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档案文化意识是指人们对档案文化的认识或看法,具体说就是整个社会、某个集体或个人对档案这一文化现象的认识和态度。档案文化意识的强弱,会从心理层面极强地影响人们对档案工作、档案部门和档案事业的重视程度、理解程度和支持程度,从而会从根本上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进步和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探讨在档案网络化的趋势下,如何利用网络的高效性、及时性、集中性、互动性和永久性,以充分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发挥档案文化功能,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我们必须立足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念和日益开放的国际化视野,对档案文化的内涵、功能和档案文化意识给予新的思考和探究。
一、对档案的文化属性的认识及意义
1.档案文化属性的提出档案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又是当前文化丛林中的一株新枝。无论是甲骨文、竹简,还是古书典籍,无不与档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这几年,档案文化正以各种方式融入社会和百姓生活。如前不久国家档案管理部门向社会公布的两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把深藏在全国各地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档案呈现在世人面前;各地档案馆所举办的一系列以档案文献为载体深受群众欢迎的展览,均为典型事例。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档案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分支,丰富着人们的文化活动,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不小的影响。如地处华盛顿的美国国家档案馆除了作为一个向公众提供政府档案信息查阅的重要场所之外,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而在法国,档案馆已同博物馆、图书馆一样,开始被人们视为体验和感受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
要对档案文化有个科学、正确的认识,重中之重是对档案自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内涵的正确理解。
2.档案是一种文化财富与文化沉淀在历代的社会文化中,都存贮着历代人们的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成果,因而文化才日趋丰富多样。文化存贮的时间越久,底蕴也就越深厚。没有历史文化的存贮,现代文化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档案是人类存贮文化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文化的贮存器。人类的知识大部分都是来自档案文化的历史存贮,如果没有档案文化的存贮,任何人类文化都将是短命的和不成熟的。古往今来,档案文件的内容都是以符号的形式依附于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张、胶片、磁性介质材料上,且它的内容十分广泛,能全方位地反映以往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档案不仅忠实地记录并再现了人类文明的全貌和过程,而且它还具有延续人类历史、人类文化科学技术的作用,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亦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3.档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文化的积淀必须通过人们世世代代的传播而延续下去,没有传播就会造成文化的“死亡”。文化传播的媒介很多,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图书等。档案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档案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在传播过程中还会促使文化增值,主要表现在量和质的增放:量的增放主要是指传播面的扩大,质的增放指信息传播中价值意义的增加。比如,档案史料的汇编出版,一方面克服了档案孤本的局限,扩大了传播面,另一方面史学家利用该史料汇编完成了新的著作、论文,产生了档案信息质的某种增放。此外,档案自身还是一种媒介文化,主要表现在档案对社会生活和人们心理的影响上,如档案形成的地域性、机密性、孤本性等特点必然制约其传播范围,这必然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又如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决定了档案具有的法律效力和凭证依据作用,使得人们在众多的传媒信息中在心理上更倾向于档案信息。档案反映了文化的变迁文化变迁是指社会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发生转变特别是结构性转变的过程。比如,我国历史上的“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对传统的旧封建文化摧枯拉朽,导致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次较大的文化变迁。我国历史档案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为我们研究文化变迁及变迁规模提供了可能,而文化变迁规律的认识对于指导我们现代文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网络化对档案文化意识提升的影响
档案信息网络化具有信息利用的高效性、信息内容的及时性、网络信息的集中性、网络化档案信息的互动性、信息保存的永久性等优势。档案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档案文化建设对其他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的参照作用。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强化和提升档案文化意识,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和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和推动档案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集中管理档案,丰富档案馆藏利用网络信息的集中性,做好档案收集工作,不断地丰富人文档案馆藏,为档案文化意识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史料基础。中国历史悠久、资源广阔,人文资源丰富,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因此,在档案的收集工作中应注意其文化属性,特别是要注重对反映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精髓的档案以及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档案史料的收藏管理,认真细致地进行编目、整理,确保其完整性、系统性、真实性和权威性。档案信息的网络化,使档案信息的内容不再受地域的限制,档案信息得以汇总,档案信息的集中得以简单化。各地档案馆经过简单的编辑、整理,其档案信息就可以为广大的用户所利用了。
2.编研档案文化精品利用网络化档案信息的互动性进行档案编研工作,打造档案文化精品。传统档案编研工作从选题开始到出版发行反馈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一般情况下,只有在选题及反馈阶段,利用者才有表达意愿的可能,其它阶段更多地以编研者的思路与取向为主,利用者的意愿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
3.提供高效、及时、面广的档案服务利用网络信息的高效性、及时性,营造更具时代特色的文化环境,树立科学的服务理念,改革落后的服務方式。档案的网络化加快了从档案形成到社会利用档案资料的进程。随着人类不断加快的信息化进程,档案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档案工作要及时应对新的时代要求,从档案馆中走出来,开展广泛的社会服务活动,使服务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服务手段由落后变为先进。要利用高科技手段武装档案馆,借助计算机网站,让更多的利用者通过先进的互连网阅读档案。
