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功能锻炼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住院的46例脑梗死老年患者,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3例患者。住院期均实施综合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后对照组患者实施电话回访和常规指导,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康复锻炼。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结果:随访两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促进老年老梗死患者的康复功能的恢复,有效降低致残率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老梗死;康复锻炼;社区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279-01
目前,我国脑梗死发病率逐年增高,据相关数据统计每年以135-150万人增长趋势增长,其致死率、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1]。同时脑梗死发病较快,治疗周期长,预后效果不佳,通常伴有瘫痪、失语、痴呆等多种并发症。对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或障碍,引起大脑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造成大脑组织局部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体征和神经系统症状[2]。 脑梗死预后效果需要有效地护理干预来实现。但是在实际中脑梗死患者的家庭护理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由此通过有效地社区护理干预,指导家属正确进行家庭护理,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实现良好预后效果。在这篇论文中,作者结合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住院的46例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出院后持续的社区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康复功能的恢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住院的46例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3例患者。对照组2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56-83岁,平均年龄(55.6 2.3)岁;实验组2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56.5 3.5)岁。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住院期两组患者均实施综合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后对照组患者实施电话回访和常规指导;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康复锻炼。具体社区护理干预如下:
1.2.1 由于患者都是老年人,并且伴有患侧肢肌力下降情况,肢体功能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自身容易产生担心、焦虑、消极的心理状态,自暴自弃,不能坚持锻炼和按时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所以,社区护理人员定期上门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监督患者定时定量的完成要求动作。并且与家属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如何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精神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地生活态度和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1.2.2 根据患者实际患侧肢肌力实施康复功能锻炼,有效地将康复锻炼贯穿于生活之中。主要包括:被动运动。即在床上屈伸肩关节,并向外侧、内侧选装;肘关节屈伸、内旋、外旋等;腕关节背屈、背伸、环绕;手指各关节的屈伸活动、拇指外展、环繞及其与四指的对指;髋关节的外展位、内收位,内外旋位;膝关节的屈伸、旋内、旋外;踝关节趾屈、趾伸、环绕位;趾关节各趾的趾屈、趾伸、环绕位;每天每个关节的活动不能少于2-3次,每次时间持续2-3min[3]。注意锻炼动作不易幅度过大,用力适宜即可。主动运动。起床时,自行将手伸向床边,健肢带动患肢到床边,家属可以搀扶患者使其自行起床。站立锻炼:患者两腿分开与肩膀同宽,两手伸直,低头、弯腰、收复、重心下移,坚持一段时间后,重复练习。行走: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行走,步幅均匀,频率适中。行走时,不能操之过急,先抬一脚足跟部,重心转移,其次另一脚紧跟着着地,这样往复训练,或者也可以采用上下楼梯进行行走训练。日常生活训练: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双手织毛衣、捡豆子、写字、打球等活动,锻炼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1.3 判定标准
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为判定标准,具体包括:饮食、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床上移动、行走、上下楼梯、语言等10项内容为评估内容,根据需要家属或者他人的帮助及具体自理能力进行得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独立性越好,恢复效果良好[4]。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 结果
出院后2个月、5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情况如表1。
3 讨论
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主要是在出院以后,及早的发现病情,并尽早的进行肢体康复功能锻炼,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加之老年人体弱多病的体制,后期的康复功能锻炼中社区持续的护理干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脑梗死使脑组织局部血管闭塞,引起不同程度细胞死亡和水肿,从而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5]。所以,后期的康复功能锻炼,主要以肢体功能恢复为主。
随着对脑梗死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重视,最大化的改善了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社区中应该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给予温暖与社会支持,改变患者消极的心理状态,变被动治疗为主动治疗,积极地参与各项功能恢复锻炼。同时有效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脑梗死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锻炼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今后我国卫生服务要重视社区护理干预的重要性,通过有效地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加强患者的康复锻炼,促进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为社会和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沈伟业,程忠美,王亚琴.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淮海医药,2009,27(5):453—454.
[2] 唐莉萍,,崔萌,卢双莲.脑梗塞并发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9):29—31.
[3] 师秀珍,王学刚.社区护理干预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42.43.
[4] 唐月嫦,张丽,李凤桃.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2,19(19):152—153.
[5] 谢生转,刘娟莉.急性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山东医药,2009,49(8):113.
