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当我们在为改变生活方式,斩钉截铁地与过去告别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在我们原有的生活中,早已种下了绿色的种子,尤其是在我们的父母以及祖辈的身上,他们的生活细节中早已蕴含着环保的印记。
让我们翻开北京生活记忆手册,品一品绿色生活的过往。
老北京的健康老味儿
拥有长脖儿大肚身材的玻璃瓶,被几个倒放的玻璃杯包围成一圈置于玻璃盘内,茶色、红色、绿色、蓝色成为了它们的统一服装,细心的使用者为了防尘,定会在玻璃瓶口扣上一个杯子。相信这样的“家庭成员”曾经在各家各户出镜率极高,虽然官方赋予了其“茶具”的名称,但依据用途,北京人家还是喜欢称之为“凉杯”。
凉杯之名源自其“亲密战友”——凉白开。
千万别小看这套凉杯与白开水的组合,它们曾作为北京人家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家里有客人来访,主人定会将它们置于折叠圆桌正中或家中最显眼的位置,上面再加盖一块白色纯棉镂空手绢。凉杯多以成套出现,一瓶几杯外加一茶盘,材质多以透明加色玻璃为主,但也有另辟蹊径的高级货,融入了北京传统琉璃工艺,在制作过程中融入“搅胎”技艺,使整套茶具顿生艺术气息。
可口可乐、咖啡、凉啤酒……人们生活中饮品的变化,成为了产业发展的佐证之一,但其实对于这些饮品的消费也在不同程度上带来了塑料的产生、水污染以及能源消耗等问题,而白开水则占有着独特优势。想想30年前,大热天一进家门,从凉水瓶里将凉白开倒入杯中,一饮而尽,酣畅又解渴。白开水虽然平淡,但并非无奇,甚至还有药用价值。明代药学大家李时珍就曾将白开水命名为“太和汤”,说其对养护脾胃、滋润咽喉有良好效果。
这样的温暖源自当年的一场婚礼,一对绘制着红双喜或牡丹富贵图案的暖壶看着就是那么喜兴,喷漆附着的光亮感在当时那个年代会给更多人带来现代、高档等一切对于美好生活的优越感……这样具有年代感的镜头不但被多次引用于影视剧作品中,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也留存着与之相关的幸福片段。
其实暖壶的发展轨迹也经历着与人们生活同步式的渐进过程,这主要展现于它不断更新的美麗服饰。在暖壶诞生之前,人们不止一次的尝试对瓷壶中的水进行保暖,也便有了內炉外水的茶汤铜壶,也有了雅致美观的茶壶棉套。在暖壶诞生之后,它的衣着更随人们生活方式、审美以及时代环境而变化着。
最初暖壶衣着以竹编为主,相信这样的材质选择与中国传统生活习惯有关,与水、与茶相关的器具通常会被人们取材于竹、木、草、瓷等亲近自然且耐水或可随时被水滋润养护的天然材料,竹子因其可塑性强、成本低廉又可长期使用,成为了首屈一指的瓶胆绝配。伴随着中国工业发展,暖壶的衣着由天然材质转化为具有时代特点的工业材料——铁。蓝色、绿色的铁网套暖壶较先前的竹制套略显笨重,但在那个年代人们通常的概念是铁制材料更为结实耐用。伴随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生活之美的需求被提上了日程,铁皮暖壶绘制花纹,而后喷漆处理增加美观,为暖壶带来了新的着装时代。伴随轻工业发展的步伐逐步加快,暖壶服饰也被融入了塑料、不锈钢等材料,呈现出多元发展。
这样的温暖还源自一杯飘逸着清香的茉莉花茶。花茶在北京人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爱茶者甚至将其伴随着一天的生活流程。
如今暖壶的身影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极具环保意义。一壶水烧开,暖壶保温,避免了电热水壶反复加热的耗电,而且从产品成本层面看,暖水壶用材相对简单,没有电子元器件等不环保材料的应用,可谓“简单也有大智慧”。同时,无论是开水还是茶水,均带有健康环保的特性,尤其是饮茶,亲近自然的同时,减少了工业化饮品生产过程中带来的多方面浪费及污染。
源自中国老家的世界高大上
正当那些带着记忆的老物件逐步淡出北京人、中国人的生活之时,我们却发现如今的世界市场早已刮起了环保风,与环保有关的物件身价倍增,而寻根溯源它们的老家却在中国。
搪瓷缸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就有,真没想到曾经价格低廉的搪瓷制品,如今在国际市场风声正起,而其工艺同样是真正的“中国制造”。
