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改变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育,变成以创造性教育为主和实践性教育,我们提倡大学自主招生;课程内容模块改革,和教育终身制,参考引进外国模块设置。由于多媒体技术成熟普及,引进外国教育方式变得可能。
【关键词】自主招生 模块分类 实践性教育 知识理论教育
我们大张旗鼓在讨论教育问题,都知道教育出了大问题,也知道现状培养的教育人才是浪费人才,学习的知识不但对社会没多大用处,对学生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大部分学生心理呈现问题,就是学习压力过重和激烈竞争造成的。
学生接受升学压力,父母压力,社会各界亲朋好友关注压力,和同学之间竞争压力及学校老师直接压力。孩子自从小学开始就是去了自由,大量空余的时间学习各种爱好,很多是家长没有实现的愿望。初中和高中就是考试压力了,补课几乎占据很多学生的所有课余时间。一旦到了大学,就是到了天堂,自由,放纵,学习没有压力和没有目的,一下子失去了平衡。外国教育巧合相反,小学中学轻松,假期时间和学习时间一样长。越是长大,压力逐渐增加,在大学里想毕业是一种艰难的事情。
一、 一统性教育
我们读书学习的内容都是国家规定的内容,全国学生读一本书,全国学生做一道数学题。全国学生统一在早上升国旗唱国歌,全国学生统一玩一项体育项目……
我的一切都是被指定的,一切都是无选择性学习。不管你有什么特长,有什么才能,有什么家庭背景和发展方向,一切都早已被指定下进行。
二、知识灌输为主,技艺丧失
好像我们每堂课都在灌输知识,每堂课都有新的知识点,学生都要预习课堂掌握课后做题巩固,三个必要环节。我们的过程这样辛苦,结果很好吗?答案就是大学毕业后,你有什么成绩?光是考高分算是好学生吗?参加工作啥都不会,只剩下一张能说领导话的嘴巴?
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其中的奥秘。我们的教育都是抽象思维上的教育,几乎不重视动手实践教育,比如绘画课程在高中里没得到普及。我们小学的手工课还勉强过去,但是到了初中和高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丧失了动手能力的操作。一旦工作,就遇见了很多动手困难的问题。
于是我们得出结论:技艺教育完全丧失的是我们教育最大的失败。
三、提倡大学自主招生,慢慢淡化高考制度下科目考试
中国社会科学院雷颐研究员在《教育与社会》中分析到:“考试制度确有十分严重的弊病,但它的最大优点就是相对公平,即以考生的分数而不是考生的家庭出身、血统、背景、关系、金钱以及弹性极大的所谓‘表现’作为录取标准。”
“考试的成败对某个人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总体而言却是公平、正常的。对少数因偶然性而落榜的考生来说,的确不公,但若因此而否定考试,则会对绝大多数考生更为不公。当然不能说每一个考分低的学生就一定不如每一个考高分的学生,但如果作群体性比较,高分群体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的确高于低分群体。现有一种颇流行的观点:高分低能,还有人认为那些在历次考试中获胜的学生,他们的证书文凭是以牺牲创新能力为代价而取得的。这里低能是相对考生自身知识理论水平低下。”
要改变我们教育考什么,大家学什么的局面,应该变成我们学什么考什么。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只学习教育部的科目,,而非高考科目不要学,甚至不开改科目。国家已经发现这个问题,想改善现在教育的局面,提出素质教育,提出减负。其实都不是根本上解决问题。外国没这样现象,是外国没高考制度,没一统思想的教育。大家都是选择性教育,人性化教育。
如果全部取消后高考制度后,应该用另外一个考生方式取代。我可以参考外国操作方式,即大学自主招生制度。大学可以自己出卷,要求自己学校需要的学生,完全按照自己培养的方向去决定人才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学生选择也有自由度。同时也消失一统上思想教育,(如政治课程消失,对国家来说利益受损。)于是我们的教育得到开放,并自由发展。
四、学习外国的模块分类
解决这个方法也参考外国教育方式,进行模块分类教育,学生进入学校像进入一个快餐厅一样,各种模块就是各种菜,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进行选择,一个学期或者三年内必须选择多少学分的必修和多少学分的选修课程才可以毕业。
老师也就是该模块后的主导师。像医院的医生门诊一样。学生选择老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知识。万一该学校该模块没开设,但是学生需求很大,马上开设,请专家做导师。
五、实践性教育应该上升
我们一改以往专门以理论知识性灌输教育方式,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知识教育。比如绘画,音乐及其他手工劳技课等。在模块里相应开设科目,比如语言类课程、科学类课程、历史文学、宗教哲学、艺术、体育等项目分类开设课程,把绘画动手之类设置为必修课程。
宁愿培养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的学生,不要考试100分而没学好该学知识的学生。因为读书多没什么用。
农业社会结束,工业社会开始,未来就业需要,大家必须去学校学习一技之长。
农业社会只要体力付出就可以获取衣食。读书只要获得知识就可以考取功名的时代已经结束。工业社会用机械代替人力的社会,人们学习的是一技之长,学习如果驾驭机器及其他机器无法代替的技术,人类创造性技术,比如艺术,文学等。
学校是工业社会发展产物,是短暂几百年里的产物。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另一种复制。使得人的培养模式参照产品生产已有,大规模化,一统化,其实人类教育发展上,家庭私塾教育占很长时间,很多大师科学家都是属于哪种教育结果。
六、教育阶段性,变成长期性,人类变成永无毕业的学生
教育的相对局限性,变成开放性,只要有钱和相应的学历,随时可以申请深造和学习,读研究生,博士等。
