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培养习惯为切入点,逐步引申到培养学生的动笔习惯及如何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 习惯 动笔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56-01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得更直白:“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可见,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读书学习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思想觉悟的重要方法和渠道,对培养各种良好习惯起着重要作用。而其中,培养学生阅读时动笔勾划圈点,以笔助思的习惯尤为重要。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一边思考一边动笔,可以抓住重难点,深入细致地理解;做摘录、做批注能及时记下所思所想,对积累素材和启迪思想十分有利。那小学生的动笔习惯该如何培养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以客观事实同化动笔作用
当今时代是资讯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可以获取的各种信息数以兆记,人脑的记忆功能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要求;如不及时记录,看到的、听到的就会如雾中看花,一段时间过后,就会云里雾里、模糊不清。如能及时做好笔记,需要时一翻即得,说话就能连绵不绝、出口成章,写文章就能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即所谓“厚积薄发”。
著名作家陶行知的饭桌上、窗帘上、墙壁上都写满了让人云里雾里的文字。当然,孩子的记录行为不会这样夸张,但让他们随身携带纸笔,总不是一件坏事。许多科学家都有随时携带纸笔记录的习惯。如果科学家们没有随时做好记录的习惯,那么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科技成果就只能由我们的子孙来发明创造了。
二、以具体要求强化动笔意识
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在文中的重要或关键字句上圈、点、勾、画、批,不仅在课堂上要求,还要在校外要求,使之逐渐强化为学生的习惯和能力。
第一,在阅读课外书时,要求孩子拿一支笔,携带一个本,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动笔。动笔,可以是做记录,可以是做标注,也可以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勾划出来;开始时可以先部分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精心选择,选择特别感兴趣或优秀的片断摘录佳词妙句;写读书笔记,落实到实处的最佳方法是要填写好课外阅读记录本,填写的内容可以有:书名、文章题目、作者、好词好佳句、主要内容、读后收获;这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地阅读记录,是扩大阅读量、培养小学生动笔习惯的保证;之后,可以是批注,先是在课书本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要想想”“佩服”“太妙了”“不对”之类,接着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最后,可以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第二,外出时,携带记录本,及时把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简单,假以时日,就养成习惯了。
第三,养成写日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几个字,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甚至符号,之后是一句话,再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的文章。关键是培养习惯。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
第四,让孩子随身携带纸笔,把自己脑中闪过的灵感捕捉下来。孩子的衣兜里随时揣着纸和笔,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仿佛是在告诉他们:“你能把随时闪现的想法记下来,你能抓住灵感的翅膀,不让它飞走!”要知道,我们教孩子这样做,对于他们的学习是多么重要。
三、以简略符号深化动笔技巧
据统计,读书时不喜欢动笔的学生中有60%是因为写的东西太多,不仅烦而且影响读书的整体感受。因此简化动笔符号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如在《两小儿辩日》中,短文的最后一句“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读音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如果要明确的批注那就是“它的读音是什么?是什么意思?”很繁琐,其实可以只写一个简单的问号就可以了。
再如《鸟的天堂》一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很多老师都要求学生勾画、批注出来。很多学生在找出这些句子后,批注时要写很多字,耽误时间;后来我和班上的学生商量决定,像天气预报一样,美丽的景象画一个简单的小太阳;糟糕的景象画一朵云。
同样的,描写人物高兴的句子可以画一张笑脸,描写人物负面情绪的句子可以画一张哭泣的脸。依次类推,很多烦琐的批注,只需要简单的符号就可以代替。既节约时间又简洁明了,何乐而不为呢?
