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音乐从学会欣赏开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jian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实践,都必须确定清晰的目标,都不可以违背客观的规律。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对音乐本体性的认识越深刻、越客观,我们的教学就越能符合实际,成效就越大。基于以上的理解,我们不妨围绕音乐本体性从如下方面去组织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那就是:精心确定内容、着力情感体验、创设情境心境、巧妙选择方法。
  一、精心确定内容
  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为如何上欣赏课、上什么内容的课学生才喜欢而煞费苦心。有的欣赏内容,学生不是反应冷淡,被动地机械“跟进”,就是因理解落差而感到索然无味,结果事与愿违。大概因为我们未顺应学生的认识实际与心理需求,对内容作必要的“筛选”,或未对既定内容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或未因地因时地选择及拓宽欣赏内容。如果我们认真注意了,我们是可以让欣赏课成为学生的“最爱”的。一次我在了解了学生对“流行歌曲”十分感兴趣后,在课堂上引进了一些本身含有古典音乐片段的流行歌曲,如周杰伦的《十一月的萧邦》。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我不失时机地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歌曲中有哪些古典音乐的元素?你们想进一步了解吗?你们想成为周杰伦那样的天皇巨星吗?”学生显露出少有的热情。我顺水推“舟”,隆重推出肖邦这位音乐大家,引导孩子们欣赏萧邦作品,如《雨滴前奏曲》,让他们畅谈感受。教学结束,我趁热打铁,请学生课余再找一些类似与流行歌曲“联姻”的经典作品,准备解说稿,“聘请”学生当“音乐沙龙”的“客座教师”,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一化被动为主动的内容“变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不着痕迹地让优秀流行歌曲牵手了音乐欣赏课堂,为他们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
  二、着力情感体验
  新课标反复指出,音乐教学要“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要“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要“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要“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要“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等等。
  从美学角度讲,音乐的理解作为一种审美理解,是与情感体验水乳交融的。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审美对象尤其是艺术作品虽然能引起人的绵绵思绪,但这种思考却不是在概念中游历的,它与情感体验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东西,因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符号”或“情感的形式”。这也就是我国古代美学所谓的“情理交融”。
  通过体验促进理解的方式是很多的。用歌声、身体节奏、伴奏、表演等办法来学习音乐,都是体验的形式。在这些众多的方法中,我认为,角色想象、角色扮演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段)来说,这点更加重要,也更加有效。因为它将体验融入了“活动”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学的“音乐欣赏”课莫如说是“音乐欣赏活动”。比如,在欣赏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蜜蜂》时可以边听边用手势模拟小蜜蜂转圈飞舞的动作;欣赏《龟兔赛跑》中龟兔的主题音乐时要求学生揣摩声音的速度、音高、音色、力度等,展开联想,并且把自己认为音乐所表现的某种动物用动作表示出来;欣赏圣桑的《狮王进行曲》时模仿、表演狮王及其卫兵出场的动作。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场景和情节中通过这些角色模仿和表演,学生在充满情趣的体验中获得音乐的记忆,加深了对乐曲情绪、结构的理解。一旦我们真正激起了儿童热烈的体验情绪,他们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进入忘我而喜悦的境界,音乐就会不知不觉地成为他们离不开的“生活需求”了。
  三、创设情境心境
  人们常说“身临其境”,是说人对客观“情境”的感同身受。人们又说,“当一个人心情愉悦的时候,天似乎更蓝了,花似乎更美了”。这是说主观“心境”对认识客观世界的心理影响。“情境”与“心境”对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所产生的作用绝不可小视。在平常的教学中,针对不同情感的欣赏教学内容,我们要尽可能地创设与内容相匹配的良好教学情境,使学生一融入这情境便产生了良性的学习“心境”,随着欣赏的步步深入,学生就会通过“移情作用”,将“自我”化入歌曲或乐曲的情感之中,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巧妙选择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音乐作为一门特殊学科,欣赏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设计教法时一定不要忘了它的本体性。内容决定形式,方法要巧妙设计,要诱导学生渴求参与、欣赏,才能真正成为一种享受。
  马克思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我想说,要让音乐欣赏课堂体现音乐本体回归,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本身就必须先在认识上然后在责任上去践行音乐本体的回归。这是一个艰巨的,甚至是痛苦的任务,但我们没有退路,也不能懈怠,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去完成这一任务,因为我们培养的永远是——未来的人,我们有责任让他们真正拥有崇高的“精神需求”!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笔者从几方面总结出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扬实验之长,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不拘一格,提高兴趣;爱护学生、增进感
阿兰近年来觉得腰膝酸软、怕冷、倦怠、食少、夜尿多.而且经血减少.“性趣”索然。她去看中医.老中医问病、切脉、察舌后.辨证为肾虚。开了几付补肾的中药.叫她煎服后再来复诊。阿
2月14日,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特大瓦斯爆炸,瞬间硒鼓去213条矿工鲜活的生命。整个2005年,全国煤炭企业共发生死亡1668人。沉痛之中,重典次第推出,官员从煤矿撤股,高管问责制、让造成
会计报表是反映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最直接方式。在无法获取企业现场真实情况时.投资者往往主要依据会计报表做出对未来投资的判断。然而。有些企业利用这
《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的对待科学学习的态度。所以,在实际的科学课堂上,我们要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让学生比一比谁提的问题多,谁提的问题好。学生问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乐于学习,才能产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展开学习的翅膀。为了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我在教学中做如下尝试:    一、赏识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之乐    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快乐地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形成学生创新精神的催化剂和助动力,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如我班有一个“后进生”,学习无兴趣,上课调皮
《小学数学参考》(数学版)2006年第10期刊登了黄红成老师的《计算教学,我们应追寻什么》这篇文章,笔者读后深有同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家认为较难处理的部分之一。计算教学理应引起教师们的极大关注,本人认为关注计算教学可以从四个方面做起。    一、关注计算教学情境的
一、中圜失业问题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就业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前后遇到过四次失业浪潮的冲击和考验。
素质教育要求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应改革传统的教材内容,改革教学中那种脱离学生生活、脱离社会实际的教学方法,逐步形成民主的、开放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因此,作为教师,应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上下工夫,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进取心及自信的精神    营造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房地产行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作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具有创新力的金融产品,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得到较完善的发展,但在我国这种金融产品才刚刚起步,而且现阶段对于住房抵押贷款的研究还集中在必要性和可行性上,对于住房抵押贷款的提前偿付和违约风险以及抵押贷款证券的定价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几乎一片空白。文章结合国外各种定价方法初步对我国住房抵押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