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精神的本质特征及其塑造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s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精神是高职院校在办学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办学理念和高职学人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引领高职发展、凝聚高职学人、提振高职信心和规范高职行为的一种文化特质。高职精神具有职业性、服务性、实践性和创造性等本质特征。我们应该通过高职院校校长的选聘、名师的培养、校园文化的建设和社会资源的整合等多种途径来积极主动地塑造内涵丰富的高职精神,以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更加健康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高职精神 高职院校 高职教育 本质特征
  [作者简介]何智明(1973- ),男,四川南充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和高等职业教育研究。(四川德阳61800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3-0011-03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近年虽然在人才培养的数量上有了跨越式增长,人才培养质量也有一定提高;但是全社会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仍然比较普遍,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仍然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明确的高职精神的普遍缺失,使高职教育缺乏品牌效应所造成的。因此,高职院校在经过多年注重外延的扩张之后,应该把建设的重心转移到对自身内涵的丰富上来。高职精神就是高职院校生存的灵魂,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
  一、高职精神的内涵
  普通高等教育倡导“大学精神”,因为“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①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新兴的一类高等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理应提倡高职精神。高职精神可以促进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提高其社会认同度。高职精神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是受大学精神的启发,由大学精神内涵的演绎和外延的扩展而得来的,其理论逻辑和塑造基础均来自于大学精神。但是相对于大学精神,高职精神又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指称,具有与大学精神不同的本质特征。
  高职精神作为高教领域新兴的研究对象,目前有着不同的称谓。王明伦等称之为“高职院校精神”②,吴海光称之为“高职院校大学精神”③,李紫红称之为“高职精神”④。无论用哪一种称谓,我们认为其所指和能指都明确而独特、内涵稳定而同一。我们沿用“高职精神”这一概念,是因为其独特而简明。它虽然更多的是指一种院校精神,但也可以是指高职教育的一种行业精神。“高职精神”不仅涵盖了独立高职院校的高职教育,而且涵盖了普通高校所实施的高职教育,同时又具有与传统“大学精神”的异质性。
  就像大学精神“是大学在办学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和大学人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核心,是大学之魂” ⑤一样,高职精神应是高职院校在办学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办学理念和高职学人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引领高职发展、凝聚高职学人、提振高职信心和规范高职行为的一种文化特质。大学精神是在大学的历史中沉淀而来的,是自发的。高职精神是由高职学人主动提炼与塑造的,是自觉的。与大学精神的理想主义追求不同,高职精神是现实主义的,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现实写照和具体体现。
  二、高职精神的本质特征
  高职精神是与时俱进的,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丰富自己的内涵;高职精神也会被打上行业、地域和院校的烙印;高职精神又有自己独特而同一的本质属性,在高职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会保持长期不变。高职精神的本质特征就是职业性、服务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一)高职精神的职业性
  职业是指由于社会分工而形成的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是人们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一个人一旦从事某种职业,就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业责任,并与他所从事的职业及该职业的从业群体利益紧密相连。高职教育属于培养特定领域特定层次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职业性”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职业性体现为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是某行业从业人员为了维护该行业的整体利益而形成的承担这一职业的社会义务的一种文化自觉性,其核心是职业道德。职业教育如果舍弃或忽视职业道德教育,也必将失去其存在的根本和真正的意义。
  在分工日益精细的现代化世界,各专业领域职业化成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社会对职业化从业人员都有着较高的道德要求,职业道德已经成为一个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一个没有职业道德的人是难以立足于社会的。高职精神作为高职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保证,引领着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指导着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其本质属性之一就是职业性。只有注重职业性的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环境,才能符合社会各个行业的要求,也才能长期在该行业安身立命。
  (二)高职精神的服务性
  建设服务型社会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之一。服务型社会要求每一个人都有为他人服务的理念。而“职业教育的原理,是造成社会上优良的分子,能为自己谋生,能为社会服务”。“所以凡是含职业性质的学校,同时须注意使学生知服务的义务,并养成服务的习惯”。⑥ “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就把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界定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2004年发布的《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这就要求无论高职教育自身还是其培养的人才都不仅能够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而且能够服务于单位、企业、公司的发展,甚至具体个人的发展。因此高职精神应提倡一种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精神,提倡一种“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为公司服务的精神,提倡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为他人服务的精神。高职教育及其培养对象的这种服务性要求表明高职精神必然具有服务性这一本质特征。
