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的修订原则和重点
从2011年9月,全国初中各学科开始正式使用新的课程标准。教育部明确提出课程标准修订要坚持德育为先,各学科有机渗透;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坚持能力为重,注重知行结合;要坚持与时俱进,充实新思想和新内容;要坚持减轻负担,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希望比较初中化学新旧课标异同点,对教师今后教学有所启迪。
新旧课标比较:
一、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部分 前言:
1、明确提出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
2、化学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一)、课程性质:
1、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基础性。
2、强调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
新课标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旧课标为“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显然新课标的立意更高。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新课标改为“由国内到国际的顺序”。
2、选择教材五个内容主题的三个依据;力求达到三个目的。(旧课标第4点)
3、第4点强调科学探究能及科学探究以实验为主,不排斥其它方法。(旧课标第3点和第5点)
4、第5点强调从五个主要方面寻找情景素材,创设学习情景。(旧课标第6点)
5、第6点对课程目标要求进行说明,并将“行为动词”放在最后的附录中。(旧课标“标准四”)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1、新课标“过程与方法”第1点强调“参与和体验”,淡化了探究程序。
2、新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中新增了“安全意识”。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二级主题新增“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2、“身边的化学物质”的二级主题“地球周围的空气”改为“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1、“提出问题”目标2将“能比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改为“能比较明确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2、“进行实验”目标2为“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旧课标为“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 强调了实验中的合作要求。
3、 “解释与结论”中删去了旧课标第2点“分类”,因为最后一点已包含。
(三)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1、 “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新增“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污染环境”。强调了实验“安全原则”和“环保原则”
2、 “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新增“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四)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1、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下列化学实验活动。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燃烧的条件。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溶液酸碱性检验。
(8)酸、碱的化学性质。
以上为新课标新增内容,目的是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体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能力为重”。
2、有关“科学探究学习”的案例1微粒的运动新增“学生进一步反思:还有哪些实验能证明微粒的运动?”
3、案例2中的“收集证据”体现三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推理研究、实验研究。该顺序更科学。
4、案例2中“实验研究”新增“实验2”内容,与“实验1、3”通过表格对比的设计更合理。
5、新课标删除了旧课标的案例3 “空气中CO2含量会改变吗?”因为该实验不好操作,也体现了“减负”精神。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1、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提高要求)
2、②实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旧课标为实验探究,改后更符合实际。
3、活动与探究建议④实验探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旧课标为: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改后内容更具体,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4、新增两条学习情景素材:“宇航、潜水的呼吸供氧”和“氮气的用途”。
(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1、新增“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2、标准8为“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旧课标为“了解结晶现象” (提高要求)
3、删除了旧课标“活动与探究建议”③:观察在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
4、活动与探究建议④实验:比较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放热(或吸热)现象;旧课标为: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将“探究”改为“实验”,更具体,更符合实际。
5、学习情景素材:删除旧课标两个素材:“红墨水的纸上层析”和“服装干洗”; “胆矾晶体的形成”改为“明矾晶体的形成”;新增五个素材:“自来水的生产工艺”, “硬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制取蒸馏水”, “太阳能海水淡化”, “食品中的乳化剂”。新增素材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
(三)金属与金属矿物
1、“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旧课标为: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降低了要求,提法也更科学。 2、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旧课标为: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有提高要求,强调环保意识的培养。
3、活动与探究建议②为实验: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删去了“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4、学习情景素材中删除了旧课标中“当代金属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制造自来水管材料的变迁”,目的是减少无效材料对教学的不利影响。新增“不锈钢餐具”素材,说明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作用。
(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新课标标准1是“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旧课标是“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改后更符合教学实际。
2、活动与探究建议④是:“常用铵态氮肥的检验”;原为“当地农村常用化肥的鉴别”。
3、学习情景素材新增了三条:“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 根瘤菌固氮”、“常见铵态氮肥的性质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原为“中国化工专家候德榜”改为“侯德榜对我国制碱工业的贡献”。新增素材内容强化了常见酸碱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并通过侯德榜的材料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将旧课标标准2细化并单列成三点;
2、活动与探究建议①中“查找一些常见物质的熔、沸点,并说明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原为“查找一些常见物质的熔、沸点,并按熔点高低顺序列表”。
3、活动与探究建议②是“实验:水的电解。”原为“讨论:温度计里的水银能否用水或酒精来替代?”
