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改革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高职《电子测量》课程的教学现状,对课程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方案。
关键词:工学结合 教学改革 实践 改革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3-052-02
杰出科学家门捷列夫曾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电子测量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我院及国内其他高职院校的许多工科专业,尤其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都把《电子测量》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如何在“工学结合”这个主题下开展《电子测量》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具有十分现实意义的工作。笔者作为一线教师,从事多年《电子测量》的教学工作,针对高职《电子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在部分班级开展了教学试点且教学效果良好。特在此将改革的措施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电子测量》课程强调的是仪器使用和测量原理的介绍,缺乏学习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此种模式不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该课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内容落后于相应岗位所需求的新技术发展步伐,不符合高职院校办学要求;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课程内容缺乏实践操作技能的介绍且更新速度较慢,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究其原因有两点:首先,教材偏重于工作原理介绍,理论性较强,而涉及的知识又非常广泛,没有针对性;其次,缺乏对具体、实际测试对象实物载体的介绍,使学生对课程的感性认识非常缺乏。
2、传统的教学习惯于注重认识过程,忽视情境创设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是以本为本,只强调书本知识导致学生根本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在实际操作中常感到不知所措。
3、以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实验教学环节相对较弱。测试技术是需要实验环节作为支持的课程,但由于学时、仪器实验设备等条件限制,忽视甚至有时放弃了某些实验环节。
4、以书本为主的教学资源相对单一,其它教学资源(视频、动画、电子课件,参考资料等)大多数院校都没有制作或不完善。学生学习起来相当泛味,很难提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1、重新编写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教材内容往往滞后,课程的教学应该强化与行业新技术结合的速度,加大市场调研的力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①纵观国内外各高职院校现有的《电子测量》课程教学内容,不难发现其中大部分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与测量原理的介绍,而把基本元器件测试及典型电路的测试基础知识部分忽略了,而被忽略的这一点正是高职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必须要使用的基本技能。因此,我们将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融入到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典型电路的测试中,让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学会使用相关仪器并掌握各类元器件及典型电路的特性。例如,电阻元件的测试中,通过讲述用万用表、电桥等各种仪器来阐述电阻元件的测试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对于从事电子设备分析、维护与维修等具有电路性能分析与评估能力的实践型人才来说,能够快速准确的识读电路图是一项基本工作技能。只有掌握了各种电路的识读与分析方法,才能对整机电路,电子产品等进行分析和评估。所以教材中吸纳了单元电路的识图和整机电路的识图,以培养学生面对陌生图纸和产品时能对其进行快速解析。
③根据市场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急需电路测绘人员。所谓电路测绘就是对电路板进行反设计,从现有电路板中测试出电路原理图。近年来,我国引进了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系统庞大、结构复杂、集成度高。由于不是技术引进,几乎没有任何关于设备的技术资料。经过多年的使用,这些设备在维护维修、配件保障方面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电路原理图是仪器维修人员的宝贵技术资料,因此对未知(无电路原理图)电路板进行测绘就显得尤为重要。掌握测绘电路的方法与技巧是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及维修人员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但目前在国内外电类专业教学体系中,电路测绘是一个空白领域,因此我们首度将电路测绘引入教学,及时填补测绘人员的空缺。
2、分析岗位技能,创设学习情境
《电子测量》课程强调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我们通过剖析行业中产品生产管理、产品工艺管理、电子设备分析与维护等相关工作岗位,推衍出对应的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针对以上典型工作岗位的作业流程和现场工程项目,分析岗位所需的技能和态度,分解成岗位技能各环节,根据技能环节的层次,将各技能进行重组,结合岗位真实工作任务,开发形成课程结构和学习情境。根据学习情境组织教学内容,每个学习情境中设计与岗位真实任务相符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和实践任务。整个课程的情境设计采取从简到难,从零到整的训练方式:从电子元器件测试到单元电路测试到整机电路测试直至电路测绘,采取分阶段、分层次设置,从简到难、从零到整,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渐进式教学方式。
3、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学实践领域中最活跃的部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程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因才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除了基本教学方法的使用外,特别强调了以下教学方法的运用:
①启发式教学法
课程以产品测试任务为引导,针对测试单元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上课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在讲解了某一元器件的测试方法后,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己完成后面的部分内容并与其他同学讨论测试过程,从而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培养学习兴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②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是课程教学最为重要且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主要是通过教师演练、讲解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反复操作和教师的指导,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规范及仪器的应用,达到教学的目的。