总之,档案信息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档案工作者应该在新的时代文化背景条件下,肩负起引导全体社会公众更新观念、强化档案文化意识、挖掘档案文化价值的时代使命,立足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努力保护和充分开发各类档案文化资源,积极营造高层次的档案文化氛围,从而更好地为弘扬民族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服务。
一、对档案的文化属性的认识及意义
1.档案文化属性的提出档案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又是当前文化丛林中的一株新枝。无论是甲骨文、竹简,还是古书典籍,无不与档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这几年,档案文化正以各种方式融入社会和百姓生活。如前不久国家档案管理部门向社会公布的两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把深藏在全国各地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档案呈现在世人面前;各地档案馆所举办的一系列以档案文献为载体深受群众欢迎的展览,均为典型事例。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档案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分支,丰富着人们的文化活动,并对社会生活产生不小的影响。如地处华盛顿的美国国家档案馆除了作为一个向公众提供政府档案信息查阅的重要场所之外,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而在法国,档案馆已同博物馆、图书馆一样,开始被人们视为体验和感受文化休闲的重要场所。
要对档案文化有个科学、正确的认识,重中之重是对档案自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内涵的正确理解。
2.档案是一种文化财富与文化沉淀在历代的社会文化中,都存贮着历代人们的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成果,因而文化才日趋丰富多样。文化存贮的时间越久,底蕴也就越深厚。没有历史文化的存贮,现代文化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档案是人类存贮文化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文化的贮存器。人类的知识大部分都是来自档案文化的历史存贮,如果没有档案文化的存贮,任何人类文化都将是短命的和不成熟的。古往今来,档案文件的内容都是以符号的形式依附于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张、胶片、磁性介质材料上,且它的内容十分广泛,能全方位地反映以往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档案不仅忠实地记录并再现了人类文明的全貌和过程,而且它还具有延续人类历史、人类文化科学技术的作用,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亦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3.档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文化的积淀必须通过人们世世代代的传播而延续下去,没有传播就会造成文化的“死亡”。文化传播的媒介很多,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图书等。档案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档案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在传播过程中还会促使文化增值,主要表现在量和质的增放:量的增放主要是指传播面的扩大,质的增放指信息传播中价值意义的增加。比如,档案史料的汇编出版,一方面克服了档案孤本的局限,扩大了传播面,另一方面史学家利用该史料汇编完成了新的著作、论文,产生了档案信息质的某种增放。此外,档案自身还是一种媒介文化,主要表现在档案对社会生活和人们心理的影响上,如档案形成的地域性、机密性、孤本性等特点必然制约其传播范围,这必然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又如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决定了档案具有的法律效力和凭证依据作用,使得人们在众多的传媒信息中在心理上更倾向于档案信息。档案反映了文化的变迁文化变迁是指社会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发生转变特别是结构性转变的过程。比如,我国历史上的“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对传统的旧封建文化摧枯拉朽,导致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次较大的文化变迁。我国历史档案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为我们研究文化变迁及变迁规模提供了可能,而文化变迁规律的认识对于指导我们现代文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网络化对档案文化意识提升的影响
档案信息网络化具有信息利用的高效性、信息内容的及时性、网络信息的集中性、网络化档案信息的互动性、信息保存的永久性等优势。档案作为一种文化载体,档案文化建设对其他文化建设具有基础性的参照作用。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强化和提升档案文化意识,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和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和推动档案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集中管理档案,丰富档案馆藏利用网络信息的集中性,做好档案收集工作,不断地丰富人文档案馆藏,为档案文化意识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史料基础。中国历史悠久、资源广阔,人文资源丰富,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因此,在档案的收集工作中应注意其文化属性,特别是要注重对反映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精髓的档案以及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档案史料的收藏管理,认真细致地进行编目、整理,确保其完整性、系统性、真实性和权威性。档案信息的网络化,使档案信息的内容不再受地域的限制,档案信息得以汇总,档案信息的集中得以简单化。各地档案馆经过简单的编辑、整理,其档案信息就可以为广大的用户所利用了。
2.编研档案文化精品利用网络化档案信息的互动性进行档案编研工作,打造档案文化精品。传统档案编研工作从选题开始到出版发行反馈是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一般情况下,只有在选题及反馈阶段,利用者才有表达意愿的可能,其它阶段更多地以编研者的思路与取向为主,利用者的意愿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
3.提供高效、及时、面广的档案服务利用网络信息的高效性、及时性,营造更具时代特色的文化环境,树立科学的服务理念,改革落后的服務方式。档案的网络化加快了从档案形成到社会利用档案资料的进程。随着人类不断加快的信息化进程,档案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档案工作要及时应对新的时代要求,从档案馆中走出来,开展广泛的社会服务活动,使服务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服务手段由落后变为先进。要利用高科技手段武装档案馆,借助计算机网站,让更多的利用者通过先进的互连网阅读档案。
总之,档案信息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档案工作者应该在新的时代文化背景条件下,肩负起引导全体社会公众更新观念、强化档案文化意识、挖掘档案文化价值的时代使命,立足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努力保护和充分开发各类档案文化资源,积极营造高层次的档案文化氛围,从而更好地为弘扬民族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