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解放孩子的双手、头脑、眼睛、嘴、时间、空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石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教师以幼儿兴趣及生活经验为取向,更加关注孩子兴趣的变化、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提升及个性的发展,在游戏中关注幼儿、支持幼儿,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活中的游戏;游戏中的学习;儿童本位
一、思想引领——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为中心之教育。”也就是强调游戏环境要充满生活气息,用孩子们身边、熟悉的、喜欢的,取之生活还于生活的材料,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午饭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孩子们一起在园内散步,队伍中一群孩子围在一起,议论纷纷,“你看我捡到了一块石头”、“快看!我的石头是黑的”、“你的石头没我大”……每次散步的时间成了孩子们与石头“约会”的机会,还有几个孩子总是悄悄藏起几颗小石子。小班幼儿喜欢接触大自然,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追随孩子们的兴趣、思路,于是生成了一场“石头大玩家”的探究之旅。
二、儿童本位——关注游戏中的幼儿
案例分享:“石头大玩家”
情景一:石头打击乐
咚咚咚,香香手里拿了两块石头敲了起来,萌萌也有模有样的跟着学了起来,原来敲一敲石头可以发出声音呢?正在玩积木的萱萱走了过来,手里还拿了一块塑料积木,她也拿了一块石头,举起手用石头敲打着积木。“哎,那再找一找,还有哪些可以和石头敲出声音?”他们找来了纸杯、易拉罐、水彩笔等等,原来石头敲物品可以发出不一样的声音。为什么呢?孩子们说可能纸杯太软了,可能易拉罐是硬的。慢慢的,教室里石头的声音越来越想,有的孩子不厌烦的捂住了耳朵,“太吵啦!”我们能不能让石头发出好听的声音呢?一起试一试吧!他们用石头做了一回小小演奏家。
思考感悟:《指南》中指出:“孩子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获得。游戏中,孩子们会通过直观观察、对比发现石头的外形特征,游戏的过程从玩——说,从探索到分享,教师不仅要重视幼儿知识经验的获得,也要关注其情绪情感的发展,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交流。
同时,教师要接住孩子的兴趣点,去扩散去提升,通过材料隐形支架支持、鼓励孩子的深度学习。比如每次的晨间谈话、餐前活动成了孩子们交流分享的时间。爸爸妈妈用图片记录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的亲身体验,对于石头直接经验的获取有图可看、有话可说。孩子们愿意讲、敢于分享自己寻找石头的体验和感受,我们从中发现,谈话活动中幼儿的已有经验具有丰富性和个体差异性,分享交流有助于促进同伴学习,形成经验共享。
情景二:会说话的白纸
一天,贝贝拉着萌萌看她手中放大镜的石头,对萌萌说:“你看你看,这上面有东西。”两个人透过放大镜仔细观察着石头上的纹路。第二天,贝贝和甜甜两个人在科探区吵了起来,原来是两人为了抢一块画了小花图案的石头,争吵以甜甜的无奈放弃而告终,“这么好看的石头要不我们把它画下来吧!”贝贝惊奇地点了点头找来了平常记录的白纸,还找来了油画棒,将这块特殊的石头画了下来。
隔了几天,孩子们在游戏的时间,偶尔听见有人自言自语说:“这上面有好多的洞洞呀”,一回头,贝贝在白纸上画下了新的石头画。贝贝将自己的记录分享给同伴听,慢慢的,本子上的记录越来越多,成了一张张会说话的白纸。
思考感悟:小班幼儿年龄特征,他们所呈现出来的表征特点:简单的线条、点画,冲动性的表达,极简主义者,抽象画派。教师更应给予孩子留白的空间和自主探索的机会。我们将孩子的发现通过图片或表征的方式展示在墙面上,让我们的墙面会说话。同时将孩子们各种玩石的过程粘贴在墙面上,让孩子的“金点子”共享。
