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故事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ian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冬天,姥姥终于走完了近八十年的人生历程,尘归尘,土归土。
  我年少时在父母身边长大。那时候,人们大都囿于一方土地,在一天就能看完一辈子的生活里来回打转。时间的凝滞对成人来说,也许是乏味而痛苦的,但是对孩子们来说,却因为可以整日与父母同享天伦而不必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冷漠与疏远。因此那时候的祖辈看顾孙辈,多是辅助帮忙之责,极少全面接手抚养第三代的义务。家中四位祖辈,奶奶1983年因食道癌撒手人寰,我那时还不满两岁;爷爷1992年因肺气肿去世,我还没读完小学;姥爷身体健朗,一辈子连感冒这样的小病碰见他也绕道而走,1995年12月的最后一天,八十四岁的他把家里人挨个儿骂完后,没病没灾,溘然长逝。三位老人不管是因为离世太早,还是由于疾病缠身、脾气古怪,在我的记忆里,他们都不是与晚辈相处得融洽亲切的老人。唯有姥姥,是让我能切身体会到祖孙之间有着深情厚谊的长者。
  动乱年代出生的祖辈们,即使是普通人,似乎都有一段传奇的人生,姥姥也不例外。姥姥的家乡在陕西汉中。汉中,就是那座刘邦被封为汉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陕南小城。不过姥姥的家可不在汉中城里,而是远在秦岭的大山深处。十几岁时,父亲因为没钱抽大烟,打算把她便宜卖掉,换烟钱。山里女人可不像读了孔孟诗书或者满肚子洋墨水的城里女孩那么温顺听话,姥姥在被卖途中,趁机扒上一辆汽车,从魔掌中逃了出来。至于汽车驶向哪里,司机是官是民,是兵是匪,她一概不知,也容不得多想。姥姥去世后,我听母亲跟我讲述一个如此传奇的故事时,总觉得像是在看一部揭露旧社会残酷现实的写实影片。我忍不住想,姥姥当时一定是下了壮士断腕的决绝之心,不管扒上汽车后,命运之神是抛弃她还是眷顾她,都比被亲生父亲卖掉的命运好。
  也许是自己的命不好,所以尽管姥姥生下了四个女儿——这在农村是致命的——她却一直很疼爱她们,尽自己全力,为女儿们争取最大的幸福。姥姥一辈子不识字,解放后农村扫盲,她迫切地渴望读书认字,但读了几天后,姥爷不准,她含泪放弃;姥姥一辈子没有工作,种地带娃是她的全部生活,但是她却告诉女儿们和外孙女们,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工作,不用仰人鼻息;姥姥一辈子命运多舛,生活艰难,但是她从骨子里带出来的山里女人石头一样坚强的个性,在道路荆棘的人生路途上不仅没有被磨平,反而让这个女人愈挫愈勇,顽强地与命运和生活抗争到生命的最后一秒。
  虽然命运女神手握着世人的人生,但我相信,我的姥姥一定让这位神祗赢得筋疲力尽。
  姥姥上了年纪后,每年都会在女儿们的家里轮流住上一阵子,但在每家住的时日绝对不会超過两个礼拜。姥姥成年围着锅台和土地转圈,但我从来没见她穿过脏衣服。她永远都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到女儿们家里住的时候,她会在临走的前一天晚上,把洗漱用品和换洗衣服错落有致地放进随身的布包里,贴身再带点平日里一分一分攒出来的零花钱。几个女儿中,姥姥最疼爱小女儿——我的母亲,许是爱屋及乌之故,她也极其心疼我。所以每每听说姥姥要来家里住,我都要暗自高兴好几天。
  姥姥过来住时也闲不住,总想帮着干点家务。母亲说,姥姥性子要强,这是担心在女婿家住着,被人嫌弃“吃闲饭”。父母决计不会作如是想,只是姥姥固执地抱着“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老理,所以只要一住到女儿家,她思考一切问题的出发点都自然而然地换成了女婿本位,这么一来,住得多舒服也是女婿家,不是自己家。
