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里醉千年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a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唯有在人世的污浊里才更易见其清明,而陶渊明唯有在菊花旁才见其芳华。
  陶渊明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并不受人推崇,因为那时人们很难于陶渊明的平淡之中发现美,人人心里充满了希望与斗志。而后来,经历了太多的诗人们才发现,原来自己身边的菊花竟开得最美。
  公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定都建康,史称东晋。而此时的陶渊明正走在人间的路上,告诉众人世间最美之物。
  他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最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最美,“含欢谷汲,行歌负薪”最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最美。
  陶渊明晚年穷困到要向人求讨周济,但他依然以最美的态度终老。只是有个小小的怨,怨“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而这怨竟也成了最美。
  陶渊明因家门口有五棵柳树,就写了篇《五柳先生传》,说自己衔觞赋诗中“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快乐生活,还给自己起了个号叫“五柳先生”。到了晚年,为了展现自己更彻底的归隐态度,他更名为潜。
  他出生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是东晋开国元勋,年幼时家庭衰微,世间繁华于他也就变成了无所谓的身外之物。年轻时,他也在家国和自由间徘徊犹豫,熬不住贫困潦倒的日子,最终出来做了个小官。
  后来他又投靠刘裕,以讨伐挟持了安帝的篡位者桓玄。当刘裕率兵东下时,他乔装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报于刘裕。他以为他可以大济苍生,所以很开心地写诗自娱。然而刘裕打入建康后,世道无变,还是一样的昏暗不明,自己周遭的功臣屡屡被杀,小人依然当道。
  陶渊明这才醒悟,志向所托的去处原来竟是如此的不清不明,甚至于不堪,他心中有了去意。当梦想碰到现实,不愿在人间俗事里徜徉的陶渊明终于想到了逃走。于是他收起志向,默默回到家中,过起了躬耕自资的生活。
  陶渊明的心灵想逃到远荒,但他熬不住身体当在俗世里存活的现实,后来又出来做了个彭泽令,不过他是带着小小的顽皮与自私来做这个小官的。
  他很喜欢喝酒,所以就命令县公田都种用来酿酒的秣谷,后来还是他的妻子坚持,才种了些用来吃饭的粳米,最终达成协议,一顷五十亩种秣五十亩种粳。后来有上级要来视察,县吏要求陶渊明应该束带出见,陶渊明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啊。于是又辞了官,写下《归去来兮辞》这篇名赋。
  陶渊明归田之初生活并无负担,很是逍遥。他精心建设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此时,他已经为自己在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众人眺望的陶渊明式的精神家园终于在此时建立,从此俗世的陶渊明渐行渐远,远方行来了采菊东篱的陶渊明。
  之后,他过着日日饮酒看花的生活。凡是来访之人,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之同饮。有时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一个叫王弘的人非常仰慕陶渊明,想要和他做朋友,又怕自己莽撞,只好跟一个朋友做了一个小小的圈套。他先让这个朋友约陶渊明出门喝酒,而当他们走到半路休憩于路边小亭时,朋友便把酒拿出来让陶渊明欢饮,而早藏在附近的王弘在这时出来与之相见,陶渊明与之欢宴,喝得非常开心,连要去的地方都忘记了。
  他的人生总是这么潇洒,如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般,总要好好地活着,享受天地的芬芳。然而人生有花开也当有花落之时,这样美妙的日子总不是时时都有。
  后来妻子去世,家中失火,生活变得十分艰难。然而,即使这样,他依然是开心的,万般喜欢他的现状。
  他的老友颜延之上任之时路经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留下两万钱,陶渊明悉数送到酒家,做饮酒之资。但当江州刺史檀道济到他家访问时,即使他病饿交加,檀道济想馈以粱肉,亦被他挥去。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只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话不投机半句多,他说完便拂袖而去。当年他离开官场也是这么挥一挥衣袖就走了,从来没有回过头。
