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滦煤矿秦皇岛分处是秦皇岛乃至华北地区重要企业,本文通过对其在抗战胜利后初期情况的介绍,说明其陷入混乱局面是与国民政府的不当政策密不可分的,进而指出国民政府在接收工作上的不足。
关键词:秦皇岛;开滦煤矿;国民政府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020-02
秦皇岛市位于冀东地区,历史悠久,海陆交通便利,且资源丰富,清末即开辟为通商口岸与旅游风景区,为北方重要港口城市。抗战时期秦皇岛沦入敌手,直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才得以光复。开滦煤矿秦皇岛分处是秦皇岛地区重要企业,隶属于总部设于唐山的开滦煤矿,为华北重要煤炭集散地。开滦煤矿秦皇岛分处历经20世纪中国的风风雨雨,见证了秦皇岛市的历史变迁,留下大量极具历史价值的档案史料。本文以秦皇岛市档案馆相关馆藏档案为依据,通过对之研究,简要介绍开滦煤矿秦皇岛分处在战后面临的困难与复杂局面,介绍了国民政府对秦皇岛的接收情况,力图还原历史原貌,使读者对当时社会状况有所了解。
开滦煤矿最初由李鸿章委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创建,后由英商独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被日本夺去,其总经理为日人白川一雄。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隔日白川一雄即开始部署撤离事宜。由于本地警察已被中国驻防部队解除武装,出于安全考虑,白川一雄给在开滦总局任职的中国高级职员王崇植及秦皇岛港务局副局长毕祖培写信,恳求在日人撤离前保证日本员工及其家属安全。实际上,秦皇岛地区的确曾一度陷入混乱。9月1日,秦皇岛矿区与东山附近发生大规模抢掠,由于此时该地日本居民与驻军集中于火车站,无任何守卫,包括日本住宅及部队驻地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均遭到损失,而实施抢掠的不仅有附近居民,甚至本厂的中国职工也有参与。9月4日,日本军队返回并枪决数名抢劫者,局面才稍有平静。可以想见,日本方面对此事的反应十分激烈,派出部队以搜查名义四处抢掠,19807部队指挥官长野甚至对毕祖培提出对包括开滦及耀华所有住宅在内的私有场所进行搜索的无理要求。而在日本部队搜查期间,毕祖培等中国高级职员竟然受到“就地枪决”的恐吓,工人们的许多物品也在搜查中被日本士兵抢走,自身也受到暴徒殴打与军队威胁,人身与财产安全完全得不到保障。毕祖培就此事联系开滦总经理白川一雄,希望总部能与军方进行交涉,保证安全。而白川一雄给出的答复是,日本军队目前不撤离秦皇岛,就地维持治安,保护公司安全。同时告诫毕祖培,要“试行了解并估计他们(日本军队)的心理及目前的情绪,用机敏的手段和他们办事”。这表明,开滦煤矿秦皇岛分处实际上仍没有脱离危险,名义上进行保护的日本军队依然对此地构成着威胁,此种威胁即便经由开滦总经理与日本军方商讨过也无法解除。此外,从往来信件中还可看到,虽然日本已经宣告投降,但在近一个月之后,如此重要的矿产工厂依然掌握在日本人手中,白川一雄依然和从前一样担负总经理的职责,是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这些史实表明,国民政府在此时对秦皇岛地区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军政大权还掌握在日寇之手。从现有材料看,秦皇岛地区至少在1945年10月前一直处于无政府的混乱状态,本地警察局与县政府办事处已基本停止运作,治安无法保证,百姓在忍受暴徒抢劫之余,还要继续在日本军人铁蹄下挣扎,国民政府对此事难辞其咎。