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对师生会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建构和积淀学校文化,让学校文化变得厚实且具有引领作用,是校长治校的重要任务和目标。校长在学校建设中的角色作用,决定了应致力于学校文化的建设,自觉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者。
正确认识学校文化的内涵
学校文化的定义涵盖甚广,优秀的学校文化应该包括爱心、科学、民主、个性、责任、奉献、创新、和谐、自信、诚信、关怀等有关人类和谐发展的文化因素。其表现形式更是复杂,从时间、空间、存在方式及文化层次上均有不同。但它们又相互渗透,彼此关联甚大。其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建设的基础,“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发展的根本。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特有的文化特质,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内在标识。学校文化与其外在的社会文化是相分离的,但同时它又依附于这个社会,存在于这个社会,它必须找到一条合理的通道使自己与这个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筑本身往往并不能完全去体现这条通道,而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多半是这座桥梁的扮演者。
精神文化是整个学校文化之中最为核心的因素,这代表着一所学校独特的气质、个性和文化氛围。它的形成是一个缓慢并且艰难的过程,而一旦形成基本上便无法改变。但是学校文化建设和研究,更多地关注着物质的、制度的文化,即使是精神层面的文化也与师生保持着不小的距离,甚至有意或无意地抛弃生活、生存谈文化建设。这种距离和抛弃实质上偏离和丢弃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也使文化失去了生活的根基。要把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兴奋点和着力点摆放到师生生活方式变革、生存状态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上。
学校文化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内容宽泛,可以这么讲,学校建设主要就是文化建设。但学校千差万别,学校个性决定了学校文化建设应该具备鲜明的个性特点,这就需要校长应广泛开展调研,找准学校的基点,确定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在目标统领下,科学制订学校文化发展目标,选择有效的文化内容和活动组织形式。
具体的讲,学校文化包括三大类:一是比较固定的,如学校校训、张贴在学校内起激励和警示作用的名人挂像、名言警句、教师寄语、行为提示语、学校规章制度、学校传统活动等;二是相对灵活多变的,如学校文化宣传栏、班级墙报、学校(班级)组织开展的文化体验性活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宣教活动等;三是隐性的,存在于全校师生心中的一种文化理念或已内化的文化行为,如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热情,师生对身边人、事、景、物的处理态度等。
切实把学校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学校明确目标,找准基点后,关键看落实。个人认为学校文化建设要把目标订在促进全校师生形成一种文化理念和文化行为上,应坚持宣传与实施并重,检查与评比结合,从细微入手,从小事抓起,真正地起到实效。
(一)确立符合实际的学校文化建设目标。校长要认真分析学校人、景、事、物等诸要素,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参与学校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积极主动性。特别是要认真分析学校传统的经验和做法,统筹分析每任校长治校办学的理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最后确定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总目标。
(二)科学分解学校文化建设目标。把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目标系统分解,确定哪些是固定的,哪些是灵活的,哪些是隐性的,层层落实到相关的责任部门和人员身上,并拟订好相应的行事历。要充分发挥宣传的作用,一是要在教师中广泛宣传,让所有教师明白活动的道理和意义,好让这种理念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二是要依托学校场地,尽量让学校环境发挥育人的作用,让学校墙报、教室、花台、厕所、教室外过道等地方活跃起来,起到“学校没有不育人的人,学校没有不育人的岗”的作用。三是要激发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我其实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真正主人”。
(三)检查评比跟进,共同唱响主旋律。学校要建立健全专门的检查评比机构,定期不定期对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比,在表彰先进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学校的主旋律就是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检查评比小组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定下调子,确定路子,想好法子,出好点子,共同唱响文化立校的主旋律。
多渠道为学校文化建设注入活力
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我们要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形式,寓内容于活动之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让师生感悟一种文化的吸引力,激发起对学校文化主题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师生共同阐释学校文化主题。全校师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学校校训等固定的文化主题,挖掘其中蕴含的内涵,为师生平视学校的办学理念搭建一个共享的平台。
(二)在活动中让师生认可文化承载的价值取向。如开展一次学生运动会,就要让学生树立集体凝聚力、竞争力、团结、协作、分工以及体育卫生等方面的文化意识。又如学校校本研修文化的形成,学校要营造宽松的环境和完善激励导向机制,让老师感受到参加研修的重要意义和好处,感受到自己其实就是研修的主人。最好做到研修的形式由教师确定、内容由教师选择、效果由教师评析。
(三)以人为本。首先以人为本体现在它顺应了现代学校发展的民主性、人文性、开放化、信息化走向和学生发展的主体化、个性化、社会化的趋势。这种学校发展的走向和学生发展的趋势是“三个面向”的具体体现,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是一种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的价值追求,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牢牢把握这个方向。其次,以人为本突出了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在学校,学生文化的实质是人对人的理解。学校必须把文化建设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人,别人的文化建设必须成为他自己的文化建设。
