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高一数学学习效果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son16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许多同学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重重,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有些同学对数学学习产生反感情绪甚至有恐惧心理,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高一数学学习效果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了解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初中生在学习上有很强的依赖性,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进入高中后思想松懈。有些同学由于初三学习比较辛苦,到高一有松口气的想法,因为离高考毕竟还有三年时间,尤其是初三靠拼命补课突击上来的部分同学,还指望“重温旧梦”,这是很危险的想法。如果高一基础太差,指望高三突击,实践表明多数同学会落空。
  3.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结果适得其反。
  
  二、了解初高中数学的差异
  
  1.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2.与初中数学教材相比,高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3.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学习中习惯于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习效果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学习计划、做好课前自学、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自觉解决疑难问题、系统进行知识小结、课后要加强巩固。
  2.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初中阶段同学们对综合分析法、反证法等有了一些体会。与之相比。高中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要丰富得多。如:集合思想、函数思想、类比法、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等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各部分知识中,都需要大家认真体会。了解、掌握、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3.注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做到:(1)注意思考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2)注意例题与习题间的联系;(3)弄清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系统、灵活地掌握高中数学。
  
  四、教师正确引导提高教学质量
  
  1.教师首先要搞好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其次是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首先要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其次要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还要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最后要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并且能有效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并且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
  4,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
  总之,只有充分认识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了解初高中数学的差异,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提高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到灯塔去》是英国意识流小说家伍尔夫的代表作,具有浓郁的象征主义风格。作家创造了灯塔、窗和海浪等具有独特美学内涵的象征意象,展现出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性格特征和情感变化,探讨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命与死亡的话题。“灯塔”是贯穿全书的中心线索,到灯塔去是人们战胜时间和死亡,完善和超越自我,获得重生的精神之旅;“窗”在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建立起一个半透明的封套,是他们观察
摘 要:《城堡》是卡夫卡的长篇代表作之一,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为研究者们所称道。卡夫卡对《圣经》的研读使得他的创作深受其影响,本文借助神话原型批评下的替罪羊理论,分析《城堡》中阿玛丽亚一家以及主人公K的悲剧形象,强调其徒劳的努力都是“替罪羊”这一特定身份造成的,揭示了“替罪羊”实质上是一种集体迫害机制。卡夫卡通过其塑造的替罪羊形象展现了特定时代人们的精神苦难和困境。  关键词:《城堡》 替罪
摘 要: 殷健灵十八岁在《少年文艺》发表处女作,由诗歌起步,从此与儿童文学结缘。她善于以女性特有的观察力用敏锐细腻的笔触探悉少年儿童隐秘曲折的心理世界,其一贯的作品多写青春期少女的迷茫、困惑、忧伤和成长。《一滴秘密的眼泪》从成年的“我”写起,通过寻找记忆之旅回溯“我”美好纯真的童年和朦胧悸动的青春期,反映出殷健灵对现代社会人们深陷于流行文化因而内心遭受蒙蔽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一滴秘密的眼泪》
摘 要:明末清初是个复杂的时代,政治黑暗、商品经济发达,人们思想解放、城市文化发达,身处朝代更替、内忧外患的文士们,思想心态就更为复杂。本文以社会历史研究法具体剖析当时文人所处的时代大环境,分析他们在这个历史阶段所产生的三种复杂矛盾的心态。  关键词:明末清初 思想心态 社会历史研究法  一、社会历史研究法  社会历史研究法,就是一种按照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去解释艺术活动的研究方法。正如法国哲学家
摘 要:“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诗名极盛,其散文成就也很高。其中《闲情赋》 是比较引人注目的一篇,它是陶集中唯一一篇涉及男女情爱的文字。这是一篇美轮美奂的抒情小赋,它淋漓尽致地描写出诗人对伊人魂牵梦绕、如痴如狂的思慕,以及对爱情的热烈追求。这篇艺术创作,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艺术的夸张。当诗人热情地倾诉着他对伊人的思慕之情时,他追寻的不仅仅是美好的爱情,更是他对美好人生的向往。  关键词:陶渊
摘 要:在鲁迅《野草》的二十三篇散文诗中,多笼罩以颓唐迷惘的情感色彩,《好的故事》则以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实现了从现实中的短暂抽离。其写作背景、行文内容、主题内涵值得深入剖析,不妨从《野草》的整体气质感知此文,也借此文的思想加深理解《野草》的内涵和鲁迅的生命哲学。  关键词:鲁迅 《好的故事》 绝望与希望  鲁迅曾说,《野草》 中的作品“大半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a,那么《好的故
摘 要: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寓复杂难言、悲凉幽怨的生命体验于四种绝美而虚幻的复合意象之中,寄情于物,借景生情,在大篇幅的逻辑空白中隐没其内涵,造成扑朔迷离的美感。而在这美好的体验中又深含着一种人生的空幻感、失落感。这种美的意象与美的幻灭,正是李诗撼动人心的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  关键词:《锦瑟》 意象 生命体验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最著名的
摘 要:中小学校的德育活动是基层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新提倡的“讲文明,树新风”德育活动中,笔者认为整合教育的榜样力量、环境熏陶的力量和关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立体综合力量,是一个可行的德育模式。作为教育工作者,所有教师都有德育重任,在“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力量十分明显。我们不仅要注重立体教育,还要重视合作教育。  关键词:德育 讲文明 树新风 榜样 合作    学校教育中的德
【案例描述】  这是2011年3月的一节福州市级公开课。学校开展市级公开课的目的是检阅省级课题《运用现代媒体,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成果。本教学内容是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中第三课的第二框《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因为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所以第三课是第二单元的知识基础和前提,而本节是第三课的落脚点,主要说明应积极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所以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后进生的转化和管理问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就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教育和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弄清造成落后的原因,掌握内在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后进生形成的原因除先天智力因素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自我意向差。一部分学生因为起步时基础差、底子薄,学习上长年“负债”,认为还债无期,则采取不理智的态度,破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