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在众多译本之中,朱生豪所译莎剧是中国莎士比亚翻译史上的杰作。本文以朱生豪的译作为研究对象,初探朱生豪翻译理念,
【关键词】:朱生豪;翻译理念;莎士比亚戏剧
引言
朱生豪一生译莎士比亚剧作共31部,其作品选词精准,生动畅晓,语义明确,音韵优美。 方平曾认为以文字的妥帖和畅销而言,当以朱译本为第一 朱生豪的译文,兼顾音节,音韵,语调,语气。在他看来拘泥字句之结果,不仅使原作神位,荡然无存,甚至艰深晦涩,有若天书,令人不能阅读。由此可见朱生豪反对硬译,主张译文的灵活性,在译事的实践方面也是凡遇原文中与中国语法不合之处,往往再三咀嚼,不惜更易原文结构,使作者之命题意豁然呈露。
一.朱译莎剧对“畅晓”的追求
朱生豪主张忠实还原原文,不随意增减。他认为“明白畅晓”是传达原文意趣的基础。译莎剧时以“忠实通顺”基本审美標准 不受原文个别字,词,句的限制,在遇到一些不符合读者思维习惯的场合,为了使原作在中文语境中更加传神,而对个别人物语言加以适当的调整或改造。
a.省译原则:
Captian: yes, As sparrows,eagles; or the hare ,the lion
Isay sooth , I must report they were as canons overcharged with double cracks;
军曹:是的,要是麻雀能使怒鹰退却、兔子能把雄狮吓走的话
译文选自《麦克白》,译文中增译了原文中省略的动词,文意更清晰。
b.转译原则
Sir Toby : would thou mightst never draw sword again
托比:你以后再不用充汉子了。
译文选自《第十二夜》,译文把“我将再也不会举剑”意译成“我以后再也不用充汉子了”译者不拘泥原文文字。从跨文化角度来看,西方文化强调的骑士文化在东方文化体系里时所缺失,意译能弥补直译带来的生硬感。
二.朱译莎剧对“神韵”的追求
“神韵”是翻译文学的灵魂,它的含义有两方面:1.文字上力求优美,能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美感,2.思想内涵上要能掌握原著的灵魂——神韵,将原著的精神风貌真切而艺术的反应出来。笔者认为,朱译莎剧对原作神韵的把握通过以下几点得以表现:
1.意象的翻译
诗性语言的翻译不可避免对意象的处理,莎剧意象集中体现在
a.植物
Duck: then let thy love younger than thyself Or thy affection cannot hold the bent,For women are as roses,whose fair flower Being once displayed doth fall that very hour
公爵:那么选一个比你 年轻一点的姑娘做你的爱人吧,否则你的爱情便不能常青,女人正像那娇艳的蔷薇,开花不久便转眼枯萎。
不同的植物被赋予不同的情感和联想意义,给人鲜明的形象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不论中外自古都有以花喻女人的传统,除了将蔷薇比爱情之外莎剧中常见的意向还有代表纯洁的百合,象征和平的橄榄枝,代表忠贞的紫罗兰等。
b.神话经典
Hermia: My good lysander!I swear to thee by Cupid’s strongest bow,
By his best arrow, with the golden head,
黑: 我的好莱斯特!凭着丘必特的最坚强的弓,凭着他金镞的箭[4],
[4]邱必特(Cupid)的金镞箭主爱,铅镞箭主爱的冷淡——译者注。
译文选自《仲夏夜之梦》第一幕第一场,对白中涉及希腊神话, 译者采用直译夹住的方式处理,直译原文的意象,加以解释。这是译者认为读者在观像取意的过程中有障碍所采取的手段。综合当时时代背景,考虑到大部分中国读者对西方文化思想知之甚少,夹注是弥补中西文化差异的一种处理方法,考虑到文内夹注对可读性的破坏,作者采用文外夹注的翻译策略是非常可取的。
b.日月风景
J: O, don’t swear by the moon. The moon is inconstant who changes in her orbit every mouth. If you swear by it, your love may prove changeable like the moon.
