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全国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当前一个时期志愿服务的工作任务。落实会议精神应该进一步推进学雷锋与志愿服务一体化,而且党员带头十分重要。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学雷锋十余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特别是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了雷锋的生平事迹展,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又致信祝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强调要“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指示精神,需要明确两个问题。
一是谁来传承、谁来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全民学雷锋,党员要带头,这是历史传统,也是历史经验。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更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楷模。1963年,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词,在与秘书林克谈如何学雷锋时,强调要“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共产党员增强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学雷锋是重要而具体的途径。在我国半个多世纪学雷锋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无数学雷锋典型,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
二是如何传承、如何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学雷锋与时代同行,几十年来载体形式与时俱进。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志愿服务逐渐成为新时代学雷锋最重要的载体形式。我们党一以贯之所倡导的、全国人民深入人心的学雷锋,与源自西方的志愿服务逐渐融合,出现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新形态,这既是志愿服务的中国化,也是学雷锋活动的时代化。这个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凸显的价值引领,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过得更美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具体路径,是共产党员应该身体力行的光荣使命。党员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不仅仅是“业余生活”,而是在履行“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党员义务。
因此,只有在共产党员的带头参与和强有力的引领下,才能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是保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好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需要全民参与的一个时代课题。
学雷锋志愿服务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应有之义。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特别是加强市域社会治理,需要自治、法治,也需要德治的力量。無论是自治、法治还是德治,都要人人有责、人人尽责,需要社会各方的协同,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学雷锋志愿者,是其中很重要的一股力量。当前,全国志愿服务信息中,注册的志愿者超过1.6亿人,全国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也早已超过1万家。庞大的人群,巨大的力量,通过公益性、服务型、互助性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有效弥补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广大志愿者就积极参与医疗救治,参与社区防控,提供便民服务,在全国战“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员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方面能够发挥特殊作用。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水平,首先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作用。党员融入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队伍之中,可以保证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有利于统筹协调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定位、治理权限和职能边界,有利于整合相关资源,形成分工更加明确、驱动更加有力、激励更加有效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密切联系群众,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就要真正地、深入地走到群众中去。现在有一些党政机关,工作环境中几乎都是党员,走近群众主要依靠到基层调研,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往往与群众只是很短暂、很有局限的接触,这种联系往往是算不上“密切”的。没有真正的密切交流,情感就没有真正交融,思想就没有真正沟通,也自然难以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党员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一起策划活动,一起开展活动,一起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一起体验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辛苦和快乐。这种真正的融合,彼此是兄弟姐妹,是朋友,是亲人,就实现了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有了这样的联系,在一些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知晓度不够,理解不到位,甚至存在误解和疑虑的时候,我们的党员去解释去说明,事半功倍,水到渠成。有了这样的联系,我们的党员在具体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中,用具体的实践来诠释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党的社会号召力就会不断增强。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需要党员永不停止地进行党性锻炼,进行道德修炼。这种人格塑造,不仅需要各种教育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更需要通过各种实践解决能够身体力行的问题。
党性、道德、人格,仅在书本上是学不来的,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体验中才能获得。雷锋精神,是雷锋通过一件件小事做出来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成千上万的后继者沿着雷锋的足迹,“不仅学习雷锋的精神,还要学习雷锋的做法”,在更加丰富的实践中传承和弘扬出来的。我们不得不看到,今天许多党员,在解决党性修养和道德修为方面,理论上学的不少,实践中做的却不多,人格力量也就弱了些。
党员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恰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雷锋是政治与文化的结合,是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党性修养和道德修为,需要同步进行。在中华民族的道德滋养中,学雷鋒、讲道德、修党性,以道德为基础,培育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是党员教育的必修课。
在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中,各种不同形态文化间的交流融合和矛盾冲突异彩纷呈,也此起彼伏。特别是2020年年初以来,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惊心动魄,波诡云谲。全世界人民在观察、比较、讨论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特别是价值观。而这个价值观,既是民族的价值观,也是执政党的价值观。中国在抗疫大考中,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出,也是中国人民“无私奉献、服从大局、互帮互助”等价值观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的胜出。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战略性胜利。同时,我们也必将迎来与西方某些国家更为激烈的意识形态的斗争。西方某些国家抹黑中国共产党、抹黑中国的各种攻击,不会停止,只能加剧,文明的交流互鉴不会一帆风顺。
志愿服务是具有国际性的社会现象,也能够形成很多跨越国界的交流互鉴。由共产党领导的有大量共产党员参与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是中国志愿服务的最大特色。共产党员志愿者不仅在这次特大疫情中表现出色,而且在日常扶弱助残、应急救助、文化文艺、卫生环保、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中国的志愿服务,根植于现代中国大地,体现中华文化基因,也彰显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了解共产党,才能了解今天的中国文化。在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共产党员广泛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为世界人民通过国际化志愿服务的互联互通,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人格力量和道德追求,提供了更为顺畅、也更有意义的便捷之路。
(本文作者系抚顺雷锋学院常务副院长)
党员带头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的重要保证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学雷锋十余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特别是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了雷锋的生平事迹展,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又致信祝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强调要“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雷锋指示精神,需要明确两个问题。