同时,多媒体和电脑的产生,对教育业飞速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里学习,只要获取足够的学习资源,比如课题录像,学习资料,和学习进程等。一切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完成。我们不同年龄人群可以得到随时学习的机会。在家,在办公室等地方可以进行学习。
【关键词】自主招生 模块分类 实践性教育 知识理论教育
我们大张旗鼓在讨论教育问题,都知道教育出了大问题,也知道现状培养的教育人才是浪费人才,学习的知识不但对社会没多大用处,对学生身心造成巨大伤害,大部分学生心理呈现问题,就是学习压力过重和激烈竞争造成的。
学生接受升学压力,父母压力,社会各界亲朋好友关注压力,和同学之间竞争压力及学校老师直接压力。孩子自从小学开始就是去了自由,大量空余的时间学习各种爱好,很多是家长没有实现的愿望。初中和高中就是考试压力了,补课几乎占据很多学生的所有课余时间。一旦到了大学,就是到了天堂,自由,放纵,学习没有压力和没有目的,一下子失去了平衡。外国教育巧合相反,小学中学轻松,假期时间和学习时间一样长。越是长大,压力逐渐增加,在大学里想毕业是一种艰难的事情。
一、 一统性教育
我们读书学习的内容都是国家规定的内容,全国学生读一本书,全国学生做一道数学题。全国学生统一在早上升国旗唱国歌,全国学生统一玩一项体育项目……
我的一切都是被指定的,一切都是无选择性学习。不管你有什么特长,有什么才能,有什么家庭背景和发展方向,一切都早已被指定下进行。
二、知识灌输为主,技艺丧失
好像我们每堂课都在灌输知识,每堂课都有新的知识点,学生都要预习课堂掌握课后做题巩固,三个必要环节。我们的过程这样辛苦,结果很好吗?答案就是大学毕业后,你有什么成绩?光是考高分算是好学生吗?参加工作啥都不会,只剩下一张能说领导话的嘴巴?
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其中的奥秘。我们的教育都是抽象思维上的教育,几乎不重视动手实践教育,比如绘画课程在高中里没得到普及。我们小学的手工课还勉强过去,但是到了初中和高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丧失了动手能力的操作。一旦工作,就遇见了很多动手困难的问题。
于是我们得出结论:技艺教育完全丧失的是我们教育最大的失败。
三、提倡大学自主招生,慢慢淡化高考制度下科目考试
中国社会科学院雷颐研究员在《教育与社会》中分析到:“考试制度确有十分严重的弊病,但它的最大优点就是相对公平,即以考生的分数而不是考生的家庭出身、血统、背景、关系、金钱以及弹性极大的所谓‘表现’作为录取标准。”
“考试的成败对某个人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总体而言却是公平、正常的。对少数因偶然性而落榜的考生来说,的确不公,但若因此而否定考试,则会对绝大多数考生更为不公。当然不能说每一个考分低的学生就一定不如每一个考高分的学生,但如果作群体性比较,高分群体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的确高于低分群体。现有一种颇流行的观点:高分低能,还有人认为那些在历次考试中获胜的学生,他们的证书文凭是以牺牲创新能力为代价而取得的。这里低能是相对考生自身知识理论水平低下。”
要改变我们教育考什么,大家学什么的局面,应该变成我们学什么考什么。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只学习教育部的科目,,而非高考科目不要学,甚至不开改科目。国家已经发现这个问题,想改善现在教育的局面,提出素质教育,提出减负。其实都不是根本上解决问题。外国没这样现象,是外国没高考制度,没一统思想的教育。大家都是选择性教育,人性化教育。
如果全部取消后高考制度后,应该用另外一个考生方式取代。我可以参考外国操作方式,即大学自主招生制度。大学可以自己出卷,要求自己学校需要的学生,完全按照自己培养的方向去决定人才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学生选择也有自由度。同时也消失一统上思想教育,(如政治课程消失,对国家来说利益受损。)于是我们的教育得到开放,并自由发展。
四、学习外国的模块分类
解决这个方法也参考外国教育方式,进行模块分类教育,学生进入学校像进入一个快餐厅一样,各种模块就是各种菜,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进行选择,一个学期或者三年内必须选择多少学分的必修和多少学分的选修课程才可以毕业。
老师也就是该模块后的主导师。像医院的医生门诊一样。学生选择老师,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知识。万一该学校该模块没开设,但是学生需求很大,马上开设,请专家做导师。
五、实践性教育应该上升
我们一改以往专门以理论知识性灌输教育方式,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的知识教育。比如绘画,音乐及其他手工劳技课等。在模块里相应开设科目,比如语言类课程、科学类课程、历史文学、宗教哲学、艺术、体育等项目分类开设课程,把绘画动手之类设置为必修课程。
宁愿培养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的学生,不要考试100分而没学好该学知识的学生。因为读书多没什么用。
农业社会结束,工业社会开始,未来就业需要,大家必须去学校学习一技之长。
农业社会只要体力付出就可以获取衣食。读书只要获得知识就可以考取功名的时代已经结束。工业社会用机械代替人力的社会,人们学习的是一技之长,学习如果驾驭机器及其他机器无法代替的技术,人类创造性技术,比如艺术,文学等。
学校是工业社会发展产物,是短暂几百年里的产物。大规模生产的产品另一种复制。使得人的培养模式参照产品生产已有,大规模化,一统化,其实人类教育发展上,家庭私塾教育占很长时间,很多大师科学家都是属于哪种教育结果。
六、教育阶段性,变成长期性,人类变成永无毕业的学生
教育的相对局限性,变成开放性,只要有钱和相应的学历,随时可以申请深造和学习,读研究生,博士等。
同时,多媒体和电脑的产生,对教育业飞速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里学习,只要获取足够的学习资源,比如课题录像,学习资料,和学习进程等。一切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完成。我们不同年龄人群可以得到随时学习的机会。在家,在办公室等地方可以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