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社会调查报告主要基于本次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武汉市某区检察院的数据和经验总结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三个方面结合完成。简述当前大学生犯罪的现状,结合某区检察院的资料举例说明大学生犯罪特征及其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分析调查问卷的相关数据并探索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预防大学生犯罪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犯罪 预防
基金项目: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自主创新研究基金本科生项目。
作者简介:徐临临,武汉理工大学,研究方向:法学;朱镕、徐萃文,武汉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2-074-02
一、 大学生犯罪现状
近年来,随着在校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大学生犯罪现象也明显增多,大学生犯罪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从2002年的清华大学刘海洋泼熊案,2004年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残忍杀害4名同学案,2006年河南大学李征20分钟连杀7人案,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交通肇事后8刀刺死伤者案,到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等,大学生犯罪一直牵动着社会大众最敏感的神经。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高校违法犯罪学生占高校学生总数的1.26%。依次估算,全国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可能有27万,这个数字让人难以置信。
二、大学生犯罪特征及典型案例
大学生犯罪的几个特征引起检查人员的重视,尤其是2014年上半年,主要表现为性犯罪,涉毒案件出现,团伙犯罪增多,恶意犯罪突出,手段智能化等。
(一)大学生性犯罪典型案例
据武汉市某区检察院的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在大学生性犯罪方面,典型案例有“神童盗窃黑丝袜案”,其出生在教育世家,10岁上高中,13岁上大学,可谓“神童”,然而不懂男女情事,浏览黄色网站,好奇心仍得不到满足,一直压抑着,发展为偷女生脚上穿的黑丝袜,最后跟踪一名女子进入其家中索要其脚上穿的黑丝袜,女子不应允,便拿起菜刀威胁,已经构成入室抢劫。此案以不起诉结案,该神童最后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从中可一窥帮教政策的可行性。另外在性犯罪方面,大学里一夜情等现象较多,女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有关方面应引起注意。
(二)大学生盗窃案典型案例
武汉市某区检察院处理的盗窃案中,苹果手机引人关注,一个月里曾处理过10起苹果手机盗窃案。苹果手机的诱惑不仅限于盗窃,更有抢劫者。有大学生想要苹果手机,在车站趁人拍照抢了就跑的;有在自习室,趁他人听歌睡觉时,直接拔掉耳机,迅速离开自习室的;有在考研时,盯好装有苹果手机的档案袋,提前交卷取走苹果手机的;有偷钱买苹果手机的。可见当前大学生对物质的欲望和追求,而大学生自身缺乏一定的自控力。
(三)大学生团伙犯罪典型案例
在大学生团伙犯罪方面,主要表现为同寝和同乡犯罪。武汉市某区检察院最近处理的一起案子为同乡和同寝一起在赌场站场子,发展为九个人一起抢赌场。开始站场子的同学觉得这个活很轻松,而且来钱快,便推荐给同乡和同寝,却不知道事件的严重性。几位同学忍不住去赌博,最后赌债还不了,明知不该,却出于哥们义气和面子,一起抢了赌场。大家参与分赃,吃喝玩乐,已构成共犯。
(四)大学生犯罪智能化典型案例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学生的犯罪也趋向智能化。武汉市某区检察院就曾处理过某高校的水卡案件,大学生破解了水卡系统,自制了很多水卡,低价销售给学生,从中谋取暴利,致使物业公司损失较大。另外,也有大学生利用网购犯罪的,在网上购买单反等数额较大的物品,利用快递签收和网购的漏洞兜圈子,骗取商家财物,可谓高智商犯罪。此类智能化案件,加大了侦查人员的侦查难度。因此,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侦查技术也应该赶上现代化的节奏。
三、相关调查及在校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数据显示,人群对大学生犯罪率上升的感知情况有待提高,需加大犯罪严重性的宣传力度。另外,对马加爵案、药家鑫案等公众有一定的了解,可见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此外,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盗窃、聚众斗殴、故意伤害等。
下面就影响大学生犯罪的因素作简要的分析,姑且按照调查结果显示的比重确定先后顺序,即个人不健全的心理,学校、家庭教育缺失,法律意识淡薄,各类网络媒体的不正确引导,社会不良风气,家庭贫困,其他因素。
1.个人不健全的心理。目前大学生仍普遍存在不健全心理,主要表现为心理抵御能力差,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扭曲心理;自我控制能力差,激情犯罪就是其中一个表现;攀比心理比较严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经济不佳的大学生还存在自卑心理和仇富心理。
2.学校、家庭教育的缺失。当前,家庭和学校往往只注重学习成绩,忽略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缺少与大学生心灵上的沟通。在法律知识的传授,高尚人格的培养以及性教育方面都存在缺失。大学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自控能力不足,容易步入歧途。
3.法律意识淡薄。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缺少对法律的敬畏,法制教育缺失。法律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为:出于哥们义气,聚众斗殴;经不住物质的诱惑,进行盗窃;没有意识到自身行为后果的严重性。
4.各类网络媒体的不正确引导。当前,网络媒体发达,各种不良信息通过网络大肆传播,网站上随处可见“黄色诱惑”和“暴力诱惑”,大学生自控力低,难免会出于好奇,浏览这些不良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犯罪。
5.社会不良风气。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大量西方文化传入我国,同时伴随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文化,侵蚀着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群体普遍对自身要求不高,不能较好的自我管理,容易放纵自我,难免会滋生犯罪。