虽然抗战刚刚结束,百废待兴,确实面临诸多重建的任务,但在日本宣告投降月余后依然无法承担起本国国土上的安全责任,甚至将司法之权交由日本,任由战败国继续对我国居民处以刑罚,如此做法实在太说不过去。从档案中我们也没看到有任何代表中央政权的组织或个人与日方进行交涉,反倒是事件过后有当地伪军头目借口为国军驻军准备粮食对周边百姓敛财,使毕祖培不得不一次次去恳求日方的庇护。另外,发生抢劫也与国民党政权接收不力有关。毕祖培在给白川一雄的信中提到,在当时日本方面对秦皇岛已采取放弃策略,军队在撤退前焚烧大量粮食与文件,而许多日本公司与住户把财产送给仆人与车夫。正是在此种环境下,人心浮动,发生抢劫暴乱。日本方面在得知失败后,对我国城市进行蓄意破坏,而政府或因消息闭塞缘故,对此不闻不问,任由日方进行最后的疯狂,客观上加剧了秦皇岛地区的混乱局势。接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政府理应全面部署,整体规划,由此有所延误,我们不应吹毛求疵,过多苛责。但在细节问题上我们完全可以处理的更好,身为中央政权的国民政府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应有清醒认识与充分准备。而据现有档案看,国民政府完全有时间与精力对沦陷区情况进行先期调研,避免此混乱局面的发生。
秦皇岛的混乱情况还不止于此,因山海关战略地位重要,为人关之门户,抗战还未结束已吸引多方角逐,各种政治势力混杂其间。9月1日即有共产党先头部队到达秦皇岛,并与毕祖培进行过交谈,但因人数太少,无法维护当地治安,很快就离开了。据开滦秦皇岛港务局山海关办事处职员才德均讲述,9月1日八路军进入山海关后逮捕了部分日本人,第二天与日本部队发生枪战。而王辅先生研究指出,与八路军一起到达山海关的还有苏联红军,他们共同与日军作战,目的为收缴日军武器。作为中央政府的国军也对日军装备垂涎欲滴,积极接收日军军火,并首先邀请美国军队于10月1日上午登陆秦皇岛,做先期准备。之后国军空军大队第九队办事处官员钟振岐在10月22日给第九队史队长的电报中谈到与美军联络一同接收军火的任务,并进行相关部署。秦皇岛一时间出现各方势力犬牙交错的局面,加剧了当地混乱局势。部分居民或出于对日寇的憎恨,或由于自身困难,在不法之徒煽动下发生上文中所说的暴乱,由此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仅以开滦煤矿秦皇岛分处为例,在9月初的混乱中,包括东南山区住宅、员工及避暑人员财产以及属于该局的房屋内电话电灯等均遭到严重破坏。被日本军队搜查过的工房与耀华村住宅更是一片狼藉,家具等物品除了部分被抢走运出秦皇岛外大都损毁,此外还有很多职工遭到暴徒殴打与恐吓。出现如此场景,不得不说是政府对沦陷区接收的败笔。
国民政府对秦皇岛的接收,可以说从一开始即有很大的政治目的,他们希望以此为据点,阻止共产党势力的渗入。进入秦市之初,蒋介石即下令北平行营,严禁共产党人在北平、天津与唐山一带任职,并下发专门文件通知。1946年1月即调新六军到秦皇岛,3月又调了新一军1万5千人登陆秦皇岛,为内战做准备。而即便是接收工作本身,也存在很大问题,军队肆意占用民宅与公司财产。开滦煤矿英方总经理裴利耶即十分担忧,美国陆战队撤走后留下的本属于开滦煤矿的房屋会被蒋军士兵无条件占用,并特意写信请开滦上海经理处经理面见宋子文,由宋子文出面发文才得以解决。国军对于沦陷区的接收,一方面垂涎日军武器,另一方面贪图本地房屋等财产,如此态度怎能做到让人满意他们的接收?又如何能真正保护本地居民的安全?不仅是在秦皇岛地区,国民党政权在全国沦陷区的接收中均暴露了大量问题,置本地百姓于不顾,接收变劫收,激起民愤。此后国军在解放战争中一溃千里,终于失去整个大陆,可以说与此不无关系。秦皇岛作为冀东一座滨海小城,却可管中窥豹,一瞥中国近代史的真实面貌。
