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遗余力推动贵州茶业品牌建设

来源 :贵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e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运兴则茶运兴。
  贵州茶产业这些年的发展,为有志于从事茶产业的各界人士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的空间,各自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可谓人尽其才,各施其责,才有了贵州茶产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为贵州茶业发展不断奋进
  2010年8月,为更好地服务贵州茶业发展,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成立。多年来,深入开展产业推广和活动举办,始终遵循“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谱”的原则,扎实开展好各项工作。
  2017被贵州省民政厅评为4A级社会组织,评审组指出,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有一支朝气蓬勃,奋发上进的队伍,内部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围绕行业自律、行业服务等开展的各项工作影响大,带动性强,特别是在发挥行业引导,产业宣传,品牌推广,活动举办等方面开展得有声有色。
  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自成立以来,以“区域标识为基础、省级标识为目标、企业商标为主体”的品牌发展理念,不忘初心,勇于开拓,在全体理事和会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八年的不懈发展,已成为贵州茶行业影响力大、号召力强的社会组织。
  主动参与敢于担当不断创新
  积极参与主办、协办省内各类茶事活动。促进会多年来奋战前线,坚持做到哪里有茶事哪里就有促进会身影。连续五年承担了省政府主办的国际茶博会的相关推广工作。先后承办主办了四届贵州秋季斗茶赛,贵州茶业经济年会,全省春茶产销分析会,贵州古茶树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贵州省茶文化座谈会,全省茶叶行业联席会议,承办了丝绸之路黔茶飘香大型活动等会议,贵州茶艺大赛,中国茶叶市场高峰论坛,贵州古茶品鉴会,标准与中国茶叶论坛,2018贵州梵净山国际抹茶文化节、南明区“黔茶飘香品茗健康”“新时代贵州茶文化传承与创新研讨会”等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提升了促进会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
  致力于拓展茶和茶文化宣传普及途径。2017年以来,我们把贵州绿茶冲泡大赛作为主题活动开展,先后在遵义,都匀,石阡,贵阳举办了四次贵州绿茶冲泡活动,在2018中国·贵阳国际特色农产品交易会期间,举办“贵州冲泡”体验周,吸引了数千人参与。借贵州绿茶创建国家级农产品标志示范样板之机,深入全省9个茶叶主产县开展了贵州绿茶标准,质量安全,品牌建设,茶艺技能等方面为期5天的专题培训,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升职业技术人才专业水平,涉及从业人员2000余人。
  做好茶文化研究的整理工作,推出一批茶文化书籍。由省委政研室、省农业农村厅主编,促进会承编的《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自2015年出版以来,至今已连续出版了3年;在省茶办的领导下,开展了《贵州省志茶叶》的编撰工作,启动了《黔茶微掌故》《贵州古茶树资源》《黔茶这10年》书稿的撰写。
  推动“贵州绿茶”大地际创建
  一是开展“贵州绿茶”大地标的创建工作。作为“贵州绿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持有人,我们始终以创建示范样板为己任,分别在全省9个县开展了系列培训等工作,2018年10月18日,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组通过现场验收,2018年11月2日,在长沙举办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贵州绿茶”创建国家农产品地标样板获得了农业农村部授牌表彰。截至到12月10日,依据《贵州绿茶地理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已分四批次向202家企业颁发了使用证书。
  二是牵头起草相关标准工作。2018年3月,在中茶协团标委成立大会上,当选为副主任单位,率先通过资格审查,加入全国团标委信息平台,具备了发布团体标准资格。在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会邀请省茶科所、贵州大学茶学院有关企业起草了《贵州抹茶》团体标准、《贵州抹茶加工技术规程》、《贵州碾茶》团体标准、《贵州碾茶感官审评方法》、《贵州冲泡品饮指南》等系列标准,其中,《贵州抹茶》今年8月,上升为省级地方标准,并通过省质监局发布,《贵州冲泡品饮指南》明年作为省级地方标准发布。
  积极发挥行业组织职能