一是谁来传承、谁来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全民学雷锋,党员要带头,这是历史传统,也是历史经验。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更是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楷模。1963年,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词,在与秘书林克谈如何学雷锋时,强调要“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共产党员增强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学雷锋是重要而具体的途径。在我国半个多世纪学雷锋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无数学雷锋典型,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
二是如何传承、如何书写新时代雷锋故事?学雷锋与时代同行,几十年来载体形式与时俱进。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志愿服务逐渐成为新时代学雷锋最重要的载体形式。我们党一以贯之所倡导的、全国人民深入人心的学雷锋,与源自西方的志愿服务逐渐融合,出现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新形态,这既是志愿服务的中国化,也是学雷锋活动的时代化。这个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凸显的价值引领,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活着,就是为了让别人过得更美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具体路径,是共产党员应该身体力行的光荣使命。党员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不仅仅是“业余生活”,而是在履行“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党员义务。
因此,只有在共产党员的带头参与和强有力的引领下,才能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党员带头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是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是保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好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全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需要全民参与的一个时代课题。
学雷锋志愿服务是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的应有之义。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特别是加强市域社会治理,需要自治、法治,也需要德治的力量。無论是自治、法治还是德治,都要人人有责、人人尽责,需要社会各方的协同,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学雷锋志愿者,是其中很重要的一股力量。当前,全国志愿服务信息中,注册的志愿者超过1.6亿人,全国各级民政部门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也早已超过1万家。庞大的人群,巨大的力量,通过公益性、服务型、互助性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有效弥补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传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广大志愿者就积极参与医疗救治,参与社区防控,提供便民服务,在全国战“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员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方面能够发挥特殊作用。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水平,首先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作用。党员融入学雷锋志愿服务的队伍之中,可以保证志愿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有利于统筹协调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定位、治理权限和职能边界,有利于整合相关资源,形成分工更加明确、驱动更加有力、激励更加有效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党员带头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是党员密切联系群众,提高我们党社会号召力的重要举措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密切联系群众,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本领,就要真正地、深入地走到群众中去。现在有一些党政机关,工作环境中几乎都是党员,走近群众主要依靠到基层调研,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往往与群众只是很短暂、很有局限的接触,这种联系往往是算不上“密切”的。没有真正的密切交流,情感就没有真正交融,思想就没有真正沟通,也自然难以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党员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去,和群众打成一片,一起策划活动,一起开展活动,一起深入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一起体验奉献社会、服务人民的辛苦和快乐。这种真正的融合,彼此是兄弟姐妹,是朋友,是亲人,就实现了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有了这样的联系,在一些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知晓度不够,理解不到位,甚至存在误解和疑虑的时候,我们的党员去解释去说明,事半功倍,水到渠成。有了这样的联系,我们的党员在具体的学雷锋志愿服务中,用具体的实践来诠释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党的社会号召力就会不断增强。
党员带头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是党员增强党性修养,以道德为基础培育人格力量的必要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赞誉。历史无数次为我们提供这样的生动教材,周恩来、焦裕禄、雷锋、孔繁森等等,一个个不朽的名字,无不映衬着坚定的党性、崇高的品德,以可以穿越时空的伟大人格力量,铭刻在人民的心中,感召和勉励着后来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需要党员永不停止地进行党性锻炼,进行道德修炼。这种人格塑造,不仅需要各种教育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更需要通过各种实践解决能够身体力行的问题。
党性、道德、人格,仅在书本上是学不来的,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体验中才能获得。雷锋精神,是雷锋通过一件件小事做出来的,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成千上万的后继者沿着雷锋的足迹,“不仅学习雷锋的精神,还要学习雷锋的做法”,在更加丰富的实践中传承和弘扬出来的。我们不得不看到,今天许多党员,在解决党性修养和道德修为方面,理论上学的不少,实践中做的却不多,人格力量也就弱了些。
党员参加学雷锋志愿服务,恰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雷锋是政治与文化的结合,是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结合,党性修养和道德修为,需要同步进行。在中华民族的道德滋养中,学雷鋒、讲道德、修党性,以道德为基础,培育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是党员教育的必修课。
党员带头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是促进对外文明交流,让世界了解我国政治文化的有效渠道
在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中,各种不同形态文化间的交流融合和矛盾冲突异彩纷呈,也此起彼伏。特别是2020年年初以来,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惊心动魄,波诡云谲。全世界人民在观察、比较、讨论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特别是价值观。而这个价值观,既是民族的价值观,也是执政党的价值观。中国在抗疫大考中,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出,也是中国人民“无私奉献、服从大局、互帮互助”等价值观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的胜出。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战略性胜利。同时,我们也必将迎来与西方某些国家更为激烈的意识形态的斗争。西方某些国家抹黑中国共产党、抹黑中国的各种攻击,不会停止,只能加剧,文明的交流互鉴不会一帆风顺。
志愿服务是具有国际性的社会现象,也能够形成很多跨越国界的交流互鉴。由共产党领导的有大量共产党员参与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是中国志愿服务的最大特色。共产党员志愿者不仅在这次特大疫情中表现出色,而且在日常扶弱助残、应急救助、文化文艺、卫生环保、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中国的志愿服务,根植于现代中国大地,体现中华文化基因,也彰显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了解共产党,才能了解今天的中国文化。在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共产党员广泛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为世界人民通过国际化志愿服务的互联互通,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人格力量和道德追求,提供了更为顺畅、也更有意义的便捷之路。
(本文作者系抚顺雷锋学院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