③项目教学法
课程学习情境中所设计的教学项目均可对应于企业的一个检测项目,实训时适当地运用角色分工、分组讨论等方法,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氛围将学生分成项目组进行学习和训练,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训,使学生较为全面的掌握测试与测绘方面的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并较早的了解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④校企合作教学法
采取专职教师授课与企业兼职人员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与企业人员的接触,不但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有帮助,也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及了解新的技术发展。
4、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多元化的课程立体教学资源
传统教学以语言、文字为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因此,在很长时期内,黑板和粉笔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图表、绘画、标本、模型等静态直观教具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猛增的形势下,上述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只有采用更加科学、更加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来服务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
在《电子测量》的教学中我们主要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物教学、虚拟软件教学等几种教学手段。通过这几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我们构建了多元化的课程立体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FLASH动画、电子电路测试交互软件、网上自测系统、网上学习参考网站、课程试卷库。另外开放测试、测绘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条件,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改革的成效
全新的《电子测量》教学体系不仅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提前为学生进行了岗前培训,使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够适应电子行业发展需要,实现与社会的无缝连接。从近几年的毕业生反馈信息来看,经过《电子测量》课程系统的学习与训练后,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增强了就业竞争力,特别是参加工作后能够很快胜任企业分配的工作任务,为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志坚.试论以就业价值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4,(9).
[2]余向平.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5,(4).
[3]崔秀敏,黄子辉,李显宁.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07,(23) .
[4]张炜,屠立.关于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1) .
[5]徐言生,陆启光,陈礼.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前提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3).
关键词:工学结合 教学改革 实践 改革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3-052-02
杰出科学家门捷列夫曾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电子测量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我院及国内其他高职院校的许多工科专业,尤其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都把《电子测量》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课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如何在“工学结合”这个主题下开展《电子测量》的教学改革,是一项具有十分现实意义的工作。笔者作为一线教师,从事多年《电子测量》的教学工作,针对高职《电子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在部分班级开展了教学试点且教学效果良好。特在此将改革的措施提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电子测量》课程强调的是仪器使用和测量原理的介绍,缺乏学习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此种模式不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认为该课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程内容落后于相应岗位所需求的新技术发展步伐,不符合高职院校办学要求;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课程内容缺乏实践操作技能的介绍且更新速度较慢,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困难,究其原因有两点:首先,教材偏重于工作原理介绍,理论性较强,而涉及的知识又非常广泛,没有针对性;其次,缺乏对具体、实际测试对象实物载体的介绍,使学生对课程的感性认识非常缺乏。
2、传统的教学习惯于注重认识过程,忽视情境创设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是以本为本,只强调书本知识导致学生根本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在实际操作中常感到不知所措。
3、以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实验教学环节相对较弱。测试技术是需要实验环节作为支持的课程,但由于学时、仪器实验设备等条件限制,忽视甚至有时放弃了某些实验环节。
4、以书本为主的教学资源相对单一,其它教学资源(视频、动画、电子课件,参考资料等)大多数院校都没有制作或不完善。学生学习起来相当泛味,很难提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1、重新编写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教材内容往往滞后,课程的教学应该强化与行业新技术结合的速度,加大市场调研的力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①纵观国内外各高职院校现有的《电子测量》课程教学内容,不难发现其中大部分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与测量原理的介绍,而把基本元器件测试及典型电路的测试基础知识部分忽略了,而被忽略的这一点正是高职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必须要使用的基本技能。因此,我们将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融入到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典型电路的测试中,让学生在测量过程中学会使用相关仪器并掌握各类元器件及典型电路的特性。例如,电阻元件的测试中,通过讲述用万用表、电桥等各种仪器来阐述电阻元件的测试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对于从事电子设备分析、维护与维修等具有电路性能分析与评估能力的实践型人才来说,能够快速准确的识读电路图是一项基本工作技能。只有掌握了各种电路的识读与分析方法,才能对整机电路,电子产品等进行分析和评估。所以教材中吸纳了单元电路的识图和整机电路的识图,以培养学生面对陌生图纸和产品时能对其进行快速解析。
