奏韵律的协调性与感染力。乐器工艺迅速发展,钢琴的性能也随之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西方浪漫主义时期十分注重钢琴演奏的音乐性与力度的平衡把控。从古式钢琴到布劳德伍德的钢琴,不仅代表着乐器工艺的快速转变,也代表着触键技术的提高。无论是贝多芬推崇的自由洒脱、豪放不羁的演奏流派,还是莫扎特所崇尚的平顺圆滑的断奏流派,触键技术始终是钢琴演奏者重点关注的内容。
  由此可以看出,触键技术在钢琴演奏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触键技术是钢琴演奏者手触琴键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触碰琴键的手指力量控制的过程,对上肢的协调性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发展至今,钢琴历经了近三百年的历史,在此过程中,触键技术也随之转变与发展,成为钢琴演奏的关键影响因素。
  二、音色词义界定与三大性质
  (一)词意界定
  任何事物在对其特征和价值展开评估时都有其关键要素,如对油画予以判定时,就会通过构图、色彩、表现技巧、感染力等来进行判断,了解其具备的真实价值。钢琴演奏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有其判定特征,其中音色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音色能够将演奏者的整体实力展示出来,借助音色变化增强钢琴演奏的效果,营造良好的意境空间,提高演奏的感染力。音色是演奏者手指敲击琴键后发出的声音,因敲击力度的不同,踏板运用的不同,音色也会存在明显变化,进而保证钢琴的演奏效果。
  (二)三大性质
  音色的三大性质为独特性、艺术性和技巧性。独特性主要是体现在钢琴制作工艺及材料选用方面,由于制作工艺及材料选用的不同,每架钢琴都有其独特的音色特征,演奏中会呈现不同的效果。艺术性指的是音色在演奏中对意境的渲染,加深了钢琴的艺术感染力。技巧性指的是演奏中演奏者因技巧、指法、敲击速度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音色质感。
  三、钢琴演奏中触键方式与音色之间的联系
  钢琴演奏中触键方式与音色有着紧密联系。触键是演奏者学习钢琴的基础,只有确保触键的流畅性,力度使用的合理性,才能在钢琴演奏中更好地将曲调变化加以展现,形成优美的乐曲,完成情感的传递。通常情况下,大力敲击琴键能够产生清脆、明亮的音色,在展现欢快曲风上有显著效果;小力敲击琴键则能够营造优美柔和的意境,多使用在《月光》等舒缓乐曲的表现中。另外,指尖与键盘间的距离也会对音色产生影响,距离小,音色柔和;距离大,音色明亮。下文将对触键对音色的影响展开详细分析,希望对提高钢琴演奏效果有所帮助。
  四、钢琴演奏中触键对音色的影响
  (一)触键方式
  1.快速颗粒性触键
  该触键方式对速度要求较高,讲究的是演奏者的爆发力,快速触碰按键并松开,这样展现出来的音色更加敏锐、清脆,能够加强演奏过程中的节奏感。快速颗粒性触键要求演奏者手指指尖与琴键之间呈直角,快速触及后拿开,触碰面积相对较小,但产生的爆发力较强,节奏感好。快速颗粒性触键带来的明快富有节奏感的音色,可应用于众多音乐风格。节奏明快的古典音乐,高潮时爆发力极强的浪漫风格,都需要此种触键方式表现音色,以达到渲染气氛、感染情绪的目的。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整首曲子节奏较快,节奏感极强,其中就运用到快速颗粒性触键方式。
  2.高昂打击性触键
  高昂打击性触键要求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用力地敲击键盘,瞬间发挥爆发力,营造更加强烈的音色效果,让人们在聆听中感受其疯狂与热烈程度,调动自身的激情。该类型触键模式一般被应用在抒情类乐曲的演奏中,将其中展现的或柔和、或激烈、或热情的情感宣泄出来,感染听众,达到情感和心灵上的串联。此种触键方式要求在触键时将力气集中于指尖,并与琴键保持较远的距离,在触键时指尖的爆发力要达到最大,由此展现出高昂、激烈的音色。如马克西姆的《野蜂飞舞》,节奏感较为紧凑,整体爆发力强,给人以较强的情绪感染力,在演奏中经常会用到高昂打击性触键方式。
  3.柔和变化性触键
  柔和变化性触键的表现手法以摸、推、揉和飘这四种为主,展现出的音色更加柔美温和,给人宁静、悠远、质朴之感,一般将其用在古典音乐、浪漫色彩音乐的表现上,为人们构建一幅优美画作,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柔和变化性触键的四种表现手法,彼此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性,摸要求演奏者轻轻触摸琴键,推则是由外向内地触碰琴键,揉是在水平方向上以平移方式触碰琴键,飘则是按照琴键敲击顺序轻轻抹去。四种手法的有机结合可营造音乐意境,展现不一样的音乐魅力。