6.家庭贫困。大学生犯罪中还是有一部分是出于家庭贫困。身边的同学们在讨论去哪里吃喝玩乐,经济不佳的同学难免被孤立,人际交往上存在障碍。在自卑心理和攀比心理作祟下,贫困大学生容易出现仇富以及盗窃等一系列不良行为。 7.其他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溺爱型和粗暴型都是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性教育的缺失,性观念保守,青少年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同辈的不良影响,大学生交友不慎,容易受其影响而做出不当行为;对生命的漠视和麻木,不尊重生命,容易随意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等。
四、关于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的建议
我们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在对大学生犯罪现状和特点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明确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以及民众对大学生犯罪的处理态度,结合多方因素,我们提出相对较为可行、科学的建议。调查显示大部分民众对目前家庭、学校和社会等针对大学生犯罪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满意程度为不太满意,为有效破解难题,特提出以下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相关建议:
(一)个人方面的预防建议
就大学生自身而言,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首先,大学生应当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应当在入学之初就应该给自己订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和规划努力。其次,大学生应当学法、守法、懂法,用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另外,大学生应加强心理训练,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大学生要克服心理障碍和自闭倾向,学会与人沟通,主动和同学交流,寻找共同的兴趣爱好,思想习惯,积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和结交朋友。此外,大学生应当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家庭方面的预防建议
从家庭方面入手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必要的:首先,家长努力协调和稳定良好的家庭关系,维护家庭结构的完整,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充分发挥其良好的教育功能。其次,父母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的态度和方式应当改变和调整。既不能采取棍棒式的暴力专制型,也不能采取百依百顺,偏袒放纵的溺爱型,更不能采取无关紧要、不管不顾的放任型。此外,父母不仅要重视子女的学习等智力发展教育,还要注重对子女的道德和责任教育,培养子女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另外,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还应当以身作则,履行好为人父母对子女教育和培养的义务和责任。
(三)学校方面的预防建议
学校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关键,我们建议学校从以下几分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学校需重视大学生政治觉悟的引导,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第二,充分发挥校园的法制教育作用,注意改变以往“强调义务,忽视权利”的教育模式,普遍提高大学生的维权意识。第三,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咨询室和咨询师的质量。第四,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精神世界,可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大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减少犯罪。第五,学校应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管理,如网吧、酒吧等娱乐场所,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第六,要落实好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为其提供基本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第七,目前,对于大学生犯罪,高校采取的往往是事中和事后模式,缺失综合性的事前预防机制,因此,学校应加强与公安司法机关的合作,落实好预防大学生犯罪工作。
(四)社会方面的预防建议
就社会而言,我们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首先,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文化的传入,冲击着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呼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环境,弘扬传统美德。其次,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法制宣传的内容应该尽量避免过多的理论宣传,注重实用性;法制宣传的方式,除了传统的电视、广播、宣传单等途径,可利用微博、网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另外,建立社区服务站,实行社区矫正制度,在服务内容方面,主要以心理咨询为主,并注重法律知识和性知识的传授。此外,需要加大文化传播业的管制,加大对淫秽物品传播的打击力度。
五、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犯罪现象不容忽视,在数量螺旋上升的同时,犯罪类型也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而不管是个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在预防大学生犯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结合我们本次调查问卷的数据、武汉市某区检察院的卷宗资料以及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分别就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出了较为合理可行的完善建议。殷切希望我们的建议对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明姝.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知识经济.2011(10).
[2]何独明,李景国.部分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及预防途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328期.2009·10(中).
[3]周翠霞.大学生违法犯罪根源分析.辽宁警专学报.2008(2).
[4]文晶.浅析大学生犯罪的因素.理论研究.2010.