朱丽叶 :啊!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
译文选自《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古有“月有盈晴圆缺”的说法,比喻世事皆有运行轨道,体现了变化的自然规律,读者能轻松的联想到这种变化对应爱情的多变易逝。“月亮”这一意象在中西语境中代表的意义是相近的,不需要解释或转译,译者选择直译原文意象,采取这种译法是译者认为中西文化,传统,风俗人情在某些意象的解释上有共性,因此不需要过多的解释,这种超越文化差异的通性也能被读者所接受。
2.暗喻的翻译
想要充分传达原作者在暗喻中寄于喻体的意趣,要求译者跨越中西文化差异,民族性格差异,宗教信仰差异,风俗人情差异,及典章制度的差异。译者的功力在暗喻的翻译上得以体现。
Lady M: yet do I fear thy nature,
it is too full o’th’ milk of human kindness,
可是我却为你的天性忧虑:它充满了太多人性的乳臭,
译文选自《麦克白》,原文中 is too full o’th’ milk of human kindness 既是用典也是一个暗喻。 Human kindness 原意是指:care and compassion for others(对他人表现出的关爱和同情)。朱生豪处理成:“人性的乳臭”而非“人性的柔情”。采取直译的方式翻译暗喻。中文有“乳臭未干”的说法,指单纯的人太过理想主义,生性充满善意和柔情。这么翻译内容上既对应了“milk”又给译入语读者联想的空间,实现了文学的“开放性”,即在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来,文学作品有了读者的参与才完整。
小结:朱生豪对原作精神的领悟和对“神韵”的追求体现在其戏剧翻译的方方面面,更有学者评价“朱译善于畅达原作之意趣”⑤,呈露作者之“命意”,把握原作神韵。综上所诉,朱生译本通畅明晰,选词准确,句式灵活,可读性很高,符合其普及莎剧的初衷,后来之学者观朱译莎剧惊叹之余,亦能从中领略他的翻译思想。
参考文献:
[1]周文.朱生豪翻译观探微[J].科技信息,2007.
[2]李小丽,试论莎士比亚戏剧中意象的汉译——以朱生豪译莎剧为例[J].大众文艺.
[3]邓燕.接受美学视角下朱生豪的翻译思想和策略.江西社会科学[J],2011.
[4].Katharina reiss.Translation Criticism 2000.
[5].贺爱军.朱生豪的译事活动与译学见解.宁波大学学报,2008.
作者简介:陈弋玮(1991.10-),女,(陕西淳化),天津外国语大学,2015级硕士,翻译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朱生豪;翻译理念;莎士比亚戏剧
引言
朱生豪一生译莎士比亚剧作共31部,其作品选词精准,生动畅晓,语义明确,音韵优美。 方平曾认为以文字的妥帖和畅销而言,当以朱译本为第一 朱生豪的译文,兼顾音节,音韵,语调,语气。在他看来拘泥字句之结果,不仅使原作神位,荡然无存,甚至艰深晦涩,有若天书,令人不能阅读。由此可见朱生豪反对硬译,主张译文的灵活性,在译事的实践方面也是凡遇原文中与中国语法不合之处,往往再三咀嚼,不惜更易原文结构,使作者之命题意豁然呈露。
一.朱译莎剧对“畅晓”的追求
朱生豪主张忠实还原原文,不随意增减。他认为“明白畅晓”是传达原文意趣的基础。译莎剧时以“忠实通顺”基本审美標准 不受原文个别字,词,句的限制,在遇到一些不符合读者思维习惯的场合,为了使原作在中文语境中更加传神,而对个别人物语言加以适当的调整或改造。
a.省译原则:
Captian: yes, As sparrows,eagles; or the hare ,the lion
Isay sooth , I must report they were as canons overcharged with double cracks;
军曹:是的,要是麻雀能使怒鹰退却、兔子能把雄狮吓走的话
译文选自《麦克白》,译文中增译了原文中省略的动词,文意更清晰。
b.转译原则
Sir Toby : would thou mightst never draw sword again
托比:你以后再不用充汉子了。
译文选自《第十二夜》,译文把“我将再也不会举剑”意译成“我以后再也不用充汉子了”译者不拘泥原文文字。从跨文化角度来看,西方文化强调的骑士文化在东方文化体系里时所缺失,意译能弥补直译带来的生硬感。
二.朱译莎剧对“神韵”的追求
“神韵”是翻译文学的灵魂,它的含义有两方面:1.文字上力求优美,能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美感,2.思想内涵上要能掌握原著的灵魂——神韵,将原著的精神风貌真切而艺术的反应出来。笔者认为,朱译莎剧对原作神韵的把握通过以下几点得以表现:
1.意象的翻译
诗性语言的翻译不可避免对意象的处理,莎剧意象集中体现在
a.植物
Duck: then let thy love younger than thyself Or thy affection cannot hold the bent,For women are as roses,whose fair flower Being once displayed doth fall that very hour
公爵:那么选一个比你 年轻一点的姑娘做你的爱人吧,否则你的爱情便不能常青,女人正像那娇艳的蔷薇,开花不久便转眼枯萎。
不同的植物被赋予不同的情感和联想意义,给人鲜明的形象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形式。不论中外自古都有以花喻女人的传统,除了将蔷薇比爱情之外莎剧中常见的意向还有代表纯洁的百合,象征和平的橄榄枝,代表忠贞的紫罗兰等。
b.神话经典
Hermia: My good lysander!I swear to thee by Cupid’s strongest bow,
By his best arrow, with the golden head,
黑: 我的好莱斯特!凭着丘必特的最坚强的弓,凭着他金镞的箭[4],
[4]邱必特(Cupid)的金镞箭主爱,铅镞箭主爱的冷淡——译者注。
译文选自《仲夏夜之梦》第一幕第一场,对白中涉及希腊神话, 译者采用直译夹住的方式处理,直译原文的意象,加以解释。这是译者认为读者在观像取意的过程中有障碍所采取的手段。综合当时时代背景,考虑到大部分中国读者对西方文化思想知之甚少,夹注是弥补中西文化差异的一种处理方法,考虑到文内夹注对可读性的破坏,作者采用文外夹注的翻译策略是非常可取的。
b.日月风景
J: O, don’t swear by the moon. The moon is inconstant who changes in her orbit every mouth. If you swear by it, your love may prove changeable like the moon.
朱丽叶 :啊!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
译文选自《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国古有“月有盈晴圆缺”的说法,比喻世事皆有运行轨道,体现了变化的自然规律,读者能轻松的联想到这种变化对应爱情的多变易逝。“月亮”这一意象在中西语境中代表的意义是相近的,不需要解释或转译,译者选择直译原文意象,采取这种译法是译者认为中西文化,传统,风俗人情在某些意象的解释上有共性,因此不需要过多的解释,这种超越文化差异的通性也能被读者所接受。
2.暗喻的翻译
想要充分传达原作者在暗喻中寄于喻体的意趣,要求译者跨越中西文化差异,民族性格差异,宗教信仰差异,风俗人情差异,及典章制度的差异。译者的功力在暗喻的翻译上得以体现。
Lady M: yet do I fear thy nature,
it is too full o’th’ milk of human kindness,
可是我却为你的天性忧虑:它充满了太多人性的乳臭,
译文选自《麦克白》,原文中 is too full o’th’ milk of human kindness 既是用典也是一个暗喻。 Human kindness 原意是指:care and compassion for others(对他人表现出的关爱和同情)。朱生豪处理成:“人性的乳臭”而非“人性的柔情”。采取直译的方式翻译暗喻。中文有“乳臭未干”的说法,指单纯的人太过理想主义,生性充满善意和柔情。这么翻译内容上既对应了“milk”又给译入语读者联想的空间,实现了文学的“开放性”,即在接受美学的观点看来,文学作品有了读者的参与才完整。
小结:朱生豪对原作精神的领悟和对“神韵”的追求体现在其戏剧翻译的方方面面,更有学者评价“朱译善于畅达原作之意趣”⑤,呈露作者之“命意”,把握原作神韵。综上所诉,朱生译本通畅明晰,选词准确,句式灵活,可读性很高,符合其普及莎剧的初衷,后来之学者观朱译莎剧惊叹之余,亦能从中领略他的翻译思想。
参考文献:
[1]周文.朱生豪翻译观探微[J].科技信息,2007.
[2]李小丽,试论莎士比亚戏剧中意象的汉译——以朱生豪译莎剧为例[J].大众文艺.
[3]邓燕.接受美学视角下朱生豪的翻译思想和策略.江西社会科学[J],2011.
[4].Katharina reiss.Translation Criticism 2000.
[5].贺爱军.朱生豪的译事活动与译学见解.宁波大学学报,2008.
作者简介:陈弋玮(1991.10-),女,(陕西淳化),天津外国语大学,2015级硕士,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