4、学习情景素材新增两项内容:“海水的主要成分”和“铁的几种氧化物”
(二) 微粒构成物质
活动与探究建议③写科普小论文:“我想像中的原子结构”,新课标改为“写科普小品:“我想像中的原子结构”。
(三) 认识化学元素
1、标准第2点新课标为“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旧课标为“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突出其工具性。
2、学习情景素材新增了“人体需要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旧课标“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改为“元素周期表的发展”。
(四) 物质组成的表示
活动与探究建议新增“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建议以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降低了要求。)
2、“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改为“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降低了要求。)
3、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 的观点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强调“反应条件”。
4、“设计实验推断孔雀石(或碱式碳酸铜)分解的产物”改为“设计实验证明碱式碳酸铜有新物质生成”
5、学习情景素材删除了旧课标“照相底片的感光”和“中国古代的黑火药”; 往“新制成的氧化钙中加入水能“煮熟”鸡蛋“改为“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的热量能“煮熟”鸡蛋”;“ 充电电池的充、放电”改为“干电池和和电池”;
(二)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改为“ 了解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降低了要求)
2、“用实验证明: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生成了新的物质”改为“实验:镁条燃烧、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改后实验更直观,更环保。
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氯化钢溶液用石墨电极通电分解;在加热条件下氢气与氧化铜反应”改为“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改后实验易操作,更安全且直观。
4、学习情景素材新增“用食醋清洗水瓶中的水垢”;突出化学反应在生活中有用。
(三) 质量守恒定律
1、“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改为“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和“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两点;分开单列,突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工具性。
2、学习情景素材“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改为“拉瓦锡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新增“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固体质量的变化”和“电解水实验及其微观解释”两项内容。
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1、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删除了“比较原油常见馏分的某些物理性质及其燃烧的情况”;新增了“实验:氢气的燃烧”和“观察少量汽没、柴油、润滑油样品的燃烧现象,调查其用途”。
2、学习情景素材新增“煤矿瓦斯爆炸的预防”和“面粉厂的防爆措施”,增强安全教育。
(二)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学习情景素材新增“纯羊毛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和“新型陶瓷”。
(三)化学物质与健康
1、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新增“了解毒品对个人及社会的危害”
2、学习情景素材新增“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四)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学习情景素材中将“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改为“污水的处理和利用”,强调废水经处理再利用。“光化学烟雾”和“空气污染指数”改成“二氧化硫排放与酸雨”和“空气质量日报”。
2011版《课标》,在坚持课改方向和课程理念的基础上,从教学的自身规律入手,作出了适度的修正,必要的整改,合理的补充。教学中不仅要了解这些变化,更需要了解变化的缘由以及内在的指向;并能够结合课程改革的实际认识《课标》提出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建议等;要对《课标》提出的重要的概念、关键的条目了如指掌。
从2011年9月,全国初中各学科开始正式使用新的课程标准。教育部明确提出课程标准修订要坚持德育为先,各学科有机渗透;要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坚持能力为重,注重知行结合;要坚持与时俱进,充实新思想和新内容;要坚持减轻负担,控制课程容量和难度。希望比较初中化学新旧课标异同点,对教师今后教学有所启迪。
新旧课标比较:
一、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部分 前言:
1、明确提出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
2、化学特征是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
(一)、课程性质:
1、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基础性。
2、强调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
新课标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旧课标为“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显然新课标的立意更高。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新课标改为“由国内到国际的顺序”。
2、选择教材五个内容主题的三个依据;力求达到三个目的。(旧课标第4点)
3、第4点强调科学探究能及科学探究以实验为主,不排斥其它方法。(旧课标第3点和第5点)
4、第5点强调从五个主要方面寻找情景素材,创设学习情景。(旧课标第6点)
5、第6点对课程目标要求进行说明,并将“行为动词”放在最后的附录中。(旧课标“标准四”)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1、新课标“过程与方法”第1点强调“参与和体验”,淡化了探究程序。
2、新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中新增了“安全意识”。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二级主题新增“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2、“身边的化学物质”的二级主题“地球周围的空气”改为“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1、“提出问题”目标2将“能比较清楚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改为“能比较明确地表述所发现的问题”。
2、“进行实验”目标2为“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操作”,旧课标为“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操作”, 强调了实验中的合作要求。
3、 “解释与结论”中删去了旧课标第2点“分类”,因为最后一点已包含。
(三)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1、 “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新增“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污染环境”。强调了实验“安全原则”和“环保原则”
2、 “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新增“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四)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
1、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下列化学实验活动。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燃烧的条件。
(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溶液酸碱性检验。
(8)酸、碱的化学性质。
以上为新课标新增内容,目的是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体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坚持能力为重”。
2、有关“科学探究学习”的案例1微粒的运动新增“学生进一步反思:还有哪些实验能证明微粒的运动?”