(四)转化生成。转化生成既包括对社会文化的转换,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对多元文化的融合,也包括对学校文化的创生,对学校特色文化的营造和创新。它是先进文化的植入过程,植入是一个有生机的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是学校新文化的建构过程。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运用心理强化、心理定势等心理机制。
(五)选择设计。选择包括学校目标价值取向的选择、文化内容及文化性质和实施文化的选择。关于目标价值取向的选择,主要是教育观念、育人目标、教育教学价值的选择。关于文化内容及文化性质的选择,首要的是选择先进文化,选择引导学校群体成员沿着主导价值观发展的文化内容。关于实施文化的选择,主要应选择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有益的系列活动形式,通过多种有益的系列活动实施学生文化建设。
(六)师生共同动脑动手,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可留出一定的区域供学生自主创新,也可设立一些信箱,让学生为学校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同时增强民主治校意识。依托学校文化建设的多种实施形式,通过渗透、体验、熏陶、感染、规范等,将先进文化转化生成为学校群体成员的人文素养。例如,课程文化资源开发可采取学科渗透、专题性研究、开放式教学,以及与之对应的更具体的学科社会环境熏陶、体验、情感感染、综合性学习、答辩、交流合作、学科系列节日等。学生文化建设可采取主体性文化活动、社会模拟活动、成长档案袋、主题文化活动、文化节、艺术节、心理辅导与咨询、演讲、社团活动、文化兴趣小组活动、助残活动、手拉手献爱心活动等。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可采取熏陶感染案例、寓意体验、美化、绿化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可采取规范体验、人文关怀、案例示范、校风建设等。
校长应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者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校长在其中的核心地位是明显的。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精益求精的追崇,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品位。在“为什么办学、办什么样的学校”方面,校长应该有更多深层次的思考,切实担当引领人的职责。
(一)校长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校长要学习的知识太多,就文化建设而言,校长应在办学理论的指导下读懂自己学校这本无字的书,了解自己学校的优良传统、文化根基、发展方向等,尤其要读懂学校里的“人”。
(二)校长要具备海纳百川的胸怀,虚心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校长的职责是服务,要服好务,就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包括社会、家长的意见,把这些意见进行整合,形成一种管理意志。当然教师的意见有实在的、中肯的,也会有挑剔的、尖锐的,甚至是带有攻击性的。校长要权衡利弊,在学校办学目标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水平,实现民主管理的目标。
(三)校长要善于打造学校文化精英,为师生现在和将来的幸福服务。学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校长要容得下有能力、水平高的人,积极创造条件,发挥能人的优势,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更要发挥能人的作用,打造自己学校的文化精英。通过精英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引领整个学校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管理学、哲学、文学和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校长在学校建设中的角色作用,决定了校长应致力于学校文化的建设,自觉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者。
正确认识学校文化的内涵
学校文化的定义涵盖甚广,优秀的学校文化应该包括爱心、科学、民主、个性、责任、奉献、创新、和谐、自信、诚信、关怀等有关人类和谐发展的文化因素。其表现形式更是复杂,从时间、空间、存在方式及文化层次上均有不同。但它们又相互渗透,彼此关联甚大。其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建设的基础,“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发展的根本。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特有的文化特质,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内在标识。学校文化与其外在的社会文化是相分离的,但同时它又依附于这个社会,存在于这个社会,它必须找到一条合理的通道使自己与这个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筑本身往往并不能完全去体现这条通道,而一所学校的精神文化多半是这座桥梁的扮演者。
精神文化是整个学校文化之中最为核心的因素,这代表着一所学校独特的气质、个性和文化氛围。它的形成是一个缓慢并且艰难的过程,而一旦形成基本上便无法改变。但是学校文化建设和研究,更多地关注着物质的、制度的文化,即使是精神层面的文化也与师生保持着不小的距离,甚至有意或无意地抛弃生活、生存谈文化建设。这种距离和抛弃实质上偏离和丢弃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也使文化失去了生活的根基。要把学校文化建设的目的、兴奋点和着力点摆放到师生生活方式变革、生存状态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上。
学校文化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内容宽泛,可以这么讲,学校建设主要就是文化建设。但学校千差万别,学校个性决定了学校文化建设应该具备鲜明的个性特点,这就需要校长应广泛开展调研,找准学校的基点,确定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在目标统领下,科学制订学校文化发展目标,选择有效的文化内容和活动组织形式。
具体的讲,学校文化包括三大类:一是比较固定的,如学校校训、张贴在学校内起激励和警示作用的名人挂像、名言警句、教师寄语、行为提示语、学校规章制度、学校传统活动等;二是相对灵活多变的,如学校文化宣传栏、班级墙报、学校(班级)组织开展的文化体验性活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使用、学校或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宣教活动等;三是隐性的,存在于全校师生心中的一种文化理念或已内化的文化行为,如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热情,师生对身边人、事、景、物的处理态度等。
切实把学校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学校明确目标,找准基点后,关键看落实。个人认为学校文化建设要把目标订在促进全校师生形成一种文化理念和文化行为上,应坚持宣传与实施并重,检查与评比结合,从细微入手,从小事抓起,真正地起到实效。
(一)确立符合实际的学校文化建设目标。校长要认真分析学校人、景、事、物等诸要素,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参与学校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的积极主动性。特别是要认真分析学校传统的经验和做法,统筹分析每任校长治校办学的理念,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最后确定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总目标。
