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锏卖马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uwan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朋友问我,为何不写写《说唐》里的故事。我初闻而失笑,所谓《说唐》,是说书评书类的东西,是最离谱的戏说隋唐史,登不了国学大堂;继而迟疑,说书、评书也是中国传统说唱文化,自然也应纳入国学范畴,国学何必固步自封;久之而惭愧,自以为读过几本经史子集就瞧不起民间说唱,其实我等草根百姓,历史观何尝不是由“说唐”、“说岳”、“杨家将”熏陶而成的?
  话本评书的成功,不在于它说英雄的辉煌,更在于它说英雄的落魄,更在于它描述了英雄落魄之时的不能移,不能淫,不能屈,它跳出了勵志的肤浅层面,承担了塑造民族人格的使命。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秦琼卖马”。史上并无“秦琼卖马”,但我相信,虽无此事,却有此情,有此义。
  且说隋末齐州下级军官,都头秦琼(字叔宝)与同事樊虎出差,秦叔宝往潞州,樊虎往驿阳。两位差佬一同到潞州,秦叔宝公事已毕,樊虎继续往驿阳。这是一桩毫无传奇色彩的出差行为。然而,一点小小的疏忽,将行为变成了事件,将事情变成了事变:樊虎误将秦叔宝同志的经费信用卡拿走了!这头经费被抽走,那头呢?潞州的长官却还出差在外,秦叔宝还等着这位领导对出差文书的批复呢。
  大英雄秦叔宝此刻能做的是什么?就是待着。待着也花钱,因为是在酒店里待着。还得吃喝拉撒,“不想叔宝十分量大,一日三餐要吃斗米”,而且那匹宝马也得吃草料,人与交通工具都消耗大呀。
  世间最不幸的事情之一是:银子没了,人却还在。更糟糕的是,银子没了,人情也没了,店主王小二每天白眼相加,将秦琼赶到靠厨房的破屋(估计是放柴火、鸡笼之类的杂物房),睡的是草堆,吃的呢?没有。
  “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九州三十六府一百单八县,镇山东半边天”的秦爷是个不平凡的英雄,可不可以施展不平凡的本事,化解危机呢?让人失望的是,秦叔宝什么也没做,只是规规矩矩地被困着。最多也就是唱支曲子:“旅社荒凉风又雨,英雄困守无知己。平生弹锏有谁知,尽在一声长叹矣。”分明是英雄的底子,却做个平常人的样子。读《说唐》到这一章,最憋屈。
  现如今却明白过来,这才是做英雄的伟大之处。分析秦叔宝的困境可知,他遇到的困境只是一次乌龙而已,和社会公正无关,和国家体制无关,和政府职能无关,也不能赖到暴政上去,无非就是出差缺钱。秦叔宝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放下了自己超人的能耐,不去舞弄那对一百二十斤的锏,而是选择了忍耐,他是一个英雄,却用平常人的姿态去忍受不便和苦难。能不凡,固然是英雄;英雄而能平凡,更是英雄。
  孟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窘迫落魄时,总是静守人格的底线,以冷静的态度去面对、去承受,不怨天尤人,也不倒行逆施,而小人则无所不为。善哉善哉,此君子之风,秦叔宝有之。
  在演义里,秦叔宝积下的最大政治人脉资源来自于一次见义勇为的行为,而这次见义勇为不是他算计出来的,而是出乎他对公义善良的执着。
  秦叔宝在临潼山伍员庙中,见到太子杨广率杀手围攻李渊全家,此刻的秦叔宝,又岂知将来有个大唐帝国?又岂知李渊是将来大唐帝国的开国皇帝?
  在毫无算计和预谋的境况下,他驱马舞锏,完成了此次见义勇为的行为,哪怕明知道对方是太子杨广的人,他也冒着生命风险去做了,无意中赚取了他一生中最大的政治资本。
  困守潞州,被小人欺凌而不发作,这是他的“藏”;路见不平,拔刀而起,这是他的“露”。一藏一露,毫无个人算计,只是禀着一个真英雄、真君子行事的本性而已。遵循的不是利益的准则,而是道义的准则。
  能藏能露,能屈能伸,这是一种完整的人格。其实史上真正的秦叔宝也如此。
  《新唐书·秦琼传》记载,秦叔宝当初工作时丧母,大将来护儿亲自派遣使者吊唁,大家对大将军如此关照下级军官十分奇怪,来护儿解释说:“这小伙子有才能,武艺高强,志向气节很完整(志节完整),不会长期处于低下位置。”来护儿认为秦叔宝的人格是完整的,人格完整的人必定不会长期埋没。
  在卖马的窘况中,秦叔宝成长了。英雄的成长,总少不了小人的“辅助”。这次遭遇,未必不是人生的成长课。在我周围,总有那么一群善良而勇敢的人,默默承受命运中的不平,在该挺身而出的时候,却从不吝惜自己的勇气,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对待他们呢?有什么理由去做狗眼看人低的店主王小二呢?