四、以细致指导,固化良好习惯
大家都明白,知道怎么做和具体怎么做是有区别的。毕竟,无师自通的天才是极少的。因此,教师必须做好细致的指导。如:批注时,是在句子的前面写、后面写,还是下面写;自己的感想是写在课文的题目处还是写在结尾处;摘抄时,要写清楚使用的表达方法吗?等等,这些问题都要经过反复的、细致的指导。
总之,培养习惯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实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培养习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习文化知识的阶段是比较漫长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学习当中都要动笔。因此小学生更应该把动笔习惯培养好,让他赢在起跑线上。
[关键词]小学生 习惯 动笔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56-01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结于自己的习惯。”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得更直白:“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可见,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读书学习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思想觉悟的重要方法和渠道,对培养各种良好习惯起着重要作用。而其中,培养学生阅读时动笔勾划圈点,以笔助思的习惯尤为重要。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一边思考一边动笔,可以抓住重难点,深入细致地理解;做摘录、做批注能及时记下所思所想,对积累素材和启迪思想十分有利。那小学生的动笔习惯该如何培养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以客观事实同化动笔作用
当今时代是资讯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可以获取的各种信息数以兆记,人脑的记忆功能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要求;如不及时记录,看到的、听到的就会如雾中看花,一段时间过后,就会云里雾里、模糊不清。如能及时做好笔记,需要时一翻即得,说话就能连绵不绝、出口成章,写文章就能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即所谓“厚积薄发”。
著名作家陶行知的饭桌上、窗帘上、墙壁上都写满了让人云里雾里的文字。当然,孩子的记录行为不会这样夸张,但让他们随身携带纸笔,总不是一件坏事。许多科学家都有随时携带纸笔记录的习惯。如果科学家们没有随时做好记录的习惯,那么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科技成果就只能由我们的子孙来发明创造了。
二、以具体要求强化动笔意识
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用笔在文中的重要或关键字句上圈、点、勾、画、批,不仅在课堂上要求,还要在校外要求,使之逐渐强化为学生的习惯和能力。
第一,在阅读课外书时,要求孩子拿一支笔,携带一个本,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动笔。动笔,可以是做记录,可以是做标注,也可以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勾划出来;开始时可以先部分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精心选择,选择特别感兴趣或优秀的片断摘录佳词妙句;写读书笔记,落实到实处的最佳方法是要填写好课外阅读记录本,填写的内容可以有:书名、文章题目、作者、好词好佳句、主要内容、读后收获;这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地阅读记录,是扩大阅读量、培养小学生动笔习惯的保证;之后,可以是批注,先是在课书本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要想想”“佩服”“太妙了”“不对”之类,接着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最后,可以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第二,外出时,携带记录本,及时把所见所闻所想记录下来。哪怕非常粗略、简单,假以时日,就养成习惯了。
第三,养成写日记、随笔的习惯。开头时可以非常简单,几个字,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甚至符号,之后是一句话,再之后可以逐渐复杂,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的文章。关键是培养习惯。日记、随笔,仍然是以片断为主。
第四,让孩子随身携带纸笔,把自己脑中闪过的灵感捕捉下来。孩子的衣兜里随时揣着纸和笔,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仿佛是在告诉他们:“你能把随时闪现的想法记下来,你能抓住灵感的翅膀,不让它飞走!”要知道,我们教孩子这样做,对于他们的学习是多么重要。
三、以简略符号深化动笔技巧
据统计,读书时不喜欢动笔的学生中有60%是因为写的东西太多,不仅烦而且影响读书的整体感受。因此简化动笔符号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如在《两小儿辩日》中,短文的最后一句“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读音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如果要明确的批注那就是“它的读音是什么?是什么意思?”很繁琐,其实可以只写一个简单的问号就可以了。
再如《鸟的天堂》一文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很多老师都要求学生勾画、批注出来。很多学生在找出这些句子后,批注时要写很多字,耽误时间;后来我和班上的学生商量决定,像天气预报一样,美丽的景象画一个简单的小太阳;糟糕的景象画一朵云。
同样的,描写人物高兴的句子可以画一张笑脸,描写人物负面情绪的句子可以画一张哭泣的脸。依次类推,很多烦琐的批注,只需要简单的符号就可以代替。既节约时间又简洁明了,何乐而不为呢?
四、以细致指导,固化良好习惯
大家都明白,知道怎么做和具体怎么做是有区别的。毕竟,无师自通的天才是极少的。因此,教师必须做好细致的指导。如:批注时,是在句子的前面写、后面写,还是下面写;自己的感想是写在课文的题目处还是写在结尾处;摘抄时,要写清楚使用的表达方法吗?等等,这些问题都要经过反复的、细致的指导。
总之,培养习惯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实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培养习惯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对于每个人来说,学习文化知识的阶段是比较漫长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学习当中都要动笔。因此小学生更应该把动笔习惯培养好,让他赢在起跑线上。