(责任编辑 孙国军)
关键词:秦皇岛;开滦煤矿;国民政府
中图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020-02
秦皇岛市位于冀东地区,历史悠久,海陆交通便利,且资源丰富,清末即开辟为通商口岸与旅游风景区,为北方重要港口城市。抗战时期秦皇岛沦入敌手,直到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才得以光复。开滦煤矿秦皇岛分处是秦皇岛地区重要企业,隶属于总部设于唐山的开滦煤矿,为华北重要煤炭集散地。开滦煤矿秦皇岛分处历经20世纪中国的风风雨雨,见证了秦皇岛市的历史变迁,留下大量极具历史价值的档案史料。本文以秦皇岛市档案馆相关馆藏档案为依据,通过对之研究,简要介绍开滦煤矿秦皇岛分处在战后面临的困难与复杂局面,介绍了国民政府对秦皇岛的接收情况,力图还原历史原貌,使读者对当时社会状况有所了解。
开滦煤矿最初由李鸿章委派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创建,后由英商独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又被日本夺去,其总经理为日人白川一雄。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隔日白川一雄即开始部署撤离事宜。由于本地警察已被中国驻防部队解除武装,出于安全考虑,白川一雄给在开滦总局任职的中国高级职员王崇植及秦皇岛港务局副局长毕祖培写信,恳求在日人撤离前保证日本员工及其家属安全。实际上,秦皇岛地区的确曾一度陷入混乱。9月1日,秦皇岛矿区与东山附近发生大规模抢掠,由于此时该地日本居民与驻军集中于火车站,无任何守卫,包括日本住宅及部队驻地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均遭到损失,而实施抢掠的不仅有附近居民,甚至本厂的中国职工也有参与。9月4日,日本军队返回并枪决数名抢劫者,局面才稍有平静。可以想见,日本方面对此事的反应十分激烈,派出部队以搜查名义四处抢掠,19807部队指挥官长野甚至对毕祖培提出对包括开滦及耀华所有住宅在内的私有场所进行搜索的无理要求。而在日本部队搜查期间,毕祖培等中国高级职员竟然受到“就地枪决”的恐吓,工人们的许多物品也在搜查中被日本士兵抢走,自身也受到暴徒殴打与军队威胁,人身与财产安全完全得不到保障。毕祖培就此事联系开滦总经理白川一雄,希望总部能与军方进行交涉,保证安全。而白川一雄给出的答复是,日本军队目前不撤离秦皇岛,就地维持治安,保护公司安全。同时告诫毕祖培,要“试行了解并估计他们(日本军队)的心理及目前的情绪,用机敏的手段和他们办事”。这表明,开滦煤矿秦皇岛分处实际上仍没有脱离危险,名义上进行保护的日本军队依然对此地构成着威胁,此种威胁即便经由开滦总经理与日本军方商讨过也无法解除。此外,从往来信件中还可看到,虽然日本已经宣告投降,但在近一个月之后,如此重要的矿产工厂依然掌握在日本人手中,白川一雄依然和从前一样担负总经理的职责,是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这些史实表明,国民政府在此时对秦皇岛地区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军政大权还掌握在日寇之手。从现有材料看,秦皇岛地区至少在1945年10月前一直处于无政府的混乱状态,本地警察局与县政府办事处已基本停止运作,治安无法保证,百姓在忍受暴徒抢劫之余,还要继续在日本军人铁蹄下挣扎,国民政府对此事难辞其咎。虽然抗战刚刚结束,百废待兴,确实面临诸多重建的任务,但在日本宣告投降月余后依然无法承担起本国国土上的安全责任,甚至将司法之权交由日本,任由战败国继续对我国居民处以刑罚,如此做法实在太说不过去。