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质灾害对于我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较大,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无论是地质环境的利用还是地质灾害防治都需要深入研究,以便为地质开发和灾害防治提出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对策。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防治;利用
引言
地质环境的形成需要几千万年的地质演变才能形成,在演变的过程中很多现象对人类来讲都属于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命安全。地质灾害无论是对自然环境还是人类的生活环境以及生命财产安全都有巨大的危害性。以目前的能力来讲,不可能直接避免或者阻止地质灾害的发生,但是相关工作者可以根据所在地质状况进行系统的研究,进而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对地理环境进行利用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规律所在,也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方法。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效地利用地质环境。
一、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的相关含义
1、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指的是由于地质自身产生的自然作用或者人为的地质作用,导致地质环境出现恶化,继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生存资源破坏的灾害性事件。一般来讲地质灾害主要包含地壳活动灾害、土体运动灾害、水库灾害、水土污染灾害等。
在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具备三个特点,分别是:隐蔽、突发、破坏。一般来讲人们无法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就感觉到先兆,都是当灾害发生之后人们无法迅速撤离,继而造成伤害,而且伤害的后果非常严重,每次大型的地质灾害,比如地震,发生之后会对建筑物、公路、农田土地等造成毁坏。这些特殊性就意味着我国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时难度非常大,也说明防治工作的开展与落实迫在眉睫。
2、地质环境
从广义上讲,地质环境就是指岩石、水以及大气等物质所构成的体系,那么从狭义来说,则是岩石团与其所产生的风化物。地质环境不是一个绝对的封闭环境,它与水圈、生物圈以及大气圈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地质环境也在不断受到地球表面上各个圈层的影响。因此,地质环境会一直处于变化的状态,主要的变化表现是缓变、渐变、突变、灾变,当一切结束后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由此可见地质环境的变化呈现的是周期性特点。
地质环境的变化实际上与地质灾害有着莫大的关系,当一定区域在变化后完成了渐变至突变的过程,就会对当地的地质环境造成破坏,继而产生了地质灾害,这也就是说地质灾害还具备地带性、周期性、突发性的特点。
二、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1、地质灾害影响地质环境
环境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而地质环境影响着人类生存和發展的程度。如果地质环境的改变超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发生,其危害性可大可小,很有可能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中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因素繁多,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国每年因为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数以亿计。总而言之,地质灾害一方面影响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是间接地影响整个人类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从保护地质环境的角度来看,地质灾害的产生与发展,是地质环境是否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反映,也是地质环境质量优劣的一种反映。地质灾害越严重,发展速度越快,危险性越大,对地质环境质量的影响也就越大,引发的灾害越严重,对人类影响越恶劣。
2、地质灾害发生在地质环境中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是独立存在的,它被地质环境制约着,只有地质环境在某一特定的条件下时,才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如果不能达到特定的地质灾害产生的条件,就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所以说,作为一个地质灾害发生的基础条件,地质环境在某一种程度上对地质灾害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制约作用。它们两者就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
最近几年,我国的地质环境迅速变化,主要是因为人类对于地质的改造、开发,而且改造度和强度逐年增加,虽说人们在其中获得了经济效益,但是,对于地质环境变化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同时也大大超出了环境自身的承受能力,这就是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罪魁祸首。正是这样,我们才说,地质灾害一定是发生在地质环境中,它不可能脱离地质环境而独立存在。
三、地质灾害防治中地质环境的利用
1、建设安全的工程地质环境
首先,必须关注地质环境的改变,全面观察问题,尤其在地质变化频繁的区域,更是要严密监控,随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动向,一旦出现特殊现象,对特殊现象更要加强监督和预测,并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可能导致的后果,一旦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必须做好全面预警工作,对于重点区域必须重点监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准备工作,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其次,为了减小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在地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思想贯穿于地质开发中,人类在做出任何的自身行为之前,一定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共处,建立和谐安全的地质环境。
