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牌传播》|宣亚国际传播集团是中国领先的整合传播机构之一。对于“整合传播”的定义,众说纷纭,您是怎样理解和定义“整合传播”的?
陈志杰|“整合传播”的定义虽然众说纷纭,但是概念还是相近的,就是通过品牌策略制定,利用并整合各式传播工具与资源,以扩大营销与传播的效果。我认为对于营销传播服务代理商来说,“整合传播”这个概念还是要从整体运营来理解,包含了企业的战略选择、业务范围、人才储备、资源运筹等角度。
战略选择是指核心业务的提炼以及机会增长方向的判断,这部分直接影响了业务范围,虽说是整合传播,但以什么为核心业务,哪些为外延业务,哪些是投资业务等,都需要明确清楚,否则可能落于追逐营销利益的堆砌和累加而已。至于人才和资源的储备,则必须根据传播的多样性,内容的碎片化与工具发展趋势有所调整,找到最合适自身的整合传播方式,才能在快速变迁的互联网传播时代中保持竞争力。
《品牌传播》|整合传播的原则是什么?
陈志杰|一般提到整合传播的原则,多半会从唐·舒尔茨(Don E. Schultz)的理论来说明。他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业务战略过程,它是指制定、优化、执行、评价可协调的、可测度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这些活动的受众包括消费者、顾客、潜在顾客、内部和外部受众及其他目标。”而在当今移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传播时代,由于消费者触媒习惯的变化,信息内容更加碎片化,所有的整合传播将更加重视精准性与相关性。
因此,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整合传播,应该是以精准、共向、参与、转化等四个原则。精准原则,指的还是对于目标群体/用户的准确判断,除了传统的人口变相之外,兴趣、话题、社交圈层这些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共向原则是指基于目标人群的兴趣和话题,有机组合营销传播手段,让传播的信息与节奏稳定持续地往一个方向前进,形成综效。参与原则则是通过机制,鼓励用户参与,完善信息内容,丰富传播创意,以卷入更多有趣的参与。最后一个是转化原则,也是整合传播目前最大的挑战,顾名思义就是将营销传播的内容与创意转化成实际的消费者行为。因此,促发行动(call-to-action)成为相当重要的整合传播手段。
《品牌传播》|整合传播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陈志杰|我们发现,品牌主虽然更加重视整合传播的实效,但还是苦恼于如何有效拉平品牌推广与刺激销售之间的认知落差。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整合传播服务代理商,更应思考如何让营销传播能同时提升品牌资产和促进销售机会,并进一步维护客户关系。
因此,整合传播的价值应该是“让品牌信任与销售机会同时触达和影响目标人群”,我们把这个思路称之为Bto C(Brand x Business to Customer)。简单来说,就是品牌传播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促进商品与服务销售的机会,而销售推广的时候,也应该谨守品牌调性,实现品牌资产的累计。
《品牌传播》|宣亚国际传播集团在“整合传播”领域有哪些独特的创新?
陈志杰|除了探索电商平台的整合传播营销,我们在过去一年也在移动端营销做了努力,推出了一套基于移动终端平台的参与者交互解决方案 --“移动派”,为活动组织者在线下体验活动中增加参与性,让人、手机、线下活动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尤其是针对汽车、快消品、B2B、IT、媒体等领域的客户,在他们多样类型的线下推广与终端营销活动中(例如试乘试驾活动、企业会议、商业展览、产品展示与赛事运动体验等),通过移动终端的引导,以更高效的方式将产品内容、创意、游戏、数据、订购等相关信息,与参与者的习惯和兴趣交互整合。目的当然是提高线下活动的实效性、互动性、以及趣味性。
我们认为,这样一套解决方案其实带给了活动组织者与参与者全新的体验。对组织者而言,能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并大福降低前期投入的成本。并且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能提升参与者对于活动本身的专注度与粘度。而对于参与者而言,则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更好地卷入活动内容与交互分享过程中,大幅度提升参与活动的满意度。
《品牌传播》|整合传播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宣亚国际传播集团对此将如何应对?
