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主动性、激起学生获取新知的愿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增强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巧妙地把握初中数学教学的切入点,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探究合作;新课程改革
问题情境教学,是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数学的课堂教学应在具体数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根据“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来展开,学生经过知识点形成、发展的整个过程,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
一、理论联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本身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简化和模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相联系,创设和生活情境相似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容易的接受知识,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活”用教材,通过具体的形象事物中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中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反比例函数在函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内容相对抽象、不易理解,如果在教学中结合生活中现实经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来进行学习,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问题如:把一张面值100元的人民币换成50元的人民币,可兑换几张?如果换成面值20元的,可兑换几张?如果换成10元的呢?设所换成的面值为x元,相应的张数为y。①能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吗?②当兑换成的面值x变化时,相应的张数y会怎样变化?③变量y是x的函数吗?对此问题设置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经验着手,以实际的生活背景为情境,由钱引入反比例函数,引导、启迪学生了学生的思维。
二、以情激趣,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也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融入具有趣味性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例如在“求概率”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一段关于贵阳风光和环贵阳奥体中心国际马拉松比赛的录像,引出情境问题。小明一家三口买到了两张去参加奥体中心文化表演的门票,应该让谁去呢?一家人决定通过“手心手背”的游戏方式确定,并制定了规则:三个人同时伸出一只手,三只手中恰好有两只手心向上或者手背向上的两人去,若无此情况,再次游戏。问题你能求出进行一次游戏就能确定哪两人去的概率吗?通过生活中熟悉的“手心手背”的游戏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这样学生通过计算概率的过程,既复习了上节所学内容,又为下节探究新知做了铺垫。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有效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学生懂得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的应用。
三、情感体验,创设自主参与性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融入情感的体验,这种主体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将极大地促进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这种情感体验的方式有很多种,如通过趣味故事的讲述、引入数学史中的典故以及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学价值等等。
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内容时,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导入时向学生展示塞外风光的美景,朗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将其抽象为数学知识,能否将体现的一些图形进行关联,带着如此美感进入教学。如此创设问题情境,直线与圆相切这一画面在学生脑海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感受文学美与数学美的完美融合,在情感体验式的基础上提高主动参与的热情。
四、积极引导,创设故事性的问题情境
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也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故事化的情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史,提高数学素养。
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内容时,可以引入方程来源的历史,在追溯知识来源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更进一步提高认识。根据历史,方程的研究早在远古时期就有古埃及人涉猎,他们在纸草书上有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公元年左右,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曾写过一本重点讨论方程解法的《对消与还原》;我国著名的数学著《九章算术》中也有专门以“方程”命名的一章,其中以一些实际的应用题为例,给出了方程组的解法。通过悠久的方程发展的历史,让学生加深对方程的认识与理解,激发学习方程的积极性与热情,有利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的教学和今后的方程教学。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主动性、激起学生获取新知的愿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增强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以情激趣,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情感体验,创设自主参与性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创设故事性的问题情境等,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效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研究[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2]何道文.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景[J].新校园,2010(12)
[3]孔新国.新课程下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6(4)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探究合作;新课程改革
问题情境教学,是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数学的课堂教学应在具体数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根据“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来展开,学生经过知识点形成、发展的整个过程,能更好地理解与认识,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
一、理论联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本身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是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简化和模拟。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相联系,创设和生活情境相似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容易的接受知识,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活”用教材,通过具体的形象事物中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反比例函数的教学中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反比例函数在函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内容相对抽象、不易理解,如果在教学中结合生活中现实经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来进行学习,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问题如:把一张面值100元的人民币换成50元的人民币,可兑换几张?如果换成面值20元的,可兑换几张?如果换成10元的呢?设所换成的面值为x元,相应的张数为y。①能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吗?②当兑换成的面值x变化时,相应的张数y会怎样变化?③变量y是x的函数吗?对此问题设置的情境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经验着手,以实际的生活背景为情境,由钱引入反比例函数,引导、启迪学生了学生的思维。
二、以情激趣,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也要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将一些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融入具有趣味性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例如在“求概率”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一段关于贵阳风光和环贵阳奥体中心国际马拉松比赛的录像,引出情境问题。小明一家三口买到了两张去参加奥体中心文化表演的门票,应该让谁去呢?一家人决定通过“手心手背”的游戏方式确定,并制定了规则:三个人同时伸出一只手,三只手中恰好有两只手心向上或者手背向上的两人去,若无此情况,再次游戏。问题你能求出进行一次游戏就能确定哪两人去的概率吗?通过生活中熟悉的“手心手背”的游戏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这样学生通过计算概率的过程,既复习了上节所学内容,又为下节探究新知做了铺垫。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能有效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学生懂得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的应用。
三、情感体验,创设自主参与性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融入情感的体验,这种主体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将极大地促进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这种情感体验的方式有很多种,如通过趣味故事的讲述、引入数学史中的典故以及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学价值等等。
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内容时,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导入时向学生展示塞外风光的美景,朗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将其抽象为数学知识,能否将体现的一些图形进行关联,带着如此美感进入教学。如此创设问题情境,直线与圆相切这一画面在学生脑海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感受文学美与数学美的完美融合,在情感体验式的基础上提高主动参与的热情。
四、积极引导,创设故事性的问题情境
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也反映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故事化的情境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史,提高数学素养。
如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内容时,可以引入方程来源的历史,在追溯知识来源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更进一步提高认识。根据历史,方程的研究早在远古时期就有古埃及人涉猎,他们在纸草书上有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公元年左右,中亚细亚的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曾写过一本重点讨论方程解法的《对消与还原》;我国著名的数学著《九章算术》中也有专门以“方程”命名的一章,其中以一些实际的应用题为例,给出了方程组的解法。通过悠久的方程发展的历史,让学生加深对方程的认识与理解,激发学习方程的积极性与热情,有利于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的教学和今后的方程教学。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主动性、激起学生获取新知的愿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增强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以情激趣,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情感体验,创设自主参与性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创设故事性的问题情境等,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效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
参考文献
[1]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研究[M].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2]何道文.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如何创设问题情景[J].新校园,2010(12)
[3]孔新国.新课程下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