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位家长:
下午好!今天我们又一次相聚在这里,为的是共同探讨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首先,我想谈谈对“健康”这一词的理解。健康应该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于是,我们注意孩子的饮食,希望孩子少生病,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身体健康对于人的成长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心理健康也不能忽视。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的社会适应能力,乃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志。有研究表明,孩子的心理疾病形成受遗传、环境(尤其是环境中的教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父母的情绪、行为是否理性,直接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专家研究表明,有心理健康的父母,才有心理健康的孩子。作为父母。我们要善于学习,善于反思,不断进取,敢于面对现实,正视困难。
那么,如何在环境教育中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地发展?
第一,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孩子的自信
1 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一位家长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家长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你没出息”,“你不可救药”,“你的脑子是猪脑子”,“我对你完全失望了”,“早知你这德性,就不该生你”,“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这些话应该从家长的语言里消失。打孩子最伤害孩子的自尊,任意惩罚孩子也伤害孩子的自尊。请家长家长记住,切不可为了自己的尊严,伤害孩子的自尊。
2 尊重孩子,不当众揭孩子的短。相对来说,性格软弱的孩子比较内向,感情较脆弱,父母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当众揭孩子的短,会损伤孩子的尊严,无形中的不良刺激可强化孩子的弱点。当孩子在场时,就应该说他得意的一面。
3 让孩子感受成功。成功人生就是一系列成功习惯的累积,人生的失败往往是失败习惯的累积。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撑杆跳选手,一直苦于无法超越一个极限高度,他一次一次地跳,却一次一次地失败。他最后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不能跳过这个高度。”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他回答说:“我一冲到起跳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心里就觉得我不行,我跳了那么多次,就是跳不过去。”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但首先你必须把你的心从杆上撑过去,接下来你的身体才一定会跟过去。”这名选手照着教练的话做了,他撑起杆又跳了一次,果然一跃而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最难克服的就是心理障碍,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就一定能够成功。固然成功与否。是靠我们的聪明才智,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成功的习惯,我们的聪明才智,将无所施展。如果一个儿童平时做这事也成功,做那事也得意,好像不知道困难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他眼底下没有困难的事,再难的事他也要自己尝试一下才甘心,凡事当前,他总是怀着成功的预计,总要努力去干。这并不是这个儿童的聪明才智,要说真有非常人所不能及的地方,实因他平日有了成功的习惯,习惯而属于成功的,天下的事,还有不能为的吗?
第二,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心态
1 勿对孩子控制过严。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
2 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和他人融洽相处者的内心世界较为光明美好。父母不妨带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当然,孩子首先得学会跟父母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跟亲戚朋友融洽相处。此外,家长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做到热情真诚待人,不势利卑下,不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3 物质生活避免奢华。物质生活的奢华会使得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获得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相反,那些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
4 让孩子爱好广泛。—个孩子如果仅有—种爱好。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感觉。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一旦晚上没有合适的节目时,心头必然会郁郁寡欢。相反,如果孩子看不成电视时也能爱读书、看报或做游戏,同样可以乐在其中。
5 创建快乐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肯定的是,—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
第三,善于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
有这样一则案例:《我让不高兴的女儿高兴了》
[原文] 孩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举行了“我爱家乡”的系列比赛活动,有征文、绘画、演讲等比赛项目。女儿在征文比赛中获得了年级组一等奖。她是个好强的孩子,回家后天天对着镜子背稿子,准备参加接下来的演讲比赛。孩子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她的朗诵、演讲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一天放学回家后,她翘着小嘴,一脸不悦地对我说:“妈妈,我真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请许颖参加演讲比赛,而不请我。”
“许颖的朗诵、演讲水平比你高。上次开家长会时,家长们对她都很佩服。”“可她演讲的内容是我获奖的那篇文章呀!”
“那有什么关系。”
“有本事自己写稿子,这是不公平的。”孩子愤愤地说。
“看来你很有意见。说说为什么?”
我知道,她发泄够了,也许心里会好受些。孩子罗列了很多的理由,而我在绞尽脑汁想:她说完后,我如何向她解释这件事。最后,我是这样说的:“妈妈觉得你们老师真了不起,她发现你的写作优势、许颖的朗诵和演讲优势,在比赛中你俩都得了奖,值得祝贺,还有什么不愉快的呢?你是最佳编剧奖,许颖是最佳演员奖。”
“妈妈,那么编剧好,还是演员好?”
