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常德市基层社区工作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全新局面,社区人力资源也在重新配置与不断发展。但鉴于常德市人口流动大、人口构成复杂,社区建设起步较晚且处在攻坚阶段的现实背景,其社区人力资源的总体水平正遭遇到现实困境。笔者经过实际考察、调查问卷和综合分析,总结出该市社区人力资源状况总体上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社区人力管理组织条件差、经费保障不足
目前我国除了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以外,大多数城市的财政部门每年给每个社区管理组织的拨款仅800-1200元左右(包括居委会主任工资在内)。尽管近年来常德市各级政府对社区建设加大了投入力度,但从实际情况看,社区经费仍基本上处于"人头经费欠缺、工作经费全无"的状况,严重制约了社区工作的有效开展。
据常德市民政局提供的资料,一个社区一年正常开支大约需要30多万元,而鼎城区临江社区反映,每年实需经费35万元左右,尽管市委〔2010〕年5号文件将财政拨付给社区的经费提高到不少于10万元,实际缺口仍然高达25万元。经费的短缺,直接导致了社区阵地建设的落后:一些社区的公共活动场地偏少,功能不齐全,设施配套水平不高,满足不了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不少社区管理组织没有场所;即使有办公服务场所的,其用房大多比较陈旧,建设标准不高,条件极为简陋,甚至连桌椅笔纸等办公用品也大多是个人捐献而来。社区管理组织既不是经济组织,又不是管理机关,当无法筹集到开展各项工作的必需经费时,就给社区工作增添了额外的负担。
二、工作人员整体待遇偏低,素质良莠不齐,缺乏活力
常德市许多社区是由原来的农村发展而来的,选人用人还没有形成一套标准,随意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关系户"、"盲目进人"的现象,影响了社区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前面的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还是沿用农村工作的老一套方法,总体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队伍结构不优,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水平有待提高。如鼎城区100名社区工作人员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到65%左右,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29%。社区还成为解决个别问题的重要渠道,如目前武陵区光挂靠(只领财政基本工资,不参与社区具体工作)的军转干部就有447名。这样的现状,使得当前社区工作不能很好地胜任所承担的任务,离新形势的发展需求也有较大的差距。
此外,我市多数社区工作管理者没有养老保险,工资待遇也无法得到保障。如武陵区每个社区工作人员为11人左右,财政每人每年只保证"人头经费"1.4万元(1180元/月),但实际上每人每年需要2万元左右,社区人平要自筹6000元左右。收入偏低、工作负担重、晋升空间小、进步渠道窄等种种弱势使得社区工作难以吸引和留住那些文化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年轻有为的人才,并且极大地影响了社区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一些社区工作人员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理,职责履行不充分,工作开展无活力,束缚了社区管理组织的职能发挥,影响到了社区自治工作的开展。
相关对策建议:
一、强化社区工作队伍,实现人事制度标准化、工作人员专业化
现代社区,必须具备标准化的人事制度。要大胆地引进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实行竞聘上岗;要让市场决定各种工资关系,广泛划分职位分类和工资等级;要以绩效为量度,决定报酬及晋升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让社区工作者有改进工作、提高绩效的内在激励,才能吸引和留住高层次高能力人才,从而优化社区人力资源结构,不断提高工作人员队伍素质。
现代社区,必须拥有一批专业化的高素质工作者。要在政府指导下,依托社会工作教育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岗的各级社区社会工作人员及管理者进行系统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与水平;要积极吸收高素质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投身于社区工作事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促进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攀升。
二、保障社区工作经费,拓宽资金渠道
首先,社区工作经费应当得到政府的保障:其一,要针对当前社区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的现状扩大投入,并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建立社区工作经费正常增长机制,逐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不断拓宽社区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不断优化和改善社区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其二,要根据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新情况,加大对社区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像抓新农村建设那样抓基层社区建设,像投入新农村建设那样投入基层社区建设,把社区建设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社区公共设施纳入社会功能配套的总体布局,不断改善社区的人居环境;其三,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常发〔2010〕5号),逐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解决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建立和落实奖励机制,对社区书记、主任、工作人员达到一定条件的,力求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待遇;要改善社区工作条件,尽快解决社区无办公用房和办公用房不达标的问题,认真落实商品房开发中社区用房的有关政策,让广大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有干劲、生活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休有供养。
其次,社区也不能把眼光仅局限在政府的行政拨款上,在政府提供政策保障和少量初始启动资金的前提下,社区可以将资金投入社会化、市场化,为社区服务的产业化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和税源经济,加快社区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在资金投入以外,还应鼓励实物投入、劳务投入、社会救助和赠与、无形资产投入、间接投入等多渠道、多层面的资源投入,可以建立多元化的社区服务筹集资金办法,组织义演、义诊、义卖等活动,采取有偿服务、契约式服务等模式,提倡社区成员共助和公共事业募捐活动,充分开发社区志愿者的劳力、智力和财力,增加集体收入,弥补经费不足,保障正常运转。
三、广大社区工作人员要改进工作观念和运行机制,切实维护广大居民利益。
社区居委会应转变思想观念,发挥中介功能,协调好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各类组织之间以及与物业公司、开发商之间的矛盾,维护社区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居委会应按照一切为了居民利益的原则,从本社区的客观实际出发,从解决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把所有社区居民共同关心的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切实维护广大社区居民的利益;社区工作人员要经常性的就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召开居民大会、居民座谈会、专门问题研究会或者听证会,会议的议题应该让感兴趣的居民提前准备,确保他们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质量和水平,为社区居民参与政治事务搭建参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平台。
作者简介:罗米娜,女,法学硕士,现为中共常德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教师,主要的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曾参与《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等课题的研究,并公开发表论文多篇。
