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ISA是一项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统筹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主要针对15岁左右的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学生能否掌握参与社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自2012年起,OECD组织的PISA项目就从原来的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中新加入了财经素养。财经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处理经济信息,合理地进行财富管理使用,未来预算规划,保护以及增加个人及社会经济利益,更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和金融稳定。2015年的PISA财经素养测试成绩显示中国学生的财经素养排名第一。中职学校的学生作为教育大环境下的一个特殊团体,比普通学校的学生更多、更早进入社会,毕业后直接就业者将近40%,这部分学生将直接接触人生第一笔靠自己努力得来的财富。如何打理这一部分资产,因此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尽早地开始财经素养教育。
一、财经素养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金融风险的增加,导致金融犯罪率攀升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财务问题已经开始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趋于复杂化,越来越多的金融犯罪年龄也趋于年轻化。我国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都处于15歲至18岁,毫无风险意识,经不起五彩缤纷的社会诱惑,外加消费欲望的增加和支付方式的简捷,无形增加了消费量和风险性。最近有许多案例关于学生校园高利贷,购买力强大但是缺乏情商和财商的大学生们轻易地掉进银行“信用卡”或者不法分子设好的陷进里,最终导致无法偿还高额的本金和利息而进行犯罪,甚至危害自己的生命健康,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
(二)金融环境的复杂化和金融产品的多样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环境的复杂程度更胜以往,外加金融创新不断提速,金融产品日趋多样化,在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渠道服务的同时,也增加了理解、使用以及识别的难度。大多部分中职学校学生相比起非职校学生更早踏入社会,他们基本完成3年中职教育之后直接就业,因此也会更早面临个人资金分配问题。刚入社会的中职学生处于青年期,较有事业冲劲,是为未来储备资金的好时机,但是大部分学生拿到工资后,缺乏财经素养理念,因此在校期间需要提前向中职学生传输财经素养显得如此重要。
二、中职学生财经素养现状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中职学校毕业之后将有计划直接就业,一半学生每月的零花钱都超过300元以上,并且其中大部分都用于娱乐购物,只有23%的学生有存款理财,而这些零花钱主要来源是父母长辈,自己通过劳动所得占有35%,对自己零花钱感到满意者占54%。
调查同时还表明超过80%的中职学生都有银行卡,而且92%的学生都有意向将剩余的零花钱存款或者投资。大多数学生都听过一些基本金融术语,类似保险、股票、贷款等,并且通过网络、电视媒体和家长了解财经新闻知识最多。60%的学生都使用过金融产品,包含银行产品、网络收益性产品和网络借贷。超过80%的学生未在学校里学习过关于财经方面的知识,却表现出对财经知识学习的渴望,希望通过身边长辈朋友、学校等途径了解并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并且能灵魂运用在现实生活中。
三、财经素养课程建设现状的思考
(一)中职学生文化课程薄弱
在我国,虽然财经类的内容很早就渗透到列入数学、品德社会、经济学中,但是重视程度不高,对此方面的研究也主要鉴于国外经验。OECD调查发现财经素养成绩很大一部分与文化课密切相关,但是我国职校生文化课成绩普遍差于普通高中,特别是阅读和数学。阅读是理解财经情景,阐述和交流解决方案的前提条件,无论是现在学生阅读题目还是将来浏览财经新闻,阅读能力是学生必备掌握能力之一。在上海,学生财经素养和阅读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82,但中职学生阅读能力以及阅读量非常薄弱,直接影响了阅读理解能力。
(二)课程设计失衡
在学校课程设计和学生能力培养上,尽管学校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财经知识教育,但是除非是财务经济类的学生能学习到专业知识技能之外,其他专业学生只有在极少数课程里才能接触到,并且关于财经内容只占整体课程里的一小部分。
(三)课程形式和课程实施单调
在课程形式上,上海中职学校主要通过文化课程的一部分类似语文阅读、数学课外加校内组织的一些活动来传授财经知识。但是中职学生在校时间少,文化课更少。在课程实施上,大多学校把财经内容当做传统学科可能来教,单单只存在于课本字面上,很少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与生活实际相脱节。如此单一性的教学内容很难使职校学生掌握并运用财经知识,因此学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四、财经素养课程建设启示
(一)提升中职普通文化课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基本面向的是中低端的一线人才,重技能而轻综合素质,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要求员工有过硬的技术,还得需要员工有开放的创造能力、灵活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有效的沟通能力等等,而这些就得需要扎实的文化课来帮助打稳基础。
(二)转换财经教育的开展形式
1.以文化课为主要依托,生活为背景,转变财经教育学科化
已有数据表明,财经素养与语文和数学有密切关联。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财经案例作为文化课典型案例进行讲解。
2.以学校为阵地,推广财经素养文化
学生一天大多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可以最大利用校园的时间和空间来推广财经文化。
