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开始找我的企业家,大半是听了人家的风传,说我会算命、看风水。
我是来者不拘。但是,看完算完,我都要给他们说,依中国人的算法,六十年一个花甲子。你是六零年生的,从你出生往前推六十年,应是一九零零年。你扪心自问一下,如果你是六十年前这月这日这时生的,命还是这个命,你能把企业做得这么大吗?即便那个“你”也不愁吃喝,但最多是个杂货铺老板。如今的你却是要创造跨国企业了。至于说过好日子,那个“你”绝对不知电冰箱、电脑、彩电为何物。那个“你”的享受最多是娶上一房姨太太。那个“你”更不可能像你现在这样坐着飞机满世界飞,今天西班牙明天巴拿马。你是济南人,那个“你”一辈子能进两趟北京,就南无阿弥陀佛了。
别以为自己有什么特殊的本事,更别相信命好。时也,势也,运也,命也,缺一不可。没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没有新中国的建立,你别说当跨国集团的老总,怕要小心八国联军扒了你们家的房子。我不知我这种说法算不算引人“止于至善”?
佛家有句话“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我很少给他们讲这便是孔老夫子说的“止于至善”。如果那么讲,讲上三回,企业家们便再也不会上门了。他们都是绝对务实的人。
如果你是国学大师,一定会明白,我对企业家们说的,就是想让他们“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在中国当代,国学要想振兴,必须让我们的企业家有国际竞争力,不然没有人信你这一套。我有时给大学生、研究生也讲讲课,我说历史将会证明“国学”的正确性。他们中有不少人对我极其不屑,认为我代表了中国人固有的所谓的天朝人的“自淫”精神。
没人骂长不大。我只问与我有关系的做生意的人,不管是大生意小生意,是不是一天天发起来了。至于有人骂,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对于企业家们来说,一定要有一种自觉:“钱”是什么?那是指示你通向“明明德”的指路明灯。你不是爱钱吗?“钱”这个指路明灯就勾引你一步一步走向“明明德”。
是“道”令生命成为生命。天体的运动,离心力、向心力一个绞一个,再伟大的科学家也算不清这个引力场,怎么就形成了我们这个“金一生水”的地球。我们这些能喘气会说话的人类就在这诞生了,这不是“仁”是什么?天下还有比这更根本的“仁”吗?这个“仁”不是孤悬于我们生命之外的,要切切落实到我们每一个人头上,令我们有血有肉,有个性有爱情有仇恨。一句话,万缘相聚会合了一个活生生的“我”,这便是“义”了。据经学家们考证,“义”者“宜”也。一切一切适宜了,你这位大人物产生了。在赚钱的过程中,你想过这一切吗?如果连你这个大人物也没有,你赚什么钱?别忘了“本”。
许多人给企业家們多讲“义利之辨”,要企业家们有爱心,多捐款,多作慈善事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说这便是“义利之辨”。我从来不给他们说这些。我害怕我一说这些,他们会怀疑我是想敲他们的竹杠。
“义”,首先也是要有一种强烈的自觉,了解自己发财只是找那个“明明德”的“指路明灯”。更明白你发与不发,都是“至善”的题中之义,也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你的明德之心真的与至善合了,止于至善了,想不发也不行。《大学》不是说得很清楚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合于“义”自有“利”,“利”的生产、分配自有其“礼”。“利”的再分配本身也是“礼”。“礼”是在每件最具体的企业活动中包含的秩序,荀子讲“天之经,地之纬,人之礼”。有“礼”无“礼”,首先还是看你是否在企业的具体运营中有一颗自觉止于至善的心。有了这个自觉,想无“礼”也不行。“钱”这个指路明灯,不仅勾引你一人“明明德”,也要勾引一切人“明明德”。这便是“礼”了。
什么叫合于至善之心?孤立单独的“我”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成就不了,一切是至善之“仁”的显现。“钱”,至善的“指路明灯”在我的“明德”中显相了,这钱是我的也不是我的。一切因缘“宜”了,“钱”就来了,是天地宇宙对我之“义”。如果我从此就抱着这个灯柱不放就成了呆子了。只要你一抱着,这个灯柱马上就会没有了,“钱”本来就是幻啊!至于这“钱”该如何分配,随着缘分走,我不怕人说我“小气”,也不喜欢人说我“大方”。因为“大方”、“小气”都是“至善”在我“明德”中显的相,并不是只属于我的“明德”的。相信“礼”一定会分配得绝对合情合理。至善要令一切人“明明德”,没有“钱”勾引行吗?
请看,这里面就有大智慧了。不计较又计较,计较又不计较。
大智慧也不是悬空的,对我们的企业家来说,总是表现在最最具体的“钱”上。真正合了至善之“义”,这钱便如“信”而来。真正合于至善之“礼”,这钱便就如信而去。去非去,来复来。只是一个“明明德”。企业运动了,人是真正的“活人”了。“指路明灯”那里去了?前面还是一盏接一盏……
“至善”、“道”没有具体的目的,更谈不上利益,只是为了生命“明明德”,才必须幻化成一盏一盏“指路明灯”,任何明明德又都是亲民的明明德,所以“钱”也是终极指向圆觉的“明明德”的。任何明明德,也没有什么明不明的,无法用一个明确的观念去表达。只要你在实践中自觉止于至善,久而久之,肯定有大把大把的钱向你证明什么是“明明德”。关键是赚钱中你有没有“明明德”的自觉。
用佛家的话说“自觉觉他,觉性圆满”。这不能空对空,必须句句落地。
这么一说又复杂了。我从来对企业家不敢说这些。永远是走一步说一步,说一步破一步,这便是“实践理性”吧?
