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同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表现的非常明显,通过分析,认识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个性,通过因势利导,分层管理,求同存异等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出和谐课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个性差异;尊重;和谐课堂
教完鲁迅的《孔乙己》后,感觉良好,课外导入了好多资料,又让学生阅读了《阿Q正传》《祝福》等文章,教学中学生也很投入,我想学生可能没啥问题了,就让他们写一段自己的读后感,然而颇让我失望。学生存在很多问题,大体上分为以下几方面:其一,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注意了故事情节,感兴趣孔乙己的那几个——搞笑的——很有趣的故事:“睁大眼睛”、“涨红了脸”争辩“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算偷”的迂腐,“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尴尬,给孩子分茴香豆的善良……然而对他的苦难却显得非常的麻木,他们只注意了故事的趣味性。其二、有些学生不理解文章中对孔乙己的描写,他们没有痛彻心肺的切身感受,感到莫名其妙,就像是不明白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为什么流泪。其三,学生无法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还有些学生对一些方面理解的非常深刻,而对另一方面却是一窍不通。这就应引起了我的重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真反思,终于想明白了,应该是学生的个性特点所导致理解上的差异吧!
学生的个性特点包括认知、情感、思维差异和性格差异。如有些人只对故事感兴趣,有些人对抒情内容很迟钝,有些人对于思维推理很模糊,而有些人对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得得心应手。心理学上把这种个性差异大致分为兴趣、能力、气质与性格等几方面。
由此可知,我们教学的模式一定要加以改变,在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到教育主体的接受问题,也就是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加以区别对待。
最早提出“因材施教”理念的是大教育家孔子。他在认识和分析学生的个性之后,区别对待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那么在新时期我们将如何去做,以构建和谐课堂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我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操作的。
一、认识个性,尊重个性,营造和谐氛围
关于个性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遗传因素、天赋素质或生理条件等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各自不同的素质基础上,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文化教育环境中,接受不尽相同的影响,从事不尽相同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这些后天的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得每个学生具有了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等特点。后天性的影响因素咱们可以理解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三方面。家庭教育应该是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人一生中最早的,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特别是在人对这个陌生的世界第一次接触时,就形成的最基本的看法和观点,也就是性格,这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家庭教育。我们要认识一个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全面的了解他的家庭状况和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应该是学生个性的提高和发展阶段,从他和学生的交往、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学校生活中可以了解他的个性。在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之后,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去粗暴的干涉,而应是以尊重和发展的眼光对待。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关系,实现师生的和谐相处,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条件。在课堂上尊重和理解学生个性,默认或支持学生的个性,使其全面形成和健康的发展。
二、因势利导,分层管理,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途径
对这些个性差异如此明显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设立分层立体化教学模式,可分为叙事层面、抒情层面、写作特色层面、整体欣赏层面等,解决和满足不同需求层面的学生的疑难;也可以设立目标分层达标教学模式,即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要求,达到不同的要求层面即可算实现目标;还可以分层预设期望值目标,在保证一个基本的层面后,不设立最高目标,以求有可持续提高的努力目标,有一个提升空间,形成一个可能性不断突破的层面。
在分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就学生的学习行为来说,因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是自主抉择的,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提高,能广泛参与学习,方式主要为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从教师的教学行为来看,他们的任务不再是完整全面落实的目标教学,而是了解学情,给予个别化指导和讲析。是一对一的交流和答疑,教师由以前的按自己的预设目标的教学,变为现在的按学生的预设目标教学,主客体发生了变化,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也就积极主动的投入了学习和探究中,这样,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和谐课堂氛围也就形成了。
求同存异,全面发展,实现自我和谐。追求和谐课堂,并不是“一刀切”、一元化,而应该是多层面的综合性发展,和谐本身就是一个发展性概念,是因为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差异才谋求和谐。“求同”是提出共同发展的要求和目标,使之趋向于和谐与统一。“存异”是承认差异的现实性。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立重点培养目标,结合个性,设立目标,培养特长,发展特长,使之得到重点的发展。
尊重个性,因势利导,是保证和促进和谐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分层管理,求同存异,是促进和谐课堂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全面发展,是我们构建和谐课堂的最终目标。可以说是以美文的审美陶冶,通过不断的理性反思,实现教学中的和谐创新,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深入学习,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课文内容,就像前面提到的,能够认识和理解史铁生文章的故事美和情感美,学习他的写作上的一系列手法,这就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体现出造就和谐课堂的努力和方向。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通和初级中学)
【关键词】个性差异;尊重;和谐课堂
教完鲁迅的《孔乙己》后,感觉良好,课外导入了好多资料,又让学生阅读了《阿Q正传》《祝福》等文章,教学中学生也很投入,我想学生可能没啥问题了,就让他们写一段自己的读后感,然而颇让我失望。学生存在很多问题,大体上分为以下几方面:其一,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注意了故事情节,感兴趣孔乙己的那几个——搞笑的——很有趣的故事:“睁大眼睛”、“涨红了脸”争辩“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算偷”的迂腐,“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尴尬,给孩子分茴香豆的善良……然而对他的苦难却显得非常的麻木,他们只注意了故事的趣味性。其二、有些学生不理解文章中对孔乙己的描写,他们没有痛彻心肺的切身感受,感到莫名其妙,就像是不明白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为什么流泪。其三,学生无法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还有些学生对一些方面理解的非常深刻,而对另一方面却是一窍不通。这就应引起了我的重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真反思,终于想明白了,应该是学生的个性特点所导致理解上的差异吧!