  (二)触键技法
  1.高度
  按照触键高度可将其分为高抬指和低指两种情况。前者指的是演奏过程中,手指与键盘存在一定高度距离,弹出的音色呈现明快、敏锐的效果。不过由于按键高度较高,一旦演奏者自身技巧掌握不纯熟,很容易在演奏过程中出现走音、跑偏等情况,影响钢琴演奏的效果。后者指的是指尖与键盘的距离较小,甚至可能处于两者接触的状态下,这样在触键时能够呈现优美柔和的音色效果,同时低指也可以弥补高抬指存在的不足,增强演奏的连贯性。但由于低指自身的特色,在触键时不能过分用力,所以不能形成明快、敏锐的音色效果。   2.弧度
  在钢琴演奏中大多数触键都要求指尖与琴键之间呈现垂直角度效果,但这样的触键模式,一旦无法精准掌握角度变化,在触键的瞬间就会形成较大的噪音,影响演奏的整体效果。此外,垂直触键的受力点是指尖,每个人的手掌不用,指尖的形状不同,受力方式不同,因此,不同的人用同样的力度垂直触键也会有细微的音色差别,特别是在双人演奏中较为不和谐。此时就需要采用另一种触键方式,即圆弧触键,利用指腹敲击琴键,将会减弱不和谐之感,演奏出的音乐更加悦耳。
  3.速度
  按照触键速度可分为快速触键和慢速触键两种形式。前者一般以垂直和水平的方式为主,垂直方式下是通过手肘发力,让指尖快速敲击键盘,形成结构感较强、较为明快的音色效果。水平方式下,对于指尖运动的灵活性要求较高,注重敲击键盘的稳定性,进而营造或浑厚或柔和的音色效果。后者在敲击键盘时,对于力度要求不高,触碰使键盘发音即可,产生的音量也没有快速触键的声音大,所以一般在演奏柔和部分时使用,以营造宁静、悠远的意境。
  4.力度
  触键力度会根据钢琴演奏曲目特征及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加以科学把控。一般在演奏一些慷慨激昂的乐曲时,触键力度较大,对演奏者指尖爆发力的要求较高,而在表现一些柔和舒缓的乐曲时,触键力度较小,以免出现杂音,影响整体的演奏效果。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提前对曲目予以了解和掌握,确定触键力度,增强演奏效果,减少尖锐或突兀声音的产生。
  (三)身体姿态
  1.手指
  不管采用哪种触键方式,对于手指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都有较高的要求。为保证音色效果,需要加强手指方面的训练,有目的性地提高灵活性和稳定性,确保在演奏过程中找准音符位置,做到流畅移动,突显音色和音调的合理性。同时手指灵活移动,稳定触键,可提高音调质量,保证乐曲演奏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2.腕臂
  腕臂作为演奏过程中重要的发力部位,需要借助腕臂的一些动作,以保证手指的有效觸碰,发出所需音色,烘托演奏效果。如在垂直式触键中,要求腕臂发力,增加爆发力,展现明亮的音色效果。
  3.身体
  钢琴演奏中要求演奏者的身体形态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这样才能将整体重心放在手指上,确保手指灵活运动,改善弹奏音色的整体效果。在演奏中,演奏者应保持端正的身体姿态,以轻松的方式展现乐曲,尽可能地将自己融入乐曲中,感受情感的变化,再利用演奏技巧,达到最终的表演效果,提高演奏的水平。
  五、结语
  总之,触键对于音色的影响是较为直观深远的,在钢琴演奏中,演奏者应对其加以控制,注重触键方式和触键技法的选择,保持身体姿态,以此达到情感表达及意境渲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新晨.钢琴触键方法的教学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20.
  [2]刘凡.关于电子管风琴特色触键技巧的探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9.
  [3]李昀霖.钢琴八度技术的演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4]胡毓芳名.论钢琴演奏中触键技巧与音色的关系[D].吉林艺术学院,2016.
  [5]王春明.钢琴触键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8.
  [6]王秉坤.双排键电子琴与钢琴触键过程的比较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7.
  [7]蔡娴.钢琴触键技术影响音质效果变化的可控因素讨论[D].西南大学,2015.
  [8]刘梓歆.试论钢琴演奏中触键技巧与音色调控[D].四川轻化工大学,2019.
