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时期的孩子具有天真散漫的天性,游戏更是幼儿的一种存在方式,理应具有自由、体验与创造的游戏精神。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幼儿往往关注幼儿教育是什么,怎么发展等问题,却严重忽视了幼儿教育的存在样态与精神实质等更深层次的问题,最终导致幼儿主体性地位的严重缺失。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剖析其一般的表现形式,同时分析原因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幼教、游戏精神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尤其对于孩子性格、思维以及行为方式的形成尤其重要。社会和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也非常重视这一点,努力的在实践中贯彻这一理念。但是在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游戏教学一直被提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教学却很少,这直接导致现代化的幼儿教育继续走着与时代脱轨的教育路子。
一、幼教缺乏游戏精神的表现
(一)、异化的自由
幼儿教育中有限的自由主要表现为幼儿教师自由精神的缺失所导致的幼儿自由得不到切实满足的问题以及教师对自由的理解有误导致的自由放任两种极端。首先是幼儿自身的需要与需求不能得到真实的满足,虽然幼儿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例如自由的选择玩具,自由的进行活动。然而,这种自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尤其是当幼儿与教师的想法与做法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反时,教师都会给予严厉地批评说教,这时幼儿只能屈服,只能投降,做教师允许的活动。与之相反的则是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他们不需要给予任何的指导与教育,也不需要给予任何的约束与限制,他们只需要提供给幼儿一些游戏材料,认为这样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自由。
(二)、创造力匮乏
在幼儿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创造精神在幼儿教育中遭到了严重的缺失,总是处于一种匮乏与封闭的状态。这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首先是一般的幼儿园各种制度严苛且缺乏人情味,无论是幼儿园的组织还是教师的教学,都处于严格的制度范围内,不得越界。其次是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勇于提出不同意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可是,教师并没有把保护和发展幼儿创造精神作为主要任务。
二、“游戏精神”缺失的原因
一、客观方面
幼儿教育阶段游戏精神的缺失是时代和现阶段的教育和社会流动方式造成的,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短期利益越来越被重视,短期结果成为重要的指标;其次幼儿的竞争和比较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各种等级考核过早的在学前教育普及;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在城镇和重点中小学,客观上直接造成升学压力。
二、主观方面
独身子女的普及使得现在的孩子成为了家庭未来的唯一继承者和被期望者,孩子从一出生就背负着家庭发展壮大的重任,而当前的社会观念导致当前社会流动的主要指标依然是学历等硬性指标。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往往过早的给孩子灌输知识层面的内容;同时部分的幼教工作者自身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理解有限也直接助长了这种行为。
三、如何重塑“游戏精神”
(一)幼儿游戏理念的创新。
理论的高度决定了行动的方向与热情,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重要是教师游戏理念的澄清与科学理念的确立,正确认识“幼儿园游戏”的内涵,一方面认识到幼儿园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需要受到教育目的的规范与影响,是一种教育性游戏,另一方面又要改变教师导演游戏的顽固习惯,改变儿童被动游戏的局面,使幼儿园的游戏达到愉悦性与教育性的高度统一,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教师口头重视而行动轻视游戏的窘迫现状。
(二)幼儿游戏内容的创新。
体现内容的时代性。幼儿生活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游戏应贴近变化的世界,引导幼儿更多地关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如模仿航天员遨游太空的航天城的游戏,可以引导孩子关心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变化,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与向往,激发孩子们创造的积极性;再如电脑一条街、自助银行、科技馆等蕴涵商品社会信息彰显时代特色的游戏能拓展孩子们的视野,使孩子们的想象力进一步丰富,也能使游戏蕴涵更高的立意,发挥积极传递着社会文化、科技技术、艺术信息的作用,更自然的为孩子们搭建了“模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桥梁。
体现游戏内容的要切实,第一需要体现与季节的适切性:要体现与年龄的适切性,游戏内容的安排必须适合不同幼儿年龄的发展要求。如“娃娃家”游戏适合小班等小龄幼儿,“超市”、医院、菜场等难度中等的游戏适合中班幼儿;科技馆、大型新村建设、旅行团等合作要求比较高的游戏适宜安排在大班,虽然不存在绝对的分界,孩子们有自由选择游戏的自由,但难度反映了孩子们成长的速度,按照年龄阶段安排游戏内容,符合儿童心理学发展的规律。
(三)游戏组织与活动形式的创新。
平行班互动与合作游戏的开发,平行班互动与合作游戏即相同年龄班的幼儿打破班级的空间约束,在平行班活动室内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游戏的方式。这样做一方面小朋友认识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增加了交往的频率与范围,增加了自由度,拓展了游戏空间,培养了自主性和责任心。
打破年龄界限的交往游戏,这是一种打破年龄束缚与其他各个年龄混合游戏的方式。在平行班游戏的基础上,打破班级界限,使全园所有的空间都成为游戏的场所,全体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由选择游戏的机会。这样做能为孩子构建了更为立体的交往空间,他们能多层面体验人际关系,多层面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形成相应的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意识。
玩与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学前教育的核心,也是孩子对社会角色的模拟。幼儿园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在玩和游戏的过程中形成真、善、美的人格品质,激发孩子的“好奇”,为成人期的探究能力打下基础。使其产生对自然、对社会规则、道德规范的敬畏,产生对生活细节、团队合作等的智慧,促进其形成生活自理、独立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幼教、游戏精神