关键词 大学生 犯罪 预防
基金项目: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自主创新研究基金本科生项目。
作者简介:徐临临,武汉理工大学,研究方向:法学;朱镕、徐萃文,武汉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2-074-02
一、 大学生犯罪现状
近年来,随着在校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大学生犯罪现象也明显增多,大学生犯罪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从2002年的清华大学刘海洋泼熊案,2004年的云南大学马加爵残忍杀害4名同学案,2006年河南大学李征20分钟连杀7人案,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交通肇事后8刀刺死伤者案,到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等,大学生犯罪一直牵动着社会大众最敏感的神经。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我国高校违法犯罪学生占高校学生总数的1.26%。依次估算,全国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可能有27万,这个数字让人难以置信。
二、大学生犯罪特征及典型案例
大学生犯罪的几个特征引起检查人员的重视,尤其是2014年上半年,主要表现为性犯罪,涉毒案件出现,团伙犯罪增多,恶意犯罪突出,手段智能化等。
(一)大学生性犯罪典型案例
据武汉市某区检察院的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在大学生性犯罪方面,典型案例有“神童盗窃黑丝袜案”,其出生在教育世家,10岁上高中,13岁上大学,可谓“神童”,然而不懂男女情事,浏览黄色网站,好奇心仍得不到满足,一直压抑着,发展为偷女生脚上穿的黑丝袜,最后跟踪一名女子进入其家中索要其脚上穿的黑丝袜,女子不应允,便拿起菜刀威胁,已经构成入室抢劫。此案以不起诉结案,该神童最后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生,从中可一窥帮教政策的可行性。另外在性犯罪方面,大学里一夜情等现象较多,女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有关方面应引起注意。
(二)大学生盗窃案典型案例
武汉市某区检察院处理的盗窃案中,苹果手机引人关注,一个月里曾处理过10起苹果手机盗窃案。苹果手机的诱惑不仅限于盗窃,更有抢劫者。有大学生想要苹果手机,在车站趁人拍照抢了就跑的;有在自习室,趁他人听歌睡觉时,直接拔掉耳机,迅速离开自习室的;有在考研时,盯好装有苹果手机的档案袋,提前交卷取走苹果手机的;有偷钱买苹果手机的。可见当前大学生对物质的欲望和追求,而大学生自身缺乏一定的自控力。
(三)大学生团伙犯罪典型案例
在大学生团伙犯罪方面,主要表现为同寝和同乡犯罪。武汉市某区检察院最近处理的一起案子为同乡和同寝一起在赌场站场子,发展为九个人一起抢赌场。开始站场子的同学觉得这个活很轻松,而且来钱快,便推荐给同乡和同寝,却不知道事件的严重性。几位同学忍不住去赌博,最后赌债还不了,明知不该,却出于哥们义气和面子,一起抢了赌场。大家参与分赃,吃喝玩乐,已构成共犯。
(四)大学生犯罪智能化典型案例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学生的犯罪也趋向智能化。武汉市某区检察院就曾处理过某高校的水卡案件,大学生破解了水卡系统,自制了很多水卡,低价销售给学生,从中谋取暴利,致使物业公司损失较大。另外,也有大学生利用网购犯罪的,在网上购买单反等数额较大的物品,利用快递签收和网购的漏洞兜圈子,骗取商家财物,可谓高智商犯罪。此类智能化案件,加大了侦查人员的侦查难度。因此,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侦查技术也应该赶上现代化的节奏。
三、相关调查及在校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数据显示,人群对大学生犯罪率上升的感知情况有待提高,需加大犯罪严重性的宣传力度。另外,对马加爵案、药家鑫案等公众有一定的了解,可见我们应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此外,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盗窃、聚众斗殴、故意伤害等。
下面就影响大学生犯罪的因素作简要的分析,姑且按照调查结果显示的比重确定先后顺序,即个人不健全的心理,学校、家庭教育缺失,法律意识淡薄,各类网络媒体的不正确引导,社会不良风气,家庭贫困,其他因素。
1.个人不健全的心理。目前大学生仍普遍存在不健全心理,主要表现为心理抵御能力差,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扭曲心理;自我控制能力差,激情犯罪就是其中一个表现;攀比心理比较严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经济不佳的大学生还存在自卑心理和仇富心理。
2.学校、家庭教育的缺失。当前,家庭和学校往往只注重学习成绩,忽略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缺少与大学生心灵上的沟通。在法律知识的传授,高尚人格的培养以及性教育方面都存在缺失。大学生得不到正确的引导,自控能力不足,容易步入歧途。
3.法律意识淡薄。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缺少对法律的敬畏,法制教育缺失。法律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为:出于哥们义气,聚众斗殴;经不住物质的诱惑,进行盗窃;没有意识到自身行为后果的严重性。
4.各类网络媒体的不正确引导。当前,网络媒体发达,各种不良信息通过网络大肆传播,网站上随处可见“黄色诱惑”和“暴力诱惑”,大学生自控力低,难免会出于好奇,浏览这些不良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诱发犯罪。
5.社会不良风气。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大量西方文化传入我国,同时伴随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文化,侵蚀着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学生群体普遍对自身要求不高,不能较好的自我管理,容易放纵自我,难免会滋生犯罪。
6.家庭贫困。大学生犯罪中还是有一部分是出于家庭贫困。身边的同学们在讨论去哪里吃喝玩乐,经济不佳的同学难免被孤立,人际交往上存在障碍。在自卑心理和攀比心理作祟下,贫困大学生容易出现仇富以及盗窃等一系列不良行为。 7.其他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溺爱型和粗暴型都是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性教育的缺失,性观念保守,青少年的好奇心得不到满足;同辈的不良影响,大学生交友不慎,容易受其影响而做出不当行为;对生命的漠视和麻木,不尊重生命,容易随意伤害他人的身体健康等。