情景三:石頭大变身
石头简直太神奇了,要不来一场石头大变身吧,“大家一起说一说,石头可以变成什么呢?”“石头可以变成熊、可以变成毛毛虫、加上叉子还可以变成了一朵花……”石头拼拼乐的游戏成了孩子们的艺术畅想吧,“除了拼一拼还可以怎么变呢?”找找美工区里的材料吧……想不出来,请爸爸妈妈来帮忙,和姐姐一起玩一玩,全家总动员。“你看我的石头变成了草莓、变成了熊猫,我们把石头放在相框里……”,石头的展示区成了孩子们每天前去观赏的天地。
一天的晨间活动,萌萌是班上来的较早的小朋友,每天早晨,最喜欢的地方就是美工区里的那些石头画,当我走过看见萌萌纸上的哆啦A梦,不经说了句,你的哆啦A梦还带蝴蝶结呀!并未留意到边上的石头,萌萌看了我一下,没有过多的理睬,多了一会,孩子们三三两两来园了,萌萌还是低着头在纸上画着,再走进一瞧,她将石头放在了纸上进行拓画……
思考感悟:幼儿游戏的过程从探究——分享——记录——策展,幼儿的深度学习是幼儿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运用,从感知石头的特征,与同伴分享、记录,并有奖赏,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创设支持性的环境与材料,鼓励幼儿深入思考与探究。
孩子们对“玩石”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我们把原有的小班年龄阶段主题课程活动融入其中,整合课程内容,既能满足纵向点的探索,又能达到横向面的需求。保证课程内涵丰富的同时,也达到了形式的丰富。
三、鹰架保障——给予教师的启示
小小石头多乐趣,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石头竟成了游戏、学习的“宝贝”,这样的创想在孩子心中萌芽,他们会更留意周围的事物,更主动地去探索,发现,玩中学,学中玩!
(1)石头的启示——给游戏多点野趣
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材料,去认识——体验——创作,随处可见、随处可取、随处可玩!平凡朴实之中的意义和价值潜入孩子的意识。
(2)石头的游戏——一物多玩、寓教于乐的思考
简易的材料,给予多感官的认识,实现多途径的玩法,丰富着幼儿多领域的经验。幼儿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
关键词:生活中的游戏;游戏中的学习;儿童本位
一、思想引领——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为中心之教育。”也就是强调游戏环境要充满生活气息,用孩子们身边、熟悉的、喜欢的,取之生活还于生活的材料,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午饭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孩子们一起在园内散步,队伍中一群孩子围在一起,议论纷纷,“你看我捡到了一块石头”、“快看!我的石头是黑的”、“你的石头没我大”……每次散步的时间成了孩子们与石头“约会”的机会,还有几个孩子总是悄悄藏起几颗小石子。小班幼儿喜欢接触大自然,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追随孩子们的兴趣、思路,于是生成了一场“石头大玩家”的探究之旅。
二、儿童本位——关注游戏中的幼儿
案例分享:“石头大玩家”
情景一:石头打击乐
咚咚咚,香香手里拿了两块石头敲了起来,萌萌也有模有样的跟着学了起来,原来敲一敲石头可以发出声音呢?正在玩积木的萱萱走了过来,手里还拿了一块塑料积木,她也拿了一块石头,举起手用石头敲打着积木。“哎,那再找一找,还有哪些可以和石头敲出声音?”他们找来了纸杯、易拉罐、水彩笔等等,原来石头敲物品可以发出不一样的声音。为什么呢?孩子们说可能纸杯太软了,可能易拉罐是硬的。慢慢的,教室里石头的声音越来越想,有的孩子不厌烦的捂住了耳朵,“太吵啦!”我们能不能让石头发出好听的声音呢?一起试一试吧!他们用石头做了一回小小演奏家。
