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探索语文课堂的生动性和有效性,是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职责。我认为中职语文课堂探索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明确中职语文课堂的培养目标,注重语文课堂上人文素养的不断渗透,落实课堂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培养目标;不断创新
近年来,国家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中职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另外一个平台,承担了社会上一大部分的教学功能。但是,由于学生对中职学校的选择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尽管语文教师也在细致地备课,耐心地讲授,积极地探讨,认真上每一堂课,可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淡薄,关注度不高,文学素养较低,毕业生多数依然错字连篇,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中职语文课堂的方向在哪里?我感到困惑的同时,不断地探索,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中职教育发展的语文教学之路。
一、 明确中职语文课堂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决定教育的方向。中职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包括:创新精神,终生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生活能力,认识自我和社会交往能力,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学校培养出来的不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是一个和谐的人。”简单说就是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怀,丰富的语言交际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这是时代对于语文教学新的要求。
二、 注重语文课堂上人文素养的不断渗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教育的根本任务从“教书育人”提升到“立德树人”。中职教育培养的大多是一线技术人员,一个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更应该有较好的职业操守,较高的敬业精神和饱含社会责任感的人文情怀。而道德感、责任感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良好的人文环境的长期熏陶的。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了高度的人文教化作用,有助于培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这也符合中职语文教育中“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特点。
三、 落实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如果说步入课堂的学生是此岸,教學目标是彼岸,那教学方法就是引导学生从此岸到达彼岸的桥梁。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离培养目标越来越近。
1.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情境教学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由教师设计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的结果。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情境,通过多媒体或现场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依据自身经验、已有知识,感同身受去建构新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经验。讲《雷雨》时,我让同学们排演第二幕,因为准备不很充分,当时的表演效果并不明显。但课后我做了排演《雷雨》的问卷调查。同学们普遍反映,虽然表演的效果不是很好,但在此过程中,参加演出的同学们都做了大量工作。看完了其余的三幕,更完整地了解了作者生平及关于话剧的一些知识,反复诵读台词、揣摩人物性格和表情……虽然没有学过专门表演,呈现能力不是很好,但从相关知识、信息量和心理感知方面,同学们收获的很多。我想,即使是单单让同学们多读了几遍台词,也应该比老师在讲台上一连说了若干节课更有启发意义吧!
2. 拓展领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中做,做中学。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是显现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准确的表达和传授;而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则属于隐现性知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默会知识,即使有老师传授,但每个同学的理解程度和运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感悟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语文教学中除了显现性知识外还有大量隐现性知识需要靠自己领悟的。这些知识带有主观性,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领悟,通过个人体验产生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独有认知能力。比如语文教学中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就需要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一边练习一边领悟,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理解,总结出独有思考方式和路径,渐渐轻车熟路,甚至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以此达到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3. 用情感引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激情四射。充满激情的课堂才最能打动学生,调动学生,挖掘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层认知能力。可以说,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教师要对教材有情感、课堂有情感,更要对学生有情感。尽管我们的学生是所谓的中考失败者,但作为老师,一定要从内心接受学生,学生才能接受老师以及老师所带学科。教师要转变评价方式,以满腔的热情对待学生,才可能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水平。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作为老师,我们永远在探索课堂有效性的路上,没有终点。
参考文献:
[1]郭恩锋.浅谈新理念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改革[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03).
[2]中职语文课程标准[S].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培养目标;不断创新
近年来,国家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突破口。中职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另外一个平台,承担了社会上一大部分的教学功能。但是,由于学生对中职学校的选择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尽管语文教师也在细致地备课,耐心地讲授,积极地探讨,认真上每一堂课,可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淡薄,关注度不高,文学素养较低,毕业生多数依然错字连篇,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中职语文课堂的方向在哪里?我感到困惑的同时,不断地探索,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中职教育发展的语文教学之路。
一、 明确中职语文课堂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决定教育的方向。中职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包括:创新精神,终生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生活能力,认识自我和社会交往能力,搜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学校培养出来的不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是一个和谐的人。”简单说就是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怀,丰富的语言交际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这是时代对于语文教学新的要求。
二、 注重语文课堂上人文素养的不断渗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教育的根本任务从“教书育人”提升到“立德树人”。中职教育培养的大多是一线技术人员,一个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更应该有较好的职业操守,较高的敬业精神和饱含社会责任感的人文情怀。而道德感、责任感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良好的人文环境的长期熏陶的。语文学科的特点体现了高度的人文教化作用,有助于培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这也符合中职语文教育中“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特点。
三、 落实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
如果说步入课堂的学生是此岸,教學目标是彼岸,那教学方法就是引导学生从此岸到达彼岸的桥梁。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离培养目标越来越近。
1.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情境教学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由教师设计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的结果。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由教学内容决定的情境,通过多媒体或现场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依据自身经验、已有知识,感同身受去建构新的知识和情感体验,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经验。讲《雷雨》时,我让同学们排演第二幕,因为准备不很充分,当时的表演效果并不明显。但课后我做了排演《雷雨》的问卷调查。同学们普遍反映,虽然表演的效果不是很好,但在此过程中,参加演出的同学们都做了大量工作。看完了其余的三幕,更完整地了解了作者生平及关于话剧的一些知识,反复诵读台词、揣摩人物性格和表情……虽然没有学过专门表演,呈现能力不是很好,但从相关知识、信息量和心理感知方面,同学们收获的很多。我想,即使是单单让同学们多读了几遍台词,也应该比老师在讲台上一连说了若干节课更有启发意义吧!
2. 拓展领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中做,做中学。在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知识目标是显现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准确的表达和传授;而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则属于隐现性知识,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默会知识,即使有老师传授,但每个同学的理解程度和运用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感悟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语文教学中除了显现性知识外还有大量隐现性知识需要靠自己领悟的。这些知识带有主观性,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领悟,通过个人体验产生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独有认知能力。比如语文教学中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就需要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一边练习一边领悟,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理解,总结出独有思考方式和路径,渐渐轻车熟路,甚至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以此达到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3. 用情感引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激情四射。充满激情的课堂才最能打动学生,调动学生,挖掘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层认知能力。可以说,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教师要对教材有情感、课堂有情感,更要对学生有情感。尽管我们的学生是所谓的中考失败者,但作为老师,一定要从内心接受学生,学生才能接受老师以及老师所带学科。教师要转变评价方式,以满腔的热情对待学生,才可能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运用水平。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作为老师,我们永远在探索课堂有效性的路上,没有终点。
参考文献:
[1]郭恩锋.浅谈新理念下的中职语文教学方法改革[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03).
[2]中职语文课程标准[S].
[3]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