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师开展“循环授课制”模式的探讨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0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教材的重组和教学的组织形式。前者是课堂教学开展的基础,如果没有教材,没有教学内容,那么课堂教学会成为“无米之炊”;后者是课堂教学得以开展的保障,如果没有较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那么课堂教学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曲宗湖先生和杨文轩先生在论述“体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时指出:“我们历来把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停留在一堂课上进行,主要内容是贯彻体育课常规,教学的分组,队伍的安排及调动和场地器材的布置等。由于没有从整个课程改革的高度来考虑组织工作,我们的体育教学仍然处在以教学班为单位的划一化的水平上。我们没有从改善教学班的组织形式和重组体育课程的教材体系两个方面来改革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改革也就无法进一步深入下去。”进而又指出:“改善教学班的组织形式和重组体育教学体系的目标均是为适应学生的个体发展,适应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适应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需要,最终提高每一堂体育课的实际效果。”
  其次,一学年或一学段均由一位教师负责到底的授课方式,是否能保证绝大多数课堂教学的质量?几乎所有的教师都得上所有的内容,是否会产生“蜻蜓点水”、“点到为止”的教学现象呢?
  经过近年来的尝试,笔者认为基于单元教学基础上的初中体育教师循环授课制,是融合这两方面的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本文试图从理论上探索单元教学基础上的循环授课制,即以循环授课制改变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以教学单元来重组教材。通过这两方面的改革,梳理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单元内容,促进初中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学生高中阶段的选项学习奠定基础,为教育行政部门检查、评估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提供依据。
  通过授课形式的改变,有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专项能力的发挥),强化教师教材教法的研究,促进教研组的队伍建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何为循环授课制
  
  循环授课制是在自然班级教学情况下,将每学期或每一学年划分为相应的几个教学单元。教师则根据自身的教学特长,不同的单元由不同的教师在同一班级中进行授课的方式。具体可用下列例举进行说明:
  假设某校同时开课的班级有3个自然班,某一教学阶段中划分为篮球、排球、武术三个教学单元,分别由张老师任教1班、李老师任教2班、王老师任教3班。如果按循环授课制的组织形式,即可由表1表示:
  由此可见,循环授课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循环授课制并不改变自然班级下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上述三个班级的上课时间、班级中的学生不作任何改变。这样有利于学校正常教学的秩序,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有利于班级中体育骨干的培养与使用。
  2.教师轮换任教各班级,其前提是按教学单元进行教学。按教学单元进行相应的课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项目特长,便于教师对教材、教法的钻研。
  3.各单元大小基本相当,即各单元所需教学课时基本相同。由于每一教学单元后,任课教师需作相应的轮换,所以,每一单元的教学课时基本相当。
  
  二、循环授课制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关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班级教学与分组教学”栏中指出:“采用什么分组形式进行教学,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条件而定。”该标准中建议在中学阶段开设“选项式分组”等多种形式。
  循环授课与高中选项教学类似之处在于:均建立在单元教学基础之上。只不过是选项教学的教学单元要远远大于循环授课的教学单元。
  相比之下,循环授课可以克服学校师资不足、场地器材条件相对匮乏的不利因素,进行类似于选项教学的教学。并且,通过循环授课的组织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初中阶段更多地了解体育运动项目,掌握更多的运动知识、技能,为高中阶段的选项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我们认为循环授课制的教学组织形式,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相吻合。
  
  三、循环授课制实践的对象与主要内容
  
  选取浙江省慈溪市新城中学(城区学校代表)、育才中学(民办学校和城郊结合学校代表)、锦纶中学(农村初中代表)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循环授课制”实验学校,开展对以下内容的测试与研究:
  (1)确定集体备课的具体内容(主要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每次备课活动确定备课负责人和备课地点、明确备课主题、明确备课成员的分工。
  (2)学校领导与学校老师对于采用“循环授课制”的态度调查。
  (3)教师采用“循环授课制”前后产生的变化情况:主要包括教师观念、教学行为、人际关系、专业成长等。
  (4)学生采用“循环授课制”前后产生的变化情况:主要包括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信心、锻炼方法掌握情况、学生身体素质变化等。
  