3、案例2中的“收集证据”体现三种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推理研究、实验研究。该顺序更科学。
4、案例2中“实验研究”新增“实验2”内容,与“实验1、3”通过表格对比的设计更合理。
5、新课标删除了旧课标的案例3 “空气中CO2含量会改变吗?”因为该实验不好操作,也体现了“减负”精神。
二、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1、能结合实例说明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提高要求)
2、②实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旧课标为实验探究,改后更符合实际。
3、活动与探究建议④实验探究: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差异。旧课标为:小组协作设计并完成实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变化。改后内容更具体,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4、新增两条学习情景素材:“宇航、潜水的呼吸供氧”和“氮气的用途”。
(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1、新增“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
2、标准8为“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旧课标为“了解结晶现象” (提高要求)
3、删除了旧课标“活动与探究建议”③:观察在水中加入少量盐后凝固点和沸点的变化。
4、活动与探究建议④实验:比较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放热(或吸热)现象;旧课标为: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将“探究”改为“实验”,更具体,更符合实际。
5、学习情景素材:删除旧课标两个素材:“红墨水的纸上层析”和“服装干洗”; “胆矾晶体的形成”改为“明矾晶体的形成”;新增五个素材:“自来水的生产工艺”, “硬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制取蒸馏水”, “太阳能海水淡化”, “食品中的乳化剂”。新增素材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更紧密。
(三)金属与金属矿物
1、“知道可用铁矿石炼铁”,旧课标为: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降低了要求,提法也更科学。 2、认识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旧课标为: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有提高要求,强调环保意识的培养。
3、活动与探究建议②为实验: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删去了“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
4、学习情景素材中删除了旧课标中“当代金属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制造自来水管材料的变迁”,目的是减少无效材料对教学的不利影响。新增“不锈钢餐具”素材,说明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品质的作用。
(四)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新课标标准1是“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知道酸碱的腐蚀性。”旧课标是“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改后更符合教学实际。
2、活动与探究建议④是:“常用铵态氮肥的检验”;原为“当地农村常用化肥的鉴别”。
3、学习情景素材新增了三条:“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 根瘤菌固氮”、“常见铵态氮肥的性质特点及使用注意事项”。原为“中国化工专家候德榜”改为“侯德榜对我国制碱工业的贡献”。新增素材内容强化了常见酸碱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并通过侯德榜的材料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1、将旧课标标准2细化并单列成三点;
2、活动与探究建议①中“查找一些常见物质的熔、沸点,并说明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原为“查找一些常见物质的熔、沸点,并按熔点高低顺序列表”。
3、活动与探究建议②是“实验:水的电解。”原为“讨论:温度计里的水银能否用水或酒精来替代?”
4、学习情景素材新增两项内容:“海水的主要成分”和“铁的几种氧化物”
(二) 微粒构成物质
活动与探究建议③写科普小论文:“我想像中的原子结构”,新课标改为“写科普小品:“我想像中的原子结构”。
(三) 认识化学元素
1、标准第2点新课标为“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旧课标为“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突出其工具性。
2、学习情景素材新增了“人体需要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旧课标“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改为“元素周期表的发展”。
(四) 物质组成的表示
活动与探究建议新增“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建议以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
四、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1、“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降低了要求。)
2、“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改为“知道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重要作用” (降低了要求。)
3、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 的观点初步形成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转化”的观点;强调“反应条件”。
4、“设计实验推断孔雀石(或碱式碳酸铜)分解的产物”改为“设计实验证明碱式碳酸铜有新物质生成”
5、学习情景素材删除了旧课标“照相底片的感光”和“中国古代的黑火药”; 往“新制成的氧化钙中加入水能“煮熟”鸡蛋“改为“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的热量能“煮熟”鸡蛋”;“ 充电电池的充、放电”改为“干电池和和电池”;
(二)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改为“ 了解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降低了要求)
2、“用实验证明:铁粉和硫粉混合加热生成了新的物质”改为“实验:镁条燃烧、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改后实验更直观,更环保。
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氯化钢溶液用石墨电极通电分解;在加热条件下氢气与氧化铜反应”改为“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改后实验易操作,更安全且直观。
4、学习情景素材新增“用食醋清洗水瓶中的水垢”;突出化学反应在生活中有用。
(三) 质量守恒定律
1、“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改为“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和“能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两点;分开单列,突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工具性。
2、学习情景素材“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改为“拉瓦锡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新增“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固体质量的变化”和“电解水实验及其微观解释”两项内容。
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1、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删除了“比较原油常见馏分的某些物理性质及其燃烧的情况”;新增了“实验:氢气的燃烧”和“观察少量汽没、柴油、润滑油样品的燃烧现象,调查其用途”。
2、学习情景素材新增“煤矿瓦斯爆炸的预防”和“面粉厂的防爆措施”,增强安全教育。
(二)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学习情景素材新增“纯羊毛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和“新型陶瓷”。
(三)化学物质与健康
1、活动与探究建议中新增“了解毒品对个人及社会的危害”
2、学习情景素材新增“婴儿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
(四)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学习情景素材中将“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改为“污水的处理和利用”,强调废水经处理再利用。“光化学烟雾”和“空气污染指数”改成“二氧化硫排放与酸雨”和“空气质量日报”。
2011版《课标》,在坚持课改方向和课程理念的基础上,从教学的自身规律入手,作出了适度的修正,必要的整改,合理的补充。教学中不仅要了解这些变化,更需要了解变化的缘由以及内在的指向;并能够结合课程改革的实际认识《课标》提出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建议等;要对《课标》提出的重要的概念、关键的条目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