破什么?“意、必、固、我”就是障眼的迷雾。这是人们难以与“至善”相合的四贼,是它们障住了你的“指路明灯”。
我是来者不拘。但是,看完算完,我都要给他们说,依中国人的算法,六十年一个花甲子。你是六零年生的,从你出生往前推六十年,应是一九零零年。你扪心自问一下,如果你是六十年前这月这日这时生的,命还是这个命,你能把企业做得这么大吗?即便那个“你”也不愁吃喝,但最多是个杂货铺老板。如今的你却是要创造跨国企业了。至于说过好日子,那个“你”绝对不知电冰箱、电脑、彩电为何物。那个“你”的享受最多是娶上一房姨太太。那个“你”更不可能像你现在这样坐着飞机满世界飞,今天西班牙明天巴拿马。你是济南人,那个“你”一辈子能进两趟北京,就南无阿弥陀佛了。
别以为自己有什么特殊的本事,更别相信命好。时也,势也,运也,命也,缺一不可。没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没有新中国的建立,你别说当跨国集团的老总,怕要小心八国联军扒了你们家的房子。我不知我这种说法算不算引人“止于至善”?
佛家有句话“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我很少给他们讲这便是孔老夫子说的“止于至善”。如果那么讲,讲上三回,企业家们便再也不会上门了。他们都是绝对务实的人。
如果你是国学大师,一定会明白,我对企业家们说的,就是想让他们“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在中国当代,国学要想振兴,必须让我们的企业家有国际竞争力,不然没有人信你这一套。我有时给大学生、研究生也讲讲课,我说历史将会证明“国学”的正确性。他们中有不少人对我极其不屑,认为我代表了中国人固有的所谓的天朝人的“自淫”精神。
没人骂长不大。我只问与我有关系的做生意的人,不管是大生意小生意,是不是一天天发起来了。至于有人骂,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对于企业家们来说,一定要有一种自觉:“钱”是什么?那是指示你通向“明明德”的指路明灯。你不是爱钱吗?“钱”这个指路明灯就勾引你一步一步走向“明明德”。
是“道”令生命成为生命。天体的运动,离心力、向心力一个绞一个,再伟大的科学家也算不清这个引力场,怎么就形成了我们这个“金一生水”的地球。我们这些能喘气会说话的人类就在这诞生了,这不是“仁”是什么?天下还有比这更根本的“仁”吗?这个“仁”不是孤悬于我们生命之外的,要切切落实到我们每一个人头上,令我们有血有肉,有个性有爱情有仇恨。一句话,万缘相聚会合了一个活生生的“我”,这便是“义”了。据经学家们考证,“义”者“宜”也。一切一切适宜了,你这位大人物产生了。在赚钱的过程中,你想过这一切吗?如果连你这个大人物也没有,你赚什么钱?别忘了“本”。
许多人给企业家們多讲“义利之辨”,要企业家们有爱心,多捐款,多作慈善事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说这便是“义利之辨”。我从来不给他们说这些。我害怕我一说这些,他们会怀疑我是想敲他们的竹杠。
“义”,首先也是要有一种强烈的自觉,了解自己发财只是找那个“明明德”的“指路明灯”。更明白你发与不发,都是“至善”的题中之义,也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你的明德之心真的与至善合了,止于至善了,想不发也不行。《大学》不是说得很清楚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合于“义”自有“利”,“利”的生产、分配自有其“礼”。“利”的再分配本身也是“礼”。“礼”是在每件最具体的企业活动中包含的秩序,荀子讲“天之经,地之纬,人之礼”。有“礼”无“礼”,首先还是看你是否在企业的具体运营中有一颗自觉止于至善的心。有了这个自觉,想无“礼”也不行。“钱”这个指路明灯,不仅勾引你一人“明明德”,也要勾引一切人“明明德”。这便是“礼”了。
什么叫合于至善之心?孤立单独的“我”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成就不了,一切是至善之“仁”的显现。“钱”,至善的“指路明灯”在我的“明德”中显相了,这钱是我的也不是我的。一切因缘“宜”了,“钱”就来了,是天地宇宙对我之“义”。如果我从此就抱着这个灯柱不放就成了呆子了。只要你一抱着,这个灯柱马上就会没有了,“钱”本来就是幻啊!至于这“钱”该如何分配,随着缘分走,我不怕人说我“小气”,也不喜欢人说我“大方”。因为“大方”、“小气”都是“至善”在我“明德”中显的相,并不是只属于我的“明德”的。相信“礼”一定会分配得绝对合情合理。至善要令一切人“明明德”,没有“钱”勾引行吗?
请看,这里面就有大智慧了。不计较又计较,计较又不计较。
大智慧也不是悬空的,对我们的企业家来说,总是表现在最最具体的“钱”上。真正合了至善之“义”,这钱便如“信”而来。真正合于至善之“礼”,这钱便就如信而去。去非去,来复来。只是一个“明明德”。企业运动了,人是真正的“活人”了。“指路明灯”那里去了?前面还是一盏接一盏……
“至善”、“道”没有具体的目的,更谈不上利益,只是为了生命“明明德”,才必须幻化成一盏一盏“指路明灯”,任何明明德又都是亲民的明明德,所以“钱”也是终极指向圆觉的“明明德”的。任何明明德,也没有什么明不明的,无法用一个明确的观念去表达。只要你在实践中自觉止于至善,久而久之,肯定有大把大把的钱向你证明什么是“明明德”。关键是赚钱中你有没有“明明德”的自觉。
用佛家的话说“自觉觉他,觉性圆满”。这不能空对空,必须句句落地。
这么一说又复杂了。我从来对企业家不敢说这些。永远是走一步说一步,说一步破一步,这便是“实践理性”吧?
破什么?“意、必、固、我”就是障眼的迷雾。这是人们难以与“至善”相合的四贼,是它们障住了你的“指路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