关键词:老梗死;康复锻炼;社区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279-01
目前,我国脑梗死发病率逐年增高,据相关数据统计每年以135-150万人增长趋势增长,其致死率、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1]。同时脑梗死发病较快,治疗周期长,预后效果不佳,通常伴有瘫痪、失语、痴呆等多种并发症。对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或障碍,引起大脑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造成大脑组织局部坏死或软化,出现相应的体征和神经系统症状[2]。 脑梗死预后效果需要有效地护理干预来实现。但是在实际中脑梗死患者的家庭护理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由此通过有效地社区护理干预,指导家属正确进行家庭护理,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实现良好预后效果。在这篇论文中,作者结合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住院的46例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出院后持续的社区护理干预,可以促进康复功能的恢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住院的46例脑梗死老年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3例患者。对照组2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56-83岁,平均年龄(55.6 2.3)岁;实验组2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56.5 3.5)岁。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方面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住院期两组患者均实施综合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后对照组患者实施电话回访和常规指导;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康复锻炼。具体社区护理干预如下:
1.2.1 由于患者都是老年人,并且伴有患侧肢肌力下降情况,肢体功能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自身容易产生担心、焦虑、消极的心理状态,自暴自弃,不能坚持锻炼和按时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严重影响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所以,社区护理人员定期上门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监督患者定时定量的完成要求动作。并且与家属进行沟通,共同探讨如何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精神支持,帮助患者树立积极地生活态度和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1.2.2 根据患者实际患侧肢肌力实施康复功能锻炼,有效地将康复锻炼贯穿于生活之中。主要包括:被动运动。即在床上屈伸肩关节,并向外侧、内侧选装;肘关节屈伸、内旋、外旋等;腕关节背屈、背伸、环绕;手指各关节的屈伸活动、拇指外展、环繞及其与四指的对指;髋关节的外展位、内收位,内外旋位;膝关节的屈伸、旋内、旋外;踝关节趾屈、趾伸、环绕位;趾关节各趾的趾屈、趾伸、环绕位;每天每个关节的活动不能少于2-3次,每次时间持续2-3min[3]。注意锻炼动作不易幅度过大,用力适宜即可。主动运动。起床时,自行将手伸向床边,健肢带动患肢到床边,家属可以搀扶患者使其自行起床。站立锻炼:患者两腿分开与肩膀同宽,两手伸直,低头、弯腰、收复、重心下移,坚持一段时间后,重复练习。行走: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行走,步幅均匀,频率适中。行走时,不能操之过急,先抬一脚足跟部,重心转移,其次另一脚紧跟着着地,这样往复训练,或者也可以采用上下楼梯进行行走训练。日常生活训练: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双手织毛衣、捡豆子、写字、打球等活动,锻炼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1.3 判定标准
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为判定标准,具体包括:饮食、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床上移动、行走、上下楼梯、语言等10项内容为评估内容,根据需要家属或者他人的帮助及具体自理能力进行得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独立性越好,恢复效果良好[4]。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出院后2个月、5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情况如表1。
3 讨论
对于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主要是在出院以后,及早的发现病情,并尽早的进行肢体康复功能锻炼,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患者多以老年人为主,加之老年人体弱多病的体制,后期的康复功能锻炼中社区持续的护理干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脑梗死使脑组织局部血管闭塞,引起不同程度细胞死亡和水肿,从而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5]。所以,后期的康复功能锻炼,主要以肢体功能恢复为主。
随着对脑梗死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重视,最大化的改善了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提高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社区中应该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定期的随访,给予温暖与社会支持,改变患者消极的心理状态,变被动治疗为主动治疗,积极地参与各项功能恢复锻炼。同时有效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脑梗死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康复锻炼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锻炼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今后我国卫生服务要重视社区护理干预的重要性,通过有效地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加强患者的康复锻炼,促进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康复,为社会和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 沈伟业,程忠美,王亚琴.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淮海医药,2009,27(5):453—454.
[2] 唐莉萍,,崔萌,卢双莲.脑梗塞并发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9):29—31.
[3] 师秀珍,王学刚.社区护理干预对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9):42.43.
[4] 唐月嫦,张丽,李凤桃.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2,19(19):152—153.
[5] 谢生转,刘娟莉.急性脑梗死偏瘫早期康复训练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山东医药,2009,49(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