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语学习的Chinglish现象及教学应对策略探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0998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汉、英语系的巨大差别,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创造出汉语式的夹生英语,这种情况被称为Chinglish现象。它是学生学习时母语产生的语言负迁移所形成的结果,给学生对真实英语的掌握和运用带来了很大障碍。本文就Chinglish现象产生的原因、存在的层面以及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作了具体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有效提高中学英语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掌握运用纯正地道英语的能力提供材料参考。
  关键词:英汉差异;Chinglish现象;存在层面;应对策略
  在英语词汇中出现了一个专属于我国学生的特殊单词Chinglish,意为“汉语式夹生英语(Chinese+English)”。它是指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将英语单词按照汉语的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组装成生硬英语句子及篇章的现象和行为。Chinglish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的普遍现象,其根源首先是由汉语和英语的显著不同以及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客观差异所引起的。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这两种语系在语音、词形、词汇、语法和篇章结构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当母语是汉语的中国学生开始接触不同语系的英语时,甚至是在相当长的一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运用汉语思维来组织语言,并将母语的特征不自觉地迁移到目的语言中去,从而导致表达错误,造成语言的负迁移现象。
  笔者长期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Chinglish现象有着深刻的认识。归纳起来,中学生的汉语式夹生英语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层面。
  一、词汇层面
  据语言学家统计,西方文字之间的对等词达到90%,而中文和英文之间的对等词只有40%左右。这就说明要在英汉词汇之间进行准确的替换,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于是学生经常会以先入为主的汉语表达方式来组织构思,从而将汉语词汇生搬硬套到英语中去。如我的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Yesterday my head ached badly. I didn’t want to eat meals. I ate some medicine. Teacher Yang asked me to notice my body and recover early. I thanked her very much.”该段句子在语法上看不出什么毛病,可在词汇层面上却深深地烙上了不恰当的汉语痕迹。作为中国人我们能明白句子的意思,但要让英美人士阅读,真不知道他们会怎么理解。所以以此为材料,我在班上强调,学习英语,不能只是将两种语言的单词直接调换,而是要按照英语本身的组词规律和语言习惯进行表达,在翻译或写作时要摒弃母语思维对我们的干扰。接着我将这段句子修改成:“Yesterday I had a headach. I didn’t feel like to have meals, so I saw a doctor and took some medicine. When I told my English teacher, she asked me to take good care of myself and hoped me get well earlier. I’m very grateful to her”。
  二、句法层面
  1、語序的混乱
  在语序方面,英语在时间、地点状语表达上,习惯于从小到大,这和汉语语序刚好相反。所以学生在表达这类句子时也容易套用汉语的模式,如:He goes home everyday in the evening at 7 o’clock(他每天傍晚7点回家)。当英语中出现时间状语、地点状语和方式状语同时修饰句子时,顺序常常是方式+地点+时间,这也跟汉语的顺序正好是相反的,所以学生常常会作出这样错误的表述:We read English aloud every morning in the classroom(我们每天早上在教室里大声朗读英语)。
  2、语态的误用
  英语有严格的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之分,被动语态必须使用“be动词+动词过去分词”的形式。汉语虽然也有被动语态,常用“由”、“被”、“受”、“遭”、“给”等文字表示,但却没有任何严格的标志,因此造成学生在书面表达中常出现英语语态混乱的现象。比如句子“那家商店有蛋糕和面包出售”、“家庭作业明天再完成”受汉语负迁移的影响就被学生写成了:“Cakes and bread sell at that store”,“The homework will finish tomorrow”。
  3、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的混淆   英语句子中的动词有着严格的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之分。英语句子主要是主谓结构,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或是一个主题和一个述语。中学生往往会单纯根据汉语的思维习惯去套用汉语的连动式结构,结果在一个句子中可能会同时出现几个谓语动词。如:Our physics teacher went into the classroom, take a box in his hand. 物理老師走进了教室,手里还拿着一个盒子(take是伴随着went同时发生的动作,应改为现在分词taking或and took)。再如:Give a little more time, I would finish that examination question. 如果再多给我一点时间的话,我会做完那道考试题的(give表示条件,应改为动词的过去分词given,或If I am given)。
  4、垂悬结构
  英语句子中,动词短语的逻辑主语必须与主干句子的主语相一致。如果动词短语和句子成分之间存在不合理的逻辑关系,这个短语就被叫作“垂悬结构”。垂悬结构在中学生中也有着较高的误用频率。如:“看见路上有块大石头,车停了。”就有学生写成了“Seeing a large stone on the road,the car stopped.” 该句中,分词“seeing”以“car”为逻辑主语,隐含意义为:小车看见路上有石头于是停了下来。这在逻辑上是不正确的,小车不可能看见石头,只有小车司机才能看见石头,因此必须把seeing的逻辑主语改为原文中没有出现的司机“driver”:Seeing a large stone on the road, the driver stopped the car.
  三、语篇层面
  英语段落及句子之间讲究有效的衔接性,也就是说必须具备统一性和连贯性,逻辑关系不能混乱,过渡要自然。另一方
  面,英语语篇模式总体呈直线型,即文章一开头就直抒己见引出主题,后面紧接着通过一些例证来扩展主题句并加以说明,给人层次分明的感觉。但我国中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常常按照汉语的思维习惯去布局,先兜一个大圈,最后一句话才可能点出想要表达的主题。同时句式往往显得单调,句子结构也不够紧凑。例如,我作为班主任,又是英语教师,我坚持要求学生有事不能上课时必须用英语写请假条,其中一张是这样写的:
  Dear Teacher,
  I had a bad cold and a severe headache. I have to go to see the doctor this morning. I can not go to class. Please excuse me for my absence from your English class today.
