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工作实践中我进行了探索,现撰拟以下认识体会,期望得到商酌与斧正。
1 我眼中的自主
开学初孩子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向学校,人群中邻居家的小孩小磊低着头盯着地板挪动脚步。我走过去:“怎么啦不高兴?”
“又读书了。”
“不想读书?”
“读书没劲。”
“为啥还去?”
“不去,妈妈打我。”
实际生活中,像小磊样的孩子不少,这样的现象谈何自主学习?自主,自己作主,孩子是学习的主人。这是一个态度问题,里面包含着自觉、独立、自信等。之所以新课程提出自主学习,不是因为过去我们就没有让学生自主过,而是因为过去我们太重视教师本身,教师包揽了整个教学,学生只是围绕着教师转。“先学什么,接下来学什么再学什么”这种老师作主式课堂教学并不罕见。我们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孩子。这权利里面核心的是选择权。一节课,一篇课文学什么,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因不同的人不同经历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替孩子选择。提倡个性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提倡“你想知道什么”“你最感兴趣的哪些”“你最感动的是什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让孩子不怕对与错,大胆畅想,大胆畅谈。提倡淡化教师角色,躬身下去做一名倾听、激励、点拨的朋友。
2 我倾慕的合作
记得在学校的时候我的老师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三个日本人不及一个中国人,三个中国人却不及三个日本人。这话说的是我们中国人缺乏合作精神。生活中也常有“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川老鼠”之谈。想想小时候同班同学中只有我一人做对某难题,得到老师夸奖,沾沾自喜。那时要是老师在夸奖时对说:“你看看你们学习小组,你同桌做对了吗?”那该多好,可老师没有。
于是新课程响亮地提出了合作。遇到困难,需要共同克服,就是合作。合作是一种精神,是集体精神,团队精神的体现。“人人参与,人人尽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这种精神的本质。教学中,合作的表现是小组学习。我曾尝试过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六人小组,也曾改变过座位形式:“T”形、圆桌形,也曾试着小组分工,却不尽如意。合作不在形式的改变,而重在于把握住合作的本质。我发现: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不能完成一堂课教学。小学生合作过分地分工,往往淡化他作为学习主人翁的角色,只一心做分工的事。所以,我们应谨慎地安排合作:哪些问题需要合作?合作前单个学生是否充分准备?合作中每个学生发言充分了吗?我们更应训练好学生合作时耐心倾听,会倾听。我们要容忍小组孩子意见不统一,容忍分歧。我们要鼓励孩子谈自己的想法。座位如何,我以为不拘一格。小学生小组不需要分工,只需要倾听只需畅谈,听的过程中吸取长处发现问题。汇报时,不能指定小组某一个人,允许小组内不同意见者发表看法。合作中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合作,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奇迹。
3 我理想的探究
入学教育中,老师们常常问:“你长大后做什么?”许多孩子毫不犹豫地响亮回答做科学家。对未来领域充满着好奇,富于冒险,感于探索,是孩子们的天性。可是遗憾的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的这种天性越来越淡。
每一项知识乃至知识系统,任何一项发明都离不开探究。教学中,教师的我们害怕学生错误,或者想想这个知识多简单,告诉学生不就完了。特别是公开课上,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繁华,放弃了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寻找规律。其实我们都知道,知识本身远没有获取知识的过程重要。因为得到知识的过程中,许多非知识因素对人终身发展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比如思考过程、意志,比如探究中产生的感受,特别是成功后的喜悦,将胜过任何一个“游戏激趣”,胜过无数遍“爱科学”的思想品德教育。
探究既是意识又是能力。在实践中,我以为探究应做好以下几个步骤:(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悬念的设置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直接展示学习内容与旧知识的矛盾,还可以设置情境从中找出矛盾,更可以展示成果激发探索原因激发兴趣。(2)提出假想。既然是假想,就有可能错误。所以这环节我们不能硬让学生的假想符合最终成果,关键在于让学生谈谈假想的依据。(3)探究验证假想。由于小学生知识、能力储备有限,所以这个过程我们应注重指导,指明方向,商量方法,填写报告单。(4)总结展示成果。(5)运用与提高。真正的探究不一定是40分钟内完成,是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個性十足、思维横溢,叹息声和掌声共存的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罗田中心小学)
1 我眼中的自主
开学初孩子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向学校,人群中邻居家的小孩小磊低着头盯着地板挪动脚步。我走过去:“怎么啦不高兴?”