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尤其对于孩子性格、思维以及行为方式的形成尤其重要。社会和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也非常重视这一点,努力的在实践中贯彻这一理念。但是在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游戏教学一直被提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教学却很少,这直接导致现代化的幼儿教育继续走着与时代脱轨的教育路子。
一、幼教缺乏游戏精神的表现
(一)、异化的自由
幼儿教育中有限的自由主要表现为幼儿教师自由精神的缺失所导致的幼儿自由得不到切实满足的问题以及教师对自由的理解有误导致的自由放任两种极端。首先是幼儿自身的需要与需求不能得到真实的满足,虽然幼儿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例如自由的选择玩具,自由的进行活动。然而,这种自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尤其是当幼儿与教师的想法与做法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反时,教师都会给予严厉地批评说教,这时幼儿只能屈服,只能投降,做教师允许的活动。与之相反的则是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他们不需要给予任何的指导与教育,也不需要给予任何的约束与限制,他们只需要提供给幼儿一些游戏材料,认为这样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自由。
(二)、创造力匮乏
在幼儿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创造精神在幼儿教育中遭到了严重的缺失,总是处于一种匮乏与封闭的状态。这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首先是一般的幼儿园各种制度严苛且缺乏人情味,无论是幼儿园的组织还是教师的教学,都处于严格的制度范围内,不得越界。其次是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创设有利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勇于提出不同意见,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与创造,可是,教师并没有把保护和发展幼儿创造精神作为主要任务。
二、“游戏精神”缺失的原因
一、客观方面
幼儿教育阶段游戏精神的缺失是时代和现阶段的教育和社会流动方式造成的,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短期利益越来越被重视,短期结果成为重要的指标;其次幼儿的竞争和比较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各种等级考核过早的在学前教育普及;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在城镇和重点中小学,客观上直接造成升学压力。
二、主观方面
独身子女的普及使得现在的孩子成为了家庭未来的唯一继承者和被期望者,孩子从一出生就背负着家庭发展壮大的重任,而当前的社会观念导致当前社会流动的主要指标依然是学历等硬性指标。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往往过早的给孩子灌输知识层面的内容;同时部分的幼教工作者自身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理解有限也直接助长了这种行为。
三、如何重塑“游戏精神”
(一)幼儿游戏理念的创新。
理论的高度决定了行动的方向与热情,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重要是教师游戏理念的澄清与科学理念的确立,正确认识“幼儿园游戏”的内涵,一方面认识到幼儿园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需要受到教育目的的规范与影响,是一种教育性游戏,另一方面又要改变教师导演游戏的顽固习惯,改变儿童被动游戏的局面,使幼儿园的游戏达到愉悦性与教育性的高度统一,从而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教师口头重视而行动轻视游戏的窘迫现状。
(二)幼儿游戏内容的创新。
体现内容的时代性。幼儿生活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游戏应贴近变化的世界,引导幼儿更多地关注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如模仿航天员遨游太空的航天城的游戏,可以引导孩子关心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变化,感受科技的魅力,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与向往,激发孩子们创造的积极性;再如电脑一条街、自助银行、科技馆等蕴涵商品社会信息彰显时代特色的游戏能拓展孩子们的视野,使孩子们的想象力进一步丰富,也能使游戏蕴涵更高的立意,发挥积极传递着社会文化、科技技术、艺术信息的作用,更自然的为孩子们搭建了“模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桥梁。
体现游戏内容的要切实,第一需要体现与季节的适切性:要体现与年龄的适切性,游戏内容的安排必须适合不同幼儿年龄的发展要求。如“娃娃家”游戏适合小班等小龄幼儿,“超市”、医院、菜场等难度中等的游戏适合中班幼儿;科技馆、大型新村建设、旅行团等合作要求比较高的游戏适宜安排在大班,虽然不存在绝对的分界,孩子们有自由选择游戏的自由,但难度反映了孩子们成长的速度,按照年龄阶段安排游戏内容,符合儿童心理学发展的规律。
(三)游戏组织与活动形式的创新。
平行班互动与合作游戏的开发,平行班互动与合作游戏即相同年龄班的幼儿打破班级的空间约束,在平行班活动室内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游戏的方式。这样做一方面小朋友认识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增加了交往的频率与范围,增加了自由度,拓展了游戏空间,培养了自主性和责任心。
打破年龄界限的交往游戏,这是一种打破年龄束缚与其他各个年龄混合游戏的方式。在平行班游戏的基础上,打破班级界限,使全园所有的空间都成为游戏的场所,全体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由选择游戏的机会。这样做能为孩子构建了更为立体的交往空间,他们能多层面体验人际关系,多层面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形成相应的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意识。
玩与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学前教育的核心,也是孩子对社会角色的模拟。幼儿园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在玩和游戏的过程中形成真、善、美的人格品质,激发孩子的“好奇”,为成人期的探究能力打下基础。使其产生对自然、对社会规则、道德规范的敬畏,产生对生活细节、团队合作等的智慧,促进其形成生活自理、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