  后来我在班上将请假条作了这样的局部修改,以让全班同学感受一点英语写作的语篇特点:
  Dear Madam,
  I’m sorry that I have to ask for a day’s sick leave, please excuse me for my absence from your English class today, for I caught a bad cold and have a severe headache now. I need to go to see the doctor this morning, so I can not go to school. Thank you very much.
  综上所述,由于汉语和英语的巨大差别,而且我国中学生对于目标语知识存在自然缺失,母语迁移是不可避免的,以致他们学习英语时,在单词拼写、词语搭配、句法结构、句子衔接、谋篇布局等方面都会留下母语干扰的痕迹,从而产生大量的Chinglish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母语负迁移的这一难题,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教师应更多地了解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并鼓励和引导学生了解英式思维以及它和东方思维的差异
  第二,在课堂中引入一定量的双语对比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英汉差异。目前由于交际教学法的盛行,人们普遍存在着一个认识误区,认为在课堂上不应引入汉语文字和英语语法。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学生对英语的假设,必然会深深地打上汉语的烙印,因为那是他们唯一的思维方式。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他们不断修正、改善自己的假设的过程,也就是他们不断消除汉语烙印,去除母语负迁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学生是否意识到、无论是否能够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对比分析依然是在通过某种形式发挥着这一作用。
  第三,通过英汉翻译训练,降低学生Chinglish的产生率。包天仁教授曾经说过“翻译是学习外语最好的办法”。列宁妻子在她的回忆录里也曾提到列宁学习英语是采用古老的来回翻译法,并认为极富成效。英汉翻译对于学习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在目的语与母语之间进行互译练习的过程,事实上也是在两者之间进行语际对比分析的过程。
  再者,采用英语篇章背诵法、鼓励学生观看英语电影、拓展英文课外阅读量等等,对于控制Chinglish现象的发生,提高学生掌握地道纯正英语的能力和水平,都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在很多偏远的山区,孩子们上信息技术课就只是单纯的想去玩游戏,上网聊天,他们排斥甚至拒绝学习书本上那些有用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加上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存在硬件配置、软件投入等方面的不足。这些都制约了我们山区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现在,信息技术课正逐渐成为各类中小学必修课程。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让每一个山区农村孩子切切实实学到一些东西,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目前应该认真考
期刊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师单一的讲解往往令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而我们所提倡的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中,生动活泼而又主动的得到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难以完全的体现。随着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深入影响,我们可以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强化课堂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更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图、音、文交互运用,创设出巧妙
期刊
摘要:最近几年国家对足球发展非常重视,我校从2007年开始就发展足球模块教学,但在校学生人数多场地少,研究中发现课堂教学适合运用小场比赛进行,因学生缺乏对小场比赛规则的理解,尤其是实战运用知之又少,在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和小组合作相结合,使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成功和快乐的体验,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足球比赛、规则、合理运用  为响应国家国务院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足球重点发展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已经成为实现有效德育的重要途径。窦桂梅提出的主题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一种资源开发,将教材中一些散乱的主题进行整合,形成具有生命价值观范畴的“主题”,从而有计划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塑造良好个性,为高尚的人生奠基。  关键字:主题教学渗透德育  一、主题教学的概念  教师围绕一定的主题,重组教材中和教材以外的文章,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在学习相关的文本和阅读中获得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设置了“名著导读”板块,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名著的指导不甚科学与有效,学生阅读的时间没得到保证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落实“名著导读”的教学任务,推动新课改的开展,初中语文教师应设法激发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帮学生合理制定阅读计划、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以促使初中生有效地完成名著阅读的学习任务,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关键词:名著阅读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问题是
期刊
摘要:随着图形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不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随之要实现一次次飞跃。教学中,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尽量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物,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经验去理解数学知识,降低教学难度。  关键字:小学生图形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空间观念教学目标确立为: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
期刊
摘要: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日益引起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怎样对初中生进行小、初英语衔接教学成为搞好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作者简要分析了小初英语衔接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初衔接;原因;措施  一、引言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英语学习是一个有机整体,小学英语和中学英语密不可分,小学英语是中学英语的基础,中学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伸。现实情况是:小学英语教学和中学英语
期刊
摘要: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对基础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了30多年的改革,从最初的为改变教育质量而制定的课程标准到20世纪90年代制定全国性标准化的课程标准,最后到21世纪提出了关于提高所有学生学习成绩及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日益成熟的教育标准,美国课程标准形成了可测性强、层级分明、多维度性等特点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  关键词:美国;基础教育;课程標准  美国教育家弗雷克斯·帕克认为,标准是一种水准,它是做
期刊
摘要:微课作为数字化时代的产物,是高效课堂的延伸,因其具备时间简短化、知识碎片化、情境案例化、解析深入化、资源呈现非线性化等特征,逐渐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微课教学形式,既引导了学生和教师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又引导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还推动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本文主要介绍了微课与微课在数学课堂的见解。  关键词:微课高效课堂策略小学数学  微课又被称为微课例,他的主要方式为教师
期刊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主动学习、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乃至完善人格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的突出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教学活动丰富、富于效率。高中生物属于理科范畴,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会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有趣,使师生配合更加流畅多样。本文介绍了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并为如何具体在高中生物课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高中生物教学;具体运用  前言:随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