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角形是初中几何学中一种基本图形,证明三角形全等也是几何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认真了解和掌握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解决一些相关的几何问题。经过几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我发现初学几何的学生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经常对图形识别不清,易把对应边、对应角找错。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学习困难,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图形巧动的方法,它简单易学,形象生动,学生容易接受且记忆深刻。
所谓巧动,重在于巧,并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摆一摆、动一动,而是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对图形进行灵活变动,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了解概念、认清图形,对几何的学习产生兴趣,把《三角形》一章学好。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采取了如下方法进行图形巧动来纠正学生的错误。
一、利用图形旋转找对应角
初学几何时,大部分学生易把对应角找错,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们课下用硬板剪出全等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并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准备上课时用。
例如:在讲完边角边公理后给学生出题,如图1所示,已知AB=AD,AC=AE,∠1=∠2,求证:△ABC≌△ADE,之后教师有意将错误的证明板书出来。
证明:在△ABC和△ADE中,
AB=AD(已知)
∠1=∠2(已知)
AC=AE(已知)
∴△ABC≌△ADE(SAS)
问学生这种证明过程是否正确,这时有的学生说对,有的学生说错。为了证明同学们的看法,请同学们拿出已准备的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使其重合,让上面的(红色)三角形绕点A旋转一定角度和上面的图形类似后问,∠1和∠2是三角形的内角吗?引导学生说明∠1和∠2不是三角形内角而是上面三角形旋转的角度。三角形的内角应是等于两个三角形重合部分的角度与刻转角度的和。即∠1+∠DAC=∠2+∠DAC,正确的证明过程如下:
证明:
∵∠1=∠2
∴∠1+∠DAC=∠2+∠DAC
即∠BAC=∠DAE
在△ABC和△DAE中
AB=AD(已知)
∠BCA=∠DAE(已知)
AC=AE(已知)
∴△ABC≌△ADE(SAS)
用同样的方法让同学们旋转全等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并对得到的图形进行分析证明,以加深印象。熟练以后,再让同学们练习翻析后再旋转的图形,如图2所示: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并证明。
二、利用图形的平移找对应边
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学生除了易把对应角找错,还经常找错对应边。为此我让学生把重合的两个三角形中的一个(红色)沿着重合的边(例如BC)所在的直线向左(或向右)平移一段距离到如图3所示位置后问。如果BE=CFAB=DE,∠ABC=∠DEF那么△ABC与△DEF是否全等。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分析,要想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题中给了一对等角∠ABC=∠DEF。如果夹这对角的两条边也分别相等,则由边角边公理可证明△ABC≌△DEF。现在请同学们观察BE与CF是夹∠ABC与∠DEF的边吗?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BE与CF是△ABC与△DEF的边BC与EF。证明过程由学生自己证出。之后让学生继续移动∠DEF到如图4位置条件不变,由学生分析证明过程。
更换原图形中的条件,把∠ABC=∠DEF换为AC=DF,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分析及证明过程。如果先翻析△DEF再沿BC边平移。如图5所示试分析证明过程。
講完这些简单的图形巧动后,要求学生课下用剪好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做一些稍复杂的变动来锻炼学生的思维,并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通过两种基本图形巧动的练习,学生们很快掌握了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从此他们能轻松地证明三角形全等,对几何的学习产生了兴趣。
(四川平昌县云台小学)
所谓巧动,重在于巧,并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摆一摆、动一动,而是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对图形进行灵活变动,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了解概念、认清图形,对几何的学习产生兴趣,把《三角形》一章学好。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采取了如下方法进行图形巧动来纠正学生的错误。
一、利用图形旋转找对应角
初学几何时,大部分学生易把对应角找错,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们课下用硬板剪出全等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并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准备上课时用。
例如:在讲完边角边公理后给学生出题,如图1所示,已知AB=AD,AC=AE,∠1=∠2,求证:△ABC≌△ADE,之后教师有意将错误的证明板书出来。
证明:在△ABC和△ADE中,
AB=AD(已知)
∠1=∠2(已知)
AC=AE(已知)
∴△ABC≌△ADE(SAS)
问学生这种证明过程是否正确,这时有的学生说对,有的学生说错。为了证明同学们的看法,请同学们拿出已准备的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使其重合,让上面的(红色)三角形绕点A旋转一定角度和上面的图形类似后问,∠1和∠2是三角形的内角吗?引导学生说明∠1和∠2不是三角形内角而是上面三角形旋转的角度。三角形的内角应是等于两个三角形重合部分的角度与刻转角度的和。即∠1+∠DAC=∠2+∠DAC,正确的证明过程如下:
证明:
∵∠1=∠2
∴∠1+∠DAC=∠2+∠DAC
即∠BAC=∠DAE
在△ABC和△DAE中
AB=AD(已知)
∠BCA=∠DAE(已知)
AC=AE(已知)
∴△ABC≌△ADE(SAS)
用同样的方法让同学们旋转全等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并对得到的图形进行分析证明,以加深印象。熟练以后,再让同学们练习翻析后再旋转的图形,如图2所示: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并证明。
二、利用图形的平移找对应边
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学生除了易把对应角找错,还经常找错对应边。为此我让学生把重合的两个三角形中的一个(红色)沿着重合的边(例如BC)所在的直线向左(或向右)平移一段距离到如图3所示位置后问。如果BE=CFAB=DE,∠ABC=∠DEF那么△ABC与△DEF是否全等。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分析,要想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题中给了一对等角∠ABC=∠DEF。如果夹这对角的两条边也分别相等,则由边角边公理可证明△ABC≌△DEF。现在请同学们观察BE与CF是夹∠ABC与∠DEF的边吗?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BE与CF是△ABC与△DEF的边BC与EF。证明过程由学生自己证出。之后让学生继续移动∠DEF到如图4位置条件不变,由学生分析证明过程。
更换原图形中的条件,把∠ABC=∠DEF换为AC=DF,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分析及证明过程。如果先翻析△DEF再沿BC边平移。如图5所示试分析证明过程。
講完这些简单的图形巧动后,要求学生课下用剪好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做一些稍复杂的变动来锻炼学生的思维,并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通过两种基本图形巧动的练习,学生们很快掌握了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从此他们能轻松地证明三角形全等,对几何的学习产生了兴趣。
(四川平昌县云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