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新课改,尤其是综合实践课程,更强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创新和实践素养。本文在此背景下。主要从生本的含义、特点和评价方法三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生本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139-01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本含义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其他国家和地区逐步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比如美国实施的“设计学习”,我国台湾省开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本”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加以指导。学生是学生的中心,教师作为一名服务者,让学生持续对学习产生兴趣、熟悉学习方式和扩展思维的范围。在最终评价机制上,重在学生的全面评价、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贯彻了生本理念,并在新课程改革范围内,把学生长期和全面成长为宗旨;以学生的观察、生活实际和社会需求为中心;以训练和提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落脚点。诚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面对所有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形成学生自主选择、合作探究和亲身体验为学习方式,把提升情感、技能与知识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以过程体验为主的活动课程。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本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在于以下几点:
2.1综合性
综合性是该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个体、自然、社会和思维等成分组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体现学生与他人、自然和社会的关联。因此,该课程容易形成跨学科的综合知识体系。比如,我在给学生讲《低碳生活》选题指导课时,让学生从政治、地理和物理等综合知识加以备课。
2.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获取知识的途径强调探究、参与、动手操作等方式,拓展了师生学习路径,创新了学习方式,指引学生大胆创新、探索和服务基层的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技能。
2.3主体性
该特点重在强调教育者需提供相对活泼的轻松环境,科学规范相关教育行为,让学生养成主动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的情感体验。回顾以往教学过程,教育者常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机器”,不顾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反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是贴近学生的情意、认知和技能,最终靠学生自己掌控、合作和探究完成,彰显学生的主体特征。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评价方法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主体性特点,对其评价方式可以采纳以下几种方法:
3.1学生自评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最了解自身的学习知识。所以,教师要促使学生在课后诉说自身的活动体验、不足和闪光点,自由表达想法。笔者在一线教学中,除了课前让学生自身准备外,还在课后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包括学生的参加方式、自己认真程度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等内容,让学生对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
3.2教师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角色区别于学生,在于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和课例研究,较为真实评价学生的表现。教师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善于挖掘问题;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得等方面。同时,教师评价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方式要多种多样,特别是要多关注后进生,给予更多关怀和鼓励,有利于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在每个方面都会得到展现与提升。
3.3家长评价
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相当一部分活动在课外完成。需要家长的参与和评价,况且家长对自己子女最熟悉。教师在这过程中要给予家长相应帮助。比如在平时上课中,好多学生会在家上网查阅资料,学生采取何种研究方法和寻找合适的活动路径等。教师要和家长配合好,了解学生的活动详情,并提供相应建议给家长。在这一评价体系中,家长也要和教师一样,要对自己孩子恰当的评价,不能一味表扬或一味贬低,要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写完上述内容后,发现自己一人力量的渺小,在现有的中考和高考制度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每一位学校和学生面前地位“尴尬”,但我国新课改的理念要重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笔者借此文抛砖引玉,让更多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实现生本取向的价值理念。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生本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139-01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本含义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其他国家和地区逐步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比如美国实施的“设计学习”,我国台湾省开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本”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加以指导。学生是学生的中心,教师作为一名服务者,让学生持续对学习产生兴趣、熟悉学习方式和扩展思维的范围。在最终评价机制上,重在学生的全面评价、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贯彻了生本理念,并在新课程改革范围内,把学生长期和全面成长为宗旨;以学生的观察、生活实际和社会需求为中心;以训练和提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落脚点。诚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面对所有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形成学生自主选择、合作探究和亲身体验为学习方式,把提升情感、技能与知识的协调发展为目标,以过程体验为主的活动课程。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生本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在于以下几点:
2.1综合性
综合性是该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个体、自然、社会和思维等成分组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体现学生与他人、自然和社会的关联。因此,该课程容易形成跨学科的综合知识体系。比如,我在给学生讲《低碳生活》选题指导课时,让学生从政治、地理和物理等综合知识加以备课。
2.2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获取知识的途径强调探究、参与、动手操作等方式,拓展了师生学习路径,创新了学习方式,指引学生大胆创新、探索和服务基层的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技能。
2.3主体性
该特点重在强调教育者需提供相对活泼的轻松环境,科学规范相关教育行为,让学生养成主动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的情感体验。回顾以往教学过程,教育者常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机器”,不顾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反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是贴近学生的情意、认知和技能,最终靠学生自己掌控、合作和探究完成,彰显学生的主体特征。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评价方法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主体性特点,对其评价方式可以采纳以下几种方法:
3.1学生自评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最了解自身的学习知识。所以,教师要促使学生在课后诉说自身的活动体验、不足和闪光点,自由表达想法。笔者在一线教学中,除了课前让学生自身准备外,还在课后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包括学生的参加方式、自己认真程度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等内容,让学生对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
3.2教师评价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角色区别于学生,在于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和课例研究,较为真实评价学生的表现。教师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善于挖掘问题;是否在活动中有所得等方面。同时,教师评价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方式要多种多样,特别是要多关注后进生,给予更多关怀和鼓励,有利于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在每个方面都会得到展现与提升。
3.3家长评价
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相当一部分活动在课外完成。需要家长的参与和评价,况且家长对自己子女最熟悉。教师在这过程中要给予家长相应帮助。比如在平时上课中,好多学生会在家上网查阅资料,学生采取何种研究方法和寻找合适的活动路径等。教师要和家长配合好,了解学生的活动详情,并提供相应建议给家长。在这一评价体系中,家长也要和教师一样,要对自己孩子恰当的评价,不能一味表扬或一味贬低,要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写完上述内容后,发现自己一人力量的渺小,在现有的中考和高考制度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每一位学校和学生面前地位“尴尬”,但我国新课改的理念要重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笔者借此文抛砖引玉,让更多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实现生本取向的价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