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智障儿童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生活能力不能够正常发展,教师必须把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提高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以游戏教育为契机,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把握智障儿童的游戏教育需要,利用分层教学,找到适合每一个智障儿童的游戏方式,让智障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
关键词:生活能力;智障儿童;游戏教学;特殊教育
每个人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生活能力,生活能力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最根本的能力。智障儿童由于自身智力和身体发育、动作及语言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加之社会、家庭的种种不利环境的限制,使他们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生活自理。因此,游戏化教学是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关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在生活能力的培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要想使每个智障儿童在生活能力的各个方面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智障儿童将来在不同程度上能够尽快地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教师必须重视其生活能力的培养,应该把游戏教学作为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游戏可以调节智障儿童的情绪
游戏有助于智障儿童基本情感需要的满足。智障儿童由于注意力极易分散,而且又是有意注意时间非常短暂,利用游戏这一环节可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可让他们在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培养他们有意注意的潜能,并使他们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比如早上老师热情地带着学生来到教室,学生自己扫地、拖地、摆放物品、给花浇水,有鼻涕了自己拿面巾纸去擦……所有环节和活动在这种模拟“家”的情景中展开,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使他们释放内在的紧张、不安、慌乱等情绪,从而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
二、游戏教会智障儿童亲近和信任
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的缺陷,他们对人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就大大降低。如何使每个智障儿童在各自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得到最好的发展,将来能够尽快地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特教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必须把游戏教学作为发展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例如,我们在组织孩子上生活适应课的过程中,给动物宝宝喂食,给布娃娃穿衣和扣纽扣等,这类游戏主要是用来增强和巩固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让这些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吃饭、穿衣等基本技能,从而能够帮助孩子们迁移到他们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游戏方法使孩子们学会了亲近他人和信任他人。
三、游戏让智障儿童能够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
成功的快乐,可以激发儿童游戏的兴趣,也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智障儿童更多的是尝到失败的痛苦。因此,为了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洗手兴趣出发,组织“小手变干净”“手指宝宝做运动”等游戏,在游戏结束后找出一双最干净的小手进行奖励,这样学生洗手的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再教给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六步洗手法”“七步洗手法”等),让学生亲自练习。教师适当、适时地鼓励与表扬孩子,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学会洗手的满足。在游戏进行中,儿童的自信心与日俱增,并在不断体验成功的同时,获得了自我实现的满足。
四、游戏满足智障儿童的安全需要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和身體存在的缺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健全儿童更多的安全威胁,所以他们就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导致生活适应行为障碍。而教师在组织游戏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让智障儿童根据自己的进度和行为事项行动,按自己的兴趣、能力,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方式,大胆地探索,勇敢地实践,不再受外部力量的阻拦。没有了成人的建议、命令、指责等一系列的干扰,智障儿童可以随心所欲地“犯错误”,不会担心犯错误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恶果,这就给了他们安全感,克服了焦虑、恐惧的心理,从而满足了他们的安全需要。
综上所述,对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反复地练习和实践。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游戏教育为契机,充分把握智障儿童的游戏教育需要,利用分层教学,找到适合每一个智障儿童的游戏方式,让智障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培养其生活能力。为了让智障儿童将来能适应社会,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不只需要有科学的方法来教学,更需要有特别的爱心和耐心,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付出艰辛的劳动,使智障儿童在能力上的不足、人格上的欠缺得以补偿,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过上有尊严而独立的生活,最终达到为智障儿童生活社会化而进行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M].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
[2]银春鸣.智障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华夏出版社,1993.
关键词:生活能力;智障儿童;游戏教学;特殊教育
每个人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生活能力,生活能力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最根本的能力。智障儿童由于自身智力和身体发育、动作及语言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加之社会、家庭的种种不利环境的限制,使他们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生活自理。因此,游戏化教学是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关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好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在生活能力的培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要想使每个智障儿童在生活能力的各个方面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智障儿童将来在不同程度上能够尽快地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教师必须重视其生活能力的培养,应该把游戏教学作为培养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游戏可以调节智障儿童的情绪
游戏有助于智障儿童基本情感需要的满足。智障儿童由于注意力极易分散,而且又是有意注意时间非常短暂,利用游戏这一环节可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可让他们在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培养他们有意注意的潜能,并使他们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比如早上老师热情地带着学生来到教室,学生自己扫地、拖地、摆放物品、给花浇水,有鼻涕了自己拿面巾纸去擦……所有环节和活动在这种模拟“家”的情景中展开,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使他们释放内在的紧张、不安、慌乱等情绪,从而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
二、游戏教会智障儿童亲近和信任
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的缺陷,他们对人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就大大降低。如何使每个智障儿童在各自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得到最好的发展,将来能够尽快地适应家庭和社会生活?特教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儿童交往能力的培养,必须把游戏教学作为发展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例如,我们在组织孩子上生活适应课的过程中,给动物宝宝喂食,给布娃娃穿衣和扣纽扣等,这类游戏主要是用来增强和巩固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让这些孩子们在游戏中学到吃饭、穿衣等基本技能,从而能够帮助孩子们迁移到他们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游戏方法使孩子们学会了亲近他人和信任他人。
三、游戏让智障儿童能够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
成功的快乐,可以激发儿童游戏的兴趣,也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智障儿童更多的是尝到失败的痛苦。因此,为了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洗手兴趣出发,组织“小手变干净”“手指宝宝做运动”等游戏,在游戏结束后找出一双最干净的小手进行奖励,这样学生洗手的兴趣渐渐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再教给学生正确的洗手方法(“六步洗手法”“七步洗手法”等),让学生亲自练习。教师适当、适时地鼓励与表扬孩子,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学会洗手的满足。在游戏进行中,儿童的自信心与日俱增,并在不断体验成功的同时,获得了自我实现的满足。
四、游戏满足智障儿童的安全需要
智障儿童由于智力和身體存在的缺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健全儿童更多的安全威胁,所以他们就会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导致生活适应行为障碍。而教师在组织游戏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让智障儿童根据自己的进度和行为事项行动,按自己的兴趣、能力,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方式,大胆地探索,勇敢地实践,不再受外部力量的阻拦。没有了成人的建议、命令、指责等一系列的干扰,智障儿童可以随心所欲地“犯错误”,不会担心犯错误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恶果,这就给了他们安全感,克服了焦虑、恐惧的心理,从而满足了他们的安全需要。
综上所述,对智障儿童生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中反复地练习和实践。教师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游戏教育为契机,充分把握智障儿童的游戏教育需要,利用分层教学,找到适合每一个智障儿童的游戏方式,让智障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培养其生活能力。为了让智障儿童将来能适应社会,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不只需要有科学的方法来教学,更需要有特别的爱心和耐心,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付出艰辛的劳动,使智障儿童在能力上的不足、人格上的欠缺得以补偿,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活能力,过上有尊严而独立的生活,最终达到为智障儿童生活社会化而进行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M].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14.
[2]银春鸣.智障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华夏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