四、关于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的建议
我们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在对大学生犯罪现状和特点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明确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以及民众对大学生犯罪的处理态度,结合多方因素,我们提出相对较为可行、科学的建议。调查显示大部分民众对目前家庭、学校和社会等针对大学生犯罪采取的预防措施的满意程度为不太满意,为有效破解难题,特提出以下预防大学生犯罪的相关建议:
(一)个人方面的预防建议
就大学生自身而言,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首先,大学生应当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应当在入学之初就应该给自己订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和规划努力。其次,大学生应当学法、守法、懂法,用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另外,大学生应加强心理训练,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大学生要克服心理障碍和自闭倾向,学会与人沟通,主动和同学交流,寻找共同的兴趣爱好,思想习惯,积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和结交朋友。此外,大学生应当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树立崇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家庭方面的预防建议
从家庭方面入手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必要的:首先,家长努力协调和稳定良好的家庭关系,维护家庭结构的完整,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充分发挥其良好的教育功能。其次,父母对子女的培养和教育的态度和方式应当改变和调整。既不能采取棍棒式的暴力专制型,也不能采取百依百顺,偏袒放纵的溺爱型,更不能采取无关紧要、不管不顾的放任型。此外,父母不仅要重视子女的学习等智力发展教育,还要注重对子女的道德和责任教育,培养子女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另外,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还应当以身作则,履行好为人父母对子女教育和培养的义务和责任。
(三)学校方面的预防建议
学校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关键,我们建议学校从以下几分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学校需重视大学生政治觉悟的引导,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第二,充分发挥校园的法制教育作用,注意改变以往“强调义务,忽视权利”的教育模式,普遍提高大学生的维权意识。第三,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增加心理咨询室和咨询师的质量。第四,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精神世界,可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大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减少犯罪。第五,学校应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管理,如网吧、酒吧等娱乐场所,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第六,要落实好贫困大学生救助工作,为其提供基本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第七,目前,对于大学生犯罪,高校采取的往往是事中和事后模式,缺失综合性的事前预防机制,因此,学校应加强与公安司法机关的合作,落实好预防大学生犯罪工作。
(四)社会方面的预防建议
就社会而言,我们认为应该注重以下几点:首先,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文化的传入,冲击着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我们呼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净化社会环境,弘扬传统美德。其次,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法制宣传的内容应该尽量避免过多的理论宣传,注重实用性;法制宣传的方式,除了传统的电视、广播、宣传单等途径,可利用微博、网站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另外,建立社区服务站,实行社区矫正制度,在服务内容方面,主要以心理咨询为主,并注重法律知识和性知识的传授。此外,需要加大文化传播业的管制,加大对淫秽物品传播的打击力度。
五、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犯罪现象不容忽视,在数量螺旋上升的同时,犯罪类型也呈多样化发展趋势。而不管是个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在预防大学生犯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结合我们本次调查问卷的数据、武汉市某区检察院的卷宗资料以及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分别就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出了较为合理可行的完善建议。殷切希望我们的建议对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明姝.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知识经济.2011(10).
[2]何独明,李景国.部分大学生犯罪的成因及预防途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总第328期.2009·10(中).
[3]周翠霞.大学生违法犯罪根源分析.辽宁警专学报.2008(2).
[4]文晶.浅析大学生犯罪的因素.理论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