追根溯源,搪瓷的工艺源自中国的珐琅器具,众所周知,珐琅的技术原理便是金属胎配以料器材料。其实,“搪瓷”的标准诞生首先就是在我们中国,1956年中国就率先制定了搪瓷制品标准。由于搪瓷用品与我国百姓生活的密切度之深,装饰美观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看重的元素。于是1958年,王个簃、唐云、程十发等10名画师到上海久新、益丰两家搪瓷厂劳动锻炼。画师们通过对搪瓷工艺的了解,设计了一批珍贵的搪瓷画稿,可见我国与搪瓷的渊源之深。
不单搪瓷产品在国外成为环保翘楚,暖壶在国际市场其实也有“贵族”出现。
虽然据资料显示,现代的玻璃暖水瓶是英国人在1892年发明的,至今已经有100多年,这种玻璃真空胆涂银的热水瓶曾风靡世界,算是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标志性产品。然而通过中国考古领域发现,夹层壶的历史则应该从中国追溯,也就是说我国才是暖壶的真正诞生地,引线在于夹层设计的原理。
这要从宋代的一些文献中获取信息,它们已经有对于夹层陶瓷器或金属器的记载,其真空原理与今日暖水瓶相似,不过因其历史久远,实物并未有发现。但是从原理上看,这也让我们想起了唐宋时期的夹层油灯和诸葛碗,尤其笔者曾经在西安旅游时发现的一种有趣的器具——倒装壶。 此外,其实中国的暖壶在世界市场上也曾独领风骚。我们熟悉的鹿牌暖壶于1962年问世,作为新中国自主生产的第一个保温瓶品牌,鹿牌保温瓶还常常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然而2012年,由于市场低迷,著名的北京鹿牌保温瓶被列入北京市关停企业范围内,结束了历经半个世纪的生产。
綠色生活前行也可回首
2020年5月1日,继上海进行垃圾分类之后,北京也正式实施《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越来越多人从生活角度参与到环保这件事情之中。其实人类对于生态、对于环保的反思与行动早已开始,让我们将视野拓展出国界。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对人与客观世界的本原进行了诠释,认为物质性的气是人与客观世界的最初本原。《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春秋战国时期的先哲们已经发现了这一规律,并意识到这一规律的客观性和不可逆转性,并由此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有意识地去遵循、效法大自然的规律。
再让我们将视线拉回到如今的生活场景,当我们愤愤不平于同样品类产品,国货干不过洋货,而在市场冲击下淡出历史舞台时,为何不反思一下?一边是消费者肯于花高价从国外购买带有绿色消费理念的生活用品,一边是国内老品牌、老国货的备受冷淡,这其中真的只是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怪吗?
消费者刘女士最近刚刚通过海外代购买了一个日本产暖壶,“日本暖壶保温性强是决定性优势,而对于消费者其实更看重它的细节及人性化设置。首先暖壶设计美观现代,没有国内的老气、颜色花式单一。此外,手提把的设计在细微处关照了人们的使用习惯,拿起来很舒服。更重要的是,国内传统暖壶体积笨重、设计单一,而日本暖壶设计精巧,充分考虑到了使用者的方便因素,所以单手提壶倒水成为了一件很轻松的事情……”
在刘女士的言辞中,笔者品味出了一个核心词——尊重。尊重于消费者,是否能够以使用者角度思考?这不但是企业的立身之本,更是以一种产品推动一种生活方式的根本。这样的思路也在如今国内的搪瓷市场得到了良好收获,在淘宝网站点击关键字“搪瓷”,不少新颖设计,或是大胆应用卡通形象、清新花式,或是融入复古元素以及彰显个性,从外观上赢得了不同年龄层消费者喜爱。而在质量上,更积极进行改进,如加厚处理、配合电磁炉使用等特点,满足了现代人的生活使用需求。
国内搪瓷产品的成功案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经验,而这样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外观、功能等设计发展更应成为一种传统,尝试应用在更多拥有积极意义的老物件、老的生活方式上。
记得曾经有一句很火的网络话语——且行且珍惜。面对环保生活,我想同样适用。我们曾经尝试过、拥有过的,重新拾起并不代表倒退。
摄影 璞生 编辑 郎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