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阅读教学理论认为,阅读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素养,还能够有效拓展学生其他语文学科素养。我们知道,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语文学科的听说读写能力基础上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只有紧紧围绕阅读进行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立足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才能更好地渗透核心素养。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令教师头疼的版块,阅读能力在语文能力中又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究关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全新的小学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争取通过全新的阅读课堂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积淀语感,加强课文诵读指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诵读指导,通过背诵古今优秀诗文来培养语感。”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很多文质兼美的诗文,在阅读教学中诵读美文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例如:教学《山中访友》这篇优美的散文只有通过加强诵读指导,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才能更好地感受其中比喻的精当和巧妙的思维想象,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在阅读与拓展延伸环节中,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模仿作者的表达写一段话。有了前面诵读的积累感悟以及句式表达特点的探究,学生笔下就会自然地流淌出自己的情感:“您好,悬崖爷爷!您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您,我想起一位位高僧和隐士。您如同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出自您的手笔?”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精妙的语言,并且深入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只有积淀丰富的语感才能让听说读写能力落实到实处。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现代阅读教学理论十分重视情境教学的作用,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活小学生的认知。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创设阅读情境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促使学生筛选信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与微课视频等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多媒体技术能把学生要阅读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从而激活学生的认知,进而达到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青山不老》一课时,由于成长的环境不同,学生们只通过“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等文字,无法直观感受到这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而巧妙地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就能更直观给学生展示介绍晋西北恶劣的自然环境。有了这样一个视觉、情感铺垫后,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今如诗如画的山林图,就使“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很直观地映入眼帘了。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可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主动走入文本,了解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实践证明,语文阅读教学就应该是五彩斑斓的。只有创设出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才能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三、问题引思,提高探究阅读能力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问题是发现的设想,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阅读是一种高级的心智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探究文本的过程中,利用问题引思,促使学生筛选文本中的信息来解答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对文本内容作出全面的剖析与深入的解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伯父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学生通过“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的方法来学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三个故事。学生读书找疑,用笔勾画,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小组学习,了解学生质疑的情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摒除一些质量不高、意义不大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难以理解的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教师不做讲解,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背景小资料,让学生认真阅读,联系资料上的内容理解这句话,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中通过问题来引思,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读。
四、人文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结合课文内容,挖掘人文教育元素,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结合地图介绍京张铁路险峻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地理环境,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而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种种困难,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争一口气的壮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教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一诗句时,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以及诗人杜甫的生平,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命运充满忧患,以安定国家为己任,从而才能感受诗人因收复失地喜极而泣,体会诗人既因国事而忧,亦为国事而乐的完整爱国情怀。在深刻理解诗人爱国意识的前提下回忆《春望》一诗,引导学生领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惊心动魄,悲怆销魂。立足于课本,拓展课本,进而逐渐开展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这些人物身上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我们人文教育需要的范本,有利于对学生开展人文素养教育。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立足阅读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人文素养、科学知识、审美意识能力、动手能力等。唯有这样,才能完善学生的人格,才能使其提升核心素养,从而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教育科学,2017(01).
[2]周良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J].语文天地,2016(02).
[3]张柳柳.创新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9).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模式需要作出一定的调整,才能更好地渗透核心素养。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令教师头疼的版块,阅读能力在语文能力中又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究关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全新的小学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争取通过全新的阅读课堂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积淀语感,加强课文诵读指导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诵读指导,通过背诵古今优秀诗文来培养语感。”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很多文质兼美的诗文,在阅读教学中诵读美文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例如:教学《山中访友》这篇优美的散文只有通过加强诵读指导,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才能更好地感受其中比喻的精当和巧妙的思维想象,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在阅读与拓展延伸环节中,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模仿作者的表达写一段话。有了前面诵读的积累感悟以及句式表达特点的探究,学生笔下就会自然地流淌出自己的情感:“您好,悬崖爷爷!您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您,我想起一位位高僧和隐士。您如同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出自您的手笔?”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精妙的语言,并且深入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只有积淀丰富的语感才能让听说读写能力落实到实处。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现代阅读教学理论十分重视情境教学的作用,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活小学生的认知。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创设阅读情境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促使学生筛选信息,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与微课视频等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多媒体技术能把学生要阅读的内容变得更加直观,从而激活学生的认知,进而达到提高阅读效果的目的。例如:在教学《青山不老》一课时,由于成长的环境不同,学生们只通过“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等文字,无法直观感受到这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而巧妙地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课件就能更直观给学生展示介绍晋西北恶劣的自然环境。有了这样一个视觉、情感铺垫后,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如今如诗如画的山林图,就使“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很直观地映入眼帘了。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可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主动走入文本,了解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实践证明,语文阅读教学就应该是五彩斑斓的。只有创设出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才能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三、问题引思,提高探究阅读能力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问题是发现的设想,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阅读是一种高级的心智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探究文本的过程中,利用问题引思,促使学生筛选文本中的信息来解答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对文本内容作出全面的剖析与深入的解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利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伯父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学生通过“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的方法来学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三个故事。学生读书找疑,用笔勾画,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小组学习,了解学生质疑的情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摒除一些质量不高、意义不大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难以理解的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教师不做讲解,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背景小资料,让学生认真阅读,联系资料上的内容理解这句话,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中通过问题来引思,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读。
四、人文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的人文教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结合课文内容,挖掘人文教育元素,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结合地图介绍京张铁路险峻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地理环境,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从而让学生更深地体会到詹天佑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顶着重重压力,不怕种种困难,受命于危难之际,为中国人争一口气的壮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教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一诗句时,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以及诗人杜甫的生平,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命运充满忧患,以安定国家为己任,从而才能感受诗人因收复失地喜极而泣,体会诗人既因国事而忧,亦为国事而乐的完整爱国情怀。在深刻理解诗人爱国意识的前提下回忆《春望》一诗,引导学生领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惊心动魄,悲怆销魂。立足于课本,拓展课本,进而逐渐开展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这些人物身上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我们人文教育需要的范本,有利于对学生开展人文素养教育。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立足阅读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人文素养、科学知识、审美意识能力、动手能力等。唯有这样,才能完善学生的人格,才能使其提升核心素养,从而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J].教育科学,2017(01).
[2]周良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J].语文天地,2016(02).
[3]张柳柳.创新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