2、地质环境利用评价
地质环境利用评价要考虑其自身特点。其本身具有公益、基础和服务等特性,在地质勘查和环境调查中利用不同方式方法,分析判断其地质环境的安全情况。通过开展不同力度的地质勘查和环境情况调查,得到地质环境安全情况和地质灾害的可接受情况,最终得到该区域地质环境的可利用情况,使其能够充分的得到利用,服务于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又能够把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性降低到最小。
加强地质环境的利用可以更好的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的波及范围和危害程度。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建设基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工程地质环境的质量;工程功能区域划分;地质环境工程容量评价;灾害防治调控。依据不同的区域特征和对象进行工作任务划分和对策选择。
3、减少人为因素对地质环境的改造
近年来,我国范围内的地质环境变化非常快,这主要是由于人们不断改造自然,无论是强度还是速度都有所增加,继而导致地质环境高速变化,甚至超出了环境本身的承载能力。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有特定的地质环境作为支持,近年来的灾害频繁与人为的肆意改造有着密切关系,为了更为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就需要尊重地质环境的特点,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开发,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发生地质灾害。我国在进行工程修建时,需要对当地的地质进行研究,对工程地质环境进行安全评价,在综合考虑之后制定出工程建设计划与地质环境分析报告,从而保证所有的工程施工都能在地质环境承受范围内进行,让工程安全顺利完工。
结语
在科技力量的支持下,我国在地质灾害的预测方面已经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是这还远远不够,由于人类活动不会停止,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质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损失,需要对灾害本身以及当地的环境保护管理等进行研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灾害防治办法。结合地质环境,从其规律出发,科学预测,合理的制定治理措施,是文章所以表达的主旨。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将地质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减轻战略相结合,降低灾害的损失,提高积极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传正,刘艳辉.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05).
[2] 张朝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问题研究[J].科技展望,2015(06):129.
[3] 马娜.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139.
[4] 李鑫,叶敏.地质灾害防治中地质环境的利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质环境;防治;利用
引言
地质环境的形成需要几千万年的地质演变才能形成,在演变的过程中很多现象对人类来讲都属于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命安全。地质灾害无论是对自然环境还是人类的生活环境以及生命财产安全都有巨大的危害性。以目前的能力来讲,不可能直接避免或者阻止地质灾害的发生,但是相关工作者可以根据所在地质状况进行系统的研究,进而预测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对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对地理环境进行利用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规律所在,也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方法。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有效地利用地质环境。
一、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的相关含义
1、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指的是由于地质自身产生的自然作用或者人为的地质作用,导致地质环境出现恶化,继而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生存资源破坏的灾害性事件。一般来讲地质灾害主要包含地壳活动灾害、土体运动灾害、水库灾害、水土污染灾害等。
在我国,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具备三个特点,分别是:隐蔽、突发、破坏。一般来讲人们无法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就感觉到先兆,都是当灾害发生之后人们无法迅速撤离,继而造成伤害,而且伤害的后果非常严重,每次大型的地质灾害,比如地震,发生之后会对建筑物、公路、农田土地等造成毁坏。这些特殊性就意味着我国在进行地质灾害防治时难度非常大,也说明防治工作的开展与落实迫在眉睫。
2、地质环境
从广义上讲,地质环境就是指岩石、水以及大气等物质所构成的体系,那么从狭义来说,则是岩石团与其所产生的风化物。地质环境不是一个绝对的封闭环境,它与水圈、生物圈以及大气圈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地质环境也在不断受到地球表面上各个圈层的影响。因此,地质环境会一直处于变化的状态,主要的变化表现是缓变、渐变、突变、灾变,当一切结束后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由此可见地质环境的变化呈现的是周期性特点。
地质环境的变化实际上与地质灾害有着莫大的关系,当一定区域在变化后完成了渐变至突变的过程,就会对当地的地质环境造成破坏,继而产生了地质灾害,这也就是说地质灾害还具备地带性、周期性、突发性的特点。
二、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1、地质灾害影响地质环境