  (三)高职精神的实践性
  高职院校的目标在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专门人才。而“职业教育要特别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做’的能力,切实给学生以一技之长”⑦。1999年发布的《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的通知中指出: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必须突出高等职业学校的特色。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40%左右;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验、实训课的开出率在90%以上”。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指出:应“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可见,高职学生无论是在校期间,还是毕业之后,参与社会实践都是对他们的必然要求。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高职院校最主要的职责。而精神是行为的先导,要求高职学生必须具有实践精神就是理所当然。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以实践精神来引领自身的发展方向,约束其师生的教学活动。因而高职精神必须富有实践性。
  (四)高职精神的创造性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知识创新体系和创造能力成为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因素。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科教兴国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举措,应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一方面,高职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主力军,又与创新的根本途径和重要来源——实践紧密相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其应尽的职责和理应起到的作用。黄炎培也说:“我承认职业教育的贡献较大一点,就是教人所学即是所做,凭他的聪明,从修学得来的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积成丰富的经验,促进了工作的改进,改进的结晶,物的方面,获得制造上的新发明,事的方面,获得方法上的新发明。”⑧另一方面,“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不仅要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且要特别关注创造性人格的训练。”⑨高职精神的重要功能就是可以促使高职学人健康发展,最终形成创造性人格。同时,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精神,决定着他是否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才能。因此,当代高职精神的创造性是不可缺少的。
  三、塑造高职精神的途径
  对于目前的众多高职院校来说,高职精神缺乏是普遍现象。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运用有效策略,通过多种途径着力塑造高职精神,打造高职教育品牌,以使高职教育获得应有的社会认同度,契合自己高等教育的身份地位。
  (一)高职院校校长的遴选
  高职院校校长作为学院的行政负责人,对内进行学院日常事务管理,对外代表学院形象。由于高职院校校长具有思想导航、管理决策和榜样人格等不可替代的角色功能,因此他们对于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确立、办学特色的铸就、发展模式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治校有方并在行业和专业中具有较高权威的校长,是高职院校的一面精神旗帜。他可以通过在学院的各种会议上的演讲向师生员工灌输高职精神;他也可以通过各种学术会议或者在与企业的互动中宣传自己学院的精神;他还可以在贯彻自己先进的办学理念的过程中提炼并彰显高职精神。高职院校校长是塑造高职精神的核心和领导力量,对于高职精神的塑造与宣扬起着决定性作用;高职院校校长也决定着自己任内甚至任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学院办学的成败。因此,遴选一位出色的高职院校校长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关键因素。遴选高职院校校长要注重他是否明白高职院校教育的真谛,是否具有独特、坚定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否有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是否具有改革创新的魄力以及正确的人才观念等。
  (二)高职院校名师的培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中,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持学校高水平教学质量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⑩同时,高职院校教师又是学院流动最慢、能够长期保持稳定的一个群体,其中的名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主力、灵魂和希望,是高职精神的标杆;高职精神的创造、实践、传承和培育既是他们应当承担的历史重任,又是他们的角色功能。名师的人格、学识、风范和品质,都会转化为高职精神及其所散发出的思想观念,而产生一种具有持续性的校园生活与文化现象,直接影响着校园文化特质。唯有一流的能够长期秉持高职精神的高职名师,才能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熏陶、教化、培养一流的具有独特而卓越的高职精神的学生。高职院校名师是塑造高职精神的重要推动力量,不断提高高职教师素质、培养高职院校名师是培养高职精神的关键。新时期高职名师必须具有如下素质和能力:较强的思想修养和较高的政治素质;高超的教学艺术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健康的身心和健全的人格;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强的动手能力。只有全面打造高职名师,让他们处处传扬高职精神、实践高职精神,才能培养出富有高职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三)高职院校文化的建设
  高职精神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精髓,校园文化是孕育高职精神的土壤。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层面,校园文化的精神层面的建设是高职精神的扩展和延续。校园文化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对生活于其中的师生员工实施隐性教育,并赋予他们具有学校特征的文化意识与精神自觉。因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精神塑造的有效途径。高职精神也只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得到具体化,融入高职师生员工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最终决定高职学人的价值取向,起到引领高职发展、凝聚高职学人、提振高职信心和规范高职行为的作用。
