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语言的任务,为学生提供发展思维的空间。本文从词汇积累的三个层次贯通课内外的阅读,探索语言积累的方法和途径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词汇积累;理解;运用;阅读
小学生的记性好,模仿力强,悟性却相对较弱,因此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言积累,特别强调通过阅读积累,通过生活积累,一再强调语文教学要放弃繁琐的内容分析,要让学生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一课程目标给每个语文教师提出了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新课题。我们都知道,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一种学习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教师长期的训练和培养,积累也是如此。下面我以三年级课《石榴》教学为例谈谈指导学生词汇积累的点滴收获。
一、课外初“相识”,拓展词汇空间
扩大词汇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阅读课外书籍,这已被众多教师认同,许多积累作业都是由學生独立完成,他们边阅读,边摘录好词好句。教师很少参与其中,只是进行简单的检查批阅。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小学生的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较差,词汇积累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只是记在纸上。所以教师要做恰当的引导。在起步阶段可以用范文进行示范,让学生知道积累词汇的要点。首先知道学生进行词汇的分类整理。例:写人类可分外貌、动作、心理、语言,写季节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物候,写物类分色、形、味。其次教师在学生课外抄摘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选择出一些词汇,或成讲义,或成小黑板,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以备课堂上提取。比如《石榴》一文,我抓住文中三个训练点:一是看实物运用课外词汇,描写石榴果实的外形;二是描写石榴果实成熟的一些拟人句;三是描写石榴味道的词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外积累描述果子色、形、味的词语,描写开心的心情词语,分类抄于卡片上。通过课外的积累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更好地学会运用所积累的词汇,“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二、课内再“熟悉”,强化词汇学习
如果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语境,让学生回忆课外获得的词汇,再加以运用,那么日复一日,所掌握的词汇量就相当可观了。在《石榴》一文的教学中,我作如下设计:
1.看图用词。将一幅逼真的石榴树挂在黑板上,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我先让学生仔细地观察石榴树的叶子、花,然后说出石榴的颜色、形状,通过生活经验讲讲石榴的味道。由于课外的铺垫,学生的学习难度已相对降低了,学生一下子就说出嫩绿、密密麻麻、火红,青中带黄、甜滋滋、酸溜溜等词语。学生通过运用课外所学词语对石榴的描述,加深对石榴的认识,这对理解文中石榴成熟时用了众多的拟人句也无疑起到了过河桥的作用。
2.比较用词。课文第二小节,描写石榴花的样子时,用了一个比喻句:“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我出示喇叭的图片,请学生找出喇叭和石榴花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学生一下子说出两者具有相似的外形,然后请学生根据这外形的特点,想想石榴的果实像什么呢?有孩子说像灯笼、像汽球、像小火球等等。这样,既巩固了学生词汇,加深了学生对比喻句的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3.体会用词。课文第三小节描写石榴果实成熟,这些果实的心情会如何呢?从哪些词上可以看出很开心。然后请学生找出相关词语,接着引导学生说出一拟人的情感的词语,使孩子感知拟人句的用法。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整,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积累词汇的兴趣。
4.外种形式用词。将以上所学的词汇制成卡片,在课堂上适时贴在黑板上,给学生直观印象,总结课文时,以比赛游戏的方式再巩固一遍。课后,又将卡片贴到教室的“学习园地”上,确保这些词语在学生面前的再现率。
通过课外积累和课堂识词相结合,使学生摆脱了积累词汇的盲目状态。每个词语经过信息编码,贮存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强化了词汇学习。
三、作文里交朋友,内化词汇学习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高级阶段,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体现。用词是否精确、丰富、生动,可以检验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呈现他们学过的词汇,帮助他们从无意识状态上升到有意识运用姿态。所以每次作文教学,我都向学生呈现大量与主题相关的词语,请他们自由选用。学生自己选用的词语超过了我所呈现的范围,则给予表扬和鼓励。经过课外—课内—课外几次反复,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运用词语了。经过一阶段的训练,学生不仅在习作时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而且对积累词语运用词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词汇积累;理解;运用;阅读
