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论点寻找有力支撑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9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议论文训练中,学生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论据使用不够恰当。作为议论文三要素之一的论据,在议论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就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论据的选用。
  一、存在问题
  1.错误引用,不辨真伪
  议论文中错误的论据不但不能证明观点,反而会让论点缺乏说服力。比如写《坚守》这篇文章,有学生选择了这样的论据:“三鹿奶粉中的三聚氰胺造成了一批批大头娃娃,只因负责人贪图利益。”众所周知,三聚氰胺主要造成婴幼儿肾结石,而不是大头娃娃,这样的论据本身就是错误的,又怎能证明观点坚守良知呢?
  2.以偏概全,缺乏普遍性
  学生在选取论据时,不认真思考,认为只要与观点有关,就可以拿来使用。比如用“某店的店主因诚信待客,受到广大市民的称赞和信赖,其生意十分火爆,产品畅销,在此地屹立十几年而不倒”来证明坚守诚信。试问有多少人知道那家店,它的诚信度又能代表多少商家呢?这样的论据无法让读者信服。不具体的个案,不能代表大部分,切不可选择以偏概全,缺乏普遍性的论据。
  3.不辨主旨,貌合神离
  有些学生的论据与观点缺少联系,如用“信念,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刘翔正因为有了赢的信念,他才会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爱迪生正因为有了要造福人类的信念,才会在试验了一千多种材料之后,选择了钨丝作灯丝,带给了人类光明的世界”来证明坚守信念。毕竟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坚守”,而非“信念”,显然学生跑题啦!所以此段文字选用论据不能紧扣观点,不能证明观点。
  4.论据陈旧,味同嚼蜡
  在学生作文中有永恒不变的论据,如张海迪、居里夫人、司马迁等是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的论据。这些论据本身并不错,但不够新鲜,都是“二手论据”。这样的论据缺乏新意,不能给学生的作文加分。
  5.叙述冗长,啰啰嗦嗦
  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到了一个渡口时,他已经拥有‘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六个背囊。渡船出发时,还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船工说:‘船小负重,客官须弃一个背囊方可渡关。’年轻人想了好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虽然他以后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但由于他抛弃了‘诚信’,还是以失败告终。”学生以如此多的笔墨陈述故事,借此来证明坚守诚信,议论文以论为主,过多使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会冲淡文体,论据万不可冗长。
  二、选用技巧
  1.真实准确
  议论文的论据,首先必须是真实准确的,不能生编乱造或捕风捉影,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以正确的方式来表述。要注意写准确的人物、事件、地点、时间、数字、引文等。论据的准确是保证论点坚实的基础。
  2.具体典型
  只有具体典型的论据才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只有这样的论据才能以一当十,有说服力。所以,可以从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等选择具体典型的论据。
  3.紧扣观点
  紧扣观点,即紧紧扣住中心观点关键词语的内涵举例子。更重要的是在举例前,必须思考例子如何分三步写: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详略要得当。扣题的部分必须浓墨重彩地写,其余的则一笔带过。
  4.新颖独特
  有人说:“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则是石子。”只有新颖独特的论据,才能吸引别人的眼球。从高考阅卷看,论据的新颖性、说服力,已成为作文得分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必须选择新颖独特的论据,这样的论据可来源于课本、报纸杂志、网络等。
  5.简洁有力
  论据要用一两句话把大意概括出来,内容明了,言词简洁。要一针见血,一语中的,有时为了使说理更有气势,更有力度,可以将三四个事例概述,用排比的形式罗列出来,表达效果会更好。平时学生可以自己练习,将书里的众多事例,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既训练了概括能力,也积累了素材。简洁明了的论据才更有说服力。
  6.叙议结合
  “叙”与“议”结合紧密,由事引出对论点的议论,叙不是目的所在,只是为了更好地证明观点。同时,议论文绝不是论据的堆积,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夹叙夹议,丰富的论据才更有说服力。
  在议论文训练中,一定要选择真实准确、具体典型、紧扣观点、新颖独特的论据以简洁有力、叙议结合的方式去表达,这样才能有力地支撑观点。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在历史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是历史新课改的尝试,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为此,历史教师要转变既有的观念,以超越自我的心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件,营造探究情境,开拓探究空间,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实践探究式学习,并不断将之深入,才能给予学生智慧和启迪,实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发展的终极教育目标。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强调改进学生的学习