环境是人们生存的必要条件,而地质环境影响着人类生存和發展的程度。如果地质环境的改变超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发生,其危害性可大可小,很有可能给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中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因素繁多,正是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国每年因为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数以亿计。总而言之,地质灾害一方面影响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是间接地影响整个人类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从保护地质环境的角度来看,地质灾害的产生与发展,是地质环境是否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反映,也是地质环境质量优劣的一种反映。地质灾害越严重,发展速度越快,危险性越大,对地质环境质量的影响也就越大,引发的灾害越严重,对人类影响越恶劣。
2、地质灾害发生在地质环境中
地质灾害的发生不是独立存在的,它被地质环境制约着,只有地质环境在某一特定的条件下时,才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如果不能达到特定的地质灾害产生的条件,就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所以说,作为一个地质灾害发生的基础条件,地质环境在某一种程度上对地质灾害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制约作用。它们两者就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过程。
最近几年,我国的地质环境迅速变化,主要是因为人类对于地质的改造、开发,而且改造度和强度逐年增加,虽说人们在其中获得了经济效益,但是,对于地质环境变化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同时也大大超出了环境自身的承受能力,这就是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罪魁祸首。正是这样,我们才说,地质灾害一定是发生在地质环境中,它不可能脱离地质环境而独立存在。
三、地质灾害防治中地质环境的利用
1、建设安全的工程地质环境
首先,必须关注地质环境的改变,全面观察问题,尤其在地质变化频繁的区域,更是要严密监控,随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动向,一旦出现特殊现象,对特殊现象更要加强监督和预测,并分析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可能导致的后果,一旦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必须做好全面预警工作,对于重点区域必须重点监督,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做好准备工作,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其次,为了减小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在地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思想贯穿于地质开发中,人类在做出任何的自身行为之前,一定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共处,建立和谐安全的地质环境。
2、地质环境利用评价
地质环境利用评价要考虑其自身特点。其本身具有公益、基础和服务等特性,在地质勘查和环境调查中利用不同方式方法,分析判断其地质环境的安全情况。通过开展不同力度的地质勘查和环境情况调查,得到地质环境安全情况和地质灾害的可接受情况,最终得到该区域地质环境的可利用情况,使其能够充分的得到利用,服务于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又能够把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性降低到最小。
加强地质环境的利用可以更好的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质灾害的波及范围和危害程度。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建设基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工程地质环境的质量;工程功能区域划分;地质环境工程容量评价;灾害防治调控。依据不同的区域特征和对象进行工作任务划分和对策选择。
3、减少人为因素对地质环境的改造
近年来,我国范围内的地质环境变化非常快,这主要是由于人们不断改造自然,无论是强度还是速度都有所增加,继而导致地质环境高速变化,甚至超出了环境本身的承载能力。地质灾害的发生需要有特定的地质环境作为支持,近年来的灾害频繁与人为的肆意改造有着密切关系,为了更为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就需要尊重地质环境的特点,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开发,避免由于人为因素而发生地质灾害。我国在进行工程修建时,需要对当地的地质进行研究,对工程地质环境进行安全评价,在综合考虑之后制定出工程建设计划与地质环境分析报告,从而保证所有的工程施工都能在地质环境承受范围内进行,让工程安全顺利完工。
结语
在科技力量的支持下,我国在地质灾害的预测方面已经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但是这还远远不够,由于人类活动不会停止,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质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损失,需要对灾害本身以及当地的环境保护管理等进行研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灾害防治办法。结合地质环境,从其规律出发,科学预测,合理的制定治理措施,是文章所以表达的主旨。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将地质环境变化与地质灾害减轻战略相结合,降低灾害的损失,提高积极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传正,刘艳辉.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05).
[2] 张朝月.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问题研究[J].科技展望,2015(06):129.
[3] 马娜.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3):139.
[4] 李鑫,叶敏.地质灾害防治中地质环境的利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