  住满两个礼拜后,姥姥就开始收拾东西回家,谁都拦不住她离开的决心。每回临走时,她都要趁人不备,悄悄地把我拉到背人处,从贴身衣兜里摸出手帕包着的零碎钱,数出十块来塞给我,让我买糖吃。姥姥没有工作,平时都是姨妈们贴补生活家用,加上卖磨豆腐换来的钱,一年的收入十分有限。那年头,钱还是值钱的,所以这如今掉在地上也未必会有人捡的十块钱,对我的姥姥来说,却不啻是一笔“巨资”,当然,对我来说也够花很久。
  姥姥去世前的那几年,日子过得很不好。她怕家里人嫌她“吃闲饭”,越发挣着命地干活,结果摔断了一条腿。医生说,问题不严重,接是能接上的,但是老人家年纪这么大了,如果家里有人照顾,建议还是不要受那个罪了。因此,我的姥姥在生命的最后一两年,变成了终日靠轮椅行走的年迈老人。行动的不便让她更不愿意麻烦家里人,索性一日中大多数时间卧在床榻上,不肯下地一步。
  我的姥姥就这样拖着一只残腿,踽踽独行在生命最后那几百米的路途上,每天都过得郁郁寡欢。姥姥最后一次来我家住时,整日不言不语,似乎看谁都不顺眼。往年每回临走时,背着人悄悄塞给我的十块钱——从我记事起就一如既往会得到的十块钱——我的姥姥再也记不起来了。临走前,我叫了一声“姥姥”,她低着头不答应,只用一双阴郁的眼睛斜着瞥了我一眼,那眼神让我不寒而栗,至今难忘。
  没多久,我的姥姥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那个百年动荡的岁月里,祖辈们的命运深深地被国仇家恨所牵绊,人生也是跌宕起伏,荆棘遍布。我们可以写小说,拍电影,把那个时代用文艺的方式记录、表现出来,但我们永远也无法体验祖辈们在动乱时代下所经历的人生,也无法体会到他们在艰难条件下做出的选择和彼时的心情。我们书写的一切,真实的或是虚构的,都与他们的生活隔着一层纸。这种隔阂是和平年代的人逾越不了的障碍。可是我仍然想努力地写下祖辈们的故事,不仅因为这些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而且因为故事里的人都曾在这个艰难的世界上存在过,并且努力地生活过,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
  人生艰难,和平不易。愿我们的祖辈能够真正含笑九泉。
其他文献
“羿,你可知罪?”  斩妖台下燃起熊熊烈焰。这响彻天宇的一声喝问,令十方天兵俱威喝阵阵:“呼——哈——”  然而,绑缚在锁妖柱上的男子却是浑然无惧。他注视着远处九龙车辇上,被奉为“通古绝今第一人主”的那位旧相识,声音低沉而充满决然:“善待吾妻。”  语罢,他忽然周身一挣。粗大的铁链原紧缠着他,竟霎时间全部崩断。他健壮的躯体顿时裸露出来,尽管那上面已经满是铁链勒出的血印。  谁也没想到他有如此可怕的
期刊
再暗的夜也会有光,那些光,将照亮你奔向理想世界的希望之门。  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是在乡下度过的。乡下的夜是黑的,黑如墨,用伸手不见五指来形容吧;乡下的夜是静的,用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来形容吧;乡下的夜是辽阔的,用无边无际来形容吧;乡下的夜还是浓的,像城里的霾,怎么吹也吹不散。  曾经,我惧怕乡村的夜晚。当你一个人置身在茫茫夜色里,《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聊斋》里的狐仙、乡村故事里的邪魔外道似乎都到
期刊
惶惶求索,我遗失了一样东西。曾经,我是那么清晰地感觉到它。它来自湛蓝的天空,带着阳光的芬芳和树脂的香气。它有著沁人心脾的清凉,流泻为笔尖的感受。它是我忠实的伴侣,唯一的知己。它总是在缄默中体味我的思想,感知我的灵魂,安居在我心里,应和着心脏的跳动。而今,我张皇失措,再寻不见其踪迹,惶惶求索。  它离我很近。云在天上走着,它在我心头荡漾。  它随着边城姑娘,痴痴等候那不知归途的情郎;它随着那荷塘中袅
