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自主阅读的内驱力,通过美读、巧设问题可以激发阅读兴趣;放手让孩子充分地阅读文本,品味语言,感受形象,获得启迪;学会合作,分享阅读的快乐,学会质疑,在探究过程中获取探究乐趣
关键词:激趣、品味、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达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我以为语文阅读教学要走好三步棋——激趣、品味、探究。
一、营造氛围,激发阅读的兴趣
1、创设情境,美读激趣
朗读是体会文章情感的有效手段。它不仅能以特有的声与情表达人的内心感受,还具有传情动人的功效。我提倡通过“美读”来激发兴趣。美读的方式灵活多样:可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学生就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愿读、乐读;配乐朗读,以读代讲播放音乐指導朗读,入情入境;分角色表演读,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分角色扮演小壁虎、牛伯伯等进行表演朗读,孩子们兴趣高涨争着朗读;让学生对照课文给动态画面配音,尝试一下做配音演员的乐趣,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读出了文中的美、文中的趣、文中的情。这些喜闻乐见的美读深深地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在阅读中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2.巧设情境,问题激趣
一堂课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巧设情境、问题激趣尤为关键。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设计了猜谜激趣导入新课:“称虎不是虎,墙上自由爬,待在房屋上,去擒飞来将。”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壁虎的有了初步感性认识,我又设计了三个相关问题,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向谁借?借到了没有?另外,我还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品味语言,体验悟读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欲让孩子感受读之乐趣,教师要舍得花时间,放手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品味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教师适当引导,但不干涉他们独立阅读,可表扬,可引导:“注意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为什么。”可要求:“读完一遍后,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和你受感动的地方你可以反反复复读。”……教师的引导仅供参考,并不要求回答,这样孩子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心静于阅读,心醉于阅读,享受到自由阅读的乐趣。《掌声》讲的是班里残疾儿童小英生活在自卑和孤独中,因为同学们的一次掌声而变得爱说爱笑,生活充满了阳光。我释题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深刻印象的词和句子,联系生活换位思考。比如理解句子:“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首先自己读读这句话,读出对“默默地”的认识;想想“总是默默地”说明了什么?联系生活想象小英都怎样“默默地生活”?学生很快想到:舞台上看不到她的身影,课堂上看不到她高举的小手……再读读这句话,读出不被注意的感觉。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你愿意作 “默默地”生活的人吗?为什么?学生触动:“不愿意,因为太孤独(寂寞、痛苦、没信心)了”。此时点拨:花朵一样美好的童年,却看不到她美丽的笑脸;表面上默默地生活,内心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你会怎样?学生的脸色凝重起来,此时,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水到渠成,朗读自然有情有味。
当然,让孩子们自由阅读,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时刻不要忘记了 “学习伙伴”的身份。教师或与孩子一起摇头晃脑地放声朗读,或一起入神地默读,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品味阅读。这样,孩子会更加感觉到阅读的乐趣。在随后的“读的交流”中,教师以参与者身份与孩子“对话”,孩子会感到格外真切。有道是“佳作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种“课文共欣赏,师生一起读”是多么让人向往的阅读享受啊!
