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育改革背景下,我们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供可操作性的材料,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动手能力,帮助幼儿积累科学探究的经验,促进他们多元化发展。我们对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有效应用展开探究,对幼儿建构科学经验提供新的路径。本文从材料的丰富性、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与材料互动,以及做好材料的保存和二次利用等视角展开分析与探讨,积累相关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经验,提供开展相关科学教育活动的新思路。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活动;探究材料;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9-122
新时期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我们要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其中科学材料是发展幼儿初步探究能力的重要条件。材料的选择与投放、材料的质量等都会影响探究的质量,因此为了有效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我们对科学活动中的材料有效选择与投放进行了实践探索。本文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材料运用策略,使教育同仁更加明确科学材料在幼儿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提供丰富的材料,促进幼儿深入探究
在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探究材料,不仅可以增强趣味性,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以及探究活动的层次,分层投放材料。我们在运用科学材料时会根据层层递进的目标恰当选择,适宜的科学材料会帮助幼儿建构科学概念,而材料的丰富性不单是体现在数量充足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类型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等。
以“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为例,一开始教师提供了橡皮筋儿、尺子、锣鼓等不同类型的材料。教师首先让幼儿观察这些材料,由于材料类型多样,孩子们兴趣盎然。而且提供这些材料时,教师不能一股脑的呈现给幼儿,而是应该根据探究目标的层次性分层投放材料,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探究价值。如探究活动伊始,我们让幼儿觀察橡皮筋儿、尺子,这些能够发声的材料,旨在让幼儿在听声的同时能够看到它震动的现象,并进一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样一个科学问题。如果仅仅使用橡皮筋儿、小尺子等材料不足以说服幼儿,接下来我们又使用了鼓等材料,一方面是通过鼓的使用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满足幼儿多层次的探究需求。在这次探究活动中,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一是用手敲鼓感知振动,二是把豆子等材料扔到鼓面上,让幼儿观察其振动的现象。这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材料,给幼儿提供了直接感知的机会,使幼儿在动手操作中验证声音是在事物振动时发出的。这样的材料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的体验更加深刻,大大提升了科学活动的教育价值。
二、提供充足的探究时空,让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
在科学活动中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要求教师把探究的权力归还给幼儿,不应该用自己的智慧代替幼儿的自主发现,在科学活动组织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观察者、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耐心等待以满足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的需要。当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并想办法解决时,教师要管住自己的手、腿和嘴,给幼儿提供动手操作探索的时间。在预设游戏环节时,教师不要设置过多的环节,但却一定要使各个环节有序的开展。在幼儿自主探究中,他们将深刻感受与材料互动的乐趣。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学情调整活动时间与活动的环节,避免因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幼儿的探索活动被打断。在教师介入指导方面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幼儿的这些探究行为,因为教师给出的答案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会产生不利影响。如在玩水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为了引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教师提供了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杯子、玻璃球、各种材质的积木。教师引导幼儿将不同类型的材料陆续放入水中,让他们观察材料在水的沉与浮。在幼儿园探究活动中,一开始孩子们会创造性的玩游戏,比如把瓶子里装满水,然后倒掉,再装满水再倒掉,他们把玻璃珠放到瓶子里,看看在水里是不是能够浮起来,有的时候他们还会把玻璃球拿起来想让它浮在水面上,这说明幼儿与材料产生了充分的互动,而这些材料也激发了幼儿探索问题的欲望。
在材料的引导下,幼儿不断发现和探索,这说明他们有强烈的探究和学习的欲望。所以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场地,在与科学材料充分互动的过程,让幼儿体验探究的乐趣,维持他们探究的热情,提高他们探究的能力。
三、重视材料的保存,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习惯
为了有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我们会准备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有时单纯依靠幼儿园的力量无法实现,我们就会邀请幼儿和家长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这些材料来之不易,但是在和科学探究活动中使用时,仅仅只需要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如何处理这些材料将会影响幼儿的科学探究态度。这些材料或许被幼儿随手丢弃或者放在一边不再使用,很容易让幼儿形成浪费的习惯,使他们不知道如何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因此在处理这些材料时,一方面教师要及时指引导幼儿将材料丢弃在指定的垃圾桶里,而不能随意丢弃;另一方面还要做好保存工作,便于二次利用。
以废旧的矿泉水瓶这种科学探究材料的使用为例,教师在探究“雨”为主题的科学活动中,用它来测量雨量的多少,而且还将其用在探索“空气”为主题的科学活动中,让幼儿对着瓶口吹气,在探究“声音”为主题的科学活动中,教师要用它来做发声的材料,不仅实现了一物多玩,而且还充分发挥了材料的价值。当再次收集材料时,幼儿也会感到非常满足,他们将更乐意参与到收集保存工作中来,对于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习惯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幼儿园新《纲要》中我们了解到:幼儿的科学活动是对周围物质环境进行观察、发现、感知、操作。有层次的材料,为每个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位地进行探索、发现提供了条件。《指南》也指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提供活动的条件。”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利用各种游戏活动的形式,将教育目标和探究内容物化在材料上,通过材料来暗示和引导幼儿猜想和验证。在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有效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和使用科学探究材料,不断丰富幼儿的认知,逐步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付渝.巧用学习材料包,提高探究教学实效——以幼儿园大班“光和影”的科学探究教学为例[J].明日风尚,2017(13):237.