  每次听谭鑫培唱起那铿锵沧桑的《秦琼卖马》,想起秦琼,想起中国大地上那千千万万能坚守人格,坚韧不苟且的人,不由得我“两泪如麻”。
其他文献
水性单纯,胸襟澄明,水声杂而不乱。水触物首先显示它的柔劲,然后释放声音。撞到石头发出的声音略尖锐,水的调门高时像水一下子涌到嗓子眼,欲出不能。水过绵软之地,如草地或沙滩时,声音近于无,宛若蒙上了毛毯,哽咽着却看不出难受。  听水时总想捕捉调门,但水时时变幻,飘忽不定,像风铃,音质清悦却无法调和统一,因为风本身就无法调和。自然界的水声太好听了,乐器怎能尽得其神韵?流水在音乐里用乐器独奏或合奏表现,主
期刊
在安徽天长干了三年县长,任期已满,包公升了官,被派到廣东肇庆做市长(知端州)。肇庆出产砚台,所产端砚驰名天下,以往到这儿做官的人,临走都整车整车地装砚台,回去好给亲戚朋友以及朝廷要员送礼。包公不这么干,他在肇庆三年任满,一方砚台也不要,正应了徐志摩的那句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从广东回到京城,包公一路高升。首先,朝廷派他做“权三司度支判官”,这个官职,相当于财政部的一个司长。然后又做
期刊
今年是甲午年,在为亲朋好友送去“马上体”的祝福之余,我们可会想到,两个甲子之前那个甲午年的七八月间爆发的那场让人扼腕的戰役。两次鸦片战争,我们败给了先我们百年迈入现代化的西方列强——就现代化而言,列强是我们的老师;而甲午战争,清朝败给了和他一起“入学”的日本(清朝救亡图存的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同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相仿佛)。学艺之初,不及老师情有可原,而输给同学,就不由得我们不反思
期刊
程门立雪——杨时 纸上谈兵——赵括 马革裹尸——马援  卧薪尝胆——勾践 乐不思蜀——刘禅 负荆请罪——廉颇  目不窥园——董仲舒 凿壁借光——匡衡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投笔从戎——班超 指鹿为马——赵高 胸有成竹——文与可  韦编三绝——孔子 囊萤映雪——车胤、孙康 闻鸡起舞——祖逖  梁上君子——陈寔 披荆斩棘——冯异 开诚布公——诸葛亮  死有余辜——路温舒 四面楚歌——项羽 完璧归赵
期刊
孔子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庶鄙,不论种类、族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求学者带一点菲薄礼物,他就收下教诲,实践自己的主张。因此,孔门弟子多而杂,具有广泛性和包容性。在教学实践中,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命题,认为与生俱来的自然本性是“相近”的,而后天习染的社会本性有很大的个性差异。孔子的个性差异观,肯定了人的心理并非千人一状,而是千差万别。孔子针对弟子个性差异
期刊
世因李斯被奸宦赵高构杀,多以为忠臣,至少不是奸臣,殊不知李斯和赵高为狼狈,赵高所学、对二世胡亥所授、施暴政之纲领,皆得之于李斯。  世又因李斯临死《上秦二世书》,称自己为丞相三十余年,以一己之力使秦从西戎小国强大得了天下,多以为秦第一功臣,鲜有察李斯入秦时秦已三分天下有其二、诸国已事秦如郡县了(李斯初见赢政就是这么说的!)。在李斯入秦前九年(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周献九鼎于秦不再称王,史家从此以秦王
期刊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神童诗》里描写的人生四时之欢乐情景。《四季吟》则以花木的特征来写意:“春晖桃花相映红,夏暑荷叶满池中,秋风丹桂香千里,冬日寒梅伴老松。”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郭熙《林泉高致》语,画家抓住了特征,以一字传神,可谓绝妙。“春服宜倩,夏服宜爽,秋服宜素,冬服宜艳。”张潮《幽梦影》语,人的穿着随季节
期刊
《中华读书报》2014年6月18日重点推出了一篇题为《“语文”可是你的真名姓?》的文章。该文认为“‘语文’课程名称内蕴着一种文化自卑情结,这种不自信必然造成课程建设上文化自觉意识的缺失”,因此,应该将“语文”改为“国文”;而“在课程名称中恢复‘国’字标识有利于唤起学习者的爱国意识,有利于完成一个世纪以来中华文化救赎的历史使命,增进国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尊重”。  如此说法未免令人一头雾水,就笔者而
期刊
一  我听过这么个传说:有一次老外慕名去买黄永玉的画,看了半天,就嘀咕:不是说好了一平尺多少钱么,何以在画的上端还要偷工减料,故意留出一大片空白呢,这多不划算呀,是不是?老先生一听,就使出湘西人的手段了:哦,这个好办。来,来,来,把剪刀递给我!……  二  中国的文化,凡抵于佳境者,是不须动用剪刀的。一张好画,即便要去装裱,也要据装裱师傅的修养而刀下留情,不能见空白处便是一刀切去,使不得。“画了鱼
期刊
未牧第一  狰狞头角恣咆哮,奔走溪山路转遥。  一片黑云横谷口,谁知步步犯佳苗。  参禅参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不可退心,须知凡事到极处,就会有个“反”出现。不但“物极必反”,须知理极也一样会必反,而绽现出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来。事实上,如果不能穷溯到一切理事和生命的源头而亲证大宇宙的实相,又如何断得了惑而彻了?然而惑虽断而乏保任之功,则习染依旧,十九自陷于“豁达空”,流于狂禅。岂不大可畏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