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思想,还能够培养他们博古通今、鉴往知来的能力,对于其心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高都有着不容替代的作用。笔者从事初中历史教学已有多年,现就探究式教学方法实施的重要性及策略谈谈看法。  一、实施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必然  历史是一门思辨性很强的课程,可是很多学生都将其视作单纯的复述性和记忆性学科,缺乏思维训练,深感学习枯燥无味。究其原因,传统闭塞的历
课改已有十多年,但是历史在学生心目中依然是一门靠死记硬背的学科,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也依然习惯于“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采用以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当历史教师让学生在历史课上画书、默写的时候,也拉远了学生与历史学科的距离,历史课成了遥远的冷漠的呆板的老古董。而历史学科本应该“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活水源头”,历史课也应该是亲切的。本文以人教版必修一《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课具体的教学过
我们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和艰难性,是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的。的确,反思本人近十六年来的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状况,大体也是如此。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笔者反思其原因有两点:其一,教材空洞无物;其二,教法单一。为改变空洞说教的现状,本人在近五年来,把课堂的主干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的特长以及学校的人文环境、社会的实际和时尚元素相结合,组织主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分为以下四点。  
初中历史的知识点多,复习时常有学生看书时觉得每个内容都很熟悉,到做题时又发现复习时遗漏了不少知识点。中考历史改为开卷考试后,题型有了调整,难度也有了提高,教师以往复习闭卷考试的方法对现在的考试已不完全适用。据此,笔者针对现在的历史中考复习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中考就像打仗,只有对中考内容了解透彻,才知道如何复习,如何应试,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考试内容包括:(一
年轻老师,刚刚参加工作,有激情,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但也容易遭受学生的一些不敬行为,如直呼老师的名字,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故意违规违纪,夸大事实向领导打小报告等。学生之所以会对老师产生不敬行为,多半是因为老师在教育管理他们的时候,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师生彼此产生激烈的冲突,在学生心中种下仇恨的种子。以下提供一个本人亲身经历的案例:  [案例]  一次班会课,笔者主要针对最近跑操时讲话严重
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及有效整合,需要教师选择和优化教学行为策略,把握好情感迁移的途径。把师生熟悉的事例渗透到抽象的理论中以获得正迁移的效应,师生换位思考以达到相互理解与沟通,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以促进主动学习,缩小师生思想认识的距离以达成共识,是情感迁移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途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就有可能实现统一。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
不同层次、类型的学校,学生的差异往往很大,班主任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班级管理工作到底如何开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这对于班主任来说,一直是一个重大且有待解决的课题。经过探索摸索后,笔者终于找出了一个有效的办法——“责任内阁制”。  一、班级管理模式的几次不成功尝试  1.班委会负责制  所谓班委会负责制,就是班级的日常管理由班长领导的班级委员会负责,要想使这一制度真正有效实行
格林在《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中写到:“过去几十年的教育从未把孩子看作教育的主体,以知识为中心人为设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只是把孩子当作知识的接收器,而不是知识的主宰者。……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他们的心灵没有被教育者感应到,一切的教育是没有用的,教育本真将离我们越来越远。”回首看看自己与周围老师走过的路,在教学中我们理解的教学改革无外乎就是把教学内容与形式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更为精心的设计。其实,也就是把学
哲学部分在整个高中政治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运用存在困难。学生普遍反映哲学太抽象太难学:要么,不能理解原理;要么,不会用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趣味例证法教学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现行的人教版教材虽然每个框题也有不少的例子,但是所选的例子大多是英雄伟人、名人名家。学生对他们的事迹早有耳闻,但感觉离自己非常的遥远,只能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