  (作者简介:李宏全,男,本科,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钢琴调律师,研究方向:钢琴调律整理与演奏)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吃得好的时候,  想想吃得差的时候,  豆包不是粮。  有得吃的时候,  想想没得吃的时候,  豆包哪是粮?  还能吃的时候,  想想不能吃的时候,  豆包还是粮。  当丢掉的时候,  方知曾拥有的时候,  豆包就是粮。  如今这个时候,  是紧握在手的时候,  豆包总是粮。  镜子与尺子  常说道他人坏的人,  镜子只照别人,  自己好不到哪里去。  常说道自己差的人,  镜子常照自己,  自己
期刊
摘要:《平凡的世界》是当代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故事的描写体现了陕西几十年的发展与变化,同时也刻画了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性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研讨价值。本文则在解读《平凡的世界》这一故事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女性人物特点以及作者所刻画的女性人物形象。  关键词:《平凡的世界》 女性 人物形象  路遥出生在黄土地,一生历尽艰辛,创作了这部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作品——《平凡的世界》,立足于特殊的
摘要:钢琴作为西方乐器,自传入中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文化,也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这些作品真实地表达出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本文以张舒文的《第1中国狂想曲》为例,具体分析中国元素在乐曲中的体现和演奏风格处理中的细节问题。  关键词:《第1中国狂想曲》 钢琴 中国元素 演奏风格  一、张舒文与《第1中国狂想曲》  (一)张舒文及其音乐作品  张舒文本
摘要: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不仅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还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更是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但是,当代民族音乐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如原生态意识淡化、自身特点消失、普及能力不强、人才减少、新作品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族音乐的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对此,本文结合当代民族音乐发展面临的困境对其传承和创新的路径进行探究,旨在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
建筑学家吴良镛先生发表于2003年第六期《清华大学学报》一篇文章中说:“南通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产物,它不同于租界,商埠或列强占领下发展起来的城市,是中国人基于中国理念,比较自觉地,有一定创造性地,通过较为全面的规划、建设、经营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并提出“南通中国近代第一城”的初步推论.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山水画”的兴起,当代中国画坛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对城市题材进行着深入的实践和研究,充分体现了中国画发展的时代特征。以哈尔滨城市风光为题材的中国画创作研究,既是中国画创新与发展的体现,也是艺术家社会责任感的表达。本文从创作现状、艺术表现、延伸思考等方面,对哈尔滨城市风光视域下的中国画创作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哈尔滨 城市 中国画 创作  哈尔滨是一个具有浓郁
大革命失败后,进步人士渴望在左翼书籍中找到出路;1930年,威廉·莫里斯的《乌有乡消息》全译本应运而生.林微音的译本看似“忠实”,却置换了其中最重要的概念并“陌生化”了书名与作者名,间离了读者层累积十年的阅读期待.如此种种翻译策略看似规避国民党当局查禁,实则寄寓了林微音消极的人生态度和“为艺术而艺术”的文艺观.“摩登”的林微音为译本晕染了一抹彼时黄埔滩头消费主义的色彩,使“去左翼化”进一步滑向“庸俗化”.因此,该译本不仅有负20世纪30年代读者以革命文学促成革命政治的期待,亦难以规避查禁.“上下”交困的首
摘要:处在浪漫主义思潮之下的莎评因为具备共同的浪漫主义精神而被称为“浪漫派莎评”。但浪漫派莎评并非千篇一律,事实上,因为使用批评方法的不同,批评的角度和具体看法也会有所不同。本文通过选取浪漫派莎评中的两种批评方法——社会历史批评、印象批评,以及两个具体案例来体现浪漫派莎评中的个性,也突出批评方法自身的特点。  关键词:浪漫派莎评 社会历史批评 印象批评  一、引言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
地方官员临近退休期时的晋升激励消失,其可能会因此趋于保守,也可能为追求“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的美好从政声誉而更加积极.为此,选取辖区企业经营预算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在地方官员的最后任职期,辖区企业预算收入增长率提高,预算松弛降低,企业预算完成度降低,且结果仅在非中央企业、政治关联以及法治水平较低的样本中成立;企业提高预算完成度并不会导致下年度获得更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地方官员最后任期会减少辖区企业通过盈余管理完成预算的行为.文章结论更好地揭示了地方官员最后任期对辖区企业经营预算的
1932年,中央苏区创办了第一所专门培养新型军队医务干部的学校——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卫生学校跟随中央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行军,胜利到达了陕北吴起镇.rn中共中央到达陕北之后,由于战斗频繁,伤员日益增多,急需大批医务人员.为此,1936年2月,中央军委后方卫生部决定召回分散到各部队的卫生学院的学员,又新招了一批学员,红军卫生学校在陕北瓦窑堡重新开学,王斌任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工作.学员人数达900多名,规模比在中央苏区的时候扩大了两三倍.受战争环境的影响,校址多次迁徙,如193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