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乡村振兴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it6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这是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广大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一、《乡村振兴促进法》为什么而立


  党的十九大第一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是党和国家兼顾公平与效率、重在突出公平的时代选择;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三农”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解决,但“三农”工作依然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短板弱项。目前我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城镇化率达到63.89%,已经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现在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为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制定的法律。
  要保障乡村振兴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重大意义;二是健全体制机制,保障乡村振兴工作任务落实落地;三是强化制度建设,完善乡村振兴法律规范体系;四是提升执法能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打造良好法治环境;五是加强组织实施,广泛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学习宣传贯彻活动。让乡村振兴真正的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乡村振兴促进法》切实起到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二、如何促进乡村振兴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促进乡村振兴要搞好“七乡”工程,加强发展载体建设。
  一是规划到乡。随着生产作业半径的扩大、交通的改善、城镇化的拉动,全国不少乡镇街道和自然村庄合并、撤销。据统计,1990-2019年,全国乡镇级区划数由65188个减少到38755个,平均每天减少2.16个;1990-2018年,全国行政村由743278个减少到542019个,平均每天减少19.7个;1990-2019年,全国自然村庄数由377.3万个减少到251.3万个,平均每天减少119.1个。因此乡村振兴并不是所有的乡镇、自然村庄振兴,必须规划先行,以人为本,不能说基础设施上山了,农民下山了。
  二是资本下乡。有了规划,没有资本,乡村也不能振兴。吸引各类资金到农村投资兴业,盘活农村的各类资源,解决产业链、供应链、消费链中的短板弱项。
  三是市民进乡。农村要减少存量人口,增加流量人口,做到城乡要素资源的良性互动。农村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采摘体验、旅游休闲度假、看山望水记乡愁等。
  四是科技富乡。2020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0.8个百分点。2020年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要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及服务服务质量水平。
  五是能人返鄉。国办印发《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支持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研人员和乡村能人等返乡下乡创业。2020年,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达到1010万人,在乡创新创业人员3000多万人。截至2019年年底,注册在县及县域以下的农村电商数量超过800万家,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7万亿元。
  六是企业兴乡。企业进驻乡村一方面带来就业,扩大了农民的视野,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通过企业投资兴业育人,促进产业融合。
  七是改革活乡。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带着权益进城入户。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释放土地要素潜力,让广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在土地城镇化进程中享受更多红利。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建立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乡村振兴还需要一些新的载体。一是小城镇。乡村振兴主要是小城镇的振兴,农民80%的生活圈都是在乡镇完成的,如果没有小城镇的振兴,乡村很难振兴。二是集镇。调研发现,乡镇撤并之后集镇,当把一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如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产业就业等配套好之后,不少人又返乡工作了。三是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产业发展载体。
其他文献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要成为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力军。  首先,国有企业要成为我国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更多地集中在大型、特大型企业,业务链较长,体系较完整,在我国国民经济全部行業20个门类、96个行业大类中,国有经济涉及94个行业,中央企业及各级子企业经营的业务涉及19个门类90个行业大类。促进新发展阶段我国国民经济长期健康
一、未来5到30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根本目标方向、阶段性重点任务及其实施路径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是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习近平同志指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标也一样是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深化改革是在中国特
一、深化中国金融机构体系改革  (一)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一是健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优化金融机构股权结构,严格股东资质和准入管理,规范股东行为,规范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与管理层关系,完善经营授权制度,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制衡机制。二是完善金融机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经营约束机制,优化管理层考评,规范高管人员行为,建立董事会与管理层制衡机制,防止内部人控制。鼓励金融企业实施高管人员市场化选聘
期刊
一、我国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贡献分析  中长期内,实际经济增长速度是由潜在经济增长率决定的,并在需求因素的影响下围绕潜在增长率波动。潜在经济水平取决于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在实际测算中,一般把由资本、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以外的部分统称为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反映生产要素的质量,也反映了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是经济增长质量最主要的度量指标。  1978-2020年,
推动国民财富增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在我国投资效率和GDP转化为国民财富的效率较低的这个阶段,提高国民财富的增长效率也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推动国民财富高质量增长至少要立足以下五个维度,构建多维联动、协同互动、各有侧重的制度政策体系。 下面从具体措施维度谈谈五项首先应该做的基础性工作。  一是抓紧编制国家资产负债表,全
1病例资料患者,男,46岁,因“右侧外耳道复发鳞癌术后创面难愈并溢液25 d”于2019年6月18日由耳鼻喉头颈外科转入烧伤整形科治疗。2012年患者出现右耳流脓,伴听力下降,当地医院诊断为右侧外耳道鳞状细胞癌。2013年1月全麻下行右侧颞骨次全切除+右外耳道成形术,术后恢复顺利。2019年3月到我院就诊,颞骨CT提示:①右侧外耳道及鼓室内病灶,考虑术后鳞癌复发;②右耳术后改变。2019年5月28日收住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术前切取病理证实为鳞状细胞癌,全麻下行右侧颈淋巴结清扫+右耳复发癌扩大切除+右侧胸
一、构筑协同互利新经济理论基石  首先必须明确几个概念,一是计划不等于计划经济,二是市场也不等于市场经济。其实在计划经济年代,市场依然存在,当时的票证虽然很重要,但是没有钱也买不来商品。相应地,市场经济主要指的是以自由交易为主,最少政府干预的经济体制。那什么是“协同经济”?就是扬弃计划经济,超越自由经济的一种新经济体制。确切地讲,协同经济是继“集中计划(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之后的
当前,我国以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标志,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收官了。同时,以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特征的新阶段开局了。过去40多年高速增长阶段,我们重点推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发展,推进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推进了工业化经济体系的转型。未来30年高质量发展,预计将重点推进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创新体制环境变迁,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开放和法治现代
2021年中国发展逐步进入“十四五”时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十四五”期间将加速演进。应对好這个变局,需要有更优秀的下一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  “十四五”期间,生于20世纪90年代最年轻者将从22岁步入27岁,最年长者将从31岁步入36岁,正好是国家发展与社会建设的主力人群。根据相关统计,约有2.1亿人出生于1990-1999年,这2亿多新一代的中国人尽管居住在不同区域、经历不同的家庭
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有关税收制度却面临着管辖权难以确定、征税对象模糊等问题。同样,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世界各国的税收规则带来了巨大挑战,一些国家为了维护本国利益率先开征单边数字税,但同时也遇到了税率、税基等难以统一的问题。他国开征数字税给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带来威胁的同时也为我国数字税征管提供了借鉴。目前,我国还未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数字税问题,为此有必要总结国外的实践经验,主动应对,在防止我国税基遭受侵蚀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税收制度,灵活调整企业经营策略,保障数字经济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