思考感悟:《指南》中指出:“孩子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获得。游戏中,孩子们会通过直观观察、对比发现石头的外形特征,游戏的过程从玩——说,从探索到分享,教师不仅要重视幼儿知识经验的获得,也要关注其情绪情感的发展,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交流。
同时,教师要接住孩子的兴趣点,去扩散去提升,通过材料隐形支架支持、鼓励孩子的深度学习。比如每次的晨间谈话、餐前活动成了孩子们交流分享的时间。爸爸妈妈用图片记录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的亲身体验,对于石头直接经验的获取有图可看、有话可说。孩子们愿意讲、敢于分享自己寻找石头的体验和感受,我们从中发现,谈话活动中幼儿的已有经验具有丰富性和个体差异性,分享交流有助于促进同伴学习,形成经验共享。
情景二:会说话的白纸
一天,贝贝拉着萌萌看她手中放大镜的石头,对萌萌说:“你看你看,这上面有东西。”两个人透过放大镜仔细观察着石头上的纹路。第二天,贝贝和甜甜两个人在科探区吵了起来,原来是两人为了抢一块画了小花图案的石头,争吵以甜甜的无奈放弃而告终,“这么好看的石头要不我们把它画下来吧!”贝贝惊奇地点了点头找来了平常记录的白纸,还找来了油画棒,将这块特殊的石头画了下来。
隔了几天,孩子们在游戏的时间,偶尔听见有人自言自语说:“这上面有好多的洞洞呀”,一回头,贝贝在白纸上画下了新的石头画。贝贝将自己的记录分享给同伴听,慢慢的,本子上的记录越来越多,成了一张张会说话的白纸。
思考感悟:小班幼儿年龄特征,他们所呈现出来的表征特点:简单的线条、点画,冲动性的表达,极简主义者,抽象画派。教师更应给予孩子留白的空间和自主探索的机会。我们将孩子的发现通过图片或表征的方式展示在墙面上,让我们的墙面会说话。同时将孩子们各种玩石的过程粘贴在墙面上,让孩子的“金点子”共享。
情景三:石頭大变身
石头简直太神奇了,要不来一场石头大变身吧,“大家一起说一说,石头可以变成什么呢?”“石头可以变成熊、可以变成毛毛虫、加上叉子还可以变成了一朵花……”石头拼拼乐的游戏成了孩子们的艺术畅想吧,“除了拼一拼还可以怎么变呢?”找找美工区里的材料吧……想不出来,请爸爸妈妈来帮忙,和姐姐一起玩一玩,全家总动员。“你看我的石头变成了草莓、变成了熊猫,我们把石头放在相框里……”,石头的展示区成了孩子们每天前去观赏的天地。
一天的晨间活动,萌萌是班上来的较早的小朋友,每天早晨,最喜欢的地方就是美工区里的那些石头画,当我走过看见萌萌纸上的哆啦A梦,不经说了句,你的哆啦A梦还带蝴蝶结呀!并未留意到边上的石头,萌萌看了我一下,没有过多的理睬,多了一会,孩子们三三两两来园了,萌萌还是低着头在纸上画着,再走进一瞧,她将石头放在了纸上进行拓画……
思考感悟:幼儿游戏的过程从探究——分享——记录——策展,幼儿的深度学习是幼儿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运用,从感知石头的特征,与同伴分享、记录,并有奖赏,作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创设支持性的环境与材料,鼓励幼儿深入思考与探究。
孩子们对“玩石”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我们把原有的小班年龄阶段主题课程活动融入其中,整合课程内容,既能满足纵向点的探索,又能达到横向面的需求。保证课程内涵丰富的同时,也达到了形式的丰富。
三、鹰架保障——给予教师的启示
小小石头多乐趣,孩子们发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石头竟成了游戏、学习的“宝贝”,这样的创想在孩子心中萌芽,他们会更留意周围的事物,更主动地去探索,发现,玩中学,学中玩!
(1)石头的启示——给游戏多点野趣
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材料,去认识——体验——创作,随处可见、随处可取、随处可玩!平凡朴实之中的意义和价值潜入孩子的意识。
(2)石头的游戏——一物多玩、寓教于乐的思考
简易的材料,给予多感官的认识,实现多途径的玩法,丰富着幼儿多领域的经验。幼儿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