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冯氏喜剧是冯小刚喜剧电影作品的概括总称,具有平民意识、现实漫画、意识形态调侃的特点,尤其是对现实生活的诙谐式表达,体现出冯小刚特有的喜剧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天下无贼》、《非常勿扰》系列等。冯氏喜剧电影在艺术表现上既有诙谐性的幽默语言,小品化的故事情节,又在辛辣尖刻的话语中无形揭露社会痛点,以喜剧的外在形式包裹悲情的内核,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还激发出对现实的思考,喜中含悲,回味无穷。
关键词:冯小刚;喜剧电影;悲情;
在中国当代喜剧电影领域中,冯小刚和他的喜剧电影一直饰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嘻哈式”、“抖包袱”的逗笑喜剧,冯氏喜剧往往是通过描绘市井小人物的成长经历、平凡人物的悲歡离合,让我们感觉到剧中的人物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自己是在伴随着剧中的人物一路成长与奋斗,电影用幽默搞笑的语言和平易近人的叙事将我们轻易地代入剧情中来,在观看的同时,时而引人发笑,时而却悲从中来,为剧中人物的悲情遭遇感到难过与叹息。
在古代希腊文学艺术中,悲剧与喜剧有着严格的边界,分别作为一种独立的形式生存和发展。悲剧往往是讲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人的本质力量以及永恒之美的肯定,所以历史上的悲剧常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巨大而深沉的同情心和精神冲击。[1]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悲剧和喜剧的边界慢慢被打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开始重视普通人的价值,在艺术上也要求充分反映现实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喜剧也是如此,喜剧的来源对象不仅仅是生活中的日常笑料、嬉笑怒骂,更多来自于生活中最实际、最深刻的东西,人们觉得接近才能理解,才会发笑。[2]
而冯氏喜剧就是这样一种“悲”“喜”共存的电影形式。近年上映的《非常勿扰》系列就是一个以喜衬悲喜剧风格的代表。四十多岁的单身剩男秦奋在自己的相亲之路上遇到了许多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约会对象”,在与一个个相亲对象的沟通过程中,男主角秦奋的形象变得逐渐清晰起来:而立之年有些闲钱,朋友众多但不务正业,满脑子不切实际却依然自我感觉良好,而对于关于结婚这事,则十分真诚!在他一次次失败的约会中,观众们无不沉浸于主人公开朗的性格和影片诙谐幽默地对话里,于是在男主乐观的人格魅力和影片整体的喜剧格调下,我们很难去根究这部影片的悲情之处,可是当观看完整部电影后,我们心中却依然能感觉得到一丝挥之不去的苦楚。通过男主一次次地与相亲者的交流,我们逐渐发现在寻觅爱情的过程中,人们或多或少会陷进物欲或是自我本真之外的条件枷锁里,使“爱”变了味。看着男主人公屡屡失败的相亲经历,也许正让我们想到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体验,这一切感受让我们到悲从中来,不能释然。
作为续集的《非诚勿扰2》同样有着许多喜剧情节,影片中对时下的热门话题离婚、婚外恋、同性恋等内容的讥讽充满笑点,但这一调侃背后的社会问题却不得不引人深思。开场的婚礼和片尾的葬礼遥相呼应,同样采用喜剧式的叙述方式。在片尾奄奄一息的李香山在自己的人生告别会上开玩笑说道:“长了黑痣赶紧点去,千万别以为那代表着‘好运’和‘性感’!”看似自我调侃的的语言却表达出了对人之将死这一无法抗争事实的无奈,冯小刚将特有的黑色幽默渗透在悲剧情节里,观众笑过之后,却不得不反观生老病死的这个人生大命题,久久无法忘怀。
同样,在《甲方乙方》这部典型的荒诞喜剧中,四个年轻的无业青年突发奇想开办了“好梦一日游”业务。“好梦一日游”团队不仅让卖书的胖老板当了回巴顿将军,让土大款“享受”了一把痛苦的贫穷乡下生活,让高高在上的大明星“饱尝”了无人问津的平民百姓生活,让郁郁不得志的文学青年感受到了被美女青睐的感觉......在帮助顾客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他们从好玩、开心、甚至有些胡闹中,渐渐地投入了自己的真情。所以在这些具有夸张的喜剧性梦想之后,我们紧接着看到的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梦想——一位绝症病人的丈夫希望原妻子的“有房梦”,此时在影片中前几个小故事的喜剧情节和气氛的烘托下,这段故事与其形成的强烈对比,使得这一剧目中的悲情因素更加深入人心。