③根据市场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急需电路测绘人员。所谓电路测绘就是对电路板进行反设计,从现有电路板中测试出电路原理图。近年来,我国引进了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这些设备系统庞大、结构复杂、集成度高。由于不是技术引进,几乎没有任何关于设备的技术资料。经过多年的使用,这些设备在维护维修、配件保障方面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电路原理图是仪器维修人员的宝贵技术资料,因此对未知(无电路原理图)电路板进行测绘就显得尤为重要。掌握测绘电路的方法与技巧是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及维修人员的一项重要基本功。但目前在国内外电类专业教学体系中,电路测绘是一个空白领域,因此我们首度将电路测绘引入教学,及时填补测绘人员的空缺。
2、分析岗位技能,创设学习情境
《电子测量》课程强调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我们通过剖析行业中产品生产管理、产品工艺管理、电子设备分析与维护等相关工作岗位,推衍出对应的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针对以上典型工作岗位的作业流程和现场工程项目,分析岗位所需的技能和态度,分解成岗位技能各环节,根据技能环节的层次,将各技能进行重组,结合岗位真实工作任务,开发形成课程结构和学习情境。根据学习情境组织教学内容,每个学习情境中设计与岗位真实任务相符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和实践任务。整个课程的情境设计采取从简到难,从零到整的训练方式:从电子元器件测试到单元电路测试到整机电路测试直至电路测绘,采取分阶段、分层次设置,从简到难、从零到整,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渐进式教学方式。
3、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学实践领域中最活跃的部分。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程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因才施教,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除了基本教学方法的使用外,特别强调了以下教学方法的运用:
①启发式教学法
课程以产品测试任务为引导,针对测试单元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上课时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在讲解了某一元器件的测试方法后,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己完成后面的部分内容并与其他同学讨论测试过程,从而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培养学习兴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②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法是课程教学最为重要且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主要是通过教师演练、讲解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反复操作和教师的指导,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规范及仪器的应用,达到教学的目的。
③项目教学法
课程学习情境中所设计的教学项目均可对应于企业的一个检测项目,实训时适当地运用角色分工、分组讨论等方法,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氛围将学生分成项目组进行学习和训练,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实训,使学生较为全面的掌握测试与测绘方面的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并较早的了解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④校企合作教学法
采取专职教师授课与企业兼职人员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与企业人员的接触,不但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有帮助,也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及了解新的技术发展。
4、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多元化的课程立体教学资源
传统教学以语言、文字为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因此,在很长时期内,黑板和粉笔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图表、绘画、标本、模型等静态直观教具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猛增的形势下,上述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只有采用更加科学、更加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来服务教学,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
在《电子测量》的教学中我们主要运用了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实物教学、虚拟软件教学等几种教学手段。通过这几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运用,我们构建了多元化的课程立体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教案、PPT课件、FLASH动画、电子电路测试交互软件、网上自测系统、网上学习参考网站、课程试卷库。另外开放测试、测绘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条件,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教学改革的成效
全新的《电子测量》教学体系不仅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同时提前为学生进行了岗前培训,使他们的知识结构能够适应电子行业发展需要,实现与社会的无缝连接。从近几年的毕业生反馈信息来看,经过《电子测量》课程系统的学习与训练后,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增强了就业竞争力,特别是参加工作后能够很快胜任企业分配的工作任务,为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志坚.试论以就业价值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4,(9).
[2]余向平.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5,(4).
[3]崔秀敏,黄子辉,李显宁.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 2007,(23) .
[4]张炜,屠立.关于高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1) .
[5]徐言生,陆启光,陈礼.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前提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