  四、实施“循环授课制”后部分研究结果
  
  (1)加强了本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不同单元、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体育教学,可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较深刻地钻研教材、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用活教材。体育教研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对不同教学单元会有不同的观点、看法,如果能充分地发挥每一教师的专长,在各种校本教研活动中发挥每位教师的积极性,那么,对进一步研究教材、把握教学方法会有很大的作用。
  同样道理,如果让更多的教师去接触不同的教学单元,对教师的专业业务素质的提高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同的教学单元会有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单元教学中不断地尝试已有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开发出更适合于本校学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单元教学中不断地积累教育、教学的经验,有针对性地收集与教学单元相关的素材,为编写校本教材奠定一定的基础。
  笔者对三所实验学校的12名体育老师进行了访谈,老师一致认为,“循环授课制”的实施能发挥教师自身特长,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并有助于教师间的业务交流,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2)提升了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
  不同的教师通过对同一班级的授课,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评价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以学论教”会在这种授课形式中产生更为明显的效果,如学生在课堂内外,参与教学单元相关内容活动的人数、时间;学生掌握教学单元中技术情况;学生在单元教学中的人际交往等等,从而主动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通过对以上12位老师的部分问卷显示,95.3%的教师认为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场地、设施,更大程度上发挥学校场地、设施资源,93.6%的教师认为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通过走访部分学生,学生对于不同教师的上课情况表示欢迎,因为不同的体育老师可以给予学生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特别是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体育教师可以带给学生不同的体育乐趣享受,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笔者还随机抽样了三个实验学校的学生300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5.7%的学生认为循环授课制能激发其对不同项目的学习兴趣,91.2%的学生认为“不同教师不同项目的教学,能提高学习效果”,其原因是教师准备充分,指导有方。在“初中阶段有必要实施循环授课制吗”的问题上,90.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实施循环授课制,且97.7%的学生能为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打分并进行评价。
  
  五、结语
  毋庸置疑,基于教学单元基础上的循环授课制,是选项教学形式上的一种改变,能适合于教师人数不多、场地器材不够充足的初级中学采用。通过教师循环进行单元教学,能较客观地评定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相关的实验研究还在进行之中,尚待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实效性。
  
  (浙江省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 315300)
  (浙江师范大学学校体育研究所 321004)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教师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依据。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该怎样来选择、确立和处理教学内容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梳理、改造、创生三个方面着手,使教学内容的设计做到有重点、有个性、有特色。  一、理一理——确立教学内容的“重点”走向  1.理顺各个学段教学内容的衔接性  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常常对一个教学内容在该学段应该“教什么”、“要不要教”、“要教到什么程度”把握不准,主要原因
期刊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情况的不断变化,当今的孩子们被卷入了复杂而激烈的环境中,他们的生活等各方面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产生了许多令人担忧的健康和社会问题。如在2006年8月19日首届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就曾在论坛报告中指出,从1984年到2004年中国进行了四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最近20年来我国学生虽然身高和体重增加了不少,但部分体能指标连续呈下降
期刊
为了达到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教学的目标,经过笔者与同事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出了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教学中大小单元设计的教学模式。    一、中等专业学校体育课大单元教学设计方法    将必修的一些技术性强、技能性强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大单元,即一个教学板块,这个教学板块在连续的课时中出现,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知识的难易程度安排课时的多少。例如篮球的传接球学习:在学习篮球传接球技术时,将这个内容设计成
期刊
身体练习是体育课程的核心内容。与其它文化课不同的是,体育课程学习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体能的增强、运动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的改变等方面,而这必须要通过学生亲身参与各种运动实践才能实现,这也就决定了体育课程各种教和学的内容,主要由各种形式的身体练习所组成。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体育课程内容(也称教材内容或教学内容)身体练习分类的方法很多,如按人体基本活动技能分类,按练习目的分类等。这些分类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各
期刊
中央7号文件的颁发,为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带来契机。其中,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自主性小群体体育活动团体——篮球社,以其积极的自主性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锻炼途径,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引起了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关注。笔者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学生篮球社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积极影响,探寻了学校篮球社建设的管理模式和途径,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旨在为学校建设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并能使其
期刊
由教育部主办、辽宁省教育厅和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协办、沈阳体育学院承办的2011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日前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4所高校的代表队参加了本次比赛。参赛的很多师生都表示,这次活动让我们受益很多,同时,比赛本身也激励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一、体育教师的基本功状况  北京市景山学校今年计划招聘一名体育教师,对于这样的名校
期刊
案例背景:  爬行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技能,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是一项受低年级小学生喜爱的基本活动。通过爬行练习,促进学生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及内脏器官和上下肢力量、灵敏与协调素质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基本活动能力。本课程选择的爬行动作主要是海狮爬行,从一人爬行、两人爬行、四人爬行到八人爬行,让学生逐渐体会协作,树立合作意识,最后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体验活动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期刊
一、“补偿性体能”与“课课练”的区别与联系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顺利地掌握技术或更完善地完成动作,所实施的以补充、完善和发展为目的的健康体能或运动体能,称为“补偿性体能”。与“课课练”是不尽相同的(见表一)。补偿性体能与健康和动作技术密切相关,在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其作用是积极和明显的,应当予以加强练习。  二、“补偿性体能”教学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补偿性体能”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所学
期刊
体育课尤其是新授课,教师示范是必要的教学环节,但教师的示范水平有高有低,示范效果有大有小,无论示范的效果如何,也无论水平高低,都是真本事的部分体现。但是,教师能不能示范,会不会示范,用什么来衡量?体育教师为什么需要有真本事?应该有什么样的真本事?示范的真本事综合表现在哪些方面?本研究就此做一些探讨。  一、真本事与体育教师职业的可替代性  体育教师有没有真本事,有什么样的真本事,决定了体育教师职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