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是否能够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在学校教育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的差异显得尤为突出。分析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据统计,在校的农村家庭里,有16%的家里购置了电脑,这些学生有良好的基础,在信息技术方面已经成为出名的“小专家”;还有一部分学生家中没有电脑,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这是一种明显的差异。
2.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兴趣爱好的差异。信息技术非常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的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中是尖子生,而在动手操作方面却有所欠缺,有些同学有一定的兴趣,但自身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又不强,也使学习计算机处于一种劣势。
3.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学校于2000年开始引入了“分层-合作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在教学中要求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分层-合作教学法”应在了解、熟悉学生的基础上,从高、中、低各类学生的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出发,将全班学生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组合成若干小组,各类学生合理搭配,积极探索问题,以好促中,以好生带后进生,以达到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多层次的问题,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目的。
一、分层小组合作教学的具体做法
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以“问题-探索问题-问题解决”为主线。在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一般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训练、拓展练习等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首先,对于刚接手的新生填写一个调查表,了解学生有没有学过电脑、有无参加过兴趣班、学过哪些知识点、家里有没有电脑、对学习哪些内容感兴趣,自己在电脑方面有没有什么专长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调查可以初步了解各个学生的一些情况,从而为分层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操作能力的检测,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能力。此时,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尊重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高层学生为优等生,他们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对电脑很感兴趣,学习自觉,理解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中层学生为中等生,电脑基础较好,理解接受能力较好,但在学习上只求过得去,缺乏一定的进取心。低层学生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理解接受能力也较差,他们在学习上往往也不努力。但是必须注意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实行升降机制,学习期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要求的全面分层,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课堂练习、测验、教学评价等方面均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分层管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同时,又有效的杜绝了有的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到很难掌握,而有的学生却觉得所学的内容过于简单这样一种知识水平不平衡的矛盾,而且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基础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协作学习。当今时代应该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的素质。如进行打字练习时,学生对此兴趣相对较淡,而打字操作又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所以必须设法让他们自觉地练习。在练习时我采用对学生进行分组,挑选打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巡视检查其他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利用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容易的特点,对于指出的问题更容易接受。因此,学生在这种以集体自主活动为主、互教互学的教学模式下,知识掌握得又快又好,且始终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分层合作教学中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
信息技術课是一门实践课程,在分层合作学习中,应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达到这一点要求,必须做到:
1.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课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能够使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2.优选课堂教学方法
没有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可以采取形象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游戏学习法等相关的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收稿日期:2014-07-04
1.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据统计,在校的农村家庭里,有16%的家里购置了电脑,这些学生有良好的基础,在信息技术方面已经成为出名的“小专家”;还有一部分学生家中没有电脑,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这是一种明显的差异。
2.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兴趣爱好的差异。信息技术非常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的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中是尖子生,而在动手操作方面却有所欠缺,有些同学有一定的兴趣,但自身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又不强,也使学习计算机处于一种劣势。
3.学习态度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求知欲望强烈,乐于并且善于积极主动地学习,有的学生则是被动地等待教师布置学习任务。
学校于2000年开始引入了“分层-合作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在教学中要求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分层-合作教学法”应在了解、熟悉学生的基础上,从高、中、低各类学生的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出发,将全班学生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组合成若干小组,各类学生合理搭配,积极探索问题,以好促中,以好生带后进生,以达到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多层次的问题,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目的。
一、分层小组合作教学的具体做法
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以“问题-探索问题-问题解决”为主线。在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重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一般包括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训练、拓展练习等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我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首先,对于刚接手的新生填写一个调查表,了解学生有没有学过电脑、有无参加过兴趣班、学过哪些知识点、家里有没有电脑、对学习哪些内容感兴趣,自己在电脑方面有没有什么专长等等,通过这些方面的调查可以初步了解各个学生的一些情况,从而为分层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操作能力的检测,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能力。此时,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尊重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高层学生为优等生,他们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对电脑很感兴趣,学习自觉,理解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中层学生为中等生,电脑基础较好,理解接受能力较好,但在学习上只求过得去,缺乏一定的进取心。低层学生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理解接受能力也较差,他们在学习上往往也不努力。但是必须注意层次的划分是动态的,实行升降机制,学习期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要求的全面分层,从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课堂练习、测验、教学评价等方面均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分层管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同时,又有效的杜绝了有的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到很难掌握,而有的学生却觉得所学的内容过于简单这样一种知识水平不平衡的矛盾,而且还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基础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协作学习。当今时代应该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的素质。如进行打字练习时,学生对此兴趣相对较淡,而打字操作又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所以必须设法让他们自觉地练习。在练习时我采用对学生进行分组,挑选打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巡视检查其他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同时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利用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容易的特点,对于指出的问题更容易接受。因此,学生在这种以集体自主活动为主、互教互学的教学模式下,知识掌握得又快又好,且始终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分层合作教学中必须注意的几个方面
信息技術课是一门实践课程,在分层合作学习中,应尽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达到这一点要求,必须做到:
1.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课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能够使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2.优选课堂教学方法
没有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可以采取形象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游戏学习法等相关的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收稿日期:2014-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