陈志杰|我认为整合传播的发展,势必会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而有相应的调整。其中的机遇很大,但是挑战也不小。数据化产品、解决方案化工具、信息化平台、创意化机制、程序化购买等可以说是发展的趋势,唯有更透彻地认识这些发展方向,才能掌握理论与原则的实践。不过,整合传播领域的挑战,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人身上。毕竟迈向科学化、数据化、信息化的营销过程中,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势必也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创意”本身的角色,“策略”本身的意义,以及“媒介”本身的价值。
尤其是在当今百事万物都可以成为“媒介”,甚至被激发出媒介属性的时代。我们和所有的品牌主、营销传播机构以及新媒体一样,都在思考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除了内生性地训练团队创新、鼓励团队学习,也通过资本合作、资源串联、技术汇流等外延性的手段,一步步实现更好的整合传播价值。
陈志杰|“整合传播”的定义虽然众说纷纭,但是概念还是相近的,就是通过品牌策略制定,利用并整合各式传播工具与资源,以扩大营销与传播的效果。我认为对于营销传播服务代理商来说,“整合传播”这个概念还是要从整体运营来理解,包含了企业的战略选择、业务范围、人才储备、资源运筹等角度。
战略选择是指核心业务的提炼以及机会增长方向的判断,这部分直接影响了业务范围,虽说是整合传播,但以什么为核心业务,哪些为外延业务,哪些是投资业务等,都需要明确清楚,否则可能落于追逐营销利益的堆砌和累加而已。至于人才和资源的储备,则必须根据传播的多样性,内容的碎片化与工具发展趋势有所调整,找到最合适自身的整合传播方式,才能在快速变迁的互联网传播时代中保持竞争力。
《品牌传播》|整合传播的原则是什么?
陈志杰|一般提到整合传播的原则,多半会从唐·舒尔茨(Don E. Schultz)的理论来说明。他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业务战略过程,它是指制定、优化、执行、评价可协调的、可测度的、有说服力的品牌传播计划,这些活动的受众包括消费者、顾客、潜在顾客、内部和外部受众及其他目标。”而在当今移动互联网逐渐普及的传播时代,由于消费者触媒习惯的变化,信息内容更加碎片化,所有的整合传播将更加重视精准性与相关性。
因此,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整合传播,应该是以精准、共向、参与、转化等四个原则。精准原则,指的还是对于目标群体/用户的准确判断,除了传统的人口变相之外,兴趣、话题、社交圈层这些指标越来越受到重视。共向原则是指基于目标人群的兴趣和话题,有机组合营销传播手段,让传播的信息与节奏稳定持续地往一个方向前进,形成综效。参与原则则是通过机制,鼓励用户参与,完善信息内容,丰富传播创意,以卷入更多有趣的参与。最后一个是转化原则,也是整合传播目前最大的挑战,顾名思义就是将营销传播的内容与创意转化成实际的消费者行为。因此,促发行动(call-to-action)成为相当重要的整合传播手段。
《品牌传播》|整合传播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陈志杰|我们发现,品牌主虽然更加重视整合传播的实效,但还是苦恼于如何有效拉平品牌推广与刺激销售之间的认知落差。我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整合传播服务代理商,更应思考如何让营销传播能同时提升品牌资产和促进销售机会,并进一步维护客户关系。
因此,整合传播的价值应该是“让品牌信任与销售机会同时触达和影响目标人群”,我们把这个思路称之为Bto C(Brand x Business to Customer)。简单来说,就是品牌传播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促进商品与服务销售的机会,而销售推广的时候,也应该谨守品牌调性,实现品牌资产的累计。
《品牌传播》|宣亚国际传播集团在“整合传播”领域有哪些独特的创新?
陈志杰|除了探索电商平台的整合传播营销,我们在过去一年也在移动端营销做了努力,推出了一套基于移动终端平台的参与者交互解决方案 --“移动派”,为活动组织者在线下体验活动中增加参与性,让人、手机、线下活动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尤其是针对汽车、快消品、B2B、IT、媒体等领域的客户,在他们多样类型的线下推广与终端营销活动中(例如试乘试驾活动、企业会议、商业展览、产品展示与赛事运动体验等),通过移动终端的引导,以更高效的方式将产品内容、创意、游戏、数据、订购等相关信息,与参与者的习惯和兴趣交互整合。目的当然是提高线下活动的实效性、互动性、以及趣味性。
我们认为,这样一套解决方案其实带给了活动组织者与参与者全新的体验。对组织者而言,能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并大福降低前期投入的成本。并且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能提升参与者对于活动本身的专注度与粘度。而对于参与者而言,则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更好地卷入活动内容与交互分享过程中,大幅度提升参与活动的满意度。
《品牌传播》|整合传播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宣亚国际传播集团对此将如何应对?
陈志杰|我认为整合传播的发展,势必会因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而有相应的调整。其中的机遇很大,但是挑战也不小。数据化产品、解决方案化工具、信息化平台、创意化机制、程序化购买等可以说是发展的趋势,唯有更透彻地认识这些发展方向,才能掌握理论与原则的实践。不过,整合传播领域的挑战,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人身上。毕竟迈向科学化、数据化、信息化的营销过程中,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势必也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创意”本身的角色,“策略”本身的意义,以及“媒介”本身的价值。
尤其是在当今百事万物都可以成为“媒介”,甚至被激发出媒介属性的时代。我们和所有的品牌主、营销传播机构以及新媒体一样,都在思考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除了内生性地训练团队创新、鼓励团队学习,也通过资本合作、资源串联、技术汇流等外延性的手段,一步步实现更好的整合传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