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与爱好,对数学知识的领悟和掌握能力的差异的。 “分层教学”是一种有效的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能面向全体学生,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促进学生分层提高,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我本着“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按照“因材施教,分层提高”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的发展情况对学生实施分层指导。做到让尖子生成绩更好,叫后进生成绩不落伍,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让他们在每一节课上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是学生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我在教学目标、提问、施教、练习、探究和评价等多个环节对学生实施了分层。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调节、导向的作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形成和掌握程度我们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因此,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大纲和教材的重难点,在备课中针对教材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一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二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三层学生要求在二层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时,公式的推导过程复杂,因此较难理解,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根本就不能掌握。这时就应要求一层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比较中感受植树问题的特征,并能掌握最后的计算公式就可以了。对于二层学生,则要求他们能理解段数与植树棵之间的规律,能根据题意画简单的线段图,能利用线段图正确推导公式及列式解答。三层学生要能理解公式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要求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础教学目标,而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发挥他们的潜力。因此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设计好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不同的层次和梯度。
二、分层提问
分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产生成功心理,对于实施情感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个班级的学生拥有的“可用时间”是相同的,可每个学生的“实用时间“却存在着差异,所以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次、针对性、适度而恰当的提问。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三个层次的问题。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三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一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二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更能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对一、二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让他们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三层的学生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式训练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三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教师要坚信:95%的学生能学会所教学科,并且达到高水平的掌握。
三、分层练习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之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检测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反馈教学信息,能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以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为此,除了每天统一布置课后练习外,在同学们的建议下,我开辟了一个新栏目:“挑战加分题”,重点提高中等以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知识水平和能力。学生们从“挑战”中体验到了攻克难题后的快乐,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数学方面得到了应有的发展。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分层辅导
教学中,在不采用分组学习时,同样的学习内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无师自通”,课堂上,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学习任务,之后便无所事事、随便讲话,扰乱课堂纪律;而差生苦思瞑想仍不得其解。成绩好的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压力,白白浪费了课堂上的大好时光,由于班级人数多,“学困生”也多,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根本无暇一一顾及,问题往往因得不到及时解决而积少成多。于是,我产生了让“成绩好的学生”当“助教”帮我辅导“成绩差得学生”的想法。
做法是,数学课上,“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得学生”同桌。一般情况下,由“成绩好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负责检查、辅导 “成绩差得学生”课堂练习,让“同桌”说解题思路。为了增强“成绩好的学生”的责任感,体现其“助教”的价值,要给“成绩差得学生”订成绩指标,达到指标,“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得学生”共同受奖。这个活动的开展,为“成绩好的学生”搭建了展示才能的平台,后进生也从中受益,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五、评价分层
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果同一标准去评价,不但会扼杀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优秀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秀生成绩进步,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氛围。分层教学评价既要重视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的情况;分层教学评价不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全班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和自己比,与同一层次的学生比。就像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总之,进行分层教学,不但是一种数学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数学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能努力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也能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关注各个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不但能着眼于学生的当前发展,还能关注学生的后继发展。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我本着“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按照“因材施教,分层提高”的教学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的发展情况对学生实施分层指导。做到让尖子生成绩更好,叫后进生成绩不落伍,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让他们在每一节课上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目的,是学生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我在教学目标、提问、施教、练习、探究和评价等多个环节对学生实施了分层。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调节、导向的作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形成和掌握程度我们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因此,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课前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大纲和教材的重难点,在备课中针对教材和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准确把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分层教学目标:一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二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三层学生要求在二层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时,公式的推导过程复杂,因此较难理解,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根本就不能掌握。这时就应要求一层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比较中感受植树问题的特征,并能掌握最后的计算公式就可以了。对于二层学生,则要求他们能理解段数与植树棵之间的规律,能根据题意画简单的线段图,能利用线段图正确推导公式及列式解答。三层学生要能理解公式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要求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础教学目标,而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发挥他们的潜力。因此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要设计好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不同的层次和梯度。
二、分层提问
分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产生成功心理,对于实施情感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个班级的学生拥有的“可用时间”是相同的,可每个学生的“实用时间“却存在着差异,所以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次、针对性、适度而恰当的提问。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三个层次的问题。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三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一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二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更能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对一、二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让他们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三层的学生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式训练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三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教师要坚信:95%的学生能学会所教学科,并且达到高水平的掌握。
三、分层练习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之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检测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反馈教学信息,能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以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为此,除了每天统一布置课后练习外,在同学们的建议下,我开辟了一个新栏目:“挑战加分题”,重点提高中等以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知识水平和能力。学生们从“挑战”中体验到了攻克难题后的快乐,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数学方面得到了应有的发展。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分层辅导
教学中,在不采用分组学习时,同样的学习内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无师自通”,课堂上,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完成学习任务,之后便无所事事、随便讲话,扰乱课堂纪律;而差生苦思瞑想仍不得其解。成绩好的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压力,白白浪费了课堂上的大好时光,由于班级人数多,“学困生”也多,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根本无暇一一顾及,问题往往因得不到及时解决而积少成多。于是,我产生了让“成绩好的学生”当“助教”帮我辅导“成绩差得学生”的想法。
做法是,数学课上,“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得学生”同桌。一般情况下,由“成绩好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负责检查、辅导 “成绩差得学生”课堂练习,让“同桌”说解题思路。为了增强“成绩好的学生”的责任感,体现其“助教”的价值,要给“成绩差得学生”订成绩指标,达到指标,“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得学生”共同受奖。这个活动的开展,为“成绩好的学生”搭建了展示才能的平台,后进生也从中受益,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五、评价分层
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如果同一标准去评价,不但会扼杀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优秀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更好地推动优秀生成绩进步,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氛围。分层教学评价既要重视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的情况;分层教学评价不是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全班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和自己比,与同一层次的学生比。就像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总之,进行分层教学,不但是一种数学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数学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能努力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也能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关注各个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不但能着眼于学生的当前发展,还能关注学生的后继发展。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