[2]王丽萍.幼儿园科学活动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28(01):64-65.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同和镇中心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园;科学活动;探究材料;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9-122
新时期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我们要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其中科学材料是发展幼儿初步探究能力的重要条件。材料的选择与投放、材料的质量等都会影响探究的质量,因此为了有效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我们对科学活动中的材料有效选择与投放进行了实践探索。本文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材料运用策略,使教育同仁更加明确科学材料在幼儿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提供丰富的材料,促进幼儿深入探究
在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探究材料,不仅可以增强趣味性,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以及探究活动的层次,分层投放材料。我们在运用科学材料时会根据层层递进的目标恰当选择,适宜的科学材料会帮助幼儿建构科学概念,而材料的丰富性不单是体现在数量充足方面,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类型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等。
以“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为例,一开始教师提供了橡皮筋儿、尺子、锣鼓等不同类型的材料。教师首先让幼儿观察这些材料,由于材料类型多样,孩子们兴趣盎然。而且提供这些材料时,教师不能一股脑的呈现给幼儿,而是应该根据探究目标的层次性分层投放材料,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探究价值。如探究活动伊始,我们让幼儿觀察橡皮筋儿、尺子,这些能够发声的材料,旨在让幼儿在听声的同时能够看到它震动的现象,并进一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样一个科学问题。如果仅仅使用橡皮筋儿、小尺子等材料不足以说服幼儿,接下来我们又使用了鼓等材料,一方面是通过鼓的使用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满足幼儿多层次的探究需求。在这次探究活动中,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一是用手敲鼓感知振动,二是把豆子等材料扔到鼓面上,让幼儿观察其振动的现象。这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材料,给幼儿提供了直接感知的机会,使幼儿在动手操作中验证声音是在事物振动时发出的。这样的材料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使幼儿的体验更加深刻,大大提升了科学活动的教育价值。
二、提供充足的探究时空,让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
在科学活动中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要求教师把探究的权力归还给幼儿,不应该用自己的智慧代替幼儿的自主发现,在科学活动组织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观察者、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耐心等待以满足幼儿与材料充分互动的需要。当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并想办法解决时,教师要管住自己的手、腿和嘴,给幼儿提供动手操作探索的时间。在预设游戏环节时,教师不要设置过多的环节,但却一定要使各个环节有序的开展。在幼儿自主探究中,他们将深刻感受与材料互动的乐趣。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学情调整活动时间与活动的环节,避免因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幼儿的探索活动被打断。在教师介入指导方面教师不要急于肯定或否定幼儿的这些探究行为,因为教师给出的答案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会产生不利影响。如在玩水的科学探究活动中,为了引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教师提供了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杯子、玻璃球、各种材质的积木。教师引导幼儿将不同类型的材料陆续放入水中,让他们观察材料在水的沉与浮。在幼儿园探究活动中,一开始孩子们会创造性的玩游戏,比如把瓶子里装满水,然后倒掉,再装满水再倒掉,他们把玻璃珠放到瓶子里,看看在水里是不是能够浮起来,有的时候他们还会把玻璃球拿起来想让它浮在水面上,这说明幼儿与材料产生了充分的互动,而这些材料也激发了幼儿探索问题的欲望。
在材料的引导下,幼儿不断发现和探索,这说明他们有强烈的探究和学习的欲望。所以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和场地,在与科学材料充分互动的过程,让幼儿体验探究的乐趣,维持他们探究的热情,提高他们探究的能力。
三、重视材料的保存,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习惯
为了有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我们会准备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有时单纯依靠幼儿园的力量无法实现,我们就会邀请幼儿和家长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这些材料来之不易,但是在和科学探究活动中使用时,仅仅只需要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如何处理这些材料将会影响幼儿的科学探究态度。这些材料或许被幼儿随手丢弃或者放在一边不再使用,很容易让幼儿形成浪费的习惯,使他们不知道如何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因此在处理这些材料时,一方面教师要及时指引导幼儿将材料丢弃在指定的垃圾桶里,而不能随意丢弃;另一方面还要做好保存工作,便于二次利用。
以废旧的矿泉水瓶这种科学探究材料的使用为例,教师在探究“雨”为主题的科学活动中,用它来测量雨量的多少,而且还将其用在探索“空气”为主题的科学活动中,让幼儿对着瓶口吹气,在探究“声音”为主题的科学活动中,教师要用它来做发声的材料,不仅实现了一物多玩,而且还充分发挥了材料的价值。当再次收集材料时,幼儿也会感到非常满足,他们将更乐意参与到收集保存工作中来,对于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习惯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幼儿园新《纲要》中我们了解到:幼儿的科学活动是对周围物质环境进行观察、发现、感知、操作。有层次的材料,为每个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位地进行探索、发现提供了条件。《指南》也指出:“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提供活动的条件。”在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利用各种游戏活动的形式,将教育目标和探究内容物化在材料上,通过材料来暗示和引导幼儿猜想和验证。在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有效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和使用科学探究材料,不断丰富幼儿的认知,逐步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付渝.巧用学习材料包,提高探究教学实效——以幼儿园大班“光和影”的科学探究教学为例[J].明日风尚,2017(13):237.
[2]王丽萍.幼儿园科学活动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28(01):64-65.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同和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