(二)科学分解学校文化建设目标。把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目标系统分解,确定哪些是固定的,哪些是灵活的,哪些是隐性的,层层落实到相关的责任部门和人员身上,并拟订好相应的行事历。要充分发挥宣传的作用,一是要在教师中广泛宣传,让所有教师明白活动的道理和意义,好让这种理念落实到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二是要依托学校场地,尽量让学校环境发挥育人的作用,让学校墙报、教室、花台、厕所、教室外过道等地方活跃起来,起到“学校没有不育人的人,学校没有不育人的岗”的作用。三是要激发学生参与学校文化建设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我其实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真正主人”。
(三)检查评比跟进,共同唱响主旋律。学校要建立健全专门的检查评比机构,定期不定期对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比,在表彰先进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学校的主旋律就是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检查评比小组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定下调子,确定路子,想好法子,出好点子,共同唱响文化立校的主旋律。
多渠道为学校文化建设注入活力
学校文化建设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我们要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形式,寓内容于活动之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让师生感悟一种文化的吸引力,激发起对学校文化主题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一)师生共同阐释学校文化主题。全校师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学校校训等固定的文化主题,挖掘其中蕴含的内涵,为师生平视学校的办学理念搭建一个共享的平台。
(二)在活动中让师生认可文化承载的价值取向。如开展一次学生运动会,就要让学生树立集体凝聚力、竞争力、团结、协作、分工以及体育卫生等方面的文化意识。又如学校校本研修文化的形成,学校要营造宽松的环境和完善激励导向机制,让老师感受到参加研修的重要意义和好处,感受到自己其实就是研修的主人。最好做到研修的形式由教师确定、内容由教师选择、效果由教师评析。
(三)以人为本。首先以人为本体现在它顺应了现代学校发展的民主性、人文性、开放化、信息化走向和学生发展的主体化、个性化、社会化的趋势。这种学校发展的走向和学生发展的趋势是“三个面向”的具体体现,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是一种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的价值追求,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牢牢把握这个方向。其次,以人为本突出了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主体作用。在学校,学生文化的实质是人对人的理解。学校必须把文化建设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人,别人的文化建设必须成为他自己的文化建设。
(四)转化生成。转化生成既包括对社会文化的转换,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对多元文化的融合,也包括对学校文化的创生,对学校特色文化的营造和创新。它是先进文化的植入过程,植入是一个有生机的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是学校新文化的建构过程。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运用心理强化、心理定势等心理机制。
(五)选择设计。选择包括学校目标价值取向的选择、文化内容及文化性质和实施文化的选择。关于目标价值取向的选择,主要是教育观念、育人目标、教育教学价值的选择。关于文化内容及文化性质的选择,首要的是选择先进文化,选择引导学校群体成员沿着主导价值观发展的文化内容。关于实施文化的选择,主要应选择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有益的系列活动形式,通过多种有益的系列活动实施学生文化建设。
(六)师生共同动脑动手,参与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可留出一定的区域供学生自主创新,也可设立一些信箱,让学生为学校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针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同时增强民主治校意识。依托学校文化建设的多种实施形式,通过渗透、体验、熏陶、感染、规范等,将先进文化转化生成为学校群体成员的人文素养。例如,课程文化资源开发可采取学科渗透、专题性研究、开放式教学,以及与之对应的更具体的学科社会环境熏陶、体验、情感感染、综合性学习、答辩、交流合作、学科系列节日等。学生文化建设可采取主体性文化活动、社会模拟活动、成长档案袋、主题文化活动、文化节、艺术节、心理辅导与咨询、演讲、社团活动、文化兴趣小组活动、助残活动、手拉手献爱心活动等。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可采取熏陶感染案例、寓意体验、美化、绿化等。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可采取规范体验、人文关怀、案例示范、校风建设等。
校长应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者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校长在其中的核心地位是明显的。校长对学校文化建设精益求精的追崇,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品位。在“为什么办学、办什么样的学校”方面,校长应该有更多深层次的思考,切实担当引领人的职责。
(一)校长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校长要学习的知识太多,就文化建设而言,校长应在办学理论的指导下读懂自己学校这本无字的书,了解自己学校的优良传统、文化根基、发展方向等,尤其要读懂学校里的“人”。
(二)校长要具备海纳百川的胸怀,虚心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校长的职责是服务,要服好务,就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包括社会、家长的意见,把这些意见进行整合,形成一种管理意志。当然教师的意见有实在的、中肯的,也会有挑剔的、尖锐的,甚至是带有攻击性的。校长要权衡利弊,在学校办学目标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水平,实现民主管理的目标。
(三)校长要善于打造学校文化精英,为师生现在和将来的幸福服务。学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校长要容得下有能力、水平高的人,积极创造条件,发挥能人的优势,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学校文化建设方面更要发挥能人的作用,打造自己学校的文化精英。通过精英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引领整个学校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管理学、哲学、文学和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校长在学校建设中的角色作用,决定了校长应致力于学校文化的建设,自觉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