从档案中我们也没看到有任何代表中央政权的组织或个人与日方进行交涉,反倒是事件过后有当地伪军头目借口为国军驻军准备粮食对周边百姓敛财,使毕祖培不得不一次次去恳求日方的庇护。另外,发生抢劫也与国民党政权接收不力有关。毕祖培在给白川一雄的信中提到,在当时日本方面对秦皇岛已采取放弃策略,军队在撤退前焚烧大量粮食与文件,而许多日本公司与住户把财产送给仆人与车夫。正是在此种环境下,人心浮动,发生抢劫暴乱。日本方面在得知失败后,对我国城市进行蓄意破坏,而政府或因消息闭塞缘故,对此不闻不问,任由日方进行最后的疯狂,客观上加剧了秦皇岛地区的混乱局势。接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政府理应全面部署,整体规划,由此有所延误,我们不应吹毛求疵,过多苛责。但在细节问题上我们完全可以处理的更好,身为中央政权的国民政府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应有清醒认识与充分准备。而据现有档案看,国民政府完全有时间与精力对沦陷区情况进行先期调研,避免此混乱局面的发生。
秦皇岛的混乱情况还不止于此,因山海关战略地位重要,为人关之门户,抗战还未结束已吸引多方角逐,各种政治势力混杂其间。9月1日即有共产党先头部队到达秦皇岛,并与毕祖培进行过交谈,但因人数太少,无法维护当地治安,很快就离开了。据开滦秦皇岛港务局山海关办事处职员才德均讲述,9月1日八路军进入山海关后逮捕了部分日本人,第二天与日本部队发生枪战。而王辅先生研究指出,与八路军一起到达山海关的还有苏联红军,他们共同与日军作战,目的为收缴日军武器。作为中央政府的国军也对日军装备垂涎欲滴,积极接收日军军火,并首先邀请美国军队于10月1日上午登陆秦皇岛,做先期准备。之后国军空军大队第九队办事处官员钟振岐在10月22日给第九队史队长的电报中谈到与美军联络一同接收军火的任务,并进行相关部署。秦皇岛一时间出现各方势力犬牙交错的局面,加剧了当地混乱局势。部分居民或出于对日寇的憎恨,或由于自身困难,在不法之徒煽动下发生上文中所说的暴乱,由此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仅以开滦煤矿秦皇岛分处为例,在9月初的混乱中,包括东南山区住宅、员工及避暑人员财产以及属于该局的房屋内电话电灯等均遭到严重破坏。被日本军队搜查过的工房与耀华村住宅更是一片狼藉,家具等物品除了部分被抢走运出秦皇岛外大都损毁,此外还有很多职工遭到暴徒殴打与恐吓。出现如此场景,不得不说是政府对沦陷区接收的败笔。
国民政府对秦皇岛的接收,可以说从一开始即有很大的政治目的,他们希望以此为据点,阻止共产党势力的渗入。进入秦市之初,蒋介石即下令北平行营,严禁共产党人在北平、天津与唐山一带任职,并下发专门文件通知。1946年1月即调新六军到秦皇岛,3月又调了新一军1万5千人登陆秦皇岛,为内战做准备。而即便是接收工作本身,也存在很大问题,军队肆意占用民宅与公司财产。开滦煤矿英方总经理裴利耶即十分担忧,美国陆战队撤走后留下的本属于开滦煤矿的房屋会被蒋军士兵无条件占用,并特意写信请开滦上海经理处经理面见宋子文,由宋子文出面发文才得以解决。国军对于沦陷区的接收,一方面垂涎日军武器,另一方面贪图本地房屋等财产,如此态度怎能做到让人满意他们的接收?又如何能真正保护本地居民的安全?不仅是在秦皇岛地区,国民党政权在全国沦陷区的接收中均暴露了大量问题,置本地百姓于不顾,接收变劫收,激起民愤。此后国军在解放战争中一溃千里,终于失去整个大陆,可以说与此不无关系。秦皇岛作为冀东一座滨海小城,却可管中窥豹,一瞥中国近代史的真实面貌。
(责任编辑 孙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