  林语堂的话真正道出陶渊明一生意义的所在:“有人也许会把陶渊明看作‘逃避主义者’,然而他并不是。他想要逃避的是政治,而不是生活本身。如果他是逻辑家的话,也许会出家做和尚,彻底逃避人生。可陶渊明酷爱人生,他不愿逃避。在他看来,他的妻儿很真实,他的花园伸过他庭院的树枝,他所抚爱的孤松也十分可爱……他是尘世所生的,是属于尘世的,所以他的结论不是要逃避人生,而是要‘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陶渊明仅是回到他的田园和他的家庭的怀抱里去,结果是和谐而不是叛逆。”
  是的,陶渊明从离开官场的那天起,就回到了他自己的桃花源,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其他文献
郗道茂被休的那年,王献之开始患足疾。  要拆散他和郗道茂的力量太过强大,他以为这样新安公主就能打消对他的痴念,逼他休妻的诏令也将撤回,他唯一能做的、最后能做的便是自残。  他点燃艾草,将双脚架了上去。烟熏火燎中,他双脚剧痛,却也比不上心痛。他的对抗只是螳臂当车,即便瘸了又如何?新安公主不在意。  这桩姻亲已不属于他个人,是整个王氏家族与皇家攀系的政治砝码,他抵不过双重威力,最后只能含泪休妻。只是这
期刊
花事纷繁,是深闺佳人的一帘幽梦,是多情公子的一卷闲愁。诗经里将女子的容颜比作桃花,灼灼其华;楚辞里将高士的品行比作白芷,自有德馨。诗词里写到花的极多,但将观花之情写得这样意气潇洒的,当数孟郊的这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是极为生动而明晓的说法。科举制度使簪缨世族与寒门百姓之间不再不可逾越,藩篱就此坍塌。登上科举的金榜便如鲤跃龙门,是多
期刊
二月人间芳菲至,从阡陌小路到重楼深巷,花树闪现。于天下士子而言,除了这满眼繁华,还有一件更为动人心弦的事—放榜。唐承隋制以科举入仕,每到正月,士子们齐聚京师,将平生所学尽付卷纸,随后便惶惶不安地等待着主考官及翰林学士们的公判。  这年的放榜之地在崇真观南楼,士子们早早来候。随着噼啪的炮仗声和惊起的缭绕烟尘,放榜的吉士娴熟有力地将榜文铺展张贴起来。士子们急不可耐地纷纷拥上,屏气敛息地对着榜单一一核对
期刊
那书生走了长长的路,眠月餐风,咽下十年寒窗苦,手执一盏昏黄的灯,一步一步丈量到金陵城。他脚上的鞋子已磨破,晚风吹起他的衣衫和长巾,落寞的身影里全是不容忽视的坚毅和执着,还有此生磨不灭的追求与深情。  他一天水米未沾,就是为了在城门关闭前进城,进了城也没有心思去找客栈安顿,打听着直奔秦淮河边。繁华街灯都略过,青石板路上他走得匆忙。  终于到了,身边的热闹都化成虚影,三秋桂子香满江南,这一切那么软,那
期刊
今年的雨季停在了七月,缠绵反复,不肯离去。陈韪持着油纸伞的手骨节分明,雨水滑落伞沿拂过他的衣袖,分明才消了不几日的暑,却马上性急地带着寒意裹上他的青衫。他的眉目没有一丝波澜,但频率不齐的脚步终究还是泄露了他的踟蹰。  淋漓中的刑场依然人头攒动,雨水也浇不灭人们心中那团爱看热闹的火,更何况是这么一场惊世凶案。耳边是人们吵吵嚷嚷的议论,他们议论着凶案里那个不幸的死者年方二八,正是好韶华。还说凶手竟也是
期刊
她身骑白马过岸,江风吹散遮帽上的纱幔,她扬袖去拂,姣容倒映在水面上。那是顾郎初次见到她的容颜,亦是最后一次。  顾郎在兵荒马乱中救下她,又在流亡途中与她一并跌入悬崖。顾郎在崖下一睡三日,待第四日黎明从惊慌中醒来时,她的手正抚在额头,来不及收回便被顾郎握于掌中。  “栀子!”掌中的手犹豫着回握住他温热的手,轻声道:“我在。”  彼时,顾郎才记起流亡途中,他与栀子一并跌入谷底。顾郎伸手向远处茫然摸索许
期刊
记得当初年少,你春衫薄,我簪花笑,浮生欢娱知多少。窗前知了,声声耳畔喧闹;白纸黑字,页页共谁煎熬。我们一起走过小桥流水,走过陌路繁花,只为一个前途似锦。可是后来,谁登了金榜,谁落了尘泥,谁轻哼着情深缘浅,挥一挥袖各奔东西。  负能量!  沐九九:  想必大家对西厢记的故事已相当了解,但再华美的文辞、再惊心动魄的一见钟情,也掩饰不了男猪脚张君瑞的渣男之心。这家伙赶考路上看上一美貌女子,就使尽浑身解数
期刊
一轮明月从小窗落下,碎了一地。半明半暗的旅馆中,张祜的面庞显得冷清而孤寂,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时光好似要静止在这无人倾诉的寂寞寒夜中。潮湿的晚风如思念般缠绵,吹皱了一江水,总有孤影未安眠。张祜望着远处几点如萤灯火,这一刻,岁月又煨了一壶千年老酒。  红尘漫漫,如藏在蜿蜒小巷中的一家酒馆,年轻的张祜总能听到它或好或坏的传说,这如同未知迷途的命运,引他开始波澜壮阔又坎坷不羁的一生。  张祜因其出生于
期刊
春来赏花,秋浓煮酒,这曾是他的梦想。他不止一次想象过那种人生,那样一个自己。温风和煦,春意柔暖,水墨山河间,他一手提酒壶,一手执笔,于饮酒谈笑间挥毫泼墨,锦绣诗赋如源头活水般奔涌而出,俯仰间风华天成。那时他还有热血,梦想和远方。  上好清透的碧玉,风雪夜归的温酒,七月如火的榴花,暮春流莺的呢喃,都是这世间可遇而不可求的美好,而秦观亦是如此。  人们都说他是才子。其实,归根究底他是个奇妙的矛盾体,犹
期刊
朱淑真出生于浙江杭州,那里的碧水长天、春秋草木无时无刻不在滋润着她浓郁的才情,丰盈她缠绵的内心。精于文辞,善画翠竹红梅,她是名副其实的才女。用一支多情灿烂的如花妙笔,将女儿愁丝一缕缕挽成相思的千千结。只是在那凄清婉丽的词风背后,又有谁看得到那锁不尽的离愁闺怨。西楼上她斟一杯流年作饮,烟花那般热闹过后,醉的却是自己。  长廊尽头花枝葳蕤,日上帘钩,她对镜梳妆,眼角还有细细的哀愁,像一弯姣好的月牙。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