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历史探究教学方法下,学生通过相互合作,不断探索,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高历史储备量。笔者在本篇文章当中,首先分析了探究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而后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初中历史探究教学的具体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历史;探究教学法;途径
一、探究教学法重要性分析
探究教学法,即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之下,开展独立性学习活动,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与合作,完成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内心的疑惑充分表达,同时也可以阐述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根据人数的多少,探究性学习可以分为个人、集体以及小组等各种形式。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探究性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很多老师和学生的欢迎。同时,也应为其对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成为了经常被采用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将兴趣看做为学生最好的老师,这无疑是现实了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对历史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充分调动其主观积极性,主动探索书本当中的知识。历史课程强调学生要有较强的理论,需要对课本上的知识点很熟悉。如果学生并没有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那么他们的学习生活将会很枯燥。在这一过程中,探究教学法则起到重要作用。它能够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课堂的氛围有所改善,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历史学习中的乐趣,从而自主学习历史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既可以个人独自开展,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进行。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探索模式,学生都将学习作为探究的主要对象,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在探究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联系更加频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合作也越来越多。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提出自己质疑,和他人共同探索问题解决方法。因此,探究性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三)增强学生思考问题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每个知识点,使学生记住每个现有的结论,与此同时,老师也要有意识地通过对典型案例的阐述和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一起讨论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积极配合,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历史探究教学具体途径
(一)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老师要能够积极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方式,开拓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水平,使他们在历史学习当中,养成主动探索的好习惯,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分析过程,而仅仅是给学生一个答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来打破传统教学上的不足,使学生不至于养成思维定式的习惯。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要求老师要能够深入挖掘课本当中的素材,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将内心的喜悦再次转换成为学习的动力。比如在课堂当中,可以采用合作讨论、小作文的方式,调动和发散学生思维。老师要珍惜学生每一个小灵感,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二)主动创设情境
历史距离实际生活比较远,而通过情境的创设,能够为学生再现历史画面,让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老师通过创设一个个历史情境,来培养学生与历史之间的亲切感,对学生的思想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历史课堂的教学当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营造氛围,使学生感悟历史。比如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探讨图片背后的原因,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强调老师提问的重要性,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为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对历史材料的深入挖掘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同时也产生了丰富的历史素材,比如名胜古迹、名人字画等,历史老师要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开展课堂的教学活动。历史教学不是为了研究某一特定历史问题,但是通过阅读史料,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把握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同时,历史史料也不是必然客观的,里面仍然包含了许多主观色彩,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分辨出这些资料中错误的信息,指导学生对资料的加工与利用,探索素材真正反映的历史问题。
(四)指点学生学习方法
老师在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浓厚兴趣的基础之上,还要教授学生学习历史的正确方法,使其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探究历史,学习历史,而不至于做无用功。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了一些记忆的方法。比如关键词记忆法、儿歌记忆法、表格记忆等。老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这一知识的基础之上开展学习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够不断探索,深入了解,及时巩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又好又快地记住知识点,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就要突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明白关键所在。
(五)多种教学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利弊。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本节课具体的授课内容、授课目标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正确有效的授课方式。与此同时,要改变现有的考核方式。考试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在书本的范围内,要多联系生活中发生的实践,考察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发现了学生的优点,应当鼓励,使其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信心。
三、结束语
探究教学法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教学方式,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 [1] 张初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功(教育) ,2010 (5)
[2].王春红.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实践体会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
作者简介:
卢继书(1958.10~ ),男,汉,籍贯:贵州省绥阳县,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历史;探究教学法;途径
一、探究教学法重要性分析
探究教学法,即指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之下,开展独立性学习活动,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与合作,完成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将自己内心的疑惑充分表达,同时也可以阐述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根据人数的多少,探究性学习可以分为个人、集体以及小组等各种形式。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探究性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很多老师和学生的欢迎。同时,也应为其对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成为了经常被采用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将兴趣看做为学生最好的老师,这无疑是现实了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只有对历史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充分调动其主观积极性,主动探索书本当中的知识。历史课程强调学生要有较强的理论,需要对课本上的知识点很熟悉。如果学生并没有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那么他们的学习生活将会很枯燥。在这一过程中,探究教学法则起到重要作用。它能够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课堂的氛围有所改善,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历史学习中的乐趣,从而自主学习历史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既可以个人独自开展,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合作进行。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探索模式,学生都将学习作为探究的主要对象,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在探究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联系更加频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合作也越来越多。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提出自己质疑,和他人共同探索问题解决方法。因此,探究性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创新的意识与能力。
(三)增强学生思考问题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老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之下,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每个知识点,使学生记住每个现有的结论,与此同时,老师也要有意识地通过对典型案例的阐述和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顺利完成学习目标。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一起讨论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积极配合,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初中历史探究教学具体途径
(一)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老师要能够积极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方式,开拓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水平,使他们在历史学习当中,养成主动探索的好习惯,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分析过程,而仅仅是给学生一个答案。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来打破传统教学上的不足,使学生不至于养成思维定式的习惯。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也要求老师要能够深入挖掘课本当中的素材,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将内心的喜悦再次转换成为学习的动力。比如在课堂当中,可以采用合作讨论、小作文的方式,调动和发散学生思维。老师要珍惜学生每一个小灵感,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二)主动创设情境
历史距离实际生活比较远,而通过情境的创设,能够为学生再现历史画面,让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老师通过创设一个个历史情境,来培养学生与历史之间的亲切感,对学生的思想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历史课堂的教学当中,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营造氛围,使学生感悟历史。比如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探讨图片背后的原因,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强调老师提问的重要性,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为学生创设情境,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三)对历史材料的深入挖掘
我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同时也产生了丰富的历史素材,比如名胜古迹、名人字画等,历史老师要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开展课堂的教学活动。历史教学不是为了研究某一特定历史问题,但是通过阅读史料,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把握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同时,历史史料也不是必然客观的,里面仍然包含了许多主观色彩,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分辨出这些资料中错误的信息,指导学生对资料的加工与利用,探索素材真正反映的历史问题。
(四)指点学生学习方法
老师在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浓厚兴趣的基础之上,还要教授学生学习历史的正确方法,使其能够通过正确的途径,探究历史,学习历史,而不至于做无用功。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了一些记忆的方法。比如关键词记忆法、儿歌记忆法、表格记忆等。老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这一知识的基础之上开展学习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能够不断探索,深入了解,及时巩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又好又快地记住知识点,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就要突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明白关键所在。
(五)多种教学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利弊。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结合本节课具体的授课内容、授课目标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正确有效的授课方式。与此同时,要改变现有的考核方式。考试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在书本的范围内,要多联系生活中发生的实践,考察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发现了学生的优点,应当鼓励,使其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信心。
三、结束语
探究教学法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当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老师需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教学方式,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 [1] 张初辉,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功(教育) ,2010 (5)
[2].王春红.初中历史探究学习的实践体会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1).
作者简介:
卢继书(1958.10~ ),男,汉,籍贯:贵州省绥阳县,职称: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