不难看到,在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中,主人公既不是富贵名媛,让人看了感觉极其疏远,也不是才子美人,让人们看了只会徒增羡慕,更不会是刻意向人们展示那些悲惨生活的社会最底层人物,最后通过顽强的抗争来博取观众的怜悯。而是用喜剧性的画面与悲剧的故事情节、小人物的乐观心态与自身的悲惨命运、幽默诙谐的语言与字里行间透出的绝望等几处明显的对比,通过“以喜衬悲”的表达方式,凸显出电影情节背后诙谐悲情美。
现如今,中国观众的审美品位、审美层次在逐渐提高,幽默且带点辛辣意味的冯氏喜剧一直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它不同于周星驰的无厘头式喜剧、徐峥的欢乐喜剧,冯小刚喜剧在幽默后多出一丝悲情。但其悲情因素却是沉默的,好比含苞待开的花蕾,不易察觉却散发着清香。同时,喜剧中体现出的悲凉情节是有力量的、有希望的。《非诚勿扰》中的秦奋虽然在相亲路上不断受挫,但仍然勇往直前,与女主人公笑笑历经感情磨难最终获得了真爱;《天下无贼》中刘德华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护住了傻根的钱财,让他永远坚信着“天下无贼”的纯真信念,傻根信念不也正是我们社会大众所骐骥的美好憧憬吗?《甲方乙方》中的“好梦一日游”团队最终依然决定将自己的结婚新房让给身患癌症的无房夫妇,圆他们的“团圆梦”,恰恰也是在暗示我们“好梦终会实现”,更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上的人情美和人性的力量。
或许,从另一个角度看,冯氏喜剧电影的广受好评与其所透露的诙谐悲情美正是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悲情心态急需释放和化解。林语堂先生曾说:“无论哪一国的文化、生活、文学、思想,是用得着近情的幽默的滋润的。”也许除了开怀大笑,我们这一代人更希望从喜剧电影中的幽默背后看到更深刻的内涵:尖刻辛辣中带着讽刺、温和机智中透露着善良、而悲情困苦中却满怀着希望与前进的力量......
注释:
[1]鲁仕贵.影视作品中的美学分析[J].艺术时尚,2014:第43页
[2]王伟.试论冯小刚电影中“悲剧性元素”的运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6):第166页
参考文献:
[1]鲁仕贵.影视作品中的美学分析[J].艺术时尚,2014:43
[2]王伟.试论冯小刚电影中“悲剧性元素”的运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6):166.
[3]耿晓莹.论冯小刚的悲剧性电影及其审美理想[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10-19.
作者简介:
王瑞豪(1993.10),男,汉族,籍贯: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当代美术教育。
关键词:冯小刚;喜剧电影;悲情;
在中国当代喜剧电影领域中,冯小刚和他的喜剧电影一直饰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嘻哈式”、“抖包袱”的逗笑喜剧,冯氏喜剧往往是通过描绘市井小人物的成长经历、平凡人物的悲歡离合,让我们感觉到剧中的人物就是我们身边的人,自己是在伴随着剧中的人物一路成长与奋斗,电影用幽默搞笑的语言和平易近人的叙事将我们轻易地代入剧情中来,在观看的同时,时而引人发笑,时而却悲从中来,为剧中人物的悲情遭遇感到难过与叹息。
在古代希腊文学艺术中,悲剧与喜剧有着严格的边界,分别作为一种独立的形式生存和发展。悲剧往往是讲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人的本质力量以及永恒之美的肯定,所以历史上的悲剧常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巨大而深沉的同情心和精神冲击。[1]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悲剧和喜剧的边界慢慢被打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开始重视普通人的价值,在艺术上也要求充分反映现实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喜剧也是如此,喜剧的来源对象不仅仅是生活中的日常笑料、嬉笑怒骂,更多来自于生活中最实际、最深刻的东西,人们觉得接近才能理解,才会发笑。[2]