三、合作探究,享受阅读的快乐
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互动和分享,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阅读探究过程是获取知识、方法和情感体验的实践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的乐趣,比探究获取的结果更为重要。
1、学会合作,分享阅读的快乐。
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步骤。如我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
(1)我会读: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
(2)我会问:在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伙伴共同解决;
(3)我会讲:学了读文后那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说给小组伙伴听。
学生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就会自觉的给合作小组提出学习要求,自主学习的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另外,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2、学会质疑,感受探究乐趣
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发现问题。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学生问:“小壁虎为什么会长出一条新的尾巴来?”,我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着再生,接着我乘机追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再生现象呢?此时,学生兴趣大增,热烈讨论。他们正用问“?”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教《惊弓之鸟》时,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邱涵语同学提出:“老师,课文中的更羸不用箭就能使天空中飞着的大雁掉下来,而魏王却不知其中的道理,那么为什么更羸还只是一位射箭能手,不能当王呢?”我肯定了她善于质疑,同时抓住这个培养质疑能力的契机组织小小辩论赛,正反双方各自从文本中寻找理由,相互质疑。孩子们在激烈的质疑和辩论中,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理解课文,整节课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充分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夏家发主编,科学出版社
[3]《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吴亚西,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激趣、品味、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达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我以为语文阅读教学要走好三步棋——激趣、品味、探究。
一、营造氛围,激发阅读的兴趣
1、创设情境,美读激趣
朗读是体会文章情感的有效手段。它不仅能以特有的声与情表达人的内心感受,还具有传情动人的功效。我提倡通过“美读”来激发兴趣。美读的方式灵活多样:可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学生就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愿读、乐读;配乐朗读,以读代讲播放音乐指導朗读,入情入境;分角色表演读,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在学生初步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分角色扮演小壁虎、牛伯伯等进行表演朗读,孩子们兴趣高涨争着朗读;让学生对照课文给动态画面配音,尝试一下做配音演员的乐趣,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读出了文中的美、文中的趣、文中的情。这些喜闻乐见的美读深深地吸引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在阅读中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2.巧设情境,问题激趣
一堂课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巧设情境、问题激趣尤为关键。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设计了猜谜激趣导入新课:“称虎不是虎,墙上自由爬,待在房屋上,去擒飞来将。”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学生对壁虎的有了初步感性认识,我又设计了三个相关问题,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想知道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向谁借?借到了没有?另外,我还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无论是因好奇,还是因为关注,都是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二、品味语言,体验悟读的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欲让孩子感受读之乐趣,教师要舍得花时间,放手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品味语言,感受形象,体验情感。教师适当引导,但不干涉他们独立阅读,可表扬,可引导:“注意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为什么。”可要求:“读完一遍后,你认为重要的地方和你受感动的地方你可以反反复复读。”……教师的引导仅供参考,并不要求回答,这样孩子才可能真的“沉”入文中,心静于阅读,心醉于阅读,享受到自由阅读的乐趣。《掌声》讲的是班里残疾儿童小英生活在自卑和孤独中,因为同学们的一次掌声而变得爱说爱笑,生活充满了阳光。我释题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找出深刻印象的词和句子,联系生活换位思考。比如理解句子:“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首先自己读读这句话,读出对“默默地”的认识;想想“总是默默地”说明了什么?联系生活想象小英都怎样“默默地生活”?学生很快想到:舞台上看不到她的身影,课堂上看不到她高举的小手……再读读这句话,读出不被注意的感觉。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你愿意作 “默默地”生活的人吗?为什么?学生触动:“不愿意,因为太孤独(寂寞、痛苦、没信心)了”。此时点拨:花朵一样美好的童年,却看不到她美丽的笑脸;表面上默默地生活,内心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你会怎样?学生的脸色凝重起来,此时,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水到渠成,朗读自然有情有味。
当然,让孩子们自由阅读,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时刻不要忘记了 “学习伙伴”的身份。教师或与孩子一起摇头晃脑地放声朗读,或一起入神地默读,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品味阅读。这样,孩子会更加感觉到阅读的乐趣。在随后的“读的交流”中,教师以参与者身份与孩子“对话”,孩子会感到格外真切。有道是“佳作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种“课文共欣赏,师生一起读”是多么让人向往的阅读享受啊!
三、合作探究,享受阅读的快乐
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互动和分享,有利于培养合作精神、团队意识;阅读探究过程是获取知识、方法和情感体验的实践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的乐趣,比探究获取的结果更为重要。
1、学会合作,分享阅读的快乐。
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我首先给学习小组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步骤。如我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提出这样的学习目标:
(1)我会读: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
(2)我会问:在小组里提出不理解地方,让小伙伴共同解决;
(3)我会讲:学了读文后那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说给小组伙伴听。
学生经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就会自觉的给合作小组提出学习要求,自主学习的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学习的兴趣可想而知就会更浓了。另外,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
2、学会质疑,感受探究乐趣
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发现问题。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学生问:“小壁虎为什么会长出一条新的尾巴来?”,我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着再生,接着我乘机追问,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再生现象呢?此时,学生兴趣大增,热烈讨论。他们正用问“?”来擦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教《惊弓之鸟》时,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邱涵语同学提出:“老师,课文中的更羸不用箭就能使天空中飞着的大雁掉下来,而魏王却不知其中的道理,那么为什么更羸还只是一位射箭能手,不能当王呢?”我肯定了她善于质疑,同时抓住这个培养质疑能力的契机组织小小辩论赛,正反双方各自从文本中寻找理由,相互质疑。孩子们在激烈的质疑和辩论中,不仅锻炼了口语能力,又极好地理解课文,整节课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充分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夏家发主编,科学出版社
[3]《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吴亚西,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