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缅甸大部分民众都信仰小乘佛教,佛教在缅甸的社会和人民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有的影响甚至廷续至今。佛教在缅甸发展的全盛时期曾经是缅甸的国教,在缅甸占有重要的作用,甚至对缅甸的政治经济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一直到今天,缅甸佛教仍然存在于缅甸,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和发展。
【关键词】缅甸;佛教影响
缅甸是当之无愧的佛国,90%的缅甸人信仰佛教,缅甸男人一生中有两件大事:第一是出家到寺庙进行学习,第二才是结婚生子,进行自己人生另一板块的学习和生活。俗话说“缅甸三样宝,和尚排第一”,在虔诚礼佛的缅甸社会,僧侣在缅甸社会具有十分特殊并且高尚的地位。这一切,都是因为缅甸人对佛教虔诚的信仰,使得和佛教相关的一切在缅甸都变得十分崇高。缅甸人从出生,便受到佛的教诲,这个主题贯穿了他们的一生,并潜移默化地注入他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无论男女老少临睡前都会叩拜祈祷,男孩子在5到16岁之间到寺庙学习,到了结婚的年龄还俗,然后到老年继续“出家”习佛涅槃。缅甸人的一生,都与“出家”这件事紧密相连,往往每个人会有几次“出家”的经历,比如16岁以前进入寺庙见习,20岁左右再度出家。出家一次,可以是几天、几个月、几年,也可能是终生。出家当和尚是缅甸人的宗教义务,是沿袭的传统,也是答谢父母的方式,也可能是遭遇烦恼或做出重大决定前的一種修身养性。上午十点一到,僧人们从不同的地方汇集到缅甸最著名的僧院——马哈根德昂伽江僧院。无论是穿着白袍的小沙弥,还是红袍小和尚不一会儿的时间就集中起来,排成长长的队,按照规矩托钵必打赤脚,目光只能到前面三尺内的戒律;他们每天都以这样的方式来表示对信徒布施的重视与感恩。缅甸的僧人是严格遵守“午后不食”这个规矩的。因此寺庙里每天只能吃两顿饭,早饭和午饭。所以,每天上午10点15分,佛学院钟声准时敲响之时,这一队队的和尚有序的列队接受信众的布施,他们只是默默地双手捧着手中的钵,让施主把饭盛进钵里。如果施主准备的还有菜,和尚就会再拿出一个小圆盒,让施主把菜倒进去。然后盖好盖,转身离去,听不见任何交流说话的声音。僧侣们就这样专注的依靠自己的信仰安然的生活,在他们的脸上你可以感受到一种不卑不亢的力量,没有卑躬屈膝的哀求,也没有身处高位的不可一世,目光平和容貌端庄,这些大概就是虔诚的信仰会给人们带来的独特心境。即便是年纪最小的小沙弥,也会循规蹈矩的行礼、接受布施、按时作息、认真听经,这是宗教带来的一种平和,是其他文化难以给予的内心的平和。
从上述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佛教已经融入了缅甸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变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缅甸佛教,一方面是作为宗教,被人们信奉,而在之前,佛教在缅甸承担了教育人民的作用;在早些时候,缅甸的寺庙是作为学校存在的,人们在适合的年龄被送到寺庙进行学习,在当时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又进入寺庙学习的机会;人们在寺庙学习语言和经文,以及佛教相关的文化知识。使得缅甸佛教得以通过这样的途径广泛的传播开来,深入人;与此同时,很大程度上为缅甸人民创造了学习的机会和环境,让教化和文明有了实现的可能。另一方面,缅甸僧侣对于缅甸自己独有的文化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现在通行的缅甸语就是由僧侣们结合巴利语、盂语改造出来,并且使用、推广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缅甸僧侣就没有缅甸语的产生和发展,因此不难看出佛教和僧侣为缅甸社会的进步作出的贡献。
另一方面,在蒲甘佛教的全盛时期,上缅甸共有一万三千座塔与僧院。其中,大寺派影响力最强,缅甸开始有留学锡兰的僧侣,缅甸高僧车波多即在大寺受戒,留学十年。十二世纪时,僧团分裂为锡兰宗派与原有的缅甸宗派。锡兰宗派不久更分为尸婆利、多摩陵陀、阿难陀等三个僧团。虽然分裂,各派仍极力弘扬佛法,所以佛教仍非常兴盛。到后来,蒙古人南侵,蒲甘王朝没落,十年后政权转移到掸族手中,此后缅甸不再出现统一王国,直到十六世纪中叶。在二百余年间,不论北方的阿瓦王朝,或南方的庇古王朝,都重视并发扬佛教,例如《名义明灯》、《声韵精义》、《迦旃延文法注》等,就是这一时期的名著。十五世纪中叶,南方共分为六个宗派,受比丘戒的有一万五千多人,后来经达磨悉提王的改革,僧团才告统一。在这段时期,佛教对缅甸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推动作用,但是与此同时,由于蒲甘王朝对于佛教的过度重视,将举国的财力都投入到佛塔、寺庙的修缮当中去,并且将国家的土地大都分给了寺庙作为寺庙自己的财产,这一切的一切都基于底层民众的辛勤付出,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缅甸佛教在当时对缅甸社会的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消极的作用,同时对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有着很大的阻碍。