而冯氏喜剧就是这样一种“悲”“喜”共存的电影形式。近年上映的《非常勿扰》系列就是一个以喜衬悲喜剧风格的代表。四十多岁的单身剩男秦奋在自己的相亲之路上遇到了许多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约会对象”,在与一个个相亲对象的沟通过程中,男主角秦奋的形象变得逐渐清晰起来:而立之年有些闲钱,朋友众多但不务正业,满脑子不切实际却依然自我感觉良好,而对于关于结婚这事,则十分真诚!在他一次次失败的约会中,观众们无不沉浸于主人公开朗的性格和影片诙谐幽默地对话里,于是在男主乐观的人格魅力和影片整体的喜剧格调下,我们很难去根究这部影片的悲情之处,可是当观看完整部电影后,我们心中却依然能感觉得到一丝挥之不去的苦楚。通过男主一次次地与相亲者的交流,我们逐渐发现在寻觅爱情的过程中,人们或多或少会陷进物欲或是自我本真之外的条件枷锁里,使“爱”变了味。看着男主人公屡屡失败的相亲经历,也许正让我们想到自己也经历过类似的体验,这一切感受让我们到悲从中来,不能释然。
作为续集的《非诚勿扰2》同样有着许多喜剧情节,影片中对时下的热门话题离婚、婚外恋、同性恋等内容的讥讽充满笑点,但这一调侃背后的社会问题却不得不引人深思。开场的婚礼和片尾的葬礼遥相呼应,同样采用喜剧式的叙述方式。在片尾奄奄一息的李香山在自己的人生告别会上开玩笑说道:“长了黑痣赶紧点去,千万别以为那代表着‘好运’和‘性感’!”看似自我调侃的的语言却表达出了对人之将死这一无法抗争事实的无奈,冯小刚将特有的黑色幽默渗透在悲剧情节里,观众笑过之后,却不得不反观生老病死的这个人生大命题,久久无法忘怀。
同样,在《甲方乙方》这部典型的荒诞喜剧中,四个年轻的无业青年突发奇想开办了“好梦一日游”业务。“好梦一日游”团队不仅让卖书的胖老板当了回巴顿将军,让土大款“享受”了一把痛苦的贫穷乡下生活,让高高在上的大明星“饱尝”了无人问津的平民百姓生活,让郁郁不得志的文学青年感受到了被美女青睐的感觉......在帮助顾客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他们从好玩、开心、甚至有些胡闹中,渐渐地投入了自己的真情。所以在这些具有夸张的喜剧性梦想之后,我们紧接着看到的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梦想——一位绝症病人的丈夫希望原妻子的“有房梦”,此时在影片中前几个小故事的喜剧情节和气氛的烘托下,这段故事与其形成的强烈对比,使得这一剧目中的悲情因素更加深入人心。
不难看到,在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中,主人公既不是富贵名媛,让人看了感觉极其疏远,也不是才子美人,让人们看了只会徒增羡慕,更不会是刻意向人们展示那些悲惨生活的社会最底层人物,最后通过顽强的抗争来博取观众的怜悯。而是用喜剧性的画面与悲剧的故事情节、小人物的乐观心态与自身的悲惨命运、幽默诙谐的语言与字里行间透出的绝望等几处明显的对比,通过“以喜衬悲”的表达方式,凸显出电影情节背后诙谐悲情美。
现如今,中国观众的审美品位、审美层次在逐渐提高,幽默且带点辛辣意味的冯氏喜剧一直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它不同于周星驰的无厘头式喜剧、徐峥的欢乐喜剧,冯小刚喜剧在幽默后多出一丝悲情。但其悲情因素却是沉默的,好比含苞待开的花蕾,不易察觉却散发着清香。同时,喜剧中体现出的悲凉情节是有力量的、有希望的。《非诚勿扰》中的秦奋虽然在相亲路上不断受挫,但仍然勇往直前,与女主人公笑笑历经感情磨难最终获得了真爱;《天下无贼》中刘德华最后用自己的生命护住了傻根的钱财,让他永远坚信着“天下无贼”的纯真信念,傻根信念不也正是我们社会大众所骐骥的美好憧憬吗?《甲方乙方》中的“好梦一日游”团队最终依然决定将自己的结婚新房让给身患癌症的无房夫妇,圆他们的“团圆梦”,恰恰也是在暗示我们“好梦终会实现”,更让我们看到了社会上的人情美和人性的力量。
或许,从另一个角度看,冯氏喜剧电影的广受好评与其所透露的诙谐悲情美正是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悲情心态急需释放和化解。林语堂先生曾说:“无论哪一国的文化、生活、文学、思想,是用得着近情的幽默的滋润的。”也许除了开怀大笑,我们这一代人更希望从喜剧电影中的幽默背后看到更深刻的内涵:尖刻辛辣中带着讽刺、温和机智中透露着善良、而悲情困苦中却满怀着希望与前进的力量......
注释:
[1]鲁仕贵.影视作品中的美学分析[J].艺术时尚,2014:第43页
[2]王伟.试论冯小刚电影中“悲剧性元素”的运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6):第166页
参考文献:
[1]鲁仕贵.影视作品中的美学分析[J].艺术时尚,2014:43
[2]王伟.试论冯小刚电影中“悲剧性元素”的运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6):166.
[3]耿晓莹.论冯小刚的悲剧性电影及其审美理想[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2:10-19.
作者简介:
王瑞豪(1993.10),男,汉族,籍贯:河南开封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当代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