3.以课外活动为辅助载体,实现课程灵活化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普通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但是动手能力却更为优势。在提高中职学生对文化课兴趣的同时,加以课外活动以辅助,将更好地培养学生财经素养。
财经素养不仅有益于学生个体,更有益于国家经济和金融稳定。学校需从学生培养目标上提升财经素养的必要性,然后从课内和课外共同联合,课内重视文化课,结合财经知识和案例使中职学生在无形中获得解决财经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全面辅助帮下,才能更好的培养出一位高知识、高技能、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一、财经素养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金融风险的增加,导致金融犯罪率攀升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财务问题已经开始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且趋于复杂化,越来越多的金融犯罪年龄也趋于年轻化。我国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都处于15歲至18岁,毫无风险意识,经不起五彩缤纷的社会诱惑,外加消费欲望的增加和支付方式的简捷,无形增加了消费量和风险性。最近有许多案例关于学生校园高利贷,购买力强大但是缺乏情商和财商的大学生们轻易地掉进银行“信用卡”或者不法分子设好的陷进里,最终导致无法偿还高额的本金和利息而进行犯罪,甚至危害自己的生命健康,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
(二)金融环境的复杂化和金融产品的多样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环境的复杂程度更胜以往,外加金融创新不断提速,金融产品日趋多样化,在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渠道服务的同时,也增加了理解、使用以及识别的难度。大多部分中职学校学生相比起非职校学生更早踏入社会,他们基本完成3年中职教育之后直接就业,因此也会更早面临个人资金分配问题。刚入社会的中职学生处于青年期,较有事业冲劲,是为未来储备资金的好时机,但是大部分学生拿到工资后,缺乏财经素养理念,因此在校期间需要提前向中职学生传输财经素养显得如此重要。
二、中职学生财经素养现状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中职学校毕业之后将有计划直接就业,一半学生每月的零花钱都超过300元以上,并且其中大部分都用于娱乐购物,只有23%的学生有存款理财,而这些零花钱主要来源是父母长辈,自己通过劳动所得占有35%,对自己零花钱感到满意者占54%。
调查同时还表明超过80%的中职学生都有银行卡,而且92%的学生都有意向将剩余的零花钱存款或者投资。大多数学生都听过一些基本金融术语,类似保险、股票、贷款等,并且通过网络、电视媒体和家长了解财经新闻知识最多。60%的学生都使用过金融产品,包含银行产品、网络收益性产品和网络借贷。超过80%的学生未在学校里学习过关于财经方面的知识,却表现出对财经知识学习的渴望,希望通过身边长辈朋友、学校等途径了解并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并且能灵魂运用在现实生活中。
三、财经素养课程建设现状的思考
(一)中职学生文化课程薄弱
在我国,虽然财经类的内容很早就渗透到列入数学、品德社会、经济学中,但是重视程度不高,对此方面的研究也主要鉴于国外经验。OECD调查发现财经素养成绩很大一部分与文化课密切相关,但是我国职校生文化课成绩普遍差于普通高中,特别是阅读和数学。阅读是理解财经情景,阐述和交流解决方案的前提条件,无论是现在学生阅读题目还是将来浏览财经新闻,阅读能力是学生必备掌握能力之一。在上海,学生财经素养和阅读能力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82,但中职学生阅读能力以及阅读量非常薄弱,直接影响了阅读理解能力。
(二)课程设计失衡
在学校课程设计和学生能力培养上,尽管学校开始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财经知识教育,但是除非是财务经济类的学生能学习到专业知识技能之外,其他专业学生只有在极少数课程里才能接触到,并且关于财经内容只占整体课程里的一小部分。
(三)课程形式和课程实施单调
在课程形式上,上海中职学校主要通过文化课程的一部分类似语文阅读、数学课外加校内组织的一些活动来传授财经知识。但是中职学生在校时间少,文化课更少。在课程实施上,大多学校把财经内容当做传统学科可能来教,单单只存在于课本字面上,很少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与生活实际相脱节。如此单一性的教学内容很难使职校学生掌握并运用财经知识,因此学校开展财经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四、财经素养课程建设启示
(一)提升中职普通文化课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基本面向的是中低端的一线人才,重技能而轻综合素质,但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要求员工有过硬的技术,还得需要员工有开放的创造能力、灵活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有效的沟通能力等等,而这些就得需要扎实的文化课来帮助打稳基础。
(二)转换财经教育的开展形式
1.以文化课为主要依托,生活为背景,转变财经教育学科化
已有数据表明,财经素养与语文和数学有密切关联。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财经案例作为文化课典型案例进行讲解。
2.以学校为阵地,推广财经素养文化
学生一天大多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可以最大利用校园的时间和空间来推广财经文化。
3.以课外活动为辅助载体,实现课程灵活化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普通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但是动手能力却更为优势。在提高中职学生对文化课兴趣的同时,加以课外活动以辅助,将更好地培养学生财经素养。
财经素养不仅有益于学生个体,更有益于国家经济和金融稳定。学校需从学生培养目标上提升财经素养的必要性,然后从课内和课外共同联合,课内重视文化课,结合财经知识和案例使中职学生在无形中获得解决财经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家庭、社会和政府的全面辅助帮下,才能更好的培养出一位高知识、高技能、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