  持续举办贵州茶业经济年会。为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力量,壮大民间社会组织服务茶产业的能力,团结更多力量支持黔茶产业不断实现新跨越。我们借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举办茶业经济年会的经验和做法,结合贵州实际,在省农业农村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12月23日,由促进会牵头成功举办了首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从首届开始,我们把举办一年一度的茶业经济年会作为每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针对黔茶产业发展的现状,每年推出不同的主题。贵州茶业经济年会自201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已成为贵州茶行业公认的年度品牌盛会,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年会紧扣时代脉搏,紧跟产业发展趋势,邀请来自政、商、学界等权威人士,紧紧围绕国际国内及我省茶产业发展趋势及市场走向进行深度交流,发布年度茶产业发展报告、茶行业十大新闻等关系产业发展趋势的最新资讯,是一次高规格,高品质的思想交流盛会:是一场商机无限的市场盛会;更是一场引起产业深刻变化的发展盛会。
  连续六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升了黔茶产业的影响力,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关心,关注贵州茶产业,形成了强大的聚合力和向心力。
  拓展沟通渠道加强内引外联
  一是加强与各国家级、省级行业社会组织的沟通和交流。成立以来,我们切实加强了与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交流和沟通,在工作上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与湖南茶业协会,云南茶叶流通协会,安徽省茶叶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
  2018年3月,在省外事办和省茶办的支持下,组织了6家企业到摩洛哥参加中摩友谊论坛,会上,不仅设立了展位,還印发了500份资料,配发了1000份茶叶在论坛上供嘉宾品鉴;9月,参与协办2018年中日韩茶文化论坛,组织了省内企业参会,协助做好茶艺表演等活动。
  做好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在砥砺奋进的同时,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不忘初心。致力于搭建好贵州茶产业桥梁和平台,引领贵州茶产业不断前行。充分发挥协会优势,整合资源,加大全省茶产业宣传力度。2015年创办《贵州茶香》微信公众号,粉丝从创办的几十人,经过两年时间迅速发展到66714人,成为全国茶行业专业微信中粉丝最多的公众号,作为茶行业沟通和传播的平台,很好传递了贵州茶的好声音。
  一路奋进,从未停歇。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在贵州茶产业行进路上一直以当好主管部门的参谋助手为己任。做好茶企的“贴心管家”为工作目标。围绕行业重点工作及企业需求,配合主管部门参与起草了《贵州茶产业十二五规划》,《贵州省茶产业三年提升行动计划》,《贵州春茶产销调查报告》,连续出版了《贵州茶产业发展报告》等重大关系黔茶发展的相关研究,调查报告,均成了茶区地方党委政府及主管部门决策参考。
  新时代、新使命、新机遇。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将以更加会以饱满的工作热忱,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心忧黔茶、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继续开展工作,进一步发挥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带动力,影响力、号召力,切实为党委、政府、主管部门当好参谋助手,为会员企业排忧解难。(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供稿)
其他文献
毕节市地处我国茶树起源地云贵高原,也是全国“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干净茶、无污染”的优势核心产区之一。近年来,毕节积极推进全市高山生态茶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努力实现“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新未来。  改革开放唤醒吉茶树发新芽  毕节是贵州省古茶树资源较丰富的区域之一,在毕节市金沙、纳雍、大方、七星关、织金等县区,至今仍存活着许多树龄超过
期刊
国盛则茶兴,古代如此,当代更如此。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中国历史上茶产业茶文化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蓬蓬勃勃,万千景象。在这期间,贵州省茶业异军突起,令全国茶界刮目相看,为全国茶产业茶文化的大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发挥后发优势、弯道取直的一个典型样本。  贵州茶虽然有不凡的历史传统,如古茶籽、古茶树见证了历史的悠久,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实验茶场在湄潭的出色担当,但更多的是近10年来在茶产业