  广义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风物的设计与放置,校史的编订、展示和宣讲,校训的拟定与解读,校徽的设计与制作,校歌的谱写与传唱等。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全面的动态的系统工程,其内容必须与社会大环境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同时又必须有自己的行业、地域、院校特色,这样才能催生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独树一帜的、能够发挥自身应有的社会功能的高职精神。
  (四)高职院校办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一种精神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厚的社会资源作为支撑,否则这种精神必将显得过于浅薄而自信不足,会因缺乏生命力而不能得到长久延续和传承。高职院校成为高校的历史不长,高等教育经验缺乏,可堪利用的社会资源稀少。因此,要塑造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内涵丰富的高职精神并使之具有品牌效应,必须对高职院校可资利用的多方面社会资源加以整合,以增强高职精神的存在基础。
  高职院校的社会资源包括历届校友及其成就、作为自身依托的城市的文化、与自己有联系的行业企业、学院所在社区、学生家长,等等。学院可以邀请历届成功校友回校宣讲他们的成功之路及其在校学习情况与在行业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联系学院所在城市的发展史、城市文化等方面阐述学院对该城市所做的贡献;可以邀请在学院招收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公司代表到校讲述对学院培养的人才的总体评价及其在使用学院毕业生中的感受;可以邀请社区居民代表在学院各种学生大会上表述对学院的积极评价;可以邀请优秀学生的家长代表到校对学院管理等方面提出意见。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学院可以提取出符合区域、行业和学校自身特征的高职精神。
  总之,高职院校要得到更高的社会认同度、增强社会吸引力、丰富自身发展的内涵,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就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塑造一种独具特色的高职精神,并以这种精神来引领高职发展、凝聚高职学人、提振高职信心和规范高职行为。
  
  [注释]
  ①刘宝存.论大学精神及其在大学发展中的作用[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90.
  ②王明伦.论高职院校精神[J].中国高教研究,2006(7):71.
  ③吴海光.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塑造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53.
  ④李紫红.试论“高职精神”[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2):1.
  ⑤张治理.论大学制度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6(3):40.
  ⑥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文萃[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16-17.
  ⑦林永希.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特色及其现实意义[J].教育与职业,2007(6):42.
  ⑧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文萃[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86.
  ⑨林崇德.教育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09.
  ⑩张炳耀.对我国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预测与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02(16):42.
其他文献
湖北省教育厅3月16日发文,将对全省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招生资格清理检查,对连续两年未招收并注册中职学生的中等职业学校,直接取消其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资格;对其他违规行为,分别依
继清华等7所高校成立自主招生联考联盟后,目前,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7所高校宣布,2011年7校将举行自主选拔联合考试。而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学校也在酝酿结盟联考。
日渐壮大的4/3阵营,依靠其内部共享,开放的合作精神,最重量级的产品终于瓜熟蒂落。作为4/3阵营成员之一的松下(Panasonic),不仅在推出了自己基于4/3平台的DSUR,也成功地说服徕卡(LEIC
如果谈未来的一年是运动热、奥运热,那是一点都不奇怪,平时仅上下班时间,就能经常看到建设中的奥运场馆旁边,手持DV进行拍摄的市民或者游人,因为奥运会不仅对于国家意义非同寻常,对
大约十数年前,一种以“攒机”为最经典概括的家庭电脑组成模式被沿用至今,那时候人们将之作为家庭的一“大件”供奉在客厅里炫耀,并接受客人的观摩。无论是请来“高手”设计组合
[摘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是我国的既定政策。高职院校是高职教育的主要载体,高职教育强校必须围绕提升高职教育的整体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战略目标,从普及程度、开放程度、政策制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及学校内涵发展等形成的任务体系展开分析,切实做好高职教育强校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高职教育 强校 战略目标 任务体系  [作者简介]李春富(1973- ),男,江苏常州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将于今年9月首批招收50名残疾学生人校进行学历教育。这是广西高等院校首次通过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形式面向残疾人招生,将填补残疾人高层次学历教育的空白。
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企业的发展又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企业文化成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时候,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也面,陆着新
H2与H5俨然一对兄弟机型,不同的是H2只有500万像素,机背的CD屏幕也改头换面仅为2.5英寸,.5万像素,而在其他性能上两者则保持着高度的一致!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其中,最大的挑战是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要从耗能大、自主知识产权少的粗放型低端制造业向节约型、自主创新多的集约型高端制造业发展。这一转变,对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系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改革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从封闭办学向开放办学方向发展,其主要途径是将高职教育改革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机地结合起来。  目前,高职教育虽然普遍建立了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但施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