“又读书了。”
“不想读书?”
“读书没劲。”
“为啥还去?”
“不去,妈妈打我。”
实际生活中,像小磊样的孩子不少,这样的现象谈何自主学习?自主,自己作主,孩子是学习的主人。这是一个态度问题,里面包含着自觉、独立、自信等。之所以新课程提出自主学习,不是因为过去我们就没有让学生自主过,而是因为过去我们太重视教师本身,教师包揽了整个教学,学生只是围绕着教师转。“先学什么,接下来学什么再学什么”这种老师作主式课堂教学并不罕见。我们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孩子。这权利里面核心的是选择权。一节课,一篇课文学什么,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因不同的人不同经历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替孩子选择。提倡个性教育,就是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提倡“你想知道什么”“你最感兴趣的哪些”“你最感动的是什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让孩子不怕对与错,大胆畅想,大胆畅谈。提倡淡化教师角色,躬身下去做一名倾听、激励、点拨的朋友。
2 我倾慕的合作
记得在学校的时候我的老师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三个日本人不及一个中国人,三个中国人却不及三个日本人。这话说的是我们中国人缺乏合作精神。生活中也常有“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川老鼠”之谈。想想小时候同班同学中只有我一人做对某难题,得到老师夸奖,沾沾自喜。那时要是老师在夸奖时对说:“你看看你们学习小组,你同桌做对了吗?”那该多好,可老师没有。
于是新课程响亮地提出了合作。遇到困难,需要共同克服,就是合作。合作是一种精神,是集体精神,团队精神的体现。“人人参与,人人尽责”“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这种精神的本质。教学中,合作的表现是小组学习。我曾尝试过二人小组、四人小组、六人小组,也曾改变过座位形式:“T”形、圆桌形,也曾试着小组分工,却不尽如意。合作不在形式的改变,而重在于把握住合作的本质。我发现: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不能完成一堂课教学。小学生合作过分地分工,往往淡化他作为学习主人翁的角色,只一心做分工的事。所以,我们应谨慎地安排合作:哪些问题需要合作?合作前单个学生是否充分准备?合作中每个学生发言充分了吗?我们更应训练好学生合作时耐心倾听,会倾听。我们要容忍小组孩子意见不统一,容忍分歧。我们要鼓励孩子谈自己的想法。座位如何,我以为不拘一格。小学生小组不需要分工,只需要倾听只需畅谈,听的过程中吸取长处发现问题。汇报时,不能指定小组某一个人,允许小组内不同意见者发表看法。合作中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合作,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奇迹。
3 我理想的探究
入学教育中,老师们常常问:“你长大后做什么?”许多孩子毫不犹豫地响亮回答做科学家。对未来领域充满着好奇,富于冒险,感于探索,是孩子们的天性。可是遗憾的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孩子的这种天性越来越淡。
每一项知识乃至知识系统,任何一项发明都离不开探究。教学中,教师的我们害怕学生错误,或者想想这个知识多简单,告诉学生不就完了。特别是公开课上,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繁华,放弃了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寻找规律。其实我们都知道,知识本身远没有获取知识的过程重要。因为得到知识的过程中,许多非知识因素对人终身发展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比如思考过程、意志,比如探究中产生的感受,特别是成功后的喜悦,将胜过任何一个“游戏激趣”,胜过无数遍“爱科学”的思想品德教育。
探究既是意识又是能力。在实践中,我以为探究应做好以下几个步骤:(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悬念的设置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是直接展示学习内容与旧知识的矛盾,还可以设置情境从中找出矛盾,更可以展示成果激发探索原因激发兴趣。(2)提出假想。既然是假想,就有可能错误。所以这环节我们不能硬让学生的假想符合最终成果,关键在于让学生谈谈假想的依据。(3)探究验证假想。由于小学生知识、能力储备有限,所以这个过程我们应注重指导,指明方向,商量方法,填写报告单。(4)总结展示成果。(5)运用与提高。真正的探究不一定是40分钟内完成,是生动活泼、兴趣盎然、個性十足、思维横溢,叹息声和掌声共存的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罗田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