“都好,只是承担的任务不一样,编剧在幕后创作,他的作品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示。演员要通过编剧的作品来展示高超的表演才能,谁也离不开谁,但妈妈认为你更适合当编剧。”见女儿的脸已完全舒展了,我又说:“人的才能不一样,分工也不一样,我们要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尽情地展示,这样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也要看到别人的优势,并由衷地赞赏,而且还要善于相互合作达到双赢。”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第二天,正好电影频道“佳片有约”栏目播放《音乐之声》,我有意让女儿看了这部电影,尽管看完电影已是深夜了,我们还继续讨论该片的编剧、女主角、导演。
孩子说:“妈妈,这个片子故事讲得好,演员也演得活灵活现。”我不失时机地说:“你、许颖和老师不也是一样吗?”
“妈妈,我昨天真傻。”女儿天真地笑着。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一定感叹这位家长的智慧!当孩子向家长反映情况时,家长可能有许多的处理方法,比如跟孩子一起咒骂学校、社会的不公,比如找到教师,要求给个说法……但智慧的家长却没有这样做,她明白自己的孩子优势在哪,劣势在哪。家长能跳出演讲的圈子,不盲目进入孩子预设的思路,通过编剧和演员的类比,既解决了孩子的委屈,又让孩子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长处,还不着痕迹地进行了合作意识的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华中师范大学郑晚边博士研究发现:决定孩子一生的首先是父母,特别是在未成年阶段,其次才是教师,而孩子本身只能排在第三位。所以,在孩子未成年阶段,作为父母,不要寄希望于孩子自我成长、自我成才。我们必须切实担当起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努力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手段,共同培养孩子。
最后,祝愿孩子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下午好!今天我们又一次相聚在这里,为的是共同探讨如何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首先,我想谈谈对“健康”这一词的理解。健康应该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于是,我们注意孩子的饮食,希望孩子少生病,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身体健康对于人的成长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心理健康也不能忽视。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的社会适应能力,乃是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志。有研究表明,孩子的心理疾病形成受遗传、环境(尤其是环境中的教育)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父母的情绪、行为是否理性,直接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专家研究表明,有心理健康的父母,才有心理健康的孩子。作为父母。我们要善于学习,善于反思,不断进取,敢于面对现实,正视困难。
那么,如何在环境教育中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地发展?
第一,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孩子的自信
1 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是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一位家长在孩子有成绩时就尊重他。在出现问题时就不尊重他,任意褒贬。这就做错了。家长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想一想,自己有了缺点、错误时,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尊重。尊重孩子,就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有伤自尊的语言。“你没出息”,“你不可救药”,“你的脑子是猪脑子”,“我对你完全失望了”,“早知你这德性,就不该生你”,“你把我的脸都丢光了”……这些话应该从家长的语言里消失。打孩子最伤害孩子的自尊,任意惩罚孩子也伤害孩子的自尊。请家长家长记住,切不可为了自己的尊严,伤害孩子的自尊。
2 尊重孩子,不当众揭孩子的短。相对来说,性格软弱的孩子比较内向,感情较脆弱,父母尤其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当众揭孩子的短,会损伤孩子的尊严,无形中的不良刺激可强化孩子的弱点。当孩子在场时,就应该说他得意的一面。
3 让孩子感受成功。成功人生就是一系列成功习惯的累积,人生的失败往往是失败习惯的累积。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撑杆跳选手,一直苦于无法超越一个极限高度,他一次一次地跳,却一次一次地失败。他最后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不能跳过这个高度。”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他回答说:“我一冲到起跳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心里就觉得我不行,我跳了那么多次,就是跳不过去。”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但首先你必须把你的心从杆上撑过去,接下来你的身体才一定会跟过去。”这名选手照着教练的话做了,他撑起杆又跳了一次,果然一跃而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最难克服的就是心理障碍,如果你相信自己,你就一定能够成功。固然成功与否。是靠我们的聪明才智,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成功的习惯,我们的聪明才智,将无所施展。如果一个儿童平时做这事也成功,做那事也得意,好像不知道困难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他眼底下没有困难的事,再难的事他也要自己尝试一下才甘心,凡事当前,他总是怀着成功的预计,总要努力去干。这并不是这个儿童的聪明才智,要说真有非常人所不能及的地方,实因他平日有了成功的习惯,习惯而属于成功的,天下的事,还有不能为的吗?
