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时代对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都提出了新要求,更是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从专业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和调整,以满足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探索了 “互联网+”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改革的迫切原因和改革措施,以期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广泛应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交易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跨境电商更是如火如荼的快速成长。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涌现,跨境电子商务成交额更是增长迅速,数据显示,2014年-2019年我国电商出口总额增长了近3倍,仅2019年早期数据统计,中国电商出口销售总额就达到2347亿美元,占全球电商销量的14%,海外消费者在线上每消费7美元,就有1美元买的是中国产品,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的营业总额更是有望突破12万亿。“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成本极大降低,国际贸易的开展愈加便利,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互联网+”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互联网+”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知识需求
调研显示,外贸企业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员满意度不高,特别是电子商务应用能力的满意度尚不足百分之二十,普遍认为严重缺乏高级电子商务知识结构的人才。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法学和现代物流等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
(二)“互联网+”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能力需求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显示,市场需要的是既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管理、法律和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論及基础知识,又具有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方法改善企业管理方法,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电子商务高级专门人才,需要从业人员不仅掌握扎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熟悉国际市场营销、报关报检单证处理等技能,还要懂得国际贸易规则,掌握国际交往礼仪,具有较好的网络营销、商务谈判和较强的语言能力。
(三)“互联网+”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素质需求
“互联网+”时代,贸易交往迅速,信息量大,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要具有传统的职业操守,更要具有面对众多国际客户的营销素质。在虚拟交往中,待人接物须有理有利有节,诚信交易,守时守约,不依靠虚假信息获得优质好评,而是本着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原则坦诚交往。
(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变化
鉴于“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适当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应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毕业要求方面,更应明确列明毕业生应具备的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有哪些。而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支撑毕业要求,就必然要求课程设置与之相适应。
二、“互联网+”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
纵观目前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总体上存在以下不足。
(一)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该是侧重于实践性和操作能力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中,过度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不合理。纵然有些学校设置了实践与实验环节,但是依旧严重依赖理论教学,只是将理论知识通过题目或者软件形式进行回顾与练习,缺少学生真正的动手操作,更缺少实践环境,阻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多为理论课,难以满足学生实际操作的需要,学校和社会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演练的空间有限,因此很多学生毕业后眼高手低,理论知识头头是道,但是操作能力一问三不知。
(二)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使用的教材,依旧以理论教学为主,内容更新速度较慢,难以将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引入其中,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工作之时,总有一种学的东西用不上的感觉。目前大多数的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注重传统理论知识的讲授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对于新时期电子商务知识讲授有限,学生掌握的跨境电商理论知识不足,这也在实际操作中明显的体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传统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工作,依旧以课堂讲授为主,缺少生动的案例分析,即便是采用案例,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材中的案例,教师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导致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教学也主要依赖于各种软件,学生缺少真正的模拟情景,实践教学仿佛在做作业、回答问题。跨境电商的实践操作,应该与现实经济结合起来,学生需要深入企业,了解跨境电商的运营和操作,即便没有实地操作的条件,也应该配备具有跨境电商工作经验的教师,言传身教,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掌握跨境电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四)学科前沿涉猎少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前沿发展,电子商务的现实发展情况,缺少前沿的经验介绍和理论拓展。尤其是省属高等院校,缺乏学术氛围,讲座、学术研讨开展较少,使得学生的学习局限于书本,对于学生拓展思维,拓宽视野十分不利。
(五)英语课程、方向课学分不足
国际经济与贸易与其他经济类专业不同,未来所要从事的是国际经贸往来,需要学生有着较高的外语水平。因此,除了大学期间开设的大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开设专业英语、商务英语等课程,适当开设英语四、六级选课学分,以推动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为满足多方位需求,可以将本专业开设不同的方向,对商务英语、贸易实务、贸易理论与规则、国际市场营销等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向课。 三、“互联网+”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应该遵循一个原则、两个着力点、三位一体的原则。一个原则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两个着力点是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三位一体是指课程教学、实习实践、素质培养三管齐下。
(一)面向社会需求的课程设置
为了满足“互联网+”时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人才需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重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将经典理论与前沿学科发展结合起来,重知识讲授,更重实践操作,适当设立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讲座与选修课程,并结合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的教学目标中,明确列出学生素质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同时,为保证专业的研究水平和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可以将专业分为不同方向,既要设置传统的贸易实务方向,也设置新兴的跨境电商方向,结合商贸英语等,让学生有选择,有侧重,个性化培养与社会需求兼顾,更好的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经贸人才。