期刊
安顺气候独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湿润,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作为贵州茶产业发展的一脉,自改革开放以来,安顺茶产业已有四十年的发展历程。近十年来,特别是是十八大以来,安顺市茶产业发展尤甚。  乘改革东风 安顺品牌享誉神州  在五、六十年代,安顺茶叶曾通过上海、广州口岸出口世界各地。1979年安顺出口绿茶“珍眉”在上海口岸茶叶审评会上荣获一等奖。由此,云南、四川、湖南、广西及贵州等地茶商曾一度
期刊
从小喝茶,就有用大搪瓷缸的习惯。因我爱茶、喜茶、好茶,就结缘寻找自己的生活伴侣(茶),并打破稳定而平淡的生活,茶的美丽和魅力,让我放弃公职,专心做茶。  2001年,我开始茶山漫漫征途,游走于祖国的各地茶叶主产名山,东南西北,春夏秋冬,顺势顺季,西南、华南、华中、华东、江南,从城市农村到原始森林,依依踏寻。虽收获颇多,但问题更多,返黔后得幸与贵州的茶老前辈们(如:牟应书、张其生、朱志业、汪恒武等等
期刊
40年,虽然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却已成就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翻阅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黔南答卷,美丽幸福、生态宜居的黔南始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行。尤其以都匀毛尖茶为代表的黔南茶产业,与改革开放同行同向,趁势而为,顺势而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享誉中外天下知 毛尖品牌传万里  素有“千年贡茶、百年金奖”美誉的都匀毛尖,是百年中华老字号品牌。1915年,与贵
期刊
象山,在抗日战争之前是湄潭县近郊的极平常的荒坡,又名打鼓坡,坡上有零星茶园但不成片不成行,是数千城里人坟葬之地。1939年10月,民国政府经济部责成中央农业实验所(以下简称中农所)和中国茶叶公司(以下简称中茶公司)两家派遣王涛、张天福、李联标、朱源林等专家最后调查选定湄潭,开始筹建中央实验茶场,1940年在首任场长刘淦芝和技术室主任李联标领导下,开始规划勘查垦植种茶,象山就很快成名。中央实验茶场自
期刊
遵义既是革命老区,也是古老茶乡。遵义地处云贵高原向湖南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受季风影响显著,终年温凉湿润。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山清水秀的良好生态,勤劳智慧的茶农,在黔北大地上完美融合,产出了形美色翠、匠心传承的遵义茶。近年来,遵义市因地制宜,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实现了遵义茶产业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高,“红色茶都”正逐渐崛起。  古老茶部改革重生  1939年,国民政府中央农业实验所在湄潭设
期刊
2016年6月,我与志趣相投的同事一道申请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顺利获得了学校的批准。2017年4月如期举办了首届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会址选在了贵阳市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之所以将极富象征意义的首届论坛放在贵州省,一方面是因为贵州省有着悠久的产茶历史,至今也是全国核心产区之一,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因为贵州有着无数非常纯粹的爱茶者,他们将与茶厮守作为志业,自身融入茶中,与茶同在,不
期刊
上个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因参加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和农业部组织的武陵山區科技扶贫,先后有10余年时间在贵州省石阡县和铜仁地区(现铜仁市)开展茶叶科技扶贫工作。  在农业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驻武陵山区科技扶贫组的安排下,服务范围几乎遍及贵州全省以及湘、鄂、渝、黔武陵山区全境,近年来我几乎每年都应邀重访贵州茶区,亲眼看到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特别是2007年贵州省委下发《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后的
期刊
走过了40个年头,随着改革的春风,茶文化的复兴,贵州茶产业就像春天的茶芽一样,发展迅速。  二十一世纪,贵州迎来西部大开发,全省经济高速增长,也带动了贵州茶产业茶文化的快速发展。为推动贵州茶叶生产、贸易、消费和茶文化升级,帮助贵州茶叶企业品牌建设、搭建销售渠道,促进贵州茶产业发展、茶文化传播,2005年8月,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正式挂牌成立。成立之后,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与省内外相关行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