第二,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心态
1 勿对孩子控制过严。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
2 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和他人融洽相处者的内心世界较为光明美好。父母不妨带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当然,孩子首先得学会跟父母和兄弟姐妹融洽相处,跟亲戚朋友融洽相处。此外,家长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做到热情真诚待人,不势利卑下,不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3 物质生活避免奢华。物质生活的奢华会使得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获得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相反,那些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
4 让孩子爱好广泛。—个孩子如果仅有—种爱好。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感觉。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一旦晚上没有合适的节目时,心头必然会郁郁寡欢。相反,如果孩子看不成电视时也能爱读书、看报或做游戏,同样可以乐在其中。
5 创建快乐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研究表明:孩子在牙牙学语之前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肯定的是,—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孩子。
第三,善于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
有这样一则案例:《我让不高兴的女儿高兴了》
[原文] 孩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举行了“我爱家乡”的系列比赛活动,有征文、绘画、演讲等比赛项目。女儿在征文比赛中获得了年级组一等奖。她是个好强的孩子,回家后天天对着镜子背稿子,准备参加接下来的演讲比赛。孩子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她的朗诵、演讲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一天放学回家后,她翘着小嘴,一脸不悦地对我说:“妈妈,我真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请许颖参加演讲比赛,而不请我。”
“许颖的朗诵、演讲水平比你高。上次开家长会时,家长们对她都很佩服。”“可她演讲的内容是我获奖的那篇文章呀!”
“那有什么关系。”
“有本事自己写稿子,这是不公平的。”孩子愤愤地说。
“看来你很有意见。说说为什么?”
我知道,她发泄够了,也许心里会好受些。孩子罗列了很多的理由,而我在绞尽脑汁想:她说完后,我如何向她解释这件事。最后,我是这样说的:“妈妈觉得你们老师真了不起,她发现你的写作优势、许颖的朗诵和演讲优势,在比赛中你俩都得了奖,值得祝贺,还有什么不愉快的呢?你是最佳编剧奖,许颖是最佳演员奖。”
“妈妈,那么编剧好,还是演员好?”
“都好,只是承担的任务不一样,编剧在幕后创作,他的作品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展示。演员要通过编剧的作品来展示高超的表演才能,谁也离不开谁,但妈妈认为你更适合当编剧。”见女儿的脸已完全舒展了,我又说:“人的才能不一样,分工也不一样,我们要发现自己的优势,并尽情地展示,这样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也要看到别人的优势,并由衷地赞赏,而且还要善于相互合作达到双赢。”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第二天,正好电影频道“佳片有约”栏目播放《音乐之声》,我有意让女儿看了这部电影,尽管看完电影已是深夜了,我们还继续讨论该片的编剧、女主角、导演。
孩子说:“妈妈,这个片子故事讲得好,演员也演得活灵活现。”我不失时机地说:“你、许颖和老师不也是一样吗?”
“妈妈,我昨天真傻。”女儿天真地笑着。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一定感叹这位家长的智慧!当孩子向家长反映情况时,家长可能有许多的处理方法,比如跟孩子一起咒骂学校、社会的不公,比如找到教师,要求给个说法……但智慧的家长却没有这样做,她明白自己的孩子优势在哪,劣势在哪。家长能跳出演讲的圈子,不盲目进入孩子预设的思路,通过编剧和演员的类比,既解决了孩子的委屈,又让孩子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长处,还不着痕迹地进行了合作意识的教育,可谓一举多得。
华中师范大学郑晚边博士研究发现:决定孩子一生的首先是父母,特别是在未成年阶段,其次才是教师,而孩子本身只能排在第三位。所以,在孩子未成年阶段,作为父母,不要寄希望于孩子自我成长、自我成才。我们必须切实担当起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努力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手段,共同培养孩子。
最后,祝愿孩子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