小学生的记性好,模仿力强,悟性却相对较弱,因此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言积累,特别强调通过阅读积累,通过生活积累,一再强调语文教学要放弃繁琐的内容分析,要让学生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一课程目标给每个语文教师提出了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新课题。我们都知道,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一种学习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教师长期的训练和培养,积累也是如此。下面我以三年级课《石榴》教学为例谈谈指导学生词汇积累的点滴收获。
一、课外初“相识”,拓展词汇空间
扩大词汇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阅读课外书籍,这已被众多教师认同,许多积累作业都是由學生独立完成,他们边阅读,边摘录好词好句。教师很少参与其中,只是进行简单的检查批阅。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小学生的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较差,词汇积累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只是记在纸上。所以教师要做恰当的引导。在起步阶段可以用范文进行示范,让学生知道积累词汇的要点。首先知道学生进行词汇的分类整理。例:写人类可分外貌、动作、心理、语言,写季节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物候,写物类分色、形、味。其次教师在学生课外抄摘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选择出一些词汇,或成讲义,或成小黑板,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以备课堂上提取。比如《石榴》一文,我抓住文中三个训练点:一是看实物运用课外词汇,描写石榴果实的外形;二是描写石榴果实成熟的一些拟人句;三是描写石榴味道的词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外积累描述果子色、形、味的词语,描写开心的心情词语,分类抄于卡片上。通过课外的积累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能更好地学会运用所积累的词汇,“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二、课内再“熟悉”,强化词汇学习
如果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语境,让学生回忆课外获得的词汇,再加以运用,那么日复一日,所掌握的词汇量就相当可观了。在《石榴》一文的教学中,我作如下设计:
1.看图用词。将一幅逼真的石榴树挂在黑板上,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我先让学生仔细地观察石榴树的叶子、花,然后说出石榴的颜色、形状,通过生活经验讲讲石榴的味道。由于课外的铺垫,学生的学习难度已相对降低了,学生一下子就说出嫩绿、密密麻麻、火红,青中带黄、甜滋滋、酸溜溜等词语。学生通过运用课外所学词语对石榴的描述,加深对石榴的认识,这对理解文中石榴成熟时用了众多的拟人句也无疑起到了过河桥的作用。
2.比较用词。课文第二小节,描写石榴花的样子时,用了一个比喻句:“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我出示喇叭的图片,请学生找出喇叭和石榴花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学生一下子说出两者具有相似的外形,然后请学生根据这外形的特点,想想石榴的果实像什么呢?有孩子说像灯笼、像汽球、像小火球等等。这样,既巩固了学生词汇,加深了学生对比喻句的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3.体会用词。课文第三小节描写石榴果实成熟,这些果实的心情会如何呢?从哪些词上可以看出很开心。然后请学生找出相关词语,接着引导学生说出一拟人的情感的词语,使孩子感知拟人句的用法。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整,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积累词汇的兴趣。
4.外种形式用词。将以上所学的词汇制成卡片,在课堂上适时贴在黑板上,给学生直观印象,总结课文时,以比赛游戏的方式再巩固一遍。课后,又将卡片贴到教室的“学习园地”上,确保这些词语在学生面前的再现率。
通过课外积累和课堂识词相结合,使学生摆脱了积累词汇的盲目状态。每个词语经过信息编码,贮存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强化了词汇学习。
三、作文里交朋友,内化词汇学习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高级阶段,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体现。用词是否精确、丰富、生动,可以检验出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呈现他们学过的词汇,帮助他们从无意识状态上升到有意识运用姿态。所以每次作文教学,我都向学生呈现大量与主题相关的词语,请他们自由选用。学生自己选用的词语超过了我所呈现的范围,则给予表扬和鼓励。经过课外—课内—课外几次反复,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运用词语了。经过一阶段的训练,学生不仅在习作时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而且对积累词语运用词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