一、社区人力管理组织条件差、经费保障不足
目前我国除了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以外,大多数城市的财政部门每年给每个社区管理组织的拨款仅800-1200元左右(包括居委会主任工资在内)。尽管近年来常德市各级政府对社区建设加大了投入力度,但从实际情况看,社区经费仍基本上处于"人头经费欠缺、工作经费全无"的状况,严重制约了社区工作的有效开展。
据常德市民政局提供的资料,一个社区一年正常开支大约需要30多万元,而鼎城区临江社区反映,每年实需经费35万元左右,尽管市委〔2010〕年5号文件将财政拨付给社区的经费提高到不少于10万元,实际缺口仍然高达25万元。经费的短缺,直接导致了社区阵地建设的落后:一些社区的公共活动场地偏少,功能不齐全,设施配套水平不高,满足不了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不少社区管理组织没有场所;即使有办公服务场所的,其用房大多比较陈旧,建设标准不高,条件极为简陋,甚至连桌椅笔纸等办公用品也大多是个人捐献而来。社区管理组织既不是经济组织,又不是管理机关,当无法筹集到开展各项工作的必需经费时,就给社区工作增添了额外的负担。
二、工作人员整体待遇偏低,素质良莠不齐,缺乏活力
常德市许多社区是由原来的农村发展而来的,选人用人还没有形成一套标准,随意性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关系户"、"盲目进人"的现象,影响了社区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前面的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大多数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门培训,还是沿用农村工作的老一套方法,总体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素质偏低、队伍结构不优,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水平有待提高。如鼎城区100名社区工作人员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到65%左右,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29%。社区还成为解决个别问题的重要渠道,如目前武陵区光挂靠(只领财政基本工资,不参与社区具体工作)的军转干部就有447名。这样的现状,使得当前社区工作不能很好地胜任所承担的任务,离新形势的发展需求也有较大的差距。
此外,我市多数社区工作管理者没有养老保险,工资待遇也无法得到保障。如武陵区每个社区工作人员为11人左右,财政每人每年只保证"人头经费"1.4万元(1180元/月),但实际上每人每年需要2万元左右,社区人平要自筹6000元左右。收入偏低、工作负担重、晋升空间小、进步渠道窄等种种弱势使得社区工作难以吸引和留住那些文化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年轻有为的人才,并且极大地影响了社区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一些社区工作人员存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理,职责履行不充分,工作开展无活力,束缚了社区管理组织的职能发挥,影响到了社区自治工作的开展。
相关对策建议:
一、强化社区工作队伍,实现人事制度标准化、工作人员专业化
现代社区,必须具备标准化的人事制度。要大胆地引进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实行竞聘上岗;要让市场决定各种工资关系,广泛划分职位分类和工资等级;要以绩效为量度,决定报酬及晋升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让社区工作者有改进工作、提高绩效的内在激励,才能吸引和留住高层次高能力人才,从而优化社区人力资源结构,不断提高工作人员队伍素质。
现代社区,必须拥有一批专业化的高素质工作者。要在政府指导下,依托社会工作教育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岗的各级社区社会工作人员及管理者进行系统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与水平;要积极吸收高素质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投身于社区工作事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促进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攀升。
二、保障社区工作经费,拓宽资金渠道
首先,社区工作经费应当得到政府的保障:其一,要针对当前社区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的现状扩大投入,并根据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建立社区工作经费正常增长机制,逐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不断拓宽社区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不断优化和改善社区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其二,要根据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新情况,加大对社区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像抓新农村建设那样抓基层社区建设,像投入新农村建设那样投入基层社区建设,把社区建设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社区公共设施纳入社会功能配套的总体布局,不断改善社区的人居环境;其三,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常发〔2010〕5号),逐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解决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建立和落实奖励机制,对社区书记、主任、工作人员达到一定条件的,力求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待遇;要改善社区工作条件,尽快解决社区无办公用房和办公用房不达标的问题,认真落实商品房开发中社区用房的有关政策,让广大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有干劲、生活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休有供养。
其次,社区也不能把眼光仅局限在政府的行政拨款上,在政府提供政策保障和少量初始启动资金的前提下,社区可以将资金投入社会化、市场化,为社区服务的产业化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和税源经济,加快社区服务的市场化进程;在资金投入以外,还应鼓励实物投入、劳务投入、社会救助和赠与、无形资产投入、间接投入等多渠道、多层面的资源投入,可以建立多元化的社区服务筹集资金办法,组织义演、义诊、义卖等活动,采取有偿服务、契约式服务等模式,提倡社区成员共助和公共事业募捐活动,充分开发社区志愿者的劳力、智力和财力,增加集体收入,弥补经费不足,保障正常运转。
三、广大社区工作人员要改进工作观念和运行机制,切实维护广大居民利益。
社区居委会应转变思想观念,发挥中介功能,协调好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各类组织之间以及与物业公司、开发商之间的矛盾,维护社区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居委会应按照一切为了居民利益的原则,从本社区的客观实际出发,从解决社区居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把所有社区居民共同关心的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切实维护广大社区居民的利益;社区工作人员要经常性的就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召开居民大会、居民座谈会、专门问题研究会或者听证会,会议的议题应该让感兴趣的居民提前准备,确保他们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提高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质量和水平,为社区居民参与政治事务搭建参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平台。
作者简介:罗米娜,女,法学硕士,现为中共常德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教师,主要的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曾参与《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研究--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等课题的研究,并公开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