(二)完善课程设置学分比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应适当加大实践实验环节的学分比例,通常应不低于百分之二十。对于实践实验学分,应侧重于实践学分,并以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活动,既鼓励学生增强动手能力,更是推动学生学以致用,为找工作奠定基礎。学生假期参与的社会实践以及企业实习,出具相应证明的,可以作为选修学分。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分为实验和实践两个部分,其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理论教学的内容进行实际操作,我们建设了最现代化的仿真实验室,购买了大量的模拟仿真软件,并将实验室布置成谈判真实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的进行模拟;实践部分,我们设置了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给予学生极大的空间和机会去接触企业,熟悉操作,亲身感受跨境电商的工作日常。
(三)丰富教学内容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应适时更新,将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引入其中,教师更应在教学中补充学科前沿内容,让学生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动态,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忠诚度。另外,教师应积极参与企业锻炼及实习活动,拓展工作经历,积累教学案例及从业经验,将其融入教学中,让枯燥的理论教学增强实践性。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教学中,聘请校外专家担任实践导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选取导师时,我们本着注重实践,经验丰富的原则,聘请的多为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多年的销售人员,以及在青岛、北京、大连等地从事跨境电商的从业人员,作为实践导师。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通过讲座和座谈的方式,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新鲜的教学内容,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使得学生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事半功倍。
(四)改进教学方法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师应积极拓展教学方法。适当采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一方面能够将课堂主动权交换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更能够将部分理论教学的时间转化为实践经验介绍,学科前沿解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以及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资源丰富便捷,教师应广泛利用教学平台及公开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五)注重英语能力培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除了大学期间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可以选择开设大学英语5-6、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英语、商务英语、外教听说、英文写作、外贸函电等课程,推动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多年来,始终坚持开设国际贸易专业英语、外教听说、大学英语5-6等课程,学生的英语水平始终处于学校前列。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四、六级考试,以提升学生的听力以及阅读能力。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将四、六级成绩作为选修课的学分,或者毕业条件之一,写入学生手册,以便推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同时,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例如设立英语角、英语俱乐部等社团,推动学生的英语学习。
综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互联网+”时代,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便利和丰富资源,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毕业要求为目标,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完善课程设置,以更好的培养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毕业生,为推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输送合格人才。(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广泛应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交易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电子商务迅速发展,跨境电商更是如火如荼的快速成长。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涌现,跨境电子商务成交额更是增长迅速,数据显示,2014年-2019年我国电商出口总额增长了近3倍,仅2019年早期数据统计,中国电商出口销售总额就达到2347亿美元,占全球电商销量的14%,海外消费者在线上每消费7美元,就有1美元买的是中国产品,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的营业总额更是有望突破12万亿。“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成本极大降低,国际贸易的开展愈加便利,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互联网+”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互联网+”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知识需求
调研显示,外贸企业对于跨境电子商务的从业人员满意度不高,特别是电子商务应用能力的满意度尚不足百分之二十,普遍认为严重缺乏高级电子商务知识结构的人才。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法学和现代物流等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
(二)“互联网+”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能力需求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显示,市场需要的是既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管理、法律和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論及基础知识,又具有利用网络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方法改善企业管理方法,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电子商务高级专门人才,需要从业人员不仅掌握扎实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熟悉国际市场营销、报关报检单证处理等技能,还要懂得国际贸易规则,掌握国际交往礼仪,具有较好的网络营销、商务谈判和较强的语言能力。
(三)“互联网+”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素质需求
“互联网+”时代,贸易交往迅速,信息量大,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要具有传统的职业操守,更要具有面对众多国际客户的营销素质。在虚拟交往中,待人接物须有理有利有节,诚信交易,守时守约,不依靠虚假信息获得优质好评,而是本着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原则坦诚交往。
(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变化
鉴于“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适当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人才培养目标应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毕业要求方面,更应明确列明毕业生应具备的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有哪些。而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支撑毕业要求,就必然要求课程设置与之相适应。
二、“互联网+”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
纵观目前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总体上存在以下不足。