期刊
从出生、到童年、到少年,我的胃都是受折磨的。很多时候,它们备受饥饿,一度成为我生计的头等大事。  在我没有记忆之前,有无挨饿,我无法知晓,但是根据我的判断,我是挨过饿的。在我有了记忆之后,都还要挨饿,社会是不断进步的,生产力是不断提升的,所以在我有记忆之前的日子,想必是更穷的,挨饿就理所当然了。  我们南方的主食是大米,而在我的记忆中,主食却是红薯和土豆。我们村庄地处偏僻,人均水田仅为三分,一家四
期刊
珍贵的沉香在动摇之下烧成了木炭,回想过往有多少美好都在一念之间被轻率地丢下。  高尚之德如云山苍苍,圣洁之风似江水泱泱,坚贞之格同青山巍巍,淳朴之心如流水绵长,世事或许纷扰器喧,诱惑又总在路上,但是无论如何请不要轻易动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请带着心中“沉香”坚定向前。  他是污泥中的一株芙蓉,他深爱自己的国家——楚国,他辅佐君主夙兴夜昧,日夜操劳,向楚王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后
期刊
过去,就是那样了,再怎么寻找也寻找不到。这无疑是一种很消极的想法。  人类拥有回忆。  如果面前放有一串葡萄,有人会挑又大又甜的先吃,之后再吃那小的、酸的,即使后几个葡萄的滋味不那么可口,他也拥有了对开始时那些又大又甜葡萄的美好记忆。  有的人选择希望。同样一串瑕瑜混杂的葡萄,先挑小的、酸的吃,即使酸掉了牙,他也不会抱怨,因为他知道还有最后几个又大又甜的葡萄芳甜满口,之前葡萄的酸涩并不会影响他对希
期刊
春寒料峭,城里的花开始争先恐后地打苞。白玉兰、紫玉兰、梅花和海棠花一个个吐出了新颜色,连柳树也张开了眉眼。我打电话给老家的奶奶,请她到城里来看花。奶奶说:“乖孩子,我要种棉花呢,现在播下种子,秋天才能长出你喜欢的白云一样的棉花。”  我想象着奶奶在电话那头说话时微笑的模样,也能想象到她在棉花田里忙碌的样子。每年春天,荠菜花刚刚才开,马兰头从土里冒出新叶子的时候,奶奶就要去田里准备棉床了。她把筛细了
期刊
人生于世,俯仰之间,若碌碌终日,不懂思考,便是一具白白存世的躯壳,如行尸,若走肉,有身而无心。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思想、会思考。有时面对窗外喧嚣的世界,我们这样问自己:究竟我是为何存在?有时面对静谧夜空的繁星,我们也会问自己:我们存在为了什么?我的答案是,我们的存在不是为了华丽的躯壳,而是通过不断学习和锻炼,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善总结、能做事的人,成为一个“行成于思”,对社会有
期刊
家乡的路是最熟悉的。闭上眼,田埂村庄,大路小路,每一个分叉口都清晰可见,我曾自信满满:在这里我不会迷路。  顺着这条走了四十多年的大路骑车由东向西行走,我心情舒畅,哼唱着喜欢的小曲儿,任凭风掠过耳旁。两旁又在修路,不知已经是多少次重修了。记得最先是土路,大多数人开“十一号”,鲜有骑自行车的。后来修成可以两车并行的柏油路,我和老师同学曾经踏着新修的路面,步行着去城里第一次看五光十色、美丽灿烂的烟火,
期刊
爸爸是个军人。幼年时,每回看他穿着笔挺的军装,腰佩银光闪闪的指挥刀,踩着“喀嚓、喀嚓”的马靴,威风凛凛地去司令部开会,我心里很害怕,生怕爸爸又要去打仗了。我对大我三岁的哥哥说:“爸爸为什么不穿长袍马褂呢?”  爸爸一穿上长袍马褂,就会坐轿子回家,在大厅停下来,笑容满面地从轿子里出来,牵起哥哥和我的手,到书房里唱诗给我们听,讲故事给我们听。  一讲起打仗的故事,我就半捂起耳朵,把头埋在爸爸怀里,眼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