总而言之,缅甸佛教对于缅甸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佛教已经成为了缅甸的一种标志,不仅仅是仰光的大金塔,还是蒲甘的千塔之国,都昭示着佛教在缅甸的重要地位,也侧面说明过了佛教在缅甸发展过程中作出的贡献和推动,虽然到后期逐渐有衰落的趋势,但是一直到今天缅甸仍然号称“微笑佛国”,这就足以证明佛教在缅甸所产生的一切。
【关键词】缅甸;佛教影响
缅甸是当之无愧的佛国,90%的缅甸人信仰佛教,缅甸男人一生中有两件大事:第一是出家到寺庙进行学习,第二才是结婚生子,进行自己人生另一板块的学习和生活。俗话说“缅甸三样宝,和尚排第一”,在虔诚礼佛的缅甸社会,僧侣在缅甸社会具有十分特殊并且高尚的地位。这一切,都是因为缅甸人对佛教虔诚的信仰,使得和佛教相关的一切在缅甸都变得十分崇高。缅甸人从出生,便受到佛的教诲,这个主题贯穿了他们的一生,并潜移默化地注入他们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无论男女老少临睡前都会叩拜祈祷,男孩子在5到16岁之间到寺庙学习,到了结婚的年龄还俗,然后到老年继续“出家”习佛涅槃。缅甸人的一生,都与“出家”这件事紧密相连,往往每个人会有几次“出家”的经历,比如16岁以前进入寺庙见习,20岁左右再度出家。出家一次,可以是几天、几个月、几年,也可能是终生。出家当和尚是缅甸人的宗教义务,是沿袭的传统,也是答谢父母的方式,也可能是遭遇烦恼或做出重大决定前的一種修身养性。上午十点一到,僧人们从不同的地方汇集到缅甸最著名的僧院——马哈根德昂伽江僧院。无论是穿着白袍的小沙弥,还是红袍小和尚不一会儿的时间就集中起来,排成长长的队,按照规矩托钵必打赤脚,目光只能到前面三尺内的戒律;他们每天都以这样的方式来表示对信徒布施的重视与感恩。缅甸的僧人是严格遵守“午后不食”这个规矩的。因此寺庙里每天只能吃两顿饭,早饭和午饭。所以,每天上午10点15分,佛学院钟声准时敲响之时,这一队队的和尚有序的列队接受信众的布施,他们只是默默地双手捧着手中的钵,让施主把饭盛进钵里。如果施主准备的还有菜,和尚就会再拿出一个小圆盒,让施主把菜倒进去。然后盖好盖,转身离去,听不见任何交流说话的声音。僧侣们就这样专注的依靠自己的信仰安然的生活,在他们的脸上你可以感受到一种不卑不亢的力量,没有卑躬屈膝的哀求,也没有身处高位的不可一世,目光平和容貌端庄,这些大概就是虔诚的信仰会给人们带来的独特心境。即便是年纪最小的小沙弥,也会循规蹈矩的行礼、接受布施、按时作息、认真听经,这是宗教带来的一种平和,是其他文化难以给予的内心的平和。
从上述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佛教已经融入了缅甸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变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缅甸佛教,一方面是作为宗教,被人们信奉,而在之前,佛教在缅甸承担了教育人民的作用;在早些时候,缅甸的寺庙是作为学校存在的,人们在适合的年龄被送到寺庙进行学习,在当时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又进入寺庙学习的机会;人们在寺庙学习语言和经文,以及佛教相关的文化知识。使得缅甸佛教得以通过这样的途径广泛的传播开来,深入人;与此同时,很大程度上为缅甸人民创造了学习的机会和环境,让教化和文明有了实现的可能。另一方面,缅甸僧侣对于缅甸自己独有的文化传播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现在通行的缅甸语就是由僧侣们结合巴利语、盂语改造出来,并且使用、推广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缅甸僧侣就没有缅甸语的产生和发展,因此不难看出佛教和僧侣为缅甸社会的进步作出的贡献。
另一方面,在蒲甘佛教的全盛时期,上缅甸共有一万三千座塔与僧院。其中,大寺派影响力最强,缅甸开始有留学锡兰的僧侣,缅甸高僧车波多即在大寺受戒,留学十年。十二世纪时,僧团分裂为锡兰宗派与原有的缅甸宗派。锡兰宗派不久更分为尸婆利、多摩陵陀、阿难陀等三个僧团。虽然分裂,各派仍极力弘扬佛法,所以佛教仍非常兴盛。到后来,蒙古人南侵,蒲甘王朝没落,十年后政权转移到掸族手中,此后缅甸不再出现统一王国,直到十六世纪中叶。在二百余年间,不论北方的阿瓦王朝,或南方的庇古王朝,都重视并发扬佛教,例如《名义明灯》、《声韵精义》、《迦旃延文法注》等,就是这一时期的名著。十五世纪中叶,南方共分为六个宗派,受比丘戒的有一万五千多人,后来经达磨悉提王的改革,僧团才告统一。在这段时期,佛教对缅甸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推动作用,但是与此同时,由于蒲甘王朝对于佛教的过度重视,将举国的财力都投入到佛塔、寺庙的修缮当中去,并且将国家的土地大都分给了寺庙作为寺庙自己的财产,这一切的一切都基于底层民众的辛勤付出,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缅甸佛教在当时对缅甸社会的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消极的作用,同时对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有着很大的阻碍。
总而言之,缅甸佛教对于缅甸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佛教已经成为了缅甸的一种标志,不仅仅是仰光的大金塔,还是蒲甘的千塔之国,都昭示着佛教在缅甸的重要地位,也侧面说明过了佛教在缅甸发展过程中作出的贡献和推动,虽然到后期逐渐有衰落的趋势,但是一直到今天缅甸仍然号称“微笑佛国”,这就足以证明佛教在缅甸所产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