(一)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该是侧重于实践性和操作能力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中,过度强调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分比例不合理。纵然有些学校设置了实践与实验环节,但是依旧严重依赖理论教学,只是将理论知识通过题目或者软件形式进行回顾与练习,缺少学生真正的动手操作,更缺少实践环境,阻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多为理论课,难以满足学生实际操作的需要,学校和社会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演练的空间有限,因此很多学生毕业后眼高手低,理论知识头头是道,但是操作能力一问三不知。
(二)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使用的教材,依旧以理论教学为主,内容更新速度较慢,难以将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引入其中,导致很多学生毕业工作之时,总有一种学的东西用不上的感觉。目前大多数的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注重传统理论知识的讲授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对于新时期电子商务知识讲授有限,学生掌握的跨境电商理论知识不足,这也在实际操作中明显的体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传统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工作,依旧以课堂讲授为主,缺少生动的案例分析,即便是采用案例,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材中的案例,教师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导致课堂教学方式单一。实践教学也主要依赖于各种软件,学生缺少真正的模拟情景,实践教学仿佛在做作业、回答问题。跨境电商的实践操作,应该与现实经济结合起来,学生需要深入企业,了解跨境电商的运营和操作,即便没有实地操作的条件,也应该配备具有跨境电商工作经验的教师,言传身教,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掌握跨境电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
(四)学科前沿涉猎少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前沿发展,电子商务的现实发展情况,缺少前沿的经验介绍和理论拓展。尤其是省属高等院校,缺乏学术氛围,讲座、学术研讨开展较少,使得学生的学习局限于书本,对于学生拓展思维,拓宽视野十分不利。
(五)英语课程、方向课学分不足
国际经济与贸易与其他经济类专业不同,未来所要从事的是国际经贸往来,需要学生有着较高的外语水平。因此,除了大学期间开设的大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开设专业英语、商务英语等课程,适当开设英语四、六级选课学分,以推动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为满足多方位需求,可以将本专业开设不同的方向,对商务英语、贸易实务、贸易理论与规则、国际市场营销等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向课。 三、“互联网+”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应该遵循一个原则、两个着力点、三位一体的原则。一个原则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两个着力点是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三位一体是指课程教学、实习实践、素质培养三管齐下。
(一)面向社会需求的课程设置
为了满足“互联网+”时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人才需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应注重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培养。将经典理论与前沿学科发展结合起来,重知识讲授,更重实践操作,适当设立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讲座与选修课程,并结合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的教学目标中,明确列出学生素质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计。同时,为保证专业的研究水平和满足学生不同需求,可以将专业分为不同方向,既要设置传统的贸易实务方向,也设置新兴的跨境电商方向,结合商贸英语等,让学生有选择,有侧重,个性化培养与社会需求兼顾,更好的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经贸人才。
(二)完善课程设置学分比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应适当加大实践实验环节的学分比例,通常应不低于百分之二十。对于实践实验学分,应侧重于实践学分,并以多种方式开展实践活动,既鼓励学生增强动手能力,更是推动学生学以致用,为找工作奠定基礎。学生假期参与的社会实践以及企业实习,出具相应证明的,可以作为选修学分。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分为实验和实践两个部分,其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理论教学的内容进行实际操作,我们建设了最现代化的仿真实验室,购买了大量的模拟仿真软件,并将实验室布置成谈判真实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的进行模拟;实践部分,我们设置了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给予学生极大的空间和机会去接触企业,熟悉操作,亲身感受跨境电商的工作日常。
(三)丰富教学内容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内容应适时更新,将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引入其中,教师更应在教学中补充学科前沿内容,让学生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动态,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忠诚度。另外,教师应积极参与企业锻炼及实习活动,拓展工作经历,积累教学案例及从业经验,将其融入教学中,让枯燥的理论教学增强实践性。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教学中,聘请校外专家担任实践导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选取导师时,我们本着注重实践,经验丰富的原则,聘请的多为企业从事对外贸易多年的销售人员,以及在青岛、北京、大连等地从事跨境电商的从业人员,作为实践导师。他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通过讲座和座谈的方式,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了新鲜的教学内容,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使得学生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事半功倍。
(四)改进教学方法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师应积极拓展教学方法。适当采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一方面能够将课堂主动权交换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更能够将部分理论教学的时间转化为实践经验介绍,学科前沿解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以及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资源丰富便捷,教师应广泛利用教学平台及公开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五)注重英语能力培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除了大学期间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可以选择开设大学英语5-6、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英语、商务英语、外教听说、英文写作、外贸函电等课程,推动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多年来,始终坚持开设国际贸易专业英语、外教听说、大学英语5-6等课程,学生的英语水平始终处于学校前列。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四、六级考试,以提升学生的听力以及阅读能力。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将四、六级成绩作为选修课的学分,或者毕业条件之一,写入学生手册,以便推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同时,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例如设立英语角、英语俱乐部等社团,推动学生的英语学习。
综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互联网+”时代,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信息便利和丰富资源,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毕业要求为目标,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完善课程设置,以更好的培养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毕业生,为推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输送合格人才。(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