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从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显而易见,阅读和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要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巧捉 “写”的脚点,尤为重要。这就说明习作的指导应落实在阅读教学上。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以读导写、读写结合,巧捉“写”的落脚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现我就十年来的工作实践与反思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以读导写,于情感“生发”处写
崔峦老师提出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换句话说,语文课从“怎样写入手”比从“内容入手”更有利于学生积累、吸收、内化文本语言。
(一)情境朗读,品味语言,随文练笔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学生读到情深入,自然而然想说些什么,写些什么。这时及时进行练笔,引导他们准确地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让学生的思想与精神得到陶冶和升华。
(二)重视背诵,积累词语,加以运用
背诵不但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经常让学生熟读、背诵一些经典的片段,对课文中不要求背诵的让学生将重点精彩段记下来,在习作中加上自己的情感,加以运用。实践证明,学生背的多了,词语也就丰富了,因而写的文章就比较精彩。
二、观察构段方式,于独特处写
在指导学生读懂、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某些段落的写作方法,从学生生活中选材,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仿写片断。
三、激发想象,于课文空白处写
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在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很多课文都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抓住生动形象的词语、句子,唤起他们头脑中与词句相关联的表象,再根据情节合理想象:或想象成一幅画,或补充省略的情节,或把简单的部分具体化、形象化,或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等。最后进行写话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我手写我心”的乐趣,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四、注重策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精心引导学生“多思”
引导学生“多思”和放手于学生,二者并不矛盾。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过痛苦的思考,并从思考过的地方生长出自己的思想来,那么,他就不能真正体会到受教育的快乐。一旦我们只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轻松感和单纯的心靈的愉悦,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力便会被这种所谓的快乐教育所磨钝,再也没有力气去探看复杂的世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疑问,以为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呈现疑问的过程。其实,学生在进入阅读情境中,本身就会出现一连串的疑问,但由于年龄小,阅读经验不足,可能无法把问题进行梳理,有时问题在脑海中会稍纵即逝,出现“无疑而不悟”阶段。所以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吃透阅读内容,善于抓住学生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疑问,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小学高年级阅读的重头戏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游历知识乐园,让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真情对课文进行理解,才能准确与作者及文中主人翁的思想感情达成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
五、提高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45万字。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除了学好教材以外,再阅读一些其他书籍,既可以丰富词语,又可以广泛的学习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读写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可组织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深入持久地开展。如: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看谁读的书多;举行故事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巩固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谈体会,谈收获,相互启发;还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检查读书效果。检查后,认真总结,表扬认真阅读的学生,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育家林格认为:“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让孩子真正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巧捉“写”的落脚写,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不仅使学生学会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和选取材料、认识事物的能力,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以读导写,于情感“生发”处写
崔峦老师提出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换句话说,语文课从“怎样写入手”比从“内容入手”更有利于学生积累、吸收、内化文本语言。
(一)情境朗读,品味语言,随文练笔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学生读到情深入,自然而然想说些什么,写些什么。这时及时进行练笔,引导他们准确地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让学生的思想与精神得到陶冶和升华。
(二)重视背诵,积累词语,加以运用
背诵不但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经常让学生熟读、背诵一些经典的片段,对课文中不要求背诵的让学生将重点精彩段记下来,在习作中加上自己的情感,加以运用。实践证明,学生背的多了,词语也就丰富了,因而写的文章就比较精彩。
二、观察构段方式,于独特处写
在指导学生读懂、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某些段落的写作方法,从学生生活中选材,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仿写片断。
三、激发想象,于课文空白处写
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在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很多课文都给予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抓住生动形象的词语、句子,唤起他们头脑中与词句相关联的表象,再根据情节合理想象:或想象成一幅画,或补充省略的情节,或把简单的部分具体化、形象化,或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等。最后进行写话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我手写我心”的乐趣,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四、注重策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1)精心引导学生“多思”
引导学生“多思”和放手于学生,二者并不矛盾。一个学生,如果没有经历过痛苦的思考,并从思考过的地方生长出自己的思想来,那么,他就不能真正体会到受教育的快乐。一旦我们只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轻松感和单纯的心靈的愉悦,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力便会被这种所谓的快乐教育所磨钝,再也没有力气去探看复杂的世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疑问,以为阅读的过程就是不断呈现疑问的过程。其实,学生在进入阅读情境中,本身就会出现一连串的疑问,但由于年龄小,阅读经验不足,可能无法把问题进行梳理,有时问题在脑海中会稍纵即逝,出现“无疑而不悟”阶段。所以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吃透阅读内容,善于抓住学生心理特征,精心设计疑问,真正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小学高年级阅读的重头戏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色彩斑斓、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游历知识乐园,让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真情对课文进行理解,才能准确与作者及文中主人翁的思想感情达成强烈的共鸣,形成“心理相融”。
五、提高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量应达到145万字。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和延伸,是学生获取“精神食粮”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除了学好教材以外,再阅读一些其他书籍,既可以丰富词语,又可以广泛的学习语言表达方法,提高读写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可组织生动活泼的读书活动,有利于促进课外阅读深入持久地开展。如:开展读书竞赛活动,看谁读的书多;举行故事会,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巩固加深对课外读物的理解;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谈体会,谈收获,相互启发;还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检查读书效果。检查后,认真总结,表扬认真阅读的学生,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育家林格认为:“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仅仅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把自己精神的能量传递给孩子,维护孩子的心力,让他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变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让孩子真正成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巧捉“写”的落脚写,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不仅使学生学会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和选取材料、认识事物的能力,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