学生的个性特点包括认知、情感、思维差异和性格差异。如有些人只对故事感兴趣,有些人对抒情内容很迟钝,有些人对于思维推理很模糊,而有些人对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得得心应手。心理学上把这种个性差异大致分为兴趣、能力、气质与性格等几方面。
由此可知,我们教学的模式一定要加以改变,在教学中一定要考虑到教育主体的接受问题,也就是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加以区别对待。
最早提出“因材施教”理念的是大教育家孔子。他在认识和分析学生的个性之后,区别对待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那么在新时期我们将如何去做,以构建和谐课堂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我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操作的。
一、认识个性,尊重个性,营造和谐氛围
关于个性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遗传因素、天赋素质或生理条件等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各自不同的素质基础上,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文化教育环境中,接受不尽相同的影响,从事不尽相同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这些后天的不同因素的影响,使得每个学生具有了不同的兴趣、性格、能力等特点。后天性的影响因素咱们可以理解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三方面。家庭教育应该是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人一生中最早的,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特别是在人对这个陌生的世界第一次接触时,就形成的最基本的看法和观点,也就是性格,这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家庭教育。我们要认识一个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全面的了解他的家庭状况和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应该是学生个性的提高和发展阶段,从他和学生的交往、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学校生活中可以了解他的个性。在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之后,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去粗暴的干涉,而应是以尊重和发展的眼光对待。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关系,实现师生的和谐相处,这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条件。在课堂上尊重和理解学生个性,默认或支持学生的个性,使其全面形成和健康的发展。
二、因势利导,分层管理,是构建和谐课堂的途径
对这些个性差异如此明显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设立分层立体化教学模式,可分为叙事层面、抒情层面、写作特色层面、整体欣赏层面等,解决和满足不同需求层面的学生的疑难;也可以设立目标分层达标教学模式,即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要求,达到不同的要求层面即可算实现目标;还可以分层预设期望值目标,在保证一个基本的层面后,不设立最高目标,以求有可持续提高的努力目标,有一个提升空间,形成一个可能性不断突破的层面。
在分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就学生的学习行为来说,因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是自主抉择的,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提高,能广泛参与学习,方式主要为个别化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从教师的教学行为来看,他们的任务不再是完整全面落实的目标教学,而是了解学情,给予个别化指导和讲析。是一对一的交流和答疑,教师由以前的按自己的预设目标的教学,变为现在的按学生的预设目标教学,主客体发生了变化,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也就积极主动的投入了学习和探究中,这样,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和谐课堂氛围也就形成了。
求同存异,全面发展,实现自我和谐。追求和谐课堂,并不是“一刀切”、一元化,而应该是多层面的综合性发展,和谐本身就是一个发展性概念,是因为各部分之间存在着差异才谋求和谐。“求同”是提出共同发展的要求和目标,使之趋向于和谐与统一。“存异”是承认差异的现实性。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立重点培养目标,结合个性,设立目标,培养特长,发展特长,使之得到重点的发展。
尊重个性,因势利导,是保证和促进和谐课堂的前提和基础。分层管理,求同存异,是促进和谐课堂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全面发展,是我们构建和谐课堂的最终目标。可以说是以美文的审美陶冶,通过不断的理性反思,实现教学中的和谐创新,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深入学习,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课文内容,就像前面提到的,能够认识和理解史铁生文章的故事美和情感美,学习他的写作上的